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也不對,其實這些泥瓦匠跟木匠,已經有過兩次經驗了。

之前,還修建了鄧觀名下的那個宅子。

不過,那個時候,鄧遠還沒有拜師學藝,他的師傅也沒有被邀請來這邊幹活。所以,木匠活這一塊,沒有人幫忙仔細盯著以及籌謀。

如今的這個宅子,可比之前修建的兩個宅子,要精細、合理多了,也適用、科學、舒服多了。

完工之後,鄧遠跟他的師傅,被江小禾留了下來。

她打算給家裡打造幾張沙發,三張長的餐桌,以及配套的椅子,還有九張小板凳,九張小的靠背椅。

聽上去好像很多,其實三個宅子一分,就不顯得多了。

這些,打的都不是尋常的樣式,而是根據她畫的圖紙來打造的。

一看完她給的圖紙,師傅鄧鐵木就雙眼發亮,走不動步。主動表示,一定會好好打造這些傢俱,絕對不會讓她失望。

這是一個五十出頭的老木匠,師從木匠世家的老手藝人,很是學到了一些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木匠手藝。

不,應該說,是學到了一些絕活,流傳了上千年的絕活。

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瞭解,江小禾驚喜的發現,這個鄧鐵木,何止是木匠師傅啊,簡直就是機關術的傳人!

也不對,說傳人,還是差了很大一截的距離。

但是,如果說傳人是親傳弟子,那麼鄧鐵木就是那外門弟子中的佼佼者。

如此,也算很不錯了。

江小禾家跟郭老師家住的庭院裡,都是打了水井的,只是江小禾家的是深水井,很深的那一種。

郭老師家的水井,是淺水井,比江小禾家的都快淺了一多半了。

那麼深的井,對於普通人來說,要從井裡打水有點費力。

比如,對於木生跟玉蘭這樣的小孩兒來說,真的很是費力。一個不小心,還得擔心打水的時候,會倒栽進井裡去。

錢家莊的井,就是非常深的深水井,江小禾七八歲的時候,就要負責給家裡挑水。

記憶之中,有好幾次,都差點倒栽進了井裡。

甚至有一次,她還真的倒栽進去了,幸好有人也正在打水,連忙喊她抓住自己栓在鐵桶上的繩子,把她給救了上來。

這件事情,在她的心裡,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很長時間過去了,她還時常會做掉下井的噩夢。

往事不堪回首,江小禾至今想起來,依然心有餘悸,就跟鄧鐵木提了幾個建議。

鄧鐵木只是琢磨了一刻鐘這樣,就帶著鄧遠,利用槓桿原理研製成桔槔,用於郭老師家那邊從井裡提水。

桔槔俗稱“吊杆”、“稱杆”,古代漢族農用工具。是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

商代在農業灌溉方面,開始採用桔槔。

它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槓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

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當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滿水以後,由於槓桿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輕易把水提拉至所需處。

桔槔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相當普遍,而且延續了幾千年,是華夏農村歷代通用的舊式提水器具。

這種簡單的汲水工具雖簡單,但它使勞動人民的勞動強度得以減輕。

桔槔的結構,相當於一個普通的槓桿。

這種提水工具,是華夏古代社會的一種主要灌溉機械。

針對江小禾家的深水井,鄧鐵木還應江小禾的要求,製造了轆轤跟滑車。

轆轤用於從井裡打水,滑車用於把裝滿了水的木桶,運送到目的地去。

轆轤,漢族民間提水設施,流行於北方地區。由轆轤頭、支架、井繩、水斗等部分構成。利用輪軸的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灌置。

轆轤是古代漢族民間的起重機械,也是絞車的一種型別。常用於從井中汲水的稱為井轆轤。

轆轤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用於從豎井中提升銅礦石。

桔槔,亦稱吊杆,提升機械,桔槔的機構簡單。

轆轤,是輪軸與槓桿原理相結合的簡單提水工具。

至今,一些地下水很深的山區,也還在使用轆轤從深井中提水。

槓桿,是中國古代應用最普遍的簡單機械。槓桿在華夏的典型發展是秤的發明和廣泛應用。在一根槓桿上安裝吊繩作為支點,一端掛上重物,另一端掛上砝碼或秤錘,就可以稱量物體的重量。

桔槔跟轆轤,都是從槓桿演變而來的提水工具,從春秋時代就開始流傳了。

可惜的是,就是這麼簡單的工具,在山前村一帶,竟然也沒有人會打造,也沒有流行下來。

在北方,解放之前,似乎倒是常見。

桔槔只能在淺水中吸水,無法滿足深井吸水的需求,極大的限制了農業的發展。轆轤的出現,彌補了桔槔的不足,既省力,又便於深井吸水,滿足了農業生產以及日常生活方面對於水資源的進一步需求。

江小禾現在想要做的事情,就是透過鄧鐵木跟鄧遠,把這些在當初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小小的發明創造,繼續運用於農業生產跟日常生活之中。

不能因為古老,就認為是落後的。

這些不用花費汽油、機油、柴油的古老機械,對環境的破壞力,微乎其微。

多多的巧用古老又智慧的機關術,人類的家園,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才能長久的保持空氣清新,風景如畫,四季分明,災難不會那麼常見。

既保持古樸自然的生活,科學技術又不至於落後。

從另一方面來講,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產生活之中,多一些小巧適用的小發明小創造,可以大大的豐富平凡老百姓生活中的樂趣跟幸福指數,提高生產進度、效率跟成果!

如此,何樂而不為?

江小禾彷彿找到了新的興趣跟愛好,絞盡腦汁的,回想前世種種,以及在修仙界的種種。

曾經的種植女仙,記憶力跟理解力,那是非常驚人的。

前世今生,所有看過的書籍,聽說過的事情,學習過的文化科技知識,在她全神貫注的回憶之中,一點一滴的,匯聚在了腦海裡。

就跟放電影一樣,也如同一幅幅畫面那樣,在腦海一一展現。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女神帥炸天

貓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