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眼裡,是一條通往天地一線的夯土道路!

他看著這條寬達六丈,且地面平整的道路,只覺得像是看到了‘秦直道’。

秦直道可不是隻活躍於紙上的史料,而是真實存在於華夏大地的一條,長達一千五百里的夯土道路。

千百年來,秦直道見證了眾多王朝的更迭與變遷!

它曾經是大漢王朝輸送物資的要道,是熱血漢兒郎北擊匈奴的快速通道!

它也曾是大唐王朝直取河套草原的快車道,更是徐達北伐的主要物資運輸通道,與兵馬快速行軍道!

秦直道不僅在軍事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商業貿易上,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域商人行經草原,便可沿著秦直道直入關中!

中原的絲綢與茶葉也因秦直道,得以暢銷塞外!

這條為了行軍快捷而修建的秦直道,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草原絲綢之路!

朱元璋現在還記得,他第一次踏上秦直道之時的感受。

他走在那條最寬達十八丈,一般也有六丈之寬的秦直道上,只覺得腳下的夯土道路平坦而過硬。

當然,最讓他震驚的,還是修建秦直道的技術!

現如今,他身處於這大同縣城直達各村鎮的道路之上,也感受到了這種足以讓他震驚的技術。

也就在此刻,走在他右邊的毛驤震驚道:“這路修得寬闊平坦,還夯實過硬,更主要是一眼望去,真就是寸草不生。”

“足以見得,這路的排水不是一般的好啊!”

毛驤看著眼前的道路,突然就有了一種感覺,那就是‘秦直道之大同路段’。

但他也知道,兩條道路的新舊程度,完全不是一碼事。

可修造兩條道路的技術,卻是一模一樣的,像極了兩個條道路都是一個工程大師在指揮修建。

不僅毛驤有這樣的想法,就連朱元璋也有這樣的想法。

但他們也知道,兩條建造時間隔了一千多年的道路,絕對不可能是出自一位大師之手。

可兩條道路的修造技術,又完全是一模一樣!

想到這裡,朱元璋就覺得更加的不可思議了!

朝廷工部都沒研究明白的技術,這邊城小縣的道路修造者,怎麼就能研究明白呢?

這不是明擺著說他手下的工部尚書,還不如他狄芸手下的一個工頭?

朱元璋不想承認,但事實擺在眼前,他也不得不承認!

也就在此刻,一名扛著鋤頭的老農,從他們對面而來。

老農看著這些衣著富貴之人,就像是沒見過世面一樣,當即就知道他們是初來乍到的外鄉人。

“沒走過這麼好的路吧?”

“放心大膽的走,我們能有這麼好的路,還得感謝你們這些來做生意的富商!”

老農話音一落,就準備擦肩而過。

但朱元璋卻是當即叫住了他,笑著問道:“老哥哥,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老農看著面前衣著富貴的中年男子,他只覺得這個和他本不該在一個層次的富貴之人,非常的和藹可親。

這一聲老哥哥叫得,那是乾脆又利落!

馬皇后看著這一幕,完全不覺得有任何的不妥,因為她家重八本來就是一個農民!

和農民親近的本質,並沒有因為那一身龍皮而改變!

當然,在她看來,也不該因為那一身龍皮而改變!

馬皇后的眼裡,老農走到朱元璋面前,笑著說道:“你們進城的時候,是不是交了入城費啊?”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還交了不少呢!”

老農也是跟著點頭道:“這就對了,就是因為你們交了錢,才有了修這道路的錢。”

“有了這些連線各大村鎮的大道,你們去各大廠坊進貨方便了許多,我們出行也方便了許多,就連本地駐軍的調配,也快捷了許多啊!”

朱元璋聽到這裡,若有所思的點頭的同時,還面露淡淡欣慰之色。

因為這又是一項,證明他狄芸取之於民,也用之於民的有力證據。

想到這裡,朱元璋又問道:“老哥哥,你可知道這路是誰指揮修建的?”

老農一聽這個問題,當即就變得更加高興了起來。

“還能有誰?”

“當然是我們狄大人啊!”

“我們狄大人可是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的全才,你們來這裡做生意,錯不了。”

說著,老農就笑著轉身,從邊上的岔道口,走上了較窄的田間道路。

而朱元璋卻是再次愣在那裡,陷入了沉思。

他原本還想著,把他狄芸手下工程人才,給弄到工部去。

可萬萬沒想到,他想弄到工部去的工程人才,竟然就是他狄芸?

一想到這裡,朱元璋的腦子裡,就又出現了那巍峨高聳的大同縣城牆!

“這個狄芸,確實是個人才。”

“只是無所不能,無所不會,就太過誇大了。”

“......”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時,馬皇后又走到他的面前,指著老農前行的方向道:“你別光看腳下的路。”

“這片黃熟的麥田,能能不能說明,他狄芸不僅把城裡建設得好,也把農業發展得不錯?”

朱元璋定睛看去,這才發現馬皇后說得實在是有些‘謙虛’了。

這哪裡是麥田啊?

這就是一片一眼望不到頭的麥海!

朱元璋趕忙追向老農,還同時擼起了袖子,大有跟著去大展身手的意思。

朱元璋站在麥田邊上,用那雙砍人何止一千的大手,極其溫柔的撫摸著一株顆粒飽滿的麥穗。

再看麥穗之間的密度,也遠高於他的認知。

在他看來,這樣的密度,根本就種不活小麥。

可眼前的事實卻足以證明,他這個地道農民對農業的認知,也僅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直覺告訴朱元璋,這裡的小麥畝產,絕對高於大明小麥畝產的最高水平。

朱元璋看著已經下地幹活的老農道:“老哥哥,你們這裡的小麥畝產是多少?”

老農扯著喉嚨回道:“這是狄大人研究出來的新麥種,我們也不知道具體能畝產多少。”

“再過不久就可以割麥豐收了,到時候就知道了!”

“不過我記得狄大人說過,只要我們按照他說的辦法,好好的幹,畝產不會低於六百斤!”

朱元璋聽到這裡,不再是面露不大明顯的驚駭之色,而是直接就瞪大了眼睛。

不僅是朱元璋,就剛剛跟來的馬皇后和毛驤,也是一下子就驚呆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歸古打工人

墨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