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朱標的樣子,朱元璋的心中更是感到一陣抽痛。

自己的兒子這麼好,為什麼他朱元璋還要這麼苛責,而且朱標做太子自己也是很滿意的,自己為什麼那麼畜牲,竟然還要開口罵這個孩子?

想到這裡,朱元璋的眼眶中眼淚打轉,怎麼說這都是自己的兒子,結果竟然被自己間接給嚇死了。

我朱元璋,真不是個東西!

然而此刻,馬皇后的眼神中也帶著疼愛之色,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死後朱元璋竟然性情大變,太子朱標更是因為需要時時勸諫,最後竟然把自己給累死了。

一瞬間,本來對生死有命這個道理很是認可的馬皇后下定決心,她一定要好好照顧身體,不說長命百歲,至少也要活個七老八十的,如此一來自己的兒子想必不會英年早逝了。

但是朱標此刻完全沒有什麼想法,甚至只是有些感慨,自己想過很多死法,可能是暗殺可能是被下毒,但是就是沒有想到過會被累死、嚇死。

“看來當儲君,我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不夠強啊。”

看著光幕,朱標第一次認識到自己作為儲君的最大弱點,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這還只是太子,如果真的當皇帝恐怕壓力會更大,到時候全天下都壓在自己的身上,那又要如何應對?

後面的諸位皇子也是心思複雜,如果大哥朱標好好的,那麼恐怕他們一輩子都是皇子的命,但如果大哥死了...

哦,還有朱雄鷹這個大侄子啊,那沒事了。

一想到自己老爹對皇孫朱雄鷹的愛護,諸位皇子也徹底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自己還是老老實實當王爺吧。

就在眾人心思繁雜之時,光幕中的黎鳴卻繼續講述大明的歷史。

“本來只打算做一期太子專輯的,但是後面的滿清...說實話,沒啥遺憾的,最大遺憾就是為啥滿清不早點被滅。”

“不過既然講到了大明,那還是繼續向下講吧。”

“孝陵畢竟是朱元璋的主場,來到人家的地盤不講講大明,晚上老朱的鬼魂跑過來賞我九族消消樂,那就完蛋了。”

一時之間,大明的朱元璋等人頓時停止思考其他事情,而是聚精會神地開始聽黎鳴口中未來的故事。

這可是大明的未來,雖然知道國祚延續了多久,但是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什麼重大的改變,或許透過今天的光幕能夠得到答案。

只是朱元璋有點好奇,九族消消樂是什麼東西。

九族他是知道的,但是消消樂又是什麼,難道是什麼很快樂的事情?

“或許就是九族的人聚在一起,那種場面確實挺讓人感到開心快樂的。”

朱元璋如此猜測,不過卻沒有多想,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到光幕上。

“諸位,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評價一向很高,其中有一句我是很認同的。”

“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

“始皇帝雖然結束了戰國的局面,但是秦朝的時間太短。”

“至於晉朝和隋朝,懂得都懂,而大唐雖然國力強盛,但是李家也是關隴貴族之一,當年是起兵造反的。”

“如果宋朝在趙匡胤時期一統的話,我覺得也可以算上去。”

“滿清的話,就不需要多說了。”

“大漢,結束了秦末亂世,長達四百年的統治深入人心。”

“大明,驅除蒙元,讓漢人重新站了起來,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其正統根本不需要多說。”

“賞!必須要賞!”

聽到這裡,朱元璋臉上直接笑開花。

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

這句話簡直是說到了他的心坎上,他朱元璋上承天地神祗,下順黎民百姓,這才一統天下建立大明,現在被後世人認為得國最正被天下百姓認可,這種感覺簡直讓朱元璋欲罷不能。

很快,三十兩黃金直接轉化成金錢送進了黎鳴的直播間,與此同時,名為“體恤下屬朱八八”的使用者直接成為榜一。

看到有大佬出現,直播間又直接爆炸,而黎鳴卻經歷過多次這種事情,道謝之後就繼續開口。

“歷史上朱元璋死後將皇位繼承給皇太孫朱允炆。”

“在死前,朱允炆保證朱元璋會好好對待自己的叔叔們,結果老朱這裡剛嚥氣,他就聽了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建議準備削藩。”

“而且,老朱死後各地藩王們想要回京奔喪,但是卻被朱允炆阻止,可見此人的心性薄涼,更看出朱允炆就是一個大沙貝。”

“自己剛上位,正是需要藩王們鼎力支援的時候,卻開始想著如何削藩,簡直是腦子有病。”

“而且削藩也就罷了,直接拿北地那些軍權在握的藩王下手不好麼,如此一來就算藩王想要重演漢朝七國之亂的場景都沒有實力。”

“結果朱允炆做了什麼,削了齊王、代王、廢了周王、岷王,逼迫湘王自焚。”

“這種悽慘的下場讓剩下的藩王的感到心涼,削藩也就罷了,你把人貶為庶民是什麼意思,而且湘王可是和朱允炆一起長大的,竟然被迫自焚。”

“剩下的其餘藩王們頓時知道要怎麼做了,即便沒有人將他們聯合起來,他們也知道為了自己的性命,那就要造反!”

“於是,燕王朱棣帶著八百精銳在北平宣佈奉天靖難,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靖難之役!”

“這種情況下,朱允炆沒有任何還手之力,或者說他怎麼有力量還手?”

“朱元璋分封諸王就是為了讓他們拱衛京師,你自己把人家全廢了,人家拱衛個雞毛。”

“但是朝廷的大軍還在,朱允炆便派出大明戰神李景隆率領大軍準備弄死朱棣。”

“結果李景隆竟然敗了,而且還是慘敗,為了彰顯自己的大方,朱允炆讓其戴罪立功,再次把他放到一個重要位置。”

“然後...李景隆直接開啟京師城門投降,自此,朱棣靖難成功,朱允炆直接下命火燒京城,趁著大亂逃離京師不知去向!”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朝小皇子

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