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聽到朱元璋竟然將貪官汙吏殺了數萬人,即便是漢武帝都感到一陣驚訝。

這種大規模的殺人在此時的大漢還完全看不到,甚至兩漢時期,因為春秋戰國風氣的影響,一直有將相不辱的傳統,也就是一般來說,即便是犯下除謀反等無可饒恕之外的死罪,皇帝也不會直接下令弄死這個大臣。

最有名的就是漢文帝弄死自己的舅舅薄昭。

當時漢文帝希望自己的舅舅薄昭能懂一點事,得到自己的旨意後麻溜一點直接自盡,但是薄昭卻假裝不懂,只是閉門不出,最後被逼無奈的漢文帝讓大臣們穿著喪服每天去薄昭家裡哭喪,就這樣薄昭最後才不得不自盡。

像漢武帝時期,李陵因為出征不利而被漢武帝殺全家,這樣的事情絕對是掀起軒然大波,而且也是漢武帝執政的一大黑點。

本以為自己集權成功的漢武帝此刻感到怒火沖天,和朱元璋相比自己才殺了多少人,怎麼到處就有人說自己是暴君,有種讓他們去這個大明朝,當著老朱的面罵他,這要是不死,他劉徹願意直接授官!

“哼,這群文人就是欺軟怕硬!”

“太子,日後要是有這等臭蟲,一定要牢記,這把刀不架到他們脖子上,這群人就不會老老實實聽話!”

坐在龍椅上的武帝冷哼一聲,而自己對這些文人的認識實在是沒有什麼偏差,現在他們說自己是濫殺無辜的暴君,如果去朱元璋的大明朝,那還不整天對自己高呼萬歲!

雖然一部分人是受到戰國遺風的影響,對將相不辱的相當認可,但漢武帝可不吃這一套,他是大漢的戰爭狂人,是追亡逐北北擊匈奴的皇帝,手中的權力如果被人奪走,那絕對不是皇帝變得軟弱,而是皇帝已經死亡。

況且李陵作為李廣的孫子,軍事才能不必多說,後面竟然投降了匈奴,如果李廣知道孫子竟然投降了自己一輩子的敵人,不知道會不會從棺材裡直接蹦出來,這些文人竟然還在邊上聒噪,如果不是漢武帝知道他們不過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恐怕直接一刀就全部殺光了。

太子劉據雖然知道這件事確實是自己老爹的錯,但現在在老爹的面前,他也只能點頭稱是。

事實上李陵的軍事能力毋庸置疑,然而當時的情報卻讓漢武帝做出了不合理的判斷,最後將李陵一家人全部斬首,這些都成了文人抨擊漢武帝的黑點,只不過為了彰顯自己的大度,武帝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至於現在...要麼是老老實實地聽話,要麼就體驗一把在朱元璋時期當官的舒爽。

“事實上朱元璋對官員嚴格一點沒什麼問題,但是卻不能讓官員的俸祿低到不貪活不下去的地步。”

“而且朱元璋定的商稅實在是太低了,雖然這和大明初期百廢待興的局面有關,但還是太不合理。”

“要知道,大明後期的很多官員手底下都是有自己的產業用來斂財。”

“特別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時代國庫都跑耗子了,皇帝的龍袍都打著補丁,前線頂不住,國都要淪陷,結果官員們的家中竟然有白銀數千萬兩!”

“當然了,國庫空虛這也和皇族人數太多等因素相關,不過如果在朱元璋時期能把商稅收上來給官員發俸祿,那估計很多因為生活而貪汙的官員會管住自己的手,後世子孫的改革也會變得順暢很多。”

聽到這裡,朱元璋的雙眼通紅,牙齒都要咬碎了。

朱標的臉色也是鐵青,陰沉得可以擠出水來。

當然,最憤怒的不是別人,而是燕王朱棣。

崇禎是他的後代,自己的後人竟然過的這麼慘,他朱老四能不感到怒火中燒麼?而且這些的官員的家中竟然有白銀數千萬兩,而國庫卻能餓死耗子,這簡直是離大譜了!

“好啊,好啊!”

“這些文人,咱果然沒有看錯,這簡直是一群初聖,一群害國害民的蛀蟲!”

“後世的皇帝竟然過的如此悽慘,看來咱還是錯怪你朱老四了,畢竟怎麼說後世的皇帝都是咱朱元璋的血脈。”

“但這群文官何德何能在我朱家的頭上作威作福!真當咱朱元璋的刀子砍不動人了是吧!”

“要是咱可以跟那個混賬崇禎說話,咱就告訴他,手裡面一定要有軍隊!”

“這些文官不老實,殺!武將不老實,殺!外戚、宦官干政,殺!殺!殺!”

一連幾個殺字,朱元璋此刻真的很想殺人來助助興。

這群文官真的是欺人太甚,自己對他們雖然嚴苛,但也算得上是賞罰分明,而朱棣能被稱為明太宗或者明成祖,看來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結果這群人竟然踩著老朱家的頭在斂財,簡直是找死!

“標兒,你私底下和大臣們商議一下改商稅的事情,誰要是不同意,給咱查!”

朱元璋的雙眼中散發著怒意,語氣更是無比陰冷,馬皇后見狀也沒有阻止,自己對這群文官不薄,結果他們的後人竟然趴在大明身上吸血,自己說什麼都不會在這件事裡面站出來。

“是!”

朱標的臉色陰冷,不管怎麼說,大明朝都是他朱家的,雖然是朱棣那一支血脈,但這不妨礙他朱標現在是大明的儲君,如果沒有意外,未來或許還是大明的皇帝。

為了避免光幕中說的事情,自己一定要盡職盡責,將這件事情辦妥了,不過還有另一件事...

“父皇,光幕還說大明後期皇族太多,這也是導致國庫空虛的一大原因。”

聞言,朱元璋揮揮手示意朱標不要講了,這點他當然知道,但朱家能有多少人,還不是因為稅收收不上來!只要能收稅,那麼大明就不會滅亡!

他抬頭正準備和朱標說幾句話,結果就看到自己眼前的光幕竟然分成兩半,一半還是原本的光幕,另一半的畫面則是顯現出來。

只見一個年輕的皇帝在太監的陪伴下孤獨地坐在大殿中,龍袍上的補丁異常明顯,顯然就是光幕說的那位崇禎皇帝!

而他此刻正瞪大了雙眼看著光幕,眼中充斥著驚慌和錯愕。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帝薦

是俊宇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