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前,本哈明·蘇貝爾卡索說:智利的地理真奇妙。智利的地理確實有著一些不同尋常的特徵。一個國家怎麼會是2600餘英里長而平均只有110英里寬的呢?這個國家怎麼會有世界上最乾旱的沙漠、西半球最高的山脈、溫帶雨林和一段南極地塊等這樣一些非同尋常的特點的呢?而相互碰撞的地質板塊又怎麼會不可避免地使地震和火山噴發成了智利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的呢?要回答這些問題,就得研究一下智利的地理和歷史。

緊盯智利這奇妙的地理的同時,也要留意其如畫的風景和豐饒的資源。例如,幾乎沒有什麼地方比大多數智利人生活其間的中央谷地的氣候更溫和宜人的了。

北部地區不僅礦藏豐富,而且海濱景色迷人,終年陽光普照。南部地區多雨,但那青翠的谷地和巍峨的火山令溼度有所下降。智利人在這些風景如畫的地帶分別構建了各具特色的社會,這些各具特色的社會進而組成了一個生機勃勃、活力四射的國家。

1.疆界劃定:智利現在的疆界大體上依安第斯山和太平洋而定。但先前並非如此,它的疆界曾經是經常變動的。歷史同地理一樣決定著智利的奇妙形狀。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形狀。

如果西班牙人起初欲從大西洋岸在新大陸開拓殖民地的嘗試成功了的話,智利可能就成了阿根廷的一個組成部分了。然而兩度嘗試均告失敗。結果是到智利探險、從事征服活動的人均來自北方。他們降伏了馬普切人後,將其開拓的殖民地併入秘魯總督區。雙方的關係起初還是可以的,但距離和相左的利益最終導致了衝突。

智利不久即成了向東擴張的基地。16世紀50年代,智利的征服者們越過安第斯山,在稱之為庫約的地區建起了3座市鎮。這一地區併入後,智利的疆土比現在寬出了一倍多。

安第斯山並未妨礙兩個地區間經濟、社會的密切接觸。在西班牙國王1776年調整行政疆界、將庫約地區劃歸布宜諾斯艾利斯管轄前,智利都統一直治理著庫約地區。傳統習慣上的聯絡依然存在於智利和庫約這兩個地區,貿易和人員往來一直不斷。

殖民地時期,智利北起科皮亞波、南與馬普切人的領地毗鄰。19世界智利的經濟發展,使政府得以將其疆界向北、向南推移。

19世紀40-50年代,政府主使了在彭塔阿雷納斯和南部湖區的拓殖活動。硝石礦的開採和爭奪阿塔卡馬沙漠地區的活動,向北推移了疆界,智利在太平洋戰爭中打敗秘魯和玻利維亞後,又兼併了兩國的一些疆土。後經國際談判確定智利和秘魯的疆界位於阿里卡以北。這就是現在的疆界。1881年智利一阿根廷條約劃定智利東部邊界為安第斯山峰及其分水嶺。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智利軍隊佔領馬普切人的領地,又向南推移了疆界。20世紀初,智利政府又促使國人在巴塔哥尼亞西部地區進行拓殖活動。上述一系列活動奠定了智利的現行國土。然而20世紀80年代對麥哲倫海峽的歸屬之爭,差點兒引發智利和阿根廷的戰爭。

幸好這一爭端透過仲裁而不是槍炮得到了解決。智利的疆土還包括兩組太平洋上的群島——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和復活節島,以及南極洲的一塊地段-—軍隊在那兒設有一座永久性基地。

2.統一:要統一疆土這麼長的國家,得有相當強烈的政治意願才行。在19和20世紀裡,智利應用類似於美國用於西部地區的獎勵辦法,對移居南部地區者給予補貼。

智利在其最南端和最北端設立了免稅港口,給願意到艱苦地區工作的政府僱員加,用聯邦基金資助通訊網路,19世紀修築了一條貫通南北的鐵路,20世紀又修了泛美公路,向通往北部和南部與外界隔絕的地區以及復活節島的空中運輸提供補助,還資助籌建了全國電視網和網際網路系統。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荒蕪末日

鼬獾子鱗

當我中了500萬後

諾子呀

媽媽的世界

秋紅印

諸天影視冒險,從截胡小龍女開始

隨心隨性的果凍

天上掉下個謝系統

菜刀plus

偏愛招惹

木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