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開原。

開原地處松遼平原中段,地勢東高西低,中部屬於半丘陵半平原地帶;東部多丘陵地帶,東部為長白山餘脈,東南多山,屬長白山支脈;西部地勢低平,為清河、遼河沖積平原一部分,土質肥沃,是遼東罕見的可耕地。

也正因為如此,洪武年間朝廷便在此設立在此地設三萬衛、遼海衛、安樂州,發展至今已經成為開原巨鎮。

一眾勳貴子弟將其作為遼東拓荒的橋頭堡,商隊物資紛紛進駐,使得開原巨鎮再次煥發出了不一樣的生機。

此刻官署衙門裡,楊榮一身素衣坐在主位上面。

在他左手邊坐著一個身穿鐵甲的老人,面白無鬚,但渾身殺氣。

這老人正是王彥王狗兒,以太監身份鎮守遼東至今已有十七年,堪稱遼東最具權勢的地頭蛇。

不過王狗兒現在卻很是惶恐不安,臉上寫滿了愁容。

因為幾年前太子朱高煦交代他辦的差事,可以說是徹底辦砸了。

不然太子爺也不會讓楊榮大學士帶著兩個國公親自前來,主持遼東大局了!

一想到這兒,王狗兒就有些苦惱。

他可還記得朱高煦給出的承諾,只要差事辦好了,朱棣都得叫他一聲哥!

結果現在差事非但沒有辦好,而且朝廷還派來了欽差,少不得會追究他的過失。

王狗兒身旁坐著一人,同樣身穿鐵甲,相貌英武硬朗,正是遼東都司都指揮使,遼東總兵官,劉榮!

與王狗兒經歷相似,劉榮也是當年追隨燕王朱棣起兵靖難的老將,屢為前鋒,屢立戰功,先後授都指揮僉事、都指揮使、都督僉事。

靖難成功之後,劉榮奉命出鎮遼東,與王狗兒一起,這一坐鎮就是十七年之久。

相比於有勇無謀的王狗兒,劉榮可謂是智勇雙全,深得永樂皇帝器重。

奈何當年朱高煦佈局遼東的時候,只是個漢王爺,而且沒有徵得朱棣同意,所以劉榮並沒有配合此事。

畢竟劉榮作為遼東都指揮使,手中握有重兵,行事自當小心謹慎,唯恐引起皇帝陛下不必要的忌憚與猜疑。

而且當時朱高煦還只是個漢王爺,哪怕是監國漢王爺,也指揮不動邊軍大將。

更何況劉榮只效忠永樂皇帝,不願摻和進漢王朱高煦與太子朱高熾的奪嫡爭鬥之中,所以他壓根就不鳥朱高煦。

正因為劉榮的不配合,導致王狗兒獨木難支,無力推行蠶食蠻夷部落的計劃。

說起來,這還真不能怪王狗兒一人。

楊榮在來遼東之前,就從暗衛手中得到了確切情報,所以對遼東局勢也有了個大體瞭解。

尤其是眼前這兩尊遼東地頭蛇的脾氣秉性,楊榮也算是門兒清了。

“二位將軍,本官此次奉命前來,只為解決遼東蠻夷一事,還請二位將軍務必全力配合!”

“至於先前發生的不愉快,就此揭過。”

聽到這話,王狗兒頓時一喜,恨恨地看了劉榮一眼。

要不是這個匹夫不配合,他早就把蠶食計劃推行下去,立下大功一件了,哪裡還需要太子爺再派人手過來!

反倒是劉榮臉色微變,硬著頭皮問了一句。

“敢問楊大人,可有聖旨?”

換而言之,劉榮這話是在問楊榮,蠶食蠻夷部落的計劃,是皇帝陛下的意思,還是太子朱高煦的意思。

如果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他劉榮自當全力配合。

但要是太子朱高煦的意思,那對不起,老子還是可以不鳥你!

太子終歸還是太子,還沒有坐到龍椅上面。

劉榮生性謹慎,只敢效忠天子,不敢有其他小動作。

楊榮聽到劉榮這話,深深地看了劉榮一眼,隨後取出了聖旨。

一見到聖旨,劉榮頓時放下心來,立馬起身行禮。

“下官劉榮見過欽差大人,定全力配合大人行事!”

楊榮見狀有些哭笑不得,不過個人有個人的活法,他也不好苛責人家。

“劉將軍客氣了,快坐下吧!”

“如今遼東局勢如何?”

雖然楊榮已經從暗衛手中得到了遼東情報,但是劉榮和王狗兒畢竟是遼東地頭蛇,他們鎮守遼東十七年之久,對遼東局勢的理解遠遠超出他人。

談及正事,劉榮頓時神情一正。

“欽差大人,說實話,遼東局勢有些糜爛了!”

“洪武年間,為了牽制和包抄北元殘餘勢力,朝廷開始注重對遼東的經營,並最終設立奴兒干都司,其後為了鞏固對遼東的控制,改善遼東各地漢人較少的面貌,甚至多次向遼東進行移民。”

“但是因為朝廷對遼東蠻夷諸部採取‘以夷制夷’的羈縻控制,加上遼東本身就是苦寒之地,除了少數地方可以耕種外,大部分地區都難以種出糧食,所以收效甚微,甚至出現了大量百姓逃回關內。”

“此外永樂初年朝廷將大寧都司內遷保定府,遼東都司也因此受到掣肘,西部蒙古可以毫無障礙地向遼東發展,加上朝廷多次揮師漠北草原,大量蒙古部落逃來遼東,更是使得遼東局勢動盪不安。”

說實在地,要不是礙於朱棣大明天子的身份,劉榮都想對他破口大罵了,這乾的都是些什麼事兒啊!

大寧都司的治所大寧,被譽為“居宣遼之肘腋,為燕薊之屏障”,控制著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之間的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直接為燕薊的外部防線。

可朝廷卻直接把大寧都司內遷了,這等於是直接放棄了大寧一地,導致遼東都司西部再無屏障,大量遊牧部落難敵王師兵鋒,索性全都逃到了遼東來!

楊榮作為朱棣一等軍事參謀,軍事眼光自然不錯,所以他能明白劉榮的怨氣何在。

不過畢竟是皇帝陛下,哪怕犯了錯失了智,你也得想辦法找個合適的理由給他披上一塊遮羞布。

“劉將軍,靖難之役所導致我大明北部邊防力量的削弱,朝廷這麼做是想暫時將邊防線變為羈縻交給忠心的異族守衛,以作為帝國的屏障,日後再圖恢復。”

“現在朝廷一舉收復了嶺北行省,大寧都司也在恢復外遷,所以遼東都司的壓力會小上很多。”

“再者本官此次前來,正是為了解決遼東都司的蠻夷問題,劉將軍大可安心了!”

劉榮聞言點了點頭,他只是忍不住抱怨了一下。

“遼東如今局勢複雜,不過得益於軍民努力,上下一心營建衛所、驛站、墩臺等防禦網路,在腹地推行屯田制度,在周邊實行羈縻統治,形成了和諧統一的動態邊疆體系。”

“只是蠻夷部落眾多,而且不通教化,野性難馴!”

“這其中尤以女真一族為最,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時常劫掠我大明軍民,然後就逃無蹤影,即便想要問罪也是難上加難!”

楊榮聞言眸光一冷。

“女真!”

他可是沒有忘記,太子爺的囑咐。

“搗其巢穴,亡其部族,絕其苗裔!”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們努力過

餘蘇diw

精神分裂的我

簡單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