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二年(即公元165年),李傕、郭汜雙方火拼,漢獻帝劉協趁機東歸。

七月,劉協出長安東歸,在張濟等一眾大臣的護送下,車駕來到弘農,張濟與楊奉、董承不合,張濟聯合李傕共同劫駕。

雙方爆發大戰,楊奉一方大敗,損失慘重,百官、士卒死者不可勝數,女眷輜重,皇室各種器物典籍全部丟失。

車駕到了曹陽,楊奉、董承假裝求和,暗地裡派人到河東招安白波帥胡才、李樂、韓暹等人前來救駕,才確保漢獻帝順利東歸!

於次年,改元建安(公元196年),史稱建安元年。

太尉楊彪、將軍董承建議漢獻帝請曹操來勤王護駕!

漢獻帝立刻下詔,派人去請曹操出兵勤王護駕。

曹操看著手中的詔書,眉頭微皺,遠在長安的天子,居然東歸,還要他去勤王護駕!

曹操心裡糾結,到底要不要去勤王護駕?

思來想去,也沒下定決心,舉棋不定的他便召集麾下文武商議這個問題。

曹操將皇帝劉協派使者來,讓他出兵勤王護駕的事情說了出來。

荀彧這個一心匡扶漢室的漢臣,第一個站出來。

當初,他就是看出曹操能成事,依靠曹操的勢力,有望匡扶漢室。

當初的曹操,也確實有匡扶漢室的想法,二人一拍即合,就這樣為了共同目標一起奮鬥。

現在皇帝劉協有難,作為匡扶漢室的漢臣,怎麼能夠錯過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荀彧激動的身體微微顫抖,行禮說道:

“昔晉文公迎周襄王而回,讓天下諸侯服從,漢高祖東征項羽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明公當遵從詔書,起兵勤王!”

自劉秀中興漢室後,劉漢天命的觀點,被世人所接受,從此深入人心。

曹操一族世代為漢臣,起初也沒有想過代漢自立,而是一心匡扶漢室,可隨著時間推移,勢力越來越大,原來的初心也變了!

可即便這樣,曹操依舊不敢篡漢自立,生怕步了王莽的後塵。

“明公,我覺得大可不必,天子已東歸到洛陽,有韓暹、楊奉等人護衛,明公若是去逢迎天子,勢必與他們起衝突!”

“而且,還會得罪李傕、郭汜等西涼將領,況且天子到來,必然會徒增諸多麻煩!”

戲志才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要是把漢獻帝接過來,到時候該把漢獻帝放在那個位置,有事情需要決斷的時候,需不需要向漢獻帝請示?

“明公如今天下大勢已定,漢室氣數已盡,天子不過是徒有虛名,若真將其迎來,無異於給自己增添麻煩!”

“天子若來,這兗州以誰人為主?到時該聽天子詔令,還是聽明公號令?再者,若是他下詔,明公是從還是不從?”

“兗州處於死戰之地,周邊有劉表、袁紹、袁術等人虎視眈眈,若是迎天子,明公必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劉曄也覺得沒這個必要,他早已看透,漢室這次是真的氣數已盡,非人力所能阻擋,還想匡扶漢室,這無疑螳臂當車。

曹操聽後,也覺得劉曄說的有道理,皇帝要是燙手芋頭,自己接來,還不如讓給別人。

現在他的實力不弱,但比他強的可大有人在,要是因為一個天子,而惹的他們聯起手來對付自己。

那自己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基業,怕是要毀於一旦。

作為一心向著漢室的荀彧,急得不行,急忙開口道:

“天子蒙難以來,將軍您首倡義兵勤王,只是山東地區戰亂不斷,不能遠赴關右,還是分遣將帥,冒險派使者與朝廷溝通。”

“雖御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扶天下之素志也!”

“現在天子車駕回車,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

“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

“韓暹、楊奉其敢為害!如不及時匡扶,四方將生叛離之心,以後再想這事,可就一切都晚了!”

荀彧的話,曹操覺得很有道理,可劉曄等人又極力反對,他們說的也不是沒道理。

曹操依舊左右為難,程昱站了出來,他跟荀彧一樣,力主曹操迎獻帝。

“明公,文若所言句句在理,天子代表了天下大義,奉迎天子,那便是將天下大義握在自己手裡。”

“迎大駕於洛邑,遷都於許縣,號令天下,以討不臣,以此爭鋒,誰能敵之?”

郭嘉出列,他也贊同奉迎天子,勸說曹操一定要把天子掌握在自己手裡。

而且動作要快,慢了的話,很有可能被別人搶去。

要是天子落入別人之手,這對曹操來說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雖說奉迎天子,對曹操有些麻煩,但利大於弊!

與奉迎天子帶來的利益相比,那點麻煩根本不算什麼。

曹操聽後十分心動,劉曄等不想迎天子的人坐不住,紛紛開口反對,還引經據典講述奉迎天子帶來的壞處。

總之,天子現在就是一個大麻煩,是個大累贅。

曹操眉頭微皺,他又覺得劉曄等人說的十分有道理,但他又想奉迎天子,又不想惹一大堆麻煩回來。

曹昂看不下去,挾天子以令諸侯才是對曹操最有利的,荀彧等人的建議完全正確,曹操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父親,天子可不是什麼累贅,天子是號令天下諸侯的皇旗,是號令三軍的大纛,要是不取,就會被其他人取去!”

曹昂出列行禮道。

“子脩,你也覺得我應該奉迎天子?”

曹操看向曹昂。

“是,父親要想平定天下,就該奉迎天子,將天子這面能夠號令天下諸侯的皇旗扛起來!”

“奉天子以令不臣,天下誰敢不從,致力於耕植,積蓄軍資,如此,王霸之業可成!”

曹昂答道。

聽完曹昂的話,曹操終於心中大定,徹底下定決心,要奉迎天子劉協,將他這杆能號令天下諸侯的皇旗,握在自己的手裡。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閻氏三國

拿筆的貓

大秦之我的劇本怎麼和別人不一樣

沐陽a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