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頭帶著他們一路往地裡去。

土地很是集中,一塊挨著一塊,都種的麥子,一片綠油油的格外顯眼。

“你們怎麼把水田都種上了麥子?”宋老太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滿。

她又蹲下來仔細看了看地裡的土,這田比他們趙家溝的水田還要肥沃。

要知道,在南方,這能種穀子的水田,可是比旱地每畝要貴一到兩貫錢。

宋家人現在做事,都是各自忙各自的,對外,還是以宋老太為主。

就比如這田地的區別,宋圓圓他們就是不懂的,也就不出聲。

老李頭有些為難,“東家,我們都是從北方過來的,就種麥子種大豆的熟悉些,別的莊稼也不會。

前東家好心把地佃給我們,我們也不想種不好糟蹋了,就都種了麥子。

麥子收了再種上一季大豆,儘量不讓地空著。”

這個解釋還算合理。

“這地,我記得就十餘畝,但是剛剛過來那房子,不算前面空著的三座茅草房,以一幢為一戶的話,也有十六戶人家,你們這地如何分得過來?”宋老太繼續問道。

“夠分的夠分的!”老李頭聲音裡透著喜悅,“咱們這一群人啊,都是老的老小的小,地再多就種不了了,這十畝地,咱們都是一起種。那邊還有一片山林,種上些紅薯,就不用餓肚子了。”

“不用餓肚子就行了嗎?”趙文成驚訝地問出了聲。

老李頭高興的笑出聲,“沒人驅趕,不用擔驚受怕餓肚子,還有房子住,這已經很好了。”

聲音裡的滿足,讓人很難不感受到。

“山林是那一片嗎?”宋老太指著不遠處問道。

“是是,東家請跟老叟來。”

老李頭帶著宋家人到了山林,這片林子很大,有二十多畝的樣子,上面都是光禿禿的樹,土地都是新翻過的,沒有什麼雜草。

宋圓圓上前檢視了一番,樹都是同一種,“這好像是果樹,結的什麼果。”

一講起這個,老李頭又有些小心,“回小東家,這是梨樹,但是每年掛果太少,還長不大。老叟就想請示東家看看,能不能伐一部分去,改種別的?”

梨樹下種紅薯,梨子能長大才有鬼。

宋老太知道孫女開口定有用意,也不插言。

“收的梨子還有嗎?”宋圓圓又問道。

“有有,老叟家裡就有一筐。”

莊子就這麼大,十畝農田,二十畝山地,農田全是麥子,山地如今荒著,隔著莊子不遠,就有一條小河,灌溉也還算方便,其餘的,也沒什麼可看的了。

莊子裡的人見老李頭帶著新東家轉了一趟回來,又直奔李老頭家,內心惴惴。

但礙於老李頭的交待,莊子裡的人也只敢在門口觀望,唯恐行為不當,適得其反。

老李頭家很簡單,兩間土牆的茅草房,外間廚房堂屋混用,老李頭帶著兩個十多歲的孫子住。

屋裡的凳子都是見著他們往家裡來,兩個孫子現到各家借的,凳子一看都是自己摸索著打的,什麼樣的都有。

見他們張羅著要借碗來倒水喝,宋圓圓忙打斷,“我們帶了水,不必麻煩了,你把梨子拿來我看看。”

老李頭大孫子聞言去裡屋用衣服兜了幾個梨子出來,打水一個個洗乾淨,再一一遞給宋圓圓等人。

宋圓圓接過,少年應該才十三四歲,指節粗大,面板刻滿了勞作的痕跡。

“謝謝哥哥!”宋圓圓禮貌接過。

少年被一聲哥哥叫得梨子險些丟了出去,也不知道怎麼回應,快速發完了所有梨子。

宋圓圓拿著就啃了一口,梨子皮厚但清甜,果肉也算細膩,是最近難得吃到甜味的水果了,只是梨子確實太小,一口就能啃到核。

“李爺爺,這個梨子味道還不錯,你們有拿去賣嗎?”

老李頭有些不好意思,“起先的時候,拉去賣過,但是沒人買,都說花錢買不如去山裡採野梨子吃。”

宋圓圓明白了,有錢的人家看不上,沒錢的人家不願意花錢買來吃。

“你們這個梨子還剩下多少斤?”

“還挺多的,每家至少能有個三五百斤。”

“如果有人要收,你們願意賣嗎?”

“賣賣賣!肯定是賣的。”

片刻之間,宋圓圓已經有了決定,她看向宋老太,“奶,召集所有人見一面吧,那山我有用。”

“行。”

不多時,整個莊子的人都集中在了老李頭家門前的空地上。

果然,多是老弱婦孺,男丁要麼四十歲以上,要麼十五歲下,四十多歲,在大晉朝就屬於老年人了。

換新東家的通知他們是早就知道了的,好不容易找到這麼一處容身之所,他們都很珍惜。

這一陣子他們都很忐忑,也不知道新的東家好不好相與。

看著這群人,宋家人也想明白了鳳林鄭家的用心,即使沒有後來聖上的封賞,這個莊子,他們也完全應付得來。

沒有讓他們忐忑太久,宋圓圓走了出來。

“我們是你們的新東家,姓宋,洪州府今科解元宋康,相必你們聽過,便是家父。

剛剛莊子我們已經看過一遍,田地,你們可以繼續種,佃租不變。”

雖然疑惑東家為何是個小娃娃來主事,但聽到佃租不變,依舊不妨礙他們心中歡喜。

近兩個月的擔憂,終於放了心。

“但是,”

一聽小東家起了話頭,莊戶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另外二十畝山地,之前是沒有收租。”

莊戶們聞言臉上大變,就要辯解,果然這世上不能好處佔盡,可他們若交租,他們吃什麼。

“你們先聽我講完再討論不遲。”宋圓圓也不想大喘氣,但這該交待的要先交待清楚。

“這山地我們依舊不收租,但是不能再夾種紅薯,種出來的梨子,按照兩文一斤收。家裡有梨願意賣的,今日便可稱重結算。”

“兩文一斤,你家有多少斤?”

“我也不清楚,當時孩子愛吃,我就多留了些。”

“我家也有幾百斤呢。”

“有救了有救了,今年能好好過冬了。”

莊戶們激動地談論著,年長一些的甚至哭了起來。

趙文成早就被宋圓圓派去找鄭管事派車了,莊戶們指定是要賣的,根本不用擔心。

宋圓圓又講了為何不能夾種之事,土壤肥力有限,若種紅薯,土壤肥力不夠,梨子自然不能長不大。

如今夾種都能收穫五千多斤,來年翻翻定然不是問題。

五千斤可賣十貫,那一萬斤可就是二十貫,青陽縣的紅薯一文錢兩斤。

莊戶們雖然算不清二十貫可以買多少斤紅薯,但一定是很多很多。

他們又不傻,肯定選種梨樹了,就算像今年這樣的收入也不虧,不然東家要收租,或者不給他們種了怎麼辦?

真是天菩薩保佑,讓他們遇到了這麼好的東家!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和我的閨蜜曾佳

弓長張佳佳佳佳

美女法官是萬歲

珒然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