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大人!”村長彎腰作揖。

“起身說話吧。”

“謝大人!”村長直起身子,對著縣令道:“好叫大人知道,宋康母親已無大礙。等家裡頭安頓好,就來拜見大人。”

“行,本縣知曉了。”縣令淡淡地道。

“如今日頭尚早,不知大人可否有興趣到我們村村學一觀?”這是趙宗茂絞盡腦汁想到的說辭。

“哦?你們村居然有村學?”縣令果然被勾起了興致。

“也算不上是村學,”村長不好意思地解釋道:“就是一個村裡人讀書認字的地方,跟縣裡的學府比不了,咱們唸書就是爭取不當睜眼瞎。”

“那你領我看看去。”

“是,大人請。”

村長領著縣令和師爺二人,後面還跟了兩個衙役,往村尾走去。

“咱們村的村學其實就是宋家的老宅。”

見縣令並沒有打斷的意思,村長繼續道:“宋康的祖父母是前朝末,從北方逃難來的我們村。他祖父身子不好,祖母來的時候就有身孕。”

“族叔憐憫他們不易,宋康祖父看著也是個讀書人,就讓族裡的人把孩子送到宋家,族裡出些柴火米麵當作束脩。”

“大人小心腳下。”經過一處排水溝,村長趕忙提醒。

縣令擺擺手表示不礙事,示意村長繼續講。

“後來,宋康父親出生了。可是,孃胎裡帶來的弱氣,身體更加不好。”

宋康祖父在外邊找了個修復字畫的活計,不用奔波勞累,又可以照看妻小。村子裡教書的活也沒落下。”

“宋康父親也是參加了科舉的,強撐著考了秀才,身子實在跟不上,就沒繼續考下去。宋康祖父在宋康父親考上秀才不久就病逝了。”

“宋康父親身體比他祖父還要差些,沒法外出做活計,族叔就讓他繼續在村裡教孩子。”

“你們那位族叔是個心善的。也是有遠見的!”縣令忍不住評價道。

“是啊,咱們村確實得多虧了他!”村長感嘆了一句,又說回了宋家:“看我,大人這邊走。”

“宋康的父親跟草民同一年的,只可惜三十出頭就沒了。宋康就是靠著寡母拉扯大,好在這孩子身子結實。”

“生活再難,他母親都堅持送他去唸書。”

“他外出唸書這幾年,村裡的學堂也沒停掉,只是,只在他放假的時候開。”

“大人,前面就是宋家老宅了。”

一行人到老宅的時候,宋老太已經等在了院子裡。

知縣走進院子,免了宋老太的禮,不經意地看到宋老太額頭腫脹的包,關心地問道:“宋氏,你這頭是怎麼回事?”

宋老太行禮謝過,“勞大人關心,這是夜裡黑,不小心磕的。”

“那平時得多注意,”縣令叮囑完便略過不提。

縣令揹著手,開始四處打量,“這一路走來,似乎只有宋家是帶院子的,別家都是門前一塊稻場。”

“回大人話,我家祖上是北方人,家裡老人習慣了院子,所以房子蓋的時候都帶上了院子。”

“聽聞你也姓宋,孃家可是長樂鄉宋橋村人。”

“回大人話,民婦是幼年走失,有幸被宋家收養,便姓了宋。”

縣令聽到回話微微皺眉,這麼說來,宋康的母親居然是童養媳?縣令的態度明顯冷淡了些。

“趙村長,村學裡平時都學什麼?”師爺感受到縣令的心思開口道。

不是在跟宋老太說話嗎?村長一臉意外抬起頭。縣令自個已經在往屋裡走了,村長來不及多想,趕緊跟上。

“村學從宋老太爺開始,教什麼都是先生定的。主要教的都是平時生活裡用到的字,再學一門算學。”

“三百千也不學?”縣令還頭一次聽到有自己編書教學的。

“沒,沒學。”村長沒來由地有些弱氣。

跟在後面的宋老太默默地走進房間,不一會拿了兩本書出來,“這是犬子根據這些年教學,在他祖父和父親的基礎上編寫的教材。”

師爺伸手接過,遞給縣令。

縣令接過,先翻看名為識字的書。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日常篇;第二部分為生活篇;第三部分為誥喻篇。

細細翻完全書,縣令說不驚異那是假的,這些學完,不止看三百千完全不成問題,若遇官司自己寫狀上告也不是不可。

他又急不可耐地翻看另一本名為算數的書。

書從最簡單數數開始,到珠算,做賬,賦稅等,深入淺出地引用了許多算經十書的例證,足見編書之人算學造詣之深。

合上書,縣令把書遞給了師爺,“你也看看。”

縣令轉頭問村長,“自古讀書向學都是為了科舉做官,改換門楣。村學教的知識並不能科舉入仕,你們清楚嗎?”

“大人一路走來,可有發現我們村與其他村有何不同?”村長不答反問。

縣令沉思了一下,“其他村多多少少都有些茅草屋,而你們村雖然是土磚屋,屋頂卻都是蓋的瓦片。剛剛路過的茅草房,似乎是牲畜住的。本縣說的是也不是?”

“大人雙眼如矩!”村長作揖讚歎。

宋老太也不禁抬眼不著痕跡地看了縣令一眼。

“科舉做官,怎麼會不想?”村長繼續道:“可這樣的事情,對我們我們這樣莊戶人家來說太遙遠!”

“別說花錢去唸書,就是不出束脩,那筆墨紙硯的消耗也不是我們能承受得起的。”

縣令點點頭,這話在理,他雖出生富貴,做官多年,對民情不說精通,也是略知一二的。

村長繼續道:“而村學我們都能上得起,也不耽誤孩子們幫家裡幹活。多學幾個字,孩子們出去闖膽氣也足些。”

縣令撫摸著屋子靠邊擺放的幾張長桌,這應該是之前用過的書案,邊角是那種常年使用的光滑發亮,整個桌面卻整潔乾淨,可見愛惜。

縣令摩挲著手裡的兩本書,問村長道:“這書上教的都頗為實用,如果我沒看錯的話,村裡似乎沒幾個青壯?總不成都下地去了吧。”

“大人明鑑,村子裡的兒郎們大多到縣裡或是府裡謀活計了,一個月能賺幾個子補貼家用。”

縣令心想,果然如此,又問道:“青壯都外出了,地誰來種?可不能捨本逐末,讓好好的良田荒廢了。”

“大人說的哪裡話,一家人就指著這地吃飯呢,萬萬不敢荒廢。”

“咱們這些老傢伙腦子不如兒郎們好了,力氣還是有一把子的。別的不說,這種地他們還不如咱們這些老傢伙呢!”村長樂呵呵地道。

師爺此時也看完了教材,遞還給縣令,兩人對視: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不知這兩本書可否送與本縣帶走?”縣令問村長。

村長除了對女子性情不能摸得很透,別的方面還是很精明的。縣令細細地瞭解了這麼多,又要這書拿去肯定有用。

不管宋康還在不在,這解元的名頭還是會在他頭上,那他們趙家溝肯定吃不了虧。

只是這書是宋康編寫的,要做主送也得宋老太開口吧。

他也後知後覺地察覺到了縣令對宋老太的故意冷落,村長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看向宋老太。

縣令壓下情緒對村長道:“趙村長!”

村長佯裝受驚,說了聲“是”,頭壓得低低地。

“你先下去吧,關於村學的事情,你跟師爺詳細說說。”縣令聲音又變得冷淡平靜。

村長作揖稱是,就退了出去。

師爺跟縣令點了個頭,也跟著出去了,留了兩個衙役守門。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惡毒後孃,欺我孤兒寡母嘎他

明媚曉雲

不甜的橙子

愛吃瓜醬的貓

穿成科舉文男主的沖喜小娘子

不想努力的禾禾

重生後,我決定做好人

喜歡直笛的早川友梨

我哪來的下限

江河十二鎖.

【快穿】被萬人覬覦的貌美小少爺

柒歲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