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沉浸於中醫的魅力時,門外傳來了一陣輕快的腳步聲。原來是寶樹堂的老朋友——著名書法家陳先生來訪。他聽說這裡正在舉行藝術與中醫的交流活動,特意前來助興。陳先生揮毫潑墨,為孩子們題寫了“藝醫同源”四個大字,寓意藝術與醫學的完美結合。 他是謝老師的老朋友。邀請謝老師參加書法筆會去了。

這次筆會的主題是書法與養生。

謝老師欣然接受邀請,帶著對藝術的熱愛和對養生的興趣,來到了筆會現場。他看到陳先生正在揮毫潑墨,筆走龍蛇,每一筆都充滿力量與韻律。謝老師被深深吸引,他決定和陳先生一起探討如何將書法與養生更好地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人受益。

筆會現場的氣氛越來越熱烈,陳先生提議進行一場即興創作比賽,以書法表達養生的理念。謝老師欣然應戰,他提筆寫下“氣定神閒”四個大字,字型圓潤流暢,宛如太極拳的招式,充滿了養生的韻律。陳先生讚歎不已,兩人相視而笑,彷彿找到了藝術與養生的共通之處。

就在此時,現場突然傳來了一陣悠揚的琴聲。原來是謝老師的好友,著名古琴演奏家李女士聞訊而來,為筆會增添了一抹音樂的色彩。她演奏的曲子如泉水般流淌,與陳先生的書法、謝老師的養生理念相得益彰,彷彿將整個空間都渲染成了一幅美麗的藝術畫卷。

李女士的琴聲漸漸落下,謝老師與陳先生都被這美妙的音樂所感染。他們決定合作一幅作品,以書法、古琴和養生為主題,共同表達藝術與生活的和諧統一。陳先生運筆如飛,謝老師輕聲吟詠,李女士的琴聲再次響起,三人共同完成了這幅充滿詩意和哲理的作品。

隨著最後一筆落下,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謝老師、陳先生和李女士相視一笑,他們的作品彷彿將書法的力量、古琴的優雅和養生的智慧融為一體,為在場的每一個人帶來了一次心靈的洗禮。這一刻,藝術與養生在筆會中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這次筆會不僅讓謝老師、陳先生和李女士找到了共同的興趣,也為在場的人們帶來了藝術的享受和養生的啟示。他們相信,藝術與養生可以相互融合,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美好和健康。他們期待未來能繼續舉辦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人受益。

隨著掌聲漸漸平息,門外又傳來了新的動靜。這次,是一位身穿傳統漢服,手持竹簡的老者緩步而入。他自稱是中醫世家的傳人,特地趕來與眾人分享中醫養生的秘訣。他的話語深邃而富有智慧,為這場藝術與養生的交流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老者輕撫竹簡,開始娓娓道來,他的聲音如同山澗清泉,洗滌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靈。他講述著中醫如何透過調理身體,達到內外平衡,進而實現養生。隨著他的講述,彷彿整個房間都充滿了中草藥的香氣,讓人沉醉其中。

陳先生和謝老師都聽得津津有味,彷彿置身於一個神奇的中醫世界。他們紛紛向老者請教,如何將書法、古琴與中醫養生相結合,創造出更多有益於人們的藝術作品。老者微笑著分享了他的心得,眾人聽得如痴如醉,彷彿找到了藝術與養生完美結合的新境界。

隨著夜幕的降臨,這場藝術與養生的交流會漸漸落下帷幕。眾人紛紛表示,這次活動讓他們收穫頗豐,不僅領略了藝術的魅力,還學到了許多養生的知識。他們約定,未來要繼續舉辦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藝術與養生的美好結合。

月光如水,灑在寶樹堂的庭院裡。陳先生、謝老師、李女士和中醫老者圍坐在石桌旁,繼續著他們的夜談。突然,一陣微風拂過,帶來一陣淡淡的花香。他們抬頭望去,只見庭院中不知何時多了一盆盛開的牡丹,花瓣在月光下閃爍著神秘的光澤。

陳先生驚歎道:“此花莫非是天降祥瑞,為我們的交流會增添光彩?”謝老師笑道:“花開花落,皆是自然之道。今夜我們共同探討藝術與養生,便是最好的養生之道。”中醫老者撫須而笑:“花如此,人亦如此。內外兼修,方能達到生命的和諧。”眾人相視而笑,沉浸在這美妙的夜晚。

李女士輕輕撥動古琴,一曲《平沙落雁》悠然響起,琴聲與花香交織在一起,讓人陶醉。四人彷彿置身於一個詩意的世界,藝術與養生在此刻達到了完美的融合。他們深知,這樣的夜晚將永遠留在他們的記憶中,成為他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第二天早上,陳先生揹著太極劍,和謝老師一起爬上觀音山。觀音山上,晨光初照,山間雲霧繚繞。陳先生與謝老師並肩而行,太極劍在陳先生手中翻飛,劍光如龍,與山間清風相得益彰。謝老師則一邊練習八段錦招式一邊配合著呼吸吐納。二人身心合一,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突然,林間傳來一陣清脆的鳥鳴,一隻五彩斑斕的鳥兒飛落在他們面前。

陳先生與謝老師對視一笑,陳先生揮劍作勢,彷彿在紙上揮毫潑墨,而謝老師則輕聲吟詠,二人合作,將這一幕自然之美化為無形的藝術。鳥兒似乎感受到了這份和諧,展翅高飛,為他們的太極與詩歌表演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二人下山時,太陽已經升起,照耀著整個大地。他們感受到身心得到了極大的舒展和淨化,彷彿與自然達成了一種奇妙的共鳴。他們深知,這正是藝術與養生相結合所帶來的美妙體驗,也是他們一直追求的生活境界

陳先生講道。

“愛好書法者,多長壽”

“著名的書法家高齡長壽者甚多。在杜甫感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唐代,虞世南活了81歲,歐陽詢活了83歲,柳公權享年88歲。”

“在元代,楊維楨活了75歲,黃縉81歲,王惲87歲,王馨92歲才壽終正寢。”

“明清兩代書法家中的長壽者更多。明代的董其昌、文嘉、沈周皆享年83歲,文徵明至90歲高壽方駕鶴仙逝。清代的包世臣81歲,朱耷82歲,劉墉劉羅鍋86歲,梁同書可謂其中壽星享年93歲”。

“現當代書法家中高壽者更是不勝列舉,沙孟海、趙樸初、董壽平、蕭嫻、於安瀾等享年都在90歲以上。”

陳先生如數家珍。一口氣列舉了很多。

謝老師點頭贊同:“確實如此,書法能養性,亦能養生。我們在揮毫潑墨之間,不僅抒發了情感,還調理了氣息,使身心得到了極大的放鬆。”

二人相視而笑,深知藝術與養生的結合,將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美好與健康。

“二位,早啊!”

葉醫師也來跑步了,爬山了。

聽到兩位討論書法養生。他接著說。

“前蘇聯著名的科學家巴甫洛夫曾說過:’緊張是顆定時炸彈’。

“現在社會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也異常加快,常常使人處於緊張狀態之中,而這種狀態就會破壞人內在系統的動態平衡,影響人的心、腦,甚至危機生命。”

“長期緊張不利於身心健康,而閒散又何嘗不是腐蝕生命的毒劑?”

“特別是年老退休的人,在目前的社會制度下,老有所養,在物質生活方面有所依靠,又沒有具體的工作任務,若終日無所事事,這同樣不利於身心的健康。”

“而練習書法是動靜結合的運動,動靜結合、一張一弛。一個人光動不靜不行,光靜不動更不行。所以練習書法一方面能使人從緊張中輕鬆起來,另一方面又使人能從閒散中充實起來,從而起到調節生活節奏以及內在系統。”

葉醫師從生理健康上講解書法的好處。

他們穿過了一片竹林。

陳先生,謝老師,葉醫師相視而笑。

“我們像不像竹林三賢?”謝老師問道。

“竹林七賢裡面你最喜歡哪一個?”陳先生問道。

“劉伶?整天喝酒劉伶?”葉醫師反問道。

“我認為是王戎。”陳先生說道。

“路邊識苦李子的那個王戎?”謝老師問道。

“是的,他不但聰慧過人,小時候後就能分析出路邊李子樹李子多,必定是苦的。”

“他還能臨危不懼,七歲的時候,可以觀虎不怕虎。”

“有人說老虎的牙被敲掉了。”

“我覺得不會,誰敲呢?敲掉了,它吃東西怎麼辦?多半是關住的,所以王戎不怕。”

“王戎的爺爺王松,臥冰求鯉那個,排在二十四孝之首。”

“王戎也是一個孝子,他的母親去世了,他傷心難過,面容憔悴,瘦了一大截,連皇上都擔心他的身體。”

“不過他七十多歲才去世。在當時來說算是高壽了。他為什麼能長壽?”

“他愛好書法。他是王羲之的叔叔。他的書法也是很好的。他的一篇書法作品,世人評價很高的,他的《石門頌》多用圓筆,逆鋒起筆回鋒收筆,線條沉著勁道,結字舒展放縱,體勢瘦勁,飄逸自然,素有隸書中的草書之稱,是漢隸中的精品佳作。”

王戎生活上很有人情味。據說卿卿我我成語就是說王戎的故事。王戎的妻子常常稱王戎為“卿”。——卿是上對下的稱呼,現在電視劇裡還常能見到,皇帝稱官員為“愛卿”。

王戎說:“妻子稱丈夫為卿,在禮節上算作不恭敬,以後不要再這樣稱呼了。”

妻子說:“親近你喜歡你,所以才會稱你為卿;我不稱你為卿,還有誰該稱你為卿呢?”——“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

“卿卿我我”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他也很會做官,是官場上的不倒翁。”

“在王戎的官場生涯中,他經歷了很多政治風雲,但他的仕途卻相當平順。

“一直到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的時候,政治鬥爭演變為越來越殘酷,兵戎相見了,王戎再滑頭,想要自保也越來越難了。

“當時,八王當中有這麼一位,齊王司馬執政,已經七十高齡的王戎又被任命為尚書令這樣的高官。另外兩個王爺糾合了強大的兵力來討伐齊王,齊王召集百官開會,在會上找王戎要主意。”

“王戎沒辦法迴避問題,只好說,要不您就交出大權,回去只當齊王算了。”

“齊王手下的人說:漢魏以來,交出大權還能活命嗎?提出這種主張的人,就該斬!”

“王戎發現齊王看自已的眼神不對了,怎麼辦?假裝五石散藥性發作。”

“開會前剛剛服過五石散,倒是非常切合王戎名士的身份。前面說過,五石散藥性發作,人是會喪失理智、胡言亂語、盲目奔跑的。”

“王戎為了證明自已剛才的話確實是喪失理智後的胡言亂語,就開始奔跑,一直跑到廁所裡,然後一頭栽進糞坑裡。這是告訴齊王,你不能和我一個剛服了五石散的人計較了!”

“臭烘烘的王戎被從糞坑裡撈出來。齊王確實沒有再為剛才的話和王戎算賬,幾天後,齊王在權力鬥爭中徹底失敗被殺,而新掌權的王爺,仍然承認王戎大名士”

“據說王戎是的有名的鐵公雞,他侄子結婚,他送了一件單衣,後來又要回來。他家的李子很甜,很多人要得到他家裡的李子,拿回家種。王戎為了不讓別人得到種子,就把李子的核串了賣。沒有核就不能種了,哈哈,王戎是不是太奸商了,太吝嗇了?”

“實際上,王戎是有意自已給自已抹黑,在官場混亂,帝王更替頻繁的時代,過去清高,都會遭到同僚嫉恨和詆譭。自侮是為了麻痺同僚,他本來不醉心於官場,嚮往的是竹林七賢那般瀟灑的生活。”

“他演練書法從而豁達了人生,所以他長壽!”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惡毒女配之反派更香

BTFYQL

病嬌惡龍和他的馬甲小嬌妻

小十一不想贏

何懼何愛何所去

橘子公主吖

草莓很酸,你很甜

拽拽的小松鼠

生活不易,妖師難當

星星愛兔子

四爺的小吃貨

黑白交雜的華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