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過去,穀雨到來。

漫長的農閒時光結束,春種要來了。

春雨初歇,郭大嘴家的大棗樹開滿了小白花,村裡家家戶戶開始泡谷種。

縣裡賞花遊春的,除了有錢有閒的各家姑娘公子,就是各學府的學子,甚至連隔壁州府都有人漏夜趕來青陽縣遊玩。

如果說縣衙的人一直吊起來的心慢慢回落,那匯合錢莊的許東家一顆心可就如坐了過山車,起起落落,他半副身家可都是投在這青陽縣了的。

終於,進入四月,各個工坊和店鋪的工作人員結完三月的工錢,由匯合錢莊開發的住房迎來了開門紅,寫下了大晉貸款賣房歷史性的一筆。

桃花開始衰敗,地藏廟棚戶區改造落下帷幕,人們這才發現,一直是流民乞兒聚居區的地藏廟,青梅和杜鵑交相輝映。

梁員外這回沒有猶豫,頭一個買下了地藏廟下的商鋪,開起了小吃鋪子。

商人的嗅覺是敏銳的,不到三日,地藏廟下的商鋪就被搶售一空。

而宋圓圓直接圈了一塊場地出來。

之前村長家、趙啟明家和趙文成家,都把平山紅薯粉絲作坊的契書還給了宋圓圓。

作為補償,宋圓圓給村長家建了酸菜作坊,又教了翠花奶奶梅乾菜的做法,如今作坊的酸菜和乾菜遠近聞名。

而且美食街所有豆製品,都是用的村長女婿家豆製品作坊的。

村長女兒趙綵鳳,出嫁在安定鄉,宋圓圓攏共也就見過她兩次。

村裡出嫁的女兒,哪怕是隔壁村,除了逢年過節都少回來。

張寡婦家的作坊,除了木姜子醬,還有香菇醬,又新推出了豆豉醬,味道很好,這個宋圓圓沒有方子,就是提供思路,張寡婦自已琢磨的。

山也承包上了,重新移栽了好些木姜子樹。

她孃家大嫂的鹹鴨蛋作坊也開始動工了,首批鴨蛋都是從各家零收上來的,不太多,也就本縣城賣賣。

再過幾個月,等幾個養鴨大戶的鴨子長成,那蛋就不用愁了,就該愁銷路了。

反倒是貨郎媳婦他們家,宋圓圓一直也沒有想好給個什麼樣的營生貼補。

這次宗盛爺爺問她要活幹,算是歪打正著。如今他家裡的地方已經滿足不了他的篾匠事業了。

宗盛爺爺如今帶著村裡幾個會些手工活的大爺,在村裡也劈了塊地,專門建了個篾匠作坊。

村長一邊對老大哥孩子樣的性子罵罵咧咧,一邊為了作坊跑前跑後。

作坊現在編得東西很廣,大到裝紅薯粉用的物流箱,小到美食街用的票籤籃,再到簡單又繁複的竹蛋託。

宋圓圓試著讓宗盛爺爺做一些高檔些的竹盒,給添糖齋用。他的篾匠手藝真是沒話說,放到前世,妥妥的一個非遺傳承。

地藏廟那塊的空地,宋圓圓就是圈起來給貨郎媳婦家的,春末夏初,還有什麼比吃一頓燒烤更快樂的事情?

啟發叔如今管著五香粉作坊,藥材商是現成的,五香粉,加上孜然,燒烤已經成了一半。

他們家人不多,如果全靠他們烤,也累得慌,此處經營,採用的是半自助模式。

店家提供食材和爐子,顧客可以選擇自行調味烤,也可以選擇店家調味,或者選擇醃好的串,或者直接出錢僱傭店傢伙計。

宗盛爺爺就啟發叔一個孩子,文成哥和趙小翠都要念書,這處鋪子,現在主要就是貨郎媳婦和孃家的哥嫂管著。

如此,宋圓圓終於把了卻了手中的雜事,她也開始回到了趙家溝十歲孩子的生活。

白日裡在學堂跟著蘇先生讀書習字,下課後帶著趙小翠和改名叫趙芳竹的趙小三漫山遍野亂竄,晚上還要讀宋老太給她的書。

男孩子的課業要重些,趙文威、趙文書他們不敢懈怠,很難得才能湊到一起。

春日裡,花多,果也多。

不過,也不知道這平山是被醋泡了還是怎麼地,山上的果子啊,一個賽一個酸。

年初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片酸橙,真的,大概就是檸檬的祖宗,差點沒把她送走。

不過,恰好之前柚子留的數量不多,這酸橙比柚子耐放,收了第一批蜜後,全部用蜜泡了,過段時間當檸檬水賣。

山裡的櫻桃也紅了,微紅的酸澀,紅透了的,倒是有些甜味,卻早被鳥雀搶食。

不過,貴在味正,棒棒糖又可以新增新的口味了。

春日的山,就是小孩子的夢中情山,各種野果可以打牙祭。

只是,如今他們溜達起來就沒有往年那麼歡快了。

添糖齋居然連他們平日吃的摘秧泡也收,據說那個跟蜂蜜做成果醬,貴人們可喜歡了。

還說等桑葚長好了,也收。

家裡大人沒時間上山,就打發他們上山採摘。

這簡單來錢的活,拄著拐的老太太都能幹。

一時間,田間地頭,山上山下一派繁忙景象。

再說回縣裡。

青陽縣的城牆北城牆也早已修復完成,如今,縣令鄭遠安有了新的煩惱,青陽縣已經不甘心屈居為一個下等縣了。

幾天大街如今比過年還熱鬧,處處比肩接踵,人一多,事就多,小偷小摸就不說了,拐賣婦女兒童的事業多了起來。

縣衙按照不同等級,從官員到雜役,人數都是有限定的。

可縣城的亂象,又不能放任不管。

三月中,縣衙出資,招募了一批民兵,社會治安得到明顯提升。

人一多,青陽縣城沒來得及俢的路更爛了,是時候計劃擴城了……

正值農忙,此時徵徭役明顯不是時候。

糧食是生存之本,勸課農桑才是重中之重。

還有滿縣城的人都在採摘秧泡,公家的山上也都是人,摘些野果子而已,也不能不讓摘。

最近,縣衙收到了好幾起良田改種紅薯的案件,良田都是有數的,可不能這麼瞎搞。

縣衙雖然頒佈了嚴禁良田種經濟作物的法令,但是收效甚微。

下面的農戶主打一個沒發現就當不知道。

縣衙的幾位大人,如今都是結隊下鄉明察暗訪。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因為紅薯大豆能賣上價了,縣裡願意開荒的農戶多了許多。

特別是分了地的流民,縣衙的一系列政策,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安家於此,這裡,以後就是他們的新家。

只要幹不死,就往死裡幹。

鄭遠安從來不知道,南方的春日的太陽能這麼曬人,不過才半個月,他已經從一箇中年文士,變成了黝黑的農人模樣,直把阮氏心疼得不行。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浴火重生:偏執顧爺寵妻入骨

雨莠

起猛了一覺醒來被鏡流撿回家!?

清風拂二許

失憶千金帶著空間養嬌弱相公

小胖丫

電鋸人:我的青春沒有後悔

樹老師的狗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