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端起茶杯輕輕飲了一口茶水,道:

“蒙恬!”

淳于越輕輕拍一下大案道:

“如此甚好!一文一武,一內一外,當能勸阻陛下。”

扶蘇放下茶杯說道:

“老師,當做兩手準備。勞煩知會一下咸陽的儒生,能夠離開咸陽就離開咸陽吧!萬一勸阻不成,能救一個是一個!”

淳于越起身道:

“諾!”

送走淳于越後,扶蘇來到王栩的住處,輕敲木門:

“先生睡了嗎?”

聽到敲門聲,王栩嚇了一大跳,因為他正在電腦上看電影,那種兒童不宜的電影。

他這電腦硬碟有2T,存放的東西簡直五花八門,亂七八糟,工作的娛樂的,學習的,應有盡有。

還好他戴著耳機,這咿咿呀呀“壓脈帶”的聲音沒傳出去,否則自己這老師的身份就尷尬大了。

聽見敲門聲,王栩連忙關上電腦,將耳機和電腦收起來。

“沒睡呢!”

開啟門,把扶蘇引進屋內坐下,也沒倒茶水,兩人就此坐定。

扶蘇立即拱手道:

“現在有一事,請先生教我!”

說完頭也低下去,請教問題還是很誠心的嘛!

王栩連忙壓下扶蘇的雙手,說道:

“大公子,咱倆就別這麼磨磨唧唧,繁禮縟節了!說吧,啥事,我也馬上睡覺了!”

說完假裝打了一個哈欠!

扶蘇把秦王嬴政要坑殺儒生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並把自己想寫信請蒙恬回咸陽一起覲見始皇帝,諫阻坑儒!然後對王栩道:

“先生是未來之人,請問此事該當如何?”

王栩聽完後腦袋一懵,這才穿越到大秦,馬上就遇到秦始皇坑殺儒生,這也太難了。

這道題太難了,秦始皇那個暴脾氣,歷史上蒙恬扶蘇勸諫,屁用沒有,扶蘇還因此被髮配到九原郡與蒙恬一起打匈奴去了。

作為未來人,王栩只知道一些歷史的大概脈絡,你要讓他去想辦法諫阻秦始皇不殺儒生,這不是為難我胖虎嗎!

但是王栩不能慫啊,既然扶蘇請自己當老師,至少不能在他面前慫吧!

不管怎麼樣,得先應付過去。

於是王栩對扶蘇說道:

“請蒙恬來是對的,一文一武,一內一外,諫阻始皇帝,也許有用,但是呢我估計用處不大。當今陛下不是輕斷之人,一旦決斷,只怕是泰山難移啊!”

這分析和淳于越的一樣,只不過表示比較悲觀,擔心不能成功,且王栩對父皇的判斷也很準確,自己的老爹確實是這樣的。

又聽得王栩說道:

“大公子應該請淳于越暗中告知那些儒生,能跑的就跑吧!此是其一。”

英雄所見略同啊,老師不愧是老師,扶蘇道:

“老師所言甚是,與我不謀而合,已經告訴淳于越博士了!”

哦,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我能想到的,扶蘇也想到了。

王栩又分析道:

“其二,請蒙恬回咸陽,你自己寫信?”

扶蘇道:“嗯!”

王栩假裝站起來,在房間裡走來走去,這是電影裡學來的,那些參謀或者謀士都是這樣。

過了半晌才對扶蘇道:

“這信,你不能寫!”

扶蘇詫異道:

“為何?”

王栩一臉認真的分析道:

“你算是大秦的太子吧,將來的儲君!當今陛下正當壯年,才四十多歲吧,作為太子聯絡邊軍猛將。朝內的那些言官……嗯叫啥?”

“諫大夫!”

“嗯,那些諫大夫們,哪能放過你!”

“先生所言極是,那這封信誰來寫呢?”

王栩故作深沉的思索著,他也記不住幾個秦朝的人,最熟悉的是趙高,但是趙高的胡亥的老師,和扶蘇不是一個戰線的。

王栩把還記得名字的秦朝的人梳理一下,李斯不行,這傢伙將來就是害扶蘇和蒙恬蒙毅兄弟的人之一,而且這傢伙是法學大家,不會出手救儒家門生的。

蒙毅是蒙恬的弟弟,按道理是可以的,寫一封家書嘛,但是蒙毅現在是朝堂上的一個大官,而且蒙毅深受秦始皇信任,他來寫信不適合。

原來的老丞相王綰已經被李斯鬥回家養老去了。

思來想去認識的人實在太少了,這歷史學的不行啊!

又在房間裡踱步兩圈,王栩突然靈光一閃道:

“這封信……這封信應該由陛下來寫!”

扶蘇失望的看一眼王栩:

“先生莫要說笑,父皇豈能寫這封信?”

王栩看著扶蘇失望的眼神說道:

“哈哈,只要資訊傳到即可!我來告訴你怎麼弄。”

扶蘇附耳過去,王栩在他耳朵旁說了一通,扶蘇聽完一拍大腿道:

“先生大才啊!”

商議完畢,扶蘇離開王栩房間,王栩又拿出膝上型電腦開始鼓搗小電影去了。

雄壯瑰麗的章臺宮,大殿上。

文武官員各跪坐在兩邊,各人面前都有一張小桌。

那時候和皇帝開會,就是所謂的朝會,大臣們是有座位的,也就是一個墊子,大家跪坐著,直到宋朝趙大的時候,他這老哥覺得皇帝才有資格坐著啊!

於是有一天他假裝看不懂奏章,大臣們就上前來指導,老趙暗示太監把椅子給搬下去了,大臣們也不敢吭聲啊,從此後大臣們就站著上朝了。

嬴政頭髮已經灰白,鬍鬚看起來剛勁有力,鬍鬚下是一張剛毅有力的臉,臉上嵌著一雙深邃的鷹目,一代雄主的氣勢巍巍然散開來。

嬴政看著大殿前的文武百官,說道:

“今日可有急事,如果沒有的話,早點散了,各自回府公幹吧!”

話音剛落,文官這邊有一個人站了起來:

“陛下,臣有事啟奏!”

這人是一個諫官,叫做百里玄,是百里奚一族的人,百里奚一族為老秦也是立下過大功的。

百里玄道:

“陛下為防止六國復辟,下令誅殺與六國有勾結的儒家門生,此事為何不寫入國報,以傳九邊?”

原來坑儒一事,雖然商議已定,並正在加緊實施中,但還沒有公示天下。

百里玄認為這件事既然要做,就不要怕天下人悠悠之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時光之岸

酒釀的小魚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