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曹操派人把郭嘉叫過來。

郭嘉衣衫不整,頭髮還有一絲凌亂,帶著滿身酒氣走了進來,朝曹操拱手行禮,

“見過司空!”

“奉孝,你怎麼一大清早,喝這麼多酒?”

曹操看著臉頰通紅的,渾身散發著酒氣的郭嘉,眉頭微皺。

郭嘉喝成這樣,還怎麼談重要的事情?

“沒喝,只是昨晚喝了不少,又睡得太晚,忘記收拾了!”

郭嘉一生放浪不羈,不拘小節,時常不遵禮法。

陳群沒少在曹操面前檢舉郭嘉,曹操對此也只是一笑而過,並沒有因為陳群檢舉,就懲治郭嘉。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曹操才更加欣賞郭嘉。

郭嘉在禮法方面,做了曹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現在的禮法太過於迂腐,尤其是像孔融這樣的大儒,最讓曹操反感。

“司空找我何事?”

郭嘉大大咧咧的走到一旁,直接坐下。

“自遷都許都以來,朝堂之中暗潮湧動,不少老臣視我如同董卓,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前不久,楊彪居然敢在大殿之上,公然頂撞,要是任由他繼續下去,怕是會導致朝綱紊亂!”

曹操嘆息一聲,眼神瞟向郭嘉。

“哈哈哈……司空,這有何難!”

“哦!奉孝有何良策,不妨試言之。”

曹操微微一笑道。

“司空要是想一勞永逸,不妨直接殺光百官……”

曹操臉色陰沉,百官豈是說殺就能殺的,沒有任何緣由,就大開殺戒,豈不是敗壞他曹操的名聲。

天下英才,誰還肯為他曹操效力,他還怎麼招攬有志之士?

“哈哈哈……司空不必動怒,我不過開個玩笑罷了!”

郭嘉自然明白殺了百官會帶來什麼後果,百官現在不僅不能殺,反而還要好吃好喝得供著。

“天子有御史監察百官過失,為何不效仿御史,設立能監察朝中百官的官職,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便可高枕無憂!”

“如此一來,楊彪等人就算有什麼動作,我們也能提前準備,立於不敗之地,剷除那些居心叵測之人,便可名正言順!”

曹操滿意的點了點頭,郭嘉不愧足智多謀,笑道:“奉孝所言極是,孤正有此意!但,只是監察百官還遠遠不夠!”

“司空是想……”

“孤要的不僅監視百官,對外他們負責收集情報,策反刺殺……”

“奉孝以為如何?”

曹操笑著問道。

“好!真是太妙了!”

郭嘉眼前一亮,撫掌大笑。

有了這耳目和爪牙,以後不用擔心朝中有人興風作浪。

將耳目安插到百官,天子身邊,可以監聽他們的一舉一動,任何風吹草動都能第一時間知道。

然後,讓爪牙實施捉捕,或者讓爪牙實施暗殺,將一些不好正大光明處死的人,給暗殺掉。

比如袁紹、孫策等地方諸侯,將他們都暗殺了,對曹操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郭嘉笑著笑著,便面色凝重起來。

“司空,不知是何人給你提的建議?”

郭嘉一臉嚴肅的問道。

這個新的衙門各項制度完善,各種手段都十分高明,能想出這些的人,絕非泛泛之輩!

曹操是一位明主,但絕對想不到這些,最多也就監視百官。

這背後必定有人給曹操支招。

要是這人對曹操忠心耿耿還好,要是對方沒有絕對的忠誠,那將來必成大患,他必須提醒曹操提防。

“此乃孤長子曹昂所想,可是有何不妥?”

曹操笑道。

“沒有,沒有,大公子真是大才,智慧卓絕,我十分欽佩!”

既然是曹昂想出來的,那就沒事!

“子脩給這新衙門命名為校事府,並推舉你為校事府校尉,奉孝,不知你意下如何?”

曹操詢問郭嘉的意見。

“司空有命,郭嘉豈有不從之理!”

郭嘉沒有半點猶豫,便接下了這個差事。

別人對得罪百官有顧慮,他郭嘉可不怕得罪百官,只要把差事辦好,為曹操建立不世功勳,他郭嘉也算名流千古。

“好!有奉孝為孤主理校事府,孤便能高枕無憂!”

曹操大笑,接下來便是籌建校事府的相關事宜。

郭嘉建議曹操,這校事府屬於秘密衙門,不能暴露在陽光下,應該在暗中進行。

曹操很贊同郭嘉的話,全權委託郭嘉辦理此事,他會大力支援郭嘉,建立起校事府。

由郭嘉秘密選址,作為校事府的辦公場所,人員挑選都是郭嘉親自把關,確保校事們培訓出來,能一心一意為曹操效力!

得知郭嘉選拔人員,曹昂派出十幾名自己的人選,去參加選拔。

這些人都是孤兒,沒有什麼不好的跟腳,郭嘉將他們全部收下,並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培訓。

郭嘉對這十幾個孤兒格外關注。

“家主,你為何如此關注這十幾人?”

郭嘉的行為,引起忠僕郭忠注意,他不明白,三千校事,為什麼自己家主唯獨關注這十幾號人?

這十幾號人有什麼奇特之處,能引起家主的注意。

他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

“不該問的不要問,免得惹禍上身,我也救不了你!”

“小的該死!打聽了不該打聽的事,還請家主責罰。”

郭忠嚇得跪倒在地。

“行了,起來吧!以後,每天都要將這十幾人的訓練、生活情況,向我彙報。”

“諾!”

郭忠行禮退下。

郭嘉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他早就發現這十幾號人,並非孤兒這麼簡單。

郭嘉從他們手上發現老繭,那是常年練武所致。

他們要是簡單的孤兒,又怎麼會有機會練武?

這些人必然是別人安排進來的。

曹操大力支援他建立校事府,以後整個校事府的人都為曹操效力,他要想塞人進來,會直接跟他打招呼。

知道建立校事府的人,除了他和曹操外,只有大公子曹昂,而且也是大公子提議建立校事府的。

這十幾人必然是大公子的人無疑,他也曾跟曹操提及此事。

曹操對此沒有任何反應,說明曹操應該知道這事。

這也是當初他為什麼直接收下這些人的原因!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絕捭闔記曇陀凋落

鴉聲

大數碼時代

單身的大耳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