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些考生當中,劉洪則是有些不安。

因為他寫的文章,太過激進...

若是惹得陛下不悅,恐怕殿試成績墊底,又或許大發雷霆...

總之,劉洪有些惶恐不安。

“噠!噠!噠!”

太極殿中。

秦天端坐在龍椅之上,手敲著龍案,等待著。

近侍太監將考生的文章一一收齊,呈遞到三寶手中,

而三寶將這幾份試卷呈遞到秦天的龍案之上。

“陛下,請您過目...”

三寶話音剛落,秦天便開始翻閱考生的文章。

這位考生文章的題目為‘民富則國強’。

這篇文章,闡述了普天之下萬民的生活現狀,並給出自己的見解,如何富民。

“還行...”秦天暗暗點頭。

然後看了看卷尾的姓名。

秦天看完後,將文章傳遞給朝堂下的群臣。

“好文章!”

禮部侍郎快速掃了眼,微微點頭。

文章的主旨核心,一直都圍繞著陛下所給的‘民’主題,並且,整篇文章之中,考生的觀點並非紙上談兵,非常具體實際意義...

眾多大臣們都在討論,這篇文章水平的確很高。

若是往屆科舉,這篇文章,當為狀元。

只是不知陛下會如何決定...

秦天繼續翻看著一篇文章。

十位考生,既然能透過省試,當然滿腹經綸,秦天大致掃了眼,雖然談不上極好,可也不算太差。

只是,當秦天看到第七篇文章之時,眉頭微微一皺。

第七篇文章的題目為:陛下聖恩,萬民敬仰!

然後,整篇文章都是在拍秦天的馬屁,陛下勤政愛民,萬民感受到陛下聖恩...

秦天不動聲色的將這篇文章的排名劃到第十。

隨後,秦天望向最後一篇文章。

秦天看到文章的題目時,頓時覺得眼前一亮。

“國以民為本。”

秦天快速看著這篇文章。

“陛下曾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即,民如水,君為舟。”

“...選賢良,舉篤敬,興孝悌,收孤寡,補貧窮,如是,則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

“就是這個道理...”

這篇文章的字型蒼勁有力,字型間雖有凌亂,可段落之間,極為工整,讓人看得十分舒服。

這位考生從大秦第二位陛下開始,在歷史的角度,從民生、經濟、政治方面,詳細剖析了百姓對大秦的影響,闡明瞭百姓雖弱,卻能為大秦源源不斷的活力。然後又給出自己的見解。

最後,文章的主題躍然紙上。

國以民為本!

陛下愛護百姓,百姓自然會擁護陛下,大秦上下團結一致,便固若金湯,必然會民富國強,走向霸主地位...

“好!”秦天也是稱讚了一聲。

看來這個考生確實有治國之才。

秦天看完了這篇文章,瞅見了末尾的署名:劉洪。

秦天將這幾份文章下傳給群臣閱覽,群臣也是被這些考生的想法給驚歎道。

當真是一代新人勝舊人啊!

“劉愛卿,可知這劉洪底細?”

禮部侍郎立即回答道:“回陛下,這劉洪乃南通郡有名的才子,省試成績,他是第一...”

“劉洪?”

秦天對這個名字有些印象。

科舉省試文章中,一篇‘家國天下事’,讓秦天有些側目。

秦天看完了所有文章,心裡開始比較起來...

他要從這十篇文章之中,選出狀元、榜眼、探花......

龍案之上,擺放著殿試十位考生的文章。

秦天再次一一對比。

此次科舉,是大秦第一屆殿試,意義重大。

片刻,秦天微微靠在龍椅寶座之上。

“劉愛卿。”

禮部侍郎劉若明聞言,立即躬身道:“微臣在。”

“傳朕令,本次科舉殿試,考生劉洪所寫文章,深得朕意,可幫大秦江山穩固,當為狀元!李乾所寫文章,為民富為國強,可為榜眼...”

“陛下聖明!”

秦天在太極殿上,親自指定了這次科舉的前三甲。

“此次科舉劉若明有功,即日起,升劉若明為禮部尚書。”

“臣領旨謝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愛卿,此次科舉後事便交給你和文愛卿了。”

“臣領旨!”

秦天說完,直接起身,走出太極殿...

殿外。

十位考生表情不一,或是緊張,或是高興,或是愁眉苦臉。

“陛下有宣佈排名嗎?”

“我會是狀元嗎?”

幾位考生小聲的探討著。

就在這時。

劉若明走到大殿外。

“劉大人...”眾人慌忙拱手行禮。

“傳陛下口諭...”

禮部侍郎將陛下的話重複了一遍。

當眾點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的名字。

李乾等人喜極而泣。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如今他們正是金榜題名之時!

這種情況下,誰人不喜?

劉洪作為本次科舉的狀元郎,固然值得興奮,可劉洪腦海中想的,卻是自己所寫的文章。

在劉洪看來,自己既然位列狀元,想必陛下同樣認為,國以民為本。

大秦,恐怕要迎來盛世了......

想到這,劉洪更加的鬥志高昂了。

若是他能借助這狀元身份,為陛下效勞,若能立下大功...

他劉洪恐怕能夠青雲直上!

其他八位考生,雖然不是狀元榜眼探花,可僅僅只是有些失望罷了。

對於他們這些參加殿試的考生來說,即便沒有位列前三甲,但有功名在身,最後也能謀到一官半職...

只不過,與狀元、榜眼和探花相比,他們的仕途,當然要小了許多。

很快,在禮部和吏部的安排下,

十位考生逐步進入大秦官場...

其中,狀元、榜眼、探花自然被留在長安。

至於其他人,則被外放到大秦各地,為提高資歷而努力著。

劉洪等三人作為第一屆天子門生,直接被調入朝堂之上,允許隨文武百官參加早朝。

此等殊榮,讓劉洪激動不已,心中愈發堅定了為大秦奉獻一生...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搶個丫鬟叫秀寧

墨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