長安城,熱鬧非凡。

如今科舉經過了省試,只剩下最後的殿試。

這次科舉考試,與往年不同。

本次科舉考試的殿試,由當今天子親自主持。

陛下親自主持科舉,這在大秦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陛下乃九五之尊,至尊至貴,而科舉考試,每兩年就舉行一次。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那些大臣,哪個不是科舉前三的背景?

甚至很多四品以上的官員,都是歷屆科舉的狀元...

陛下這般舉動,雖然讓很多人不解,可對於考生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

一想到能有機會面見大秦陛下,無數考生們興奮不已。

往屆的考試,哪怕是狀元郎,對外宣稱,也只能是某位主考官的門生。

但這次考試,只要透過殿試,所有的考生,都是天子門生。

這等榮譽,哪個不想擁有?

只可惜,只有省試前十,才能有機會參與殿試。

光是這一前提,不知道刷下多少寒窗苦讀多年的學子...

皇宮。

長生殿。

秦天端坐在龍椅上。

三寶走了進來,小心的說道:“陛下,禮部侍郎求見...”

“哦?讓他進來吧。”秦天說道。

片刻,只見禮部侍郎躬著身進入長生殿,立刻行禮叩拜道:“微臣見過陛下。”

“起來吧。”秦天擺了擺手,隨意道:“愛卿找朕,有什麼事啊?”

禮部侍郎起身,恭敬道:“回陛下,科舉如今完成了省試,微臣和同僚根據這次考生的文章,定下了這次省試前十名。”

秦天聞言微微頷首。

之前,因為科舉的推薦制,秦天在朝堂之上親自下旨,廢除本次科舉成績,重新舉行科舉,並且嚴防徇私舞弊現象,力爭所有參加科舉計程車子能獲得公正待遇。

最後,秦天將這件事交給禮部侍郎。

“陛下,這是省試前十名考生的名單。”

“這十位考生的文章,都是老臣與其他同僚共同評判,絕對沒有任何徇私舞弊現象...”

禮部侍郎知道陛下擔心的事情。說完之後,便將奏摺捧在手上。

三寶上前,將禮部侍郎手中的奏摺,呈遞到秦天的手上。

秦天將奏摺開啟,一眼望去。

劉洪,省試第一,文章‘家國天下事’。

李乾,省試第二,文章‘戰爭對大秦的影響’。

...

秦天隨意翻看了眼。

這次省試前十名的文章,明顯比上次省試前十名,高了不知道多少個檔次。

尤其是省試第一名的劉洪,他的文章‘家國天下事’,在秦天看來,見解非常獨特。

不僅如此,秦天還發現,這個劉洪,思想並沒有僵化。

要知道,大秦的科舉制度,內容拘於經義,致使考生們,只讀死書,不懂變通...

但劉洪顯然不是這樣,在他寫的文章中,各種經義隨手佔來,不拘於表面,甚至不拘於儒家經典...

這在秦天看來,極為難得。

“行了,我知道了,你下去準備殿試吧。”

秦天合上奏摺,開口說道。

“遵旨...”

禮部侍郎聞言,心裡微微鬆了口氣。

雖然,陛下當著朝堂群臣的面,將科舉一事交給他,看起來是極為重視他。

但禮部侍郎知道,若是自己將陛下的事辦好,那自然皆大歡喜。

要是沒辦好,他的下場,恐怕不會比那些在科舉中推薦自家子輩的官員好到哪裡...

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

帝心如淵,禮部侍郎作為臣子,只能盡最大的力,去為陛下辦事。

至於結果如何,陛下滿不滿意,就不是他所能考慮的了。

如今,禮部侍郎聽到陛下首肯,只感到提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來。

至於接下來的殿試,由陛下親自負責,他禮部侍郎只需要在旁邊協助。

“好了,沒什麼事,你就下去吧。”

“那微臣先行退下...”

禮部侍郎退出長生殿。

......

禮部侍郎府邸前。

正有幾位學子等著。

這幾位學子,正是這次參與殿試的考生。

這些考生不遠千里趕到長安,省試結束參加殿試,衣食住行方面,由禮部負責。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禮部侍郎負責科舉考試,這些考生雖然年紀不大,但最基本的人情世故還是懂的......

這幾位考生,大多都是寒門弟子。

當然也有幾個出自官宦世家。

官宦子弟,固然很多都不學無術,但也不是真的沒有人才。

而這幾位學子之中,劉洪正在其中。

劉洪參與省試之時,一篇‘家國天下事’,讓諸位考官驚歎不已,直接取得省試第一的成績...

此刻,劉洪站在禮部侍郎府前,望著長安城繁榮興盛的一幕,烈火在胸膛燃燒。

他劉洪,由科舉落榜,到重新站在這裡,完全是因為大秦天子英明神武,廢除科舉推薦制...

否則,哪怕他劉洪才華蓋世,也只能返回家鄉...

劉洪在來長安之前,便已下定決心,定要將自己的才華能力,奉獻給大秦,為天子排憂解難,重開大秦盛世。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

劉洪願意肝腦塗地,至死方休!

此刻,這些考生們相聚在府邸外,相互交談。

這些考生從無數考生中脫穎而出,可謂萬中無一。

即便最後無法透過殿試,也能混個一官半職,前途不會太差。

眾人之中,除了劉洪之外,還有一位名叫李乾的寒門士子。

劉洪見到李乾憂心忡忡,便上前與其交談。

“李兄,不知為何事煩惱啊?”

劉洪走到李乾旁邊,開口問道。

同為寒門士子,劉洪對李乾算是比較親近。

雖然,其他士子中,沒有誰看不起劉洪,可大家生活層次不同,哪怕再怎麼和善,劉洪也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劉兄。”

李乾見到劉洪,連忙回道。

“我煩惱的是,我們寒窗苦讀十多年,最後才站在這裡,只是,我們最終的前途如何,卻由不得我們做主啊...”

李乾輕嘆一聲。

“李兄的意思是?”

劉洪明顯聽出了李乾話中有話。

“既然是劉兄相問,我就不拐彎抹角了。”

李乾說到這,壓低了聲音,繼續說道:“劉兄,你看那個人。”

李乾指向不遠處的一位考生:“他的叔叔,乃當朝三品大員,在朝堂之上,位高權重...”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水芸縣迷案

清波淼淼

被迫來到非洲,當軍閥,

甲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