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朝會!

滿朝文武排班列好。

朱高煦此次站在了陛階之上,太子該站的位置。

先是七部尚書各自彙報了一下重要朝政,讓眾人瞭解一下大政方針的進度,而後才是解決其他政務的時間。

“諸臣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大太監小鼻涕高喊了一聲,按照流程沒事就可以撤了。

可今日這場朝會,註定會不簡單。

他話音剛落下,工部尚書宋禮就施施然地站了出來。

“皇上,臣有要事稟奏!”

“準!”

“北京新都宮殿已成,祈請陛下御駕北京!”

“宋卿家辛苦了,既然新都已成,那朕意遷都北京,諸卿以為如何?”

朱棣高坐在龍椅上面,開口就是一個王炸!

此話一出,滿朝譁然!

遷都北京!

北京新都這麼快就修成了?

朝廷真的要遷都北京了?

群臣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遷都可不是一件小事啊!

雖然他們早就察覺到,皇帝陛下有遷都的心思,可真當到了這一刻,群臣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南京可是帝王佳麗地,又是六朝古都,作為都城不好嗎,為何非要遷去北京那個苦寒之地?

這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兒找罪受嘛!

七部尚書早就與朱高煦通了氣,所以此刻老神在在地沒有吭聲。

可其餘朝臣卻是炸開了鍋,尤其是那些南方臣子,反對的聲音最大!

他們本就是南人,去了北京能不能適應暫且不談,關鍵在於他們的家族產業基本盤可全都在南京!

這要是真遷都北京了,那一切可都要從頭開始,這對於南臣而言簡直比殺了他們還要難受!

當即就有人站了出來,高聲反對道。

“皇上,臣反對遷都北京!”

“奏!”

朱棣也明白,總會有蠢貨看不清形勢跳出來反對,所以他倒是沒有動怒,而是想聽聽這些蠢貨有什麼藉口託辭。

這名官員一甩袖袍,開始侃侃而談。

“皇上,北方乃是苦寒之地,所產之糧並不能供應朝廷所需!”

“如若遷都北京,那糧食問題如何解決?”

朱棣沒有吭聲,而是給了朱高煦一個眼神。

老子都讓你做太子了,你總得出出力吧?

感受到皇帝陛下的目光,朱高煦只能無奈接話。

“工部近幾年在疏浚大運河,現可保證漕運暢通!”

北京沒糧,那就從南方調糧,問題不大。

可此人早就預料到了,繼續追問道。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依靠漕運從南方調糧去北平嗎?”

“可太子殿下想過沒有,朝廷每年需要從南方向北京大量調集漕糧,僅在漕運一項就會損耗百萬石糧草!”

喲,有點意思!

朱高煦有些驚訝地看了此人一眼,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為了保證漕運暢通,沿途就需要養活大量的漕丁、縴夫,這些都是因為都城在北京的額外開銷。”

“而漕糧由南到北幾千裡運送,光是損耗與漂沒就得十成去了三成,這又是一大筆損失!”

“若是大明不遷都,僅此兩項就能為朝廷省下幾百萬石的糧食,用以發展民生難道不好嗎?”

不得不承認,此人的確有幾分見識,也不是在胡攪蠻纏。

朱高煦見他身著綠色袍服而且模樣年輕,忍不住追問道:“你是何人,現居何職?”

“臣王翱,忝為兵部主事!”

王翱!

原來是他!

朱高煦恍然大悟。

這是于謙那一榜的探花郎!

說起來,這一榜的幾個小子,現在都被朱高煦扔了出去。

狀元陳循被扔去了東鯤,接任楊溥東鯤布政使一職。

而榜眼陳鼎則被扔去了南洋舊港,頂替年邁的黃淮大學士。

至於于謙於大爺則是在安南從縣令做到知府,現在被扔去了嶺北,接替楊榮出任嶺北布政使一職。

一晃眼,七八年時間就過去了啊!

朱高煦有些神情恍惚,直到朱棣提醒了一聲,這才回過神來。

“太子?”

“王翱,賬不是這麼算的。”

既然是有才華的,那朱高煦也不介意提點他一下。

“漕運耗費沒有你擔心的那般沉重,如今我大明水師艦隊完備,完全可以改走海路運送漕糧,以減免運河兩岸百姓的負擔。”

“另外,戶部正在種植神種,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北方雖是苦寒之地,神種也能正常生長,屆時北方的糧食需求也沒有那麼大!”

聽見這話,群臣臉色再變。

這還是他們再一次聽到神種的訊息!

自從那場刺殺案件之後,所有人都對神種避而不談,唯恐惹得皇上不快。

與此同時,關於神種的各種謠言也是甚囂塵上,畢竟皇上就是吃了這神種才中毒的。

可現在看起來,好像壓根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啊!

王翱灰溜溜地回到了原位,其實他只是覺得遷都沒有必要,反倒是會勞民傷財,所以才會壯著膽子出言反對。

可是現在看起來,還是他見識淺薄了,太子殿下與皇帝陛下早就做足了準備。

沒有合適的理由,反對的聲音也漸漸沉寂,可還是有那麼一批人滿臉寫著不爽。

朱高煦見狀索性擺明車馬,把話擺明了來說。

“朝廷為何要遷都,想必諸位心中也清楚。”

“定鼎南京只是權宜之計,昔年太祖高皇帝也有遷都的打算。”

“南京雖為六朝之都且有天險地利,但大明幅員遼闊,定都南京只會使得南方更富北方更貧,不利於朝廷掌控地方疆土!”

朱棣聞言眼睛一亮,他沒想到老二輕飄飄幾句話,就說到他心坎裡面去了。

“而且朝廷如今收復了嶺北行省,又得了神種利器,接下來的重點工作便是治理嶺北,將其牢牢掌控在手中,如此一來我大明未嘗不可永絕北虜之患,為後世子孫開出一個萬世太平!”

永絕北虜之患!

為後世子孫開萬世太平!

朱棣聽得熱血沸騰,猛地拍案而起!

“太子此言大善!”

“朕多次揮師北伐,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永絕北虜之患,給後世子孫打出一個太平盛世嗎?”

“現在蠻夷部落是被打殘了打跑了,可誰都知道他們總會有捲土重來的那一天,屆時何人守護我大明江山?”

“朕遷都北京,就是要讓後世子孫以朕為榜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群臣還能怎麼辦,難不成還能反對?

七部尚書早就做好了準備,當即跪倒在地,高呼“陛下聖明”!

自此,遷都北京,塵埃落定。

而永樂皇帝與太子朱高煦的話語,也在通政司的有意宣揚下,傳遍了整個大明!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娛樂幕後:天后們,冷靜聽我狡辯

掙錢娶媳婦

誰讓他玩戀愛模擬器的

番茄不怕酸

軍魂永鑄

赤壁舜卿

娘娘每天都在盼著失寵

藍家三少

我無敵了億萬年

黃泉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