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再要他去打一個天下,都未必能做到。但誰知道那天湖上的風向突然變了呢。

老天爺終於站在他這邊一回了!

永樂皇帝朱棣想到後人給了他一個稱號“風系大魔導師”,由字觀義,大概和他每次反敗為勝都與大風有關。

這麼一說,真正的風系大魔導師應該是他爹才對,他只是從父皇那兒遺傳到一點天賦。果然是最愛的兒子。

糊糊:“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已的地位,曾令各行省連試三年。由於曾與朱元璋為敵,羅貫中不得不放棄了讀書人步入官場的機會,退而寫書。

讀書人和讀書人是不一樣的,羅貫中這一寫書後勁可就大了。比如隨手一寫就是四大名著,比如給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一顆種子。”

朱元璋信誓旦旦,“他能怎麼埋,鼓動人造反?”

糊糊:“先前說過羅貫中不是一般的讀書人,入過張士誠幕府,造過反,有軍旅經歷,擅長寫戰爭場面。

明朝中葉《三國演義》逐漸在民間傳播,到明朝末期傳播得越廣。

後金的建立者,滿清的奠基人努爾哈赤格外喜歡看《三國演義》,甚至公開宣稱,打敗明朝的就是靠《三國演義》。

《清史稿》記載,本朝未入關之先,以翻譯《三國演義》為兵略。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國演義》是努爾哈赤的軍事指導手冊。

努爾哈赤為何喜歡看《三國演義》呢?作為外族之人,在學習漢語過程中,更容易接受語氣用詞更通俗的小說,尤其是帶有很多軍事謀略色彩的小說。

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紀實》雖好,未必看得懂,也不一定適合遼東的情況。

皇太極繼位後,立即將《三國演義》翻譯成為滿文,要求文武大臣都要學習,也就是讓這本書成為正式的謀略典籍。最典型的戰略手段是,效仿劉備桃園三結義,自已效仿劉備,將蒙古科爾沁部落效仿為關羽等。對於明朝的降將,效仿曹操籠絡關羽的故事,給予各種優待等。

在努爾哈赤手上,《三國演義》屬於純軍事典籍。到了皇太極時期,《三國演義》就成了謀略大全。”

銀河系系花:一個反賊的終極願望終於實現了。

痴人說夢:隔了幾百年,羅貫中的政治傾向早就說不清了。說他反明吧,明朝建立後老老實實寫書;說他反元,舊主張士誠投降了元朝;說他站張士誠吧,他又中途辭職了。

火樹銀花:只能說清朝剛開始的路子夠野的,別人拿小說當消遣,他拿小說當兵書。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作者畢竟是有實操經驗的人。

事件走向讓歷朝歷代的人大呼看不懂。眾所周知,明朝之後入住中原的是滿清。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打法什麼樣,幾百年不曾改變,騎著馬揮著刀衝著長城來。誰想到後頭他們講謀略兵法,還是從一本小說上學來的。

嬴政知曉先秦時諸子百家有一小說家,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為世人所重,終致弗滅。

小說家們知道日後會有這麼“輝煌”的一幕嗎?

劉徹決定現在忘掉《漢武故事》,期待《三國演義》,讓他未來的帝國雙壁能讀一讀最好。

李世民:“將赤壁之戰寫到以假亂真的地步,確有可取之處。”

滿清真能靠一本小說打下一個偌大的江山,將歷朝歷代著書的武將置於何地,比如眼前這一個。

李靖好奇後世兵書與當代有何不同,《紀效新書》、《練兵紀實》最大可能是明朝兵書,《三國演義》一本以謀略為主的小說也能滅國?不止一點點好奇了。

朱元璋現在終於知道世上有比乞丐當皇帝更神奇的事了,就是靠小說滅國,滅的還是他的國。比起抓捕羅貫中,更好奇的是他究竟怎麼寫的,才能在赤壁之戰中插入鄱陽湖水戰,還把原主的風頭給蓋過去。

清朝眾人不能說天幕說的不對,也不能說全對,八旗入主中原真不是靠一本小說,是各種條件的累加。當然高皇帝和太宗皇帝對《三國演義》手不釋卷是事實,他們也確實從中汲取知識。

羅貫中此時此刻若是懂後世網路語言,大概會說一句,家人們誰懂啊,我因為書寫得太好,不得不跑路了。

他只是科舉不得,寫點小說養家餬口而已,至於鬧這麼大嗎?

戚繼光既高興所著兵書留名於後世,又惋惜在“實操”中沒比過一本小說。

妻子王氏在一旁道:“我這兒有《三國演義》,看麼?”

糊糊:“我們常說的四大名著,是明朝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清朝的《紅樓夢》。

羅貫中可能寫過一本半,另外半本就是《水滸傳》。

據傳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學生,《水滸傳》或為二人合著,亦或施耐庵去世後,羅貫中繼續編著。

甚至傳說《水滸傳》的名字都是羅貫中取的,施耐庵最開始取的名字是《江湖豪客傳》,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都很滿意,只是覺得書名欠佳。羅貫中建議書名為《水滸傳》。

‘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裡‘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

兩人不僅是師生,也是同僚,都曾在張士誠幕府任職。

《水滸傳》在明初一度成為成為禁書,不是因為他們先前的工作經歷,而是因為《水滸傳》是一本真真正正講造反的書。

北宋末年,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朝廷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

教員曾經評價,《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當然不是誇讚梁山好漢看得清形勢,認得準朝廷正統。

因為還有後半句,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化用一句話,小說沒有國界,但小說家是有國界的。

《三國演義》《水滸傳》,一個三國,一個宋朝背景,卻不約而同啟用同一個原型,最後卻寫出截然不同的形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發配嶺南,你開發珠三角?

奇天八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