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

百官齊聚。

武德朝至今,百官也算是摸準了武德皇帝的脾氣。

這位皇帝陛下性子比較憊懶,可以是大明開國後歷代帝王中最懶散的那一位!

沒事兒的時候,就是三天一大病五天一小病,朝會政務這些全都扔給了太子朱瞻壑處理。

有事兒的時候嘛,陛下龍體就突然好了,龍精虎猛的模樣,哪裡有半分生病的樣子!

而每當遇到大事的時候,這位武德皇帝陛下就會親自上朝開會。

是以當文武百官見到朱高煦來了後,立馬都是神情震動,神情緊繃如弦。

不知道這一次,又發生了什麼大事啊!

“哈密衛那邊出事了!”

“甘肅總兵官費瓛上奏,哈密二王爭權奪利內亂不斷,甚至對我大明派遣去的長史紀善都出言不遜,頗有一副想要自立門戶的架勢!”

此話一出,滿朝譁然。

哈密衛,或者說哈密國,這可是一塊戰略要地啊!

此地位於西域的最東邊,是西域的東大門戶,是西域通向大明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西域門戶”之稱!

洪武年間,名將傅友德率五千精銳部隊,從甘肅涼州(今甘肅武威)出發,一路高歌猛進,先後攻佔涼州、永昌、掃林山、甘肅鎮(今甘肅張掖)、別獨山,西征軍於是又攻乘勝攻佔瓜、沙等州,將元朝軍隊全部趕出河西走廊,明朝自此收復票整個河西走廊!

而河西走廊的玉門關以西地區,便是屬於西域的地區,太祖高皇帝便在河西走廊最西的一處隘口,離玉門關不遠處,又修築了嘉峪關,出了嘉峪關,便是西域的地界,和哈密國開始接壤!

這哈密國乃是東察合臺汗國的後裔所立,疆土極小,而且國力弱小,所以對大明造不成任何威脅,大明對待哈密的態度是招撫為主!

但哈密乃是大明朝疆域的西北端,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位於古絲綢之路樞紐,絲路是存在廣泛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貿易商路,因此這條路線也被稱為“金路”,是以始終這麼交給外人打理,總歸有些不放心。

直到永樂年間,哈密國發生內亂,國王被人給毒死,永樂皇帝趁機抓住了機會,將一直在大明當人質的安克帖木兒的侄子脫脫放出來,派人送到哈密國,扶持脫脫登基。

說白了,大明就是需要脫脫這種傀儡國王統治哈密,一切都聽大明朝廷的指揮,為了確保脫脫能真正控制哈密,使得哈密真正成為大明的西域情報中心,永樂皇帝還在哈密設定衛所,同時又派遣大明官員周安為忠順王長史,劉行為紀善(親王講授官),此舉相當於哈密的軍政事務都需要大明參與,由此大明將哈密國牢牢控制住。

而這個西域門戶之地,也也由此成為大明關西情報網的中心,“使為西域襟喉,凡夷使入貢者,悉令哈密譯語以聞。”

哈密衛除了刺探西域乃至整個中亞的情報外,還可以鉗制瓦剌、韃靼等西北遊牧部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正因為如此,大明王朝對哈密之地一向都十分重視。

現在驟然間聽說了這個訊息,群臣都很是憤怒。

你區區一個彈丸小國,一直都給我大明當小弟,現在竟然還敢起了反心?

怎麼,翅膀硬了是吧?

難道你想單飛了不成?

真以為我大明戰兵都是擺設不成?

群臣議論紛紛,開始竊竊私語。

蹇義看向了夏元吉,後者神情很是古怪。

皇帝陛下剛剛說的這個訊息,前面那一段,夏元吉是相信的。

因為當年永樂皇帝陛下出於掌控哈密的戰略目的,將脫脫指定為安克帖木兒從兄之子,空降哈密承襲忠順王位,儘管脫脫不是兀納失裡三兄弟之後,但同屬察合臺後裔,血統尊貴,由他襲位符合成吉思汗以來北方遊牧民族的正統觀念。

但是這麼一個國王空降下來,哈密王室自然肯定就不樂意了啊,所以自脫脫以來,哈密內亂不斷,各種鬥爭始終不停。

甚至到了最後,朝廷為了安撫哈密國原本的王室,不得不冊封了兩個國王,脫脫那一脈是忠順王,原王室那一脈成了忠義王,出現二王並立共同治理的可笑局面。

一個屁大點地方,就因為大明朝廷插手,硬生生地被玩壞了。

可也正是這麼屁大點地方,國力又弱人口又少,這哈密倆小王瘋了才敢挑釁大明王朝,那不是主動找死嗎?

是以皇帝陛下後面這半句話,夏元吉那是一個標點符號都不相信。

太假了啊!

“陛下,此事或許有待求證!”

夏元吉本能地察覺到了什麼,所以立刻出列,想要堵住朱高煦的嘴。

朱高煦見此情形,頓時就樂了。

“還查證什麼?”

“費瓛乃是名臣之後,受國重寄,坐鎮甘肅至今十五年有餘,你還敢質疑他不成?”

費瓛的爺爺費愚,洪武時期任燕王朱棣府左相,後改任燕山中護衛指揮使,傳給兒子費肅,傳到費瓛時,隨從明成祖朱棣起兵有功,累升為後軍都督僉事,所以費瓛是不折不扣的將門之後,而且還是靖難老臣之後。

雖然費瓛武略不咋地,可勝在他為人老成持重,並且治軍嚴厲,是個擅守的好將軍,也正是因為如此,朱棣才會把西北門戶交給他執掌。

夏元吉一聽到這話,臉都快要綠了。

“陛下明鑑,臣並無此意!”

“只是此事頗有蹊蹺,以哈密國之弱小,怎敢突然挑釁我大明天朝……”

“夏大人!”這英國公張輔突然出列,打斷了夏元吉繼續狗叫。

“夏大人不懂戰事,還是不要開口的好。”

“此事真相已經瞭然,臣請陛下降旨,發兵西域,震懾一眾宵小!”

張輔這一出列,勳貴武臣也紛紛跟上,他們早就得到了訊息,所以此刻很是激動。

夏元吉見到這一幕,心中不安更甚。

可還不等他開口,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他整個人都愣在了原地。

只見兵部尚書陳洽施施然地出列,奏道:“陛下,英國公所言極是,不發兵征討,不足以平息民憤!”

緊接著,解縉、王景、顧佐等朝堂重臣竟然也紛紛出言,請求朝廷出兵!

在他們身後,是七部百司的所有官員,全都站了出來,高喊著要朝廷出兵!

武主戰,文反戰,這是歷朝歷代的規矩啊?

這些文臣縉紳為何也會支援出兵?

怎麼會是現在這樣?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將神女之劇中毒

作者點先生

我在大學讀昏書

獨孤九把劍

傲世狂兵

牛郎

我在都市有間書店

9571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