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作為大明王朝的留都,其實先前這兩京制度遭到了很多朝臣非議。

其中叫的最歡的那批人,正是江南士紳縉紳。

起初大明王朝定鼎於南京,近水樓臺先得月,江南士紳透過霸榜科舉,一躍成了江南縉紳,一度掌握了朝堂話語權。

比如永樂年間,永樂皇帝設立內閣初期,七位內閣學士中就有五人是江西縉紳,朝堂之上的南方官員一度超過了一大半。

這也是為何,當年朱棣決心遷都北京,朱高煦也鼎力支援的原因之一。

沒辦法,朝堂政局講究一個平衡,不能成為某一派系或者說某一人的一言堂!

帝王心術,就是平衡之道,比如文武平衡,比如南北平衡,一旦哪一方失衡,就會釀出大禍來。

當年即便是言出法隨的太祖高皇帝,洪武年間也爆發了一場南北榜案的驚天醜聞!

大明遷都北京之後,政治中心自然轉移,但南京畢竟是昔年的國都,所以留下了一套中央班子,七部尚書、還有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機構,官員的級別也和北京相同。

朱高煦即位之初,就透過頒詔的形式,確定了北京的正都位置和南京的留都位置。

從此北京各衙署去“行在”二字,南京各衙署加“南京”二字,意味著明朝兩京制度的最終確立。

而南京的中央機構主要管理是南直隸的相應事務,也不能說沒有實權,但相比於北京,肯定是遠遠不如。

正因為如此,所以南京各衙門多為虛職,很是清閒,任職官員被稱之為“吏隱”。

所以到了明朝中後期,南京的中央機構實際上已經成為養老機構。還有就是黨爭失敗的官員,往往看似是平級調動到南京,實則是貶到了南京。

但是現在還不同,南京七部也具有一定的實權,主要是因為南京所在的南直隸地區轄十五個府又三個直隸州,相當於今江蘇、安徽兩省及上海之地,卻不設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揮司三司,原來三司執行的職權便由南京六部負責,其中又以南京戶部、南京兵部的權力最重。

現任南京戶部尚書,正是朱高煦的絕對心腹,周忱周恂如。

這個昔年略顯青澀的熱血年輕人,現如今也蓄起了鬍鬚,並且因為常年執掌南京戶部大權,養尊處優之下,也逐漸培養出了上位者氣度。

驟然間聽聞皇帝陛下南巡,周忱雖然有些驚訝,但是並不惶恐,立刻率領南京各部司官員出城相迎。

沒辦法,他這是快要習慣了都。

這位武德皇帝陛下,最喜歡幹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

朱高煦先和周忱閒聊了幾句,緊接著就看向了南京兵部尚書張本。

這張本是洪武年間的老臣,以國子監生被授予江都知縣,然後一路仕途高升,雖然沒有什麼太過拿得出手的光輝政績,但是他治理政務突出一個“穩”字,乃是不折不扣的循吏。

而且這張本是個清官,永樂皇帝朱棣也深知這一點,有一次朱棣宴請近臣時,在每個人的岸上擺一銀器,把這些都賜給在座各人,唯獨給張本的案上擺陶器,朱棣對他說:“愛卿號稱‘窮張’,銀器也沒什麼用。”張本叩頭致謝。

所以朱高煦對這張本還是頗為看好,陳洽由南京兵部尚書升任北京兵部尚書後,本是永樂重臣金忠主動請求留守南京,可沒過幾年金忠也病逝了,所以朱高煦就讓張本接替了他的位置。

這位老臣幹得還算不錯,行事一板一眼,沒有絲毫疏漏之處,就是突出一個“穩”字。

朱高煦先是設宴款待了這些南京官員一番,以寬慰他們留守功績,等宴會結束之後,單獨留下了張本和周忱二人談話。

周忱倒是不以為意,皇帝陛下來了,肯定是要找他密談的,不管是上海水師基地和海軍學院,還是南直隸這些年工商業的發展,這都是皇帝陛下關心的問題。

倒是張本有些受寵若驚,他年紀已經大了,能夠做到南京兵部尚書這個位置,仕途已經算是到此為止了。

朱高煦留下張本的原因也很簡單,他想聽聽這位四朝元老對近些時間內朝廷那些新政的看法。

鑑於上一次的科舉改制一事,若非蹇義夏元吉去請動了老先生陳濟開口,朱高煦只怕會犯下大錯,所以從那之後,朱高煦就不敢隨便開口下令了,凡是重大的改革專案,他都會召集一些三朝元老或者說四朝元老詢問一下他們的意見,從而查漏補缺。

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人家在大明官場裡面摸爬滾打了一輩子,走過的路比朱高煦吃過的鹽都多!

他們對大明官制的瞭解,以及對大明國情的瞭解,遠遠要超過朱高煦這位大明皇帝!

這可都是些人才寶藏啊!

眼下這張本,就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老尚書,朕就是想問問您,國朝這些新政,可有什麼弊病?”

聽到這話,張本一愣,隨即露出了為難之色。

皇帝陛下這個問題,可真不好回答啊!

誰不知道現在朝廷推行的這些新政,基本上全都是出自眼前這位陛下之手?

這你還真敢說出什麼弊病嗎?

那就是在打皇帝陛下的臉啊!

“陛下恕罪,臣年邁昏聵,不知……”

“老尚書!”朱高煦抓緊了他的雙手,誠懇開口道:“你不要多想,朕是認真的。”

“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朕推行這些新政,目的自然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為了讓我大明蒸蒸日上。”

“但是朕畢竟是大明天子,所以身邊那些人除了恭維就是迎附,沒一個人敢指點君王過失,朕這心裡面一直都很是不安!”

“老尚書為國朝操勞了一輩子,想來也不願見到國朝留下隱患吧?老尚書有話但說無妨,朕赦老尚書無罪!”

話聽到這兒,張本也很是動容。

這位皇帝陛下,也並非像是那些朝臣評價的那般,乾綱獨斷、聖心獨裁,聽不進去人話嘛!

看看,多謙遜有禮啊!

既然皇帝陛下都開口了,那張本也不能拒絕。

“陛下,眼下國朝新政,大致有三。”

“其一是內閣令楊士奇推行的攤丁入畝新政!”

“其二是內閣大學士楊榮巡撫天下,興辦免費教育!”

“其三是中央各部寺監入駐地方,在地方上設立分部機構!”

“其餘的國策,比如遠洋貿易,比如西征中亞,這些是軍方的專案,臣身為文臣,就不過多置喙了。”

“所以今日咱們就淺談一下這前面這三大新政,從第三項中央部寺監入駐地方開始……”

朱高煦:“……”

額,好像找了位喜歡嘮嗑的老baby!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爬出來給自己修碑銘,嚇哭曾孫女

蟹老闆很煩

重生:賺錢,我是認真的!

深海之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