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縣縣衙的大門口,有著兩座大小不輸王府的石獅子。

建築風水學上說,多大的建築就配多大的鎮宅之物。

大同縣縣衙門口的石獅子不輸王府,也就證明著大同縣縣衙的規模不輸王府。

沒有辦法,只有這麼大的縣衙,才能讓整個大同縣的業務有序運轉。

門庭若市的縣衙門口,

便衣偵察兵張隊,給守門的門吏打了聲招呼之後,就直接插隊式的衝了進去。

“不是,那人是誰啊?”

“他怎麼不排隊,你們是不是給他開後門?”

門吏忙客氣的向排隊辦事的百姓解釋道:“走後門的,自然是光明正大的走後門去。”

“你們不也是沒錢走後門,這才來老老實實的走正門嗎?”

“行了,都老實排隊吧!”

“既然是沒錢走後門的小商小販,就不要在這裡鬧意見了!”

這些排隊辦事的商販,聽著這種有點侮辱性的話語,雖然心裡有些不爽,但還是笑臉相對。

原因無他,

在這大同邊城做買賣,他們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他們相信,他們也總有可以光明正大的走後門的時候。

張隊進門之後,也是一路小跑,徑直往位於縣衙後衙而去。

這縣衙的規模不輸王府,不一路小跑的話,還真要走上一段時間。

大同縣的縣衙,為‘目’字三進院式佈局,前衙為行政辦事大廳所在,中衙為縣衙官吏行政辦公住宿所在。

而最後面的後衙,則是知縣大人狄芸的私人宅院。

狄芸的私人宅院不算很大,但該有的都有,在舒適與奢華程度上,絕對碾壓皇帝的住宿辦公之地。

當然,狄芸也沒有去過應天皇宮。

只是就他對史料的掌握來說,應該是不會輸給朱元璋的。

也就在張隊徑直往後衙而去之時,

狄芸正在私宅書房裡,和縣丞陳文商議一件大事,一件只要狄芸不成功被朱元璋賜死,就絕對不敢懈怠的大事。

狄芸的金手指規定,只要他在這第十世成功被朱元璋點名誅殺,就可以回現代走上人生巔峰,還能成為與天地同壽的存在。

但有且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不能做禍國殃民的事情!

哪怕只是一個不小心,因為他的疏忽而造成禍國殃民的後果,就得算是犯規!

當然,就算是沒有這個規定,狄芸任何時候都不會做這種事情。

作為一個純正的華夏兒郎,該有的原則還是要有的。

也因此,大同縣的防務,就是他絕對不敢懈怠的事情。

這個地勢超級平坦,平原地形就佔全縣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五的地方,歷來就是外敵入侵的首選之地。

所謂的‘大同城下打草谷’,意思就是關外遊牧只要沒軍餉了,就可以去大同縣劫掠。

這種思維已經成為了關外遊牧的慣例性思維!

而他狄芸又正好是在大同縣當官,還把這個地方變成了一個,條條大路通財路,閉著眼睛可貪財的地方。

北元各部能不眼紅?

他們眼紅是必然的,尤其是北元當前最有實力的王保保所部!

這些日子以來,他狄芸都不知道拒絕王保保幾次了。

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只要王保保和草原各部首領的耐心耗盡,他們就一定會變成嗜血群狼,齊齊向大同縣功來。

為了大同縣不在他狄芸手上丟掉,為了徹底杜絕城池被破,以至於禍國殃民的可能,他狄芸只有在這件事情上盡心竭力。

當然了,他對這裡的百姓雖然沒什麼太大的感情,但也想順手為他們做點事情。

他確實是希望可以儘早被朱元璋點名誅殺,然後回現代走上與天地同壽的人生巔峰。

但他也想著,即便是大同縣沒有了他,也有抵禦敵軍的能力。

這些跟著他混了三年的下屬,總得有個好的結果不是?

他可不是卸磨殺驢的朱元璋!

那種自己目的達到,就完全不顧自己人死活的事情,他還是幹不出來的。

因此,他不僅在大同縣的防務上用心,也在培養副手上很用心。

為的就是如果他在戰前被朱元璋處死,還有一個可以統籌利用現有武備資源,保證城池不破的人才。

不錯,

縣丞陳文就是他培養的,可以在自己被朱元璋處死之後,還能頂得起來的人才。

狄芸看著書房牆上掛著的‘大同縣武備規劃圖’,叮囑陳文道:“大同兵工廠的生產計劃,到了什麼階段,你一定要隨時過問。”

比狄芸還要年長几歲的陳文,恭敬回道:“還請狄大人放心,下官都有隨時過問。”

“新式洪武大炮,還有一百門,就可以完成生產計劃。”

“再生產兩千套甲冑,我大同縣兩萬駐軍,就人手一套玄甲了。”

“戰刀、馬甲的生產,也已經接近尾聲。”

狄芸回頭看了看日曆道:“本縣的割麥秋收,已經開始了。”

“秋收完畢的時間,正是關外北元各部起兵來犯的最佳時間,一定要在此之前完成生產計劃。”

“最好是提前完成,讓駐軍將士有個適應新裝備的時間。”

“將士們的訓練和生活,你都要放在心上,叮囑各軍將領,不要過度訓練,要讓將士們在身心上,都處於最佳的備戰狀態。”

陳文依舊恭敬道:“大人放心,我都放在心上。”

狄芸只是嘴角輕輕一揚,就突然轉身,直視陳文的眼睛道:“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我不在了,讓你來主持縣城的防務,你該怎麼做?”

陳文當即不再恭敬,一下子就變得嚴肅了起來。

三年的時間,陳文在私人情感上,早已把狄芸當成了自己的兄弟和師長。

穿上這身官皮,他應該尊敬上官,可脫下這身官皮的時候,就沒有這麼多講究了。

在陳文看來,狄芸是因為被抓去京城過一次,所以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擔憂。

陳文回想狄芸這三年來的所作所為,的確很多事情都是朝廷所不容!

但卻對大同百姓來說,卻全都是大好事!

陳文認真負責的說道:“大人,這一次,我不會讓朝廷的人把你抓走。”

“只要欽差敢來抓你,我就讓他們合情合理的,永遠消失在這世界上。”

狄芸一聽,整個人都麻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止戈賦

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