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中,蒼老的朱翊鈞又一次地出現了。

他陰沉著臉,開口道:

“兩年前朕說要征討努爾哈赤,爾等就是推三阻四。”

“現在好了,努爾哈赤都要打到瀋陽城下了!”

“爾等還有什麼好說的?”

幾名大臣面面相覷。

過了一會,他們紛紛醒悟過來,瘋狂甩鍋。

“此乃薊遼總督的責任,還請陛下免去薊遼總督!”

“此乃遼東總兵的責任,必須要將遼東總兵問責!”

“此乃瀋陽知府的責任,要把瀋陽知府給下獄問罪!”

幾名大學士當著朱翊鈞的面就開始了相互攻訐。

上面提到的這幾個人,分別屬於幾個不同的黨派。

故而,每一名大學士都選擇了攻訐其他黨派,維護自已黨派的人。

朱翊鈞聽得心煩意亂,怒吼道:

“現在是說這些廢話的時候嗎?”

“立刻給朕調集兵馬,朕要滅了努爾哈赤,再來一次犁庭掃穴,徹底平定遼東!”

朱翊鈞的話說完之後,在場的幾名大臣只能連連稱是。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後金都已經打上門來了,確實是不打不行了。

頓了頓,有人道:

“不知陛下打算用誰作為主將呢?”

這個問題,還真把朱翊鈞給問住了。

李成梁?早兩年死了。

李如松?這個中了韃靼的埋伏,死的比李成梁還早。

麻貴?三年前也已經告老還鄉了。

還能選誰?

朱翊鈞陷入沉吟。

首先,不能再用武將領兵,免得打贏之後,遼東又出現第二個李成梁,尾大不掉。

用文官領兵的話,那就必須得用一個上過戰場的。

邢階?

三年前死了。

萬世德?

這個死得更早,十幾年前都死了。

朱翊鈞突然發現,當年經歷過援朝抗倭的那一代主將們,要麼就已經老了,要麼就已經死了。

最終,一個人選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

朱翊鈞吐出一口氣,緩緩道:

“讓兵部左侍郎楊鎬來打這一仗吧。”

很快,楊鎬就出現在了朱翊鈞的面前。

和朝鮮抗倭時相比,楊鎬明顯也衰老了許多,但整個人還是頗有精神。

“臣楊鎬見過陛下。”

朱翊鈞道:

“楊鎬,努爾哈赤領兵劫掠撫順等地,朕已經打算出兵將其徹底剿滅。”

“你是打過抗倭戰爭的,比較有經驗,這一次就由你來擔任遼東經略吧。”

經略其實就是主帥,當年石星、邢階也屬於遼東經略。

仗雖然是李如松、麻貴、劉綎等人打的,但真正的主帥只能是石星和邢階。

聽完朱翊鈞的命令後,楊鎬表情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陛下,臣以為,努爾哈赤賊眾勢大,非二十萬人不能抵擋。”

【作為兵部左侍郎的楊鎬,對如今大明邊軍廢弛的情況自然是頗為了解,也曾經多次上奏希望朝廷能增加兵餉軍備,均被朱翊鈞無視。】

聽完楊鎬的話之後,朱翊鈞頓時就不高興了。

“這是什麼話?當年朕破倭寇,只不過需要十萬兵馬。”

“努爾哈赤區區女真蠻子,也要二十萬人?你莫不是在和朕開玩笑!”

楊鎬一聽朱翊鈞的語氣,頓時就有些慫了。

但這一次畢竟他是主帥,是得負責的!

所以楊鎬也是據理力爭。

“陛下,遼東軍備廢弛,將士們也缺乏糧餉,這種情況下真的打不了仗啊……”

聽著楊鎬的絮絮叨叨,朱翊鈞只感覺青筋直跳,忍不住一拍桌子。

“夠了!朕給你兩百萬兩,再幫你從大明全國調集軍隊,其餘的你自已想辦法解決。”

說完,朱翊鈞拂袖而去。

楊鎬呆滯片刻,轉頭看向旁邊的幾位大學士。

“諸位閣老,這調集軍餉和武器還有精銳的問題……”

幾名大學士一鬨而散。

“哎呀呀,老夫忙得很,兵部自行決定便是。”

“有時間再議,再議!”

楊鎬心事重重,長吁短嘆地回到家中。

他的夫人見狀,便問道:

“老爺,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楊鎬嘆了一口氣,道:

“努爾哈赤領建州女真犯邊,陛下讓我作為經略,從全國徵調大軍討平努爾哈赤。”

楊夫人聞言,不由吃了一驚。

“就大明現在這個情況,還怎麼能打仗?”

作為一個非常傳統的中國女性,楊夫人自然不會去參與什麼政事。

但她和楊鎬成婚幾十年,又曾經跟隨楊鎬在各地屯邊治兵,對大明軍隊的狀況還是有一些瞭解的。

楊鎬揉了揉太陽穴,苦笑道: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誰敢和陛下說?”

“但凡老夫今天和陛下說,眼下大明至少需要五年的防禦和練兵才有辦法跟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對抗,那老夫今天怕是都回不來了。”

楊夫人一聽也慌了,連聲道:

“老爺,要不然你就和陛下說一下,辭去這個經略的職位,回家養老吧。”

楊鎬搖了搖頭,緩緩道:

“我若是出馬,好歹也還能有一些勝算。換成其他人,那大明恐怕就……嘿嘿。”

“總之,事在人為吧。”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大明陸續調兵遣將,從各地調遣了許多精銳前往遼東。】

【隨著各地明軍陸續抵達遼東,努爾哈赤得知情報後主動放棄了已經攻佔的撫順等地,縮回了都城赫圖阿拉,集結主力準備進行決戰。】

【最終,明軍在遼東前線召集了總計十二萬兵馬,分別駐守在開原、瀋陽、威寧營、寬甸堡四地。】

瀋陽城中,楊鎬正在和李如柏見面。

自從李如松多年前在和韃靼人的戰爭中死去後,二弟李如柏就成為了李家的話事人。

此時的李如柏也已經兩鬢斑白,不復之前朝鮮戰爭時年富力強的模樣。

楊鎬感慨道:

“當年朝鮮平倭,老夫最喜歡的就是如梅將軍,三年前聽說他離開人世,實在是讓老夫惋惜。”

李如柏聞言,表情也是有些黯然,嘆息道:

“六弟也和下官說過,他這輩子最開心的,就是跟楊鎬大人在朝鮮痛殺倭寇的時光。”

兩人閒聊了幾句,楊鎬表情嚴肅地進入了正題。

“李總兵,老夫只想問你一句話,這一仗咱們究竟勝算如何?”

李成梁雖然被罷免了,但他的兒子們這些年依舊還在遼東鎮守。

李家雖然沒了當年那種大權在握,但對遼東的情況依舊是極其熟悉的。

李如柏聞言,遲疑了一下。

楊鎬等了一會,催促道:

“李總兵,此事事關你我身家性命!”

“若是你還想著說那些套話,將來戰場上出了事,咱倆誰也跑不了!”

聽著楊鎬的話,李如柏嘆了一口氣。

“楊大人,我就實話和你說吧。如今的努爾哈赤,恐怕比當年的完顏阿骨打還要更難應付!”

楊鎬多少是有了心理準備,聞言並沒有露出特別異樣的表情。

“繼續說。”

李如柏繼續開口道:

“當年完顏阿骨打起兵和遼國展開大戰的時候,麾下的兵馬也不過八千多人。”

“可現在的努爾哈赤,能用的兵馬就將近七萬人!”

“建州女真已經完全被努爾哈赤整合了,海西女真也只剩下開原附近的葉赫部。”

“至於野人女真,原本就是一盤散沙,也有不少人被努爾哈赤招募。”

“咱們面對的並不僅僅是建州女真,而是幾乎整個女真三部!”

“女真三部世世代代都居住在東北地區,這裡的氣候、地形他們都異常熟悉,無論天時和地利,大明都沒有任何優勢。”

“至於人和……唉,大人您是兵部左侍郎,大明邊軍什麼情況,難道還需要下官和您多說麼?”

楊鎬聞言,也不由沉默了。

過了好一會,楊鎬緩緩開口。

“本官會向朝廷繼續上奏摺,爭取獲得更多的糧餉和裝備,給將士們更多的練兵時間。”

“剩下的,就盡人事聽天命吧。”

李如柏點了點頭,道:

“也只能如此了。”

大秦世界。

秦始皇的船隊,正在緩緩駛過一處大河。

大河兩旁,諸多大小湖泊、沼澤星羅棋佈。

早晨,霧氣遍佈,天空有云彩繚繞。

陽光照射下來,波光粼粼,如夢似幻。

“這裡就是大澤啊……”

扶蘇看著旁邊的這一幕,不禁心曠神怡。

秦始皇哈哈一笑,道:

“對,這裡就是大澤。楚國的那座郢都,就在大澤的西邊。”

“呵呵,當年楚國立國時,這座大澤比如今還要遼闊十倍,據說那時候就連咱們腳下這艘大船,都能從大澤上任意通行。”

扶蘇聞言,不由頗為吃驚。

“那還能叫大澤麼,簡直就是一處內陸的海域了。”

秦始皇嗯了一聲,道:

“但這種地方,各種煙瘴、毒蟲猛獸也多,是真正的不毛之地。”

“當年楚國先祖能從這種情況下起家,最終成為七大戰國之一,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雖然有個形容聯姻的成語叫做“秦晉之好”,但事實上,楚國才是諸侯國之中和秦國聯姻最多的國家。

至少有十位以上的楚國公主嫁到秦國,其中不乏如羋太后(羋月)一樣生育下一代秦王的女子。

感慨了一陣之後,秦始皇主動將話題拉了回來。

“扶蘇啊,你覺得這一次大明徵討後金,戰爭的結果如何?”

扶蘇很清楚這是父皇對於自已的考較,故而也是非常認真地回答。

“不瞞父皇,兒臣雖然不懂軍事,但好歹也看了這麼多部盤點影片。”

“兒臣覺得,明軍若是當真主動出擊,恐怕只能迎來一場慘敗。”

秦始皇嗯了一聲,道:

“那你覺得朱翊鈞會放棄出擊麼?”

扶蘇不假思索地開口。

“以朱翊鈞的性格,他認定的事情是一定要做到底的。”

“大明朝廷內部黨爭不斷四分五裂,根本無法在這件事情上聯合對抗朱翊鈞。”

“所以十有八九,這場註定要失敗的戰爭是必然會進行下去的。”

秦始皇點了點頭,感慨道:

“是啊,一場註定要失敗的戰爭卻必然會發生,這就是大勢啊。”

扶蘇聞言,腦海之中不由浮現出一句忘了從哪條彈幕上見過的話。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生,逆之者亡!

這位大秦太子,一時間有些恍惚。

大明的滅亡,竟然已經成為了不可阻擋的天下大勢了嗎?

武周世界之中,武則天看到這一幕,一聲輕笑。

“太平啊,你可知道這個大明為何會淪落到現在這種地步?”

太平公主忙道:

“自然是因為朱翊鈞胡作非為。”

武則天瞪了一眼太平。

“不要說這種廢話,哪個皇帝沒有胡作非為的?朕也一樣。”

皇權至高,還沒有人限制。

想要胡作非為,簡直不要太簡單好吧。

太平公主也被武則天的訓斥弄的表情僵硬了一下,無奈道:

“兒臣覺得,朱翊鈞只注重享受,對邊軍完全不重視,這是大明最麻煩的地方。”

武則天臉色稍微放緩了一點,道:

“這回答倒是勉強像點樣了,你要記住,作為一個皇帝,你可以虧待臣子們,可以虧待老百姓,但你絕對不能虧待軍隊!”

“只要有軍隊的支援,無論有多少造反,多少人心懷異志,你的皇位也依舊穩如泰山,也亂不了。”

“朕用大周取代大唐,那些大唐皇族們難道就沒有叛亂了?但他們的叛亂沒用,因為真正精銳的軍隊都掌控在朕的手中。”

說話間,武則天蒼老的面容也變得凌厲了起來。

“誰造反,朕就殺誰!”

“大周的天下,可不是和平得來的,而是殺人殺出來的。”

“沒有軍隊,誰來幫朕殺人?”

太平公主心中劇震。

這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自家孃親為什麼能成為金幕認證,歷史上獨一無二女皇帝的原因。

呂后為什麼不行?

因為呂后不敢殺人,沒有武則天這樣的魄力。

陳平、曹參、周勃……

還有劉邦分封在大漢各地的子侄諸侯王。

這些人,呂后難道不知道他們是不安定的因素嗎?

知道。

但呂后不敢殺,不敢讓天下大亂。

她沒有足夠的信心在這些人造反之後全部收拾掉,所以她瞻前顧後,只是收拾掉了幾個刺頭,最終還是沒有動手。

武則天就不一樣了。

李唐皇族,被武則天殺掉的人,數以百計。

四個親生兒子,為了皇位武則天弄死了兩個。

剩下兩個,也是廢了又立,立了又廢。

若不是李顯和李旦還算聽話,這兩個早也已經死翹翹了。

狠,是武則天和其他那些曾經執掌過朝政,卻最終無法成為女皇的華夏女子最大的區別。

單單是狠還不夠,還得有能力。

偏偏,武則天就有!

各種造反,聲勢浩大,武則天直接全部鎮壓。

又狠,又有手腕。

武則天不當皇帝,誰當?

狄仁傑在一旁看著一臉震撼的長平,心中也是有些嘀咕。

陛下這是要把皇太女給帶坑裡啊。

狄仁傑咳嗽一聲,開口道:

“單單是狠也不行的,過狠,就會變成窮兵黷武,這一點陛下就做得很好。”

“老臣覺得,皇太女殿下也應該學習陛下的經驗。”

武則天瞪了狄仁傑一眼。

這個老東西,還敢拆朕的臺?

不過武則天也沒有開口訓斥。

畢竟狄仁傑說的也是對的。

只不過按照武則天之前的想法,應該是先把“狠”灌輸到長平的心中,然後再教她怎麼去控制。

走極端是絕對不可取的!

武則天咳嗽一聲,淡淡道:

“狄仁傑,你既然很喜歡說話,那你就把話說明白。”

“說不明白,你看朕怎麼收拾你!”

狄仁傑聞言,額頭也是冒汗。

我就提醒一下,你怎麼還要我給皇太女上課了呢?

但是看到武則天和長平公主的表情,狄仁傑也知道,自已這一課是不上不行。

狄仁傑咳嗽一聲,開口道:

“那臣就說一說陛下對異族的征討吧。”

“大周幅員遼闊國力強盛不假,但如果要在多個方向上用兵,那麼就過於窮兵黷武了,大周的國力也無法支撐。”

“所以陛下之前的方針就是,放東北,打西北!”

放東北,打西北?

長平公主在心中默唸了一番這句話,似乎明白了什麼。

“吐蕃?”

狄仁傑點了點頭,道:

“對,就是吐蕃。”

吐蕃,是大唐第一勁敵,眾所周知。

但問題是,武則天的時代可不僅僅有吐蕃,還有一個後突厥呢。

為什麼武則天不重視後突厥,不重視東北地區的契丹等部落,反而要將吐蕃看成第一勁敵?

第一點在於,吐蕃確實是這些敵人之中最強的。

第二點,吐蕃對絲綢之路的威脅也是最大的!

長安為什麼能成為天下第一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貿易和財富,這是大唐乃至武周財政最重要的支撐。

有了這個,才有了長安和洛陽的繁華。

一旦吐蕃人切斷了絲綢之路,那麼從西域過來的貿易就會立刻斷絕,武周財政收入就會立刻銳減。

沒錢,對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都是致命的。

所以武則天在位時期,完全將重心放在了西邊。

從河西走廊全線,到四川、青海,乃至西域一帶。

數千公里的土地上,集結了當時武周最為精銳的部隊。

為的就是守住絲綢之路這條對於武周來說至關重要的生命線!

至於東北地區。

說實話,就算把遼東全丟了又如何?

無非也就是少一些土地。

對武周造成不了什麼大的影響。

所以在武週一朝,對北邊草原上的後突厥,東北邊境的契丹等部落大部分時間都採取守勢。

防守這些地方的,也都是武周的二流和三流軍隊。

這種質量,打敗仗就在所難免。

但,無所謂啊。

在西邊,武周對吐蕃一直保持著強大的壓力,而且不斷地進攻、蠶食著吐蕃。

從盤點影片就能看出來,若不是武則天被逼退位,若不是李隆基這個敗家子胡搞瞎搞。

只要對吐蕃的高壓政策能繼續持續個十幾二十年,吐蕃就一定會徹底崩潰。

等吐蕃崩了,武周的領土自然而然地就會擴張到青海,乃至藏地。

那時,解決了吐蕃的武周,就可以抽調大量精銳邊軍出來,對後突厥、契丹等北方、東北異族展開反擊。

接下來除了勝利,還能有別的嗎?

聽到這裡,武則天嗯了一聲,淡淡道:

“這確實就是大周的總體戰略。”

“高仙芝和哥舒翰等人,把這個戰略執行得非常好。”

“可惜的是,神龍政變……呵呵呵。”

說到這裡,武則天心中也是忍不住一陣怒火。

神龍政變,武周歸唐。

西域戰略化為泡影。

只要再來十幾二十年,武周就能爆發。

就能滅掉吐蕃,二度平定草原,收回東北失地。

就能實現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超爽打臉擴張情節!

但偏偏,就是在這個大高潮即將來臨的前夜,神龍政變來了,武周沒了。

李隆基這個敗家子一通胡搞瞎搞,不但沒讓吐蕃爆炸,反而大唐自已先爆炸了,弄了個安史之亂出來。

這讓武則天怎麼不生氣?

鋪墊都鋪墊好了,各種接連大高潮馬上就上演了。

這種時候,特麼竟然換主角了!

換主角也就算了,接下來的劇情還越來越毒了。

最慘的是,武周還得背鍋,被後人指著脊樑骨破口大罵。

“武周,喪失大量土地,丟了大唐的臉。”

“武則天是個慫蛋,除了打敗仗啥也不會!”

高潮沒了,主角換了,背鍋的還是武周!

這種事情,單單是想一下,都讓武則天的心態有點爆炸。

唯一讓武則天高興的是,金幕出現了。

有了金幕,神龍政變這種破事是永遠不可能在出現了。

不僅如此,在金幕的加持下,武周軍隊勢如破竹,已經幹掉了吐蕃!

眼下的武周軍隊,正在陸續從高原、西域、隴西等地調集,準備對草原上的突厥和東北契丹的異族發動反擊。

很快,這些異族就會被武周的精兵強將給擊潰。

很快,武周就會打下比當年李治還要更加遼闊的疆域。

很快,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就會在下一次王朝評分之中知道,武周王朝究竟有多麼的強悍!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愛情解碼:真男人永遠不當沸羊羊

我欲何為

獨寵嬌妻:爹地,媽咪又跑了

伊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