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路上,沒有溫情跟歡樂可言,苦苦的熬了一個月,終於來到了西北。

一到地方,賀莛芳就找了負責人,給了對方一筆錢,把五房跟二房的人,都分在了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方。

重點的是,請對方把五房跟二房的人,離嫡枝的那三房人遠遠的。

離的遠了,父親跟母親,才可以挺直腰板做人,而不用流放了,還要時時刻刻被那老太婆用孝道,給壓的抬不起頭來。

至於老爺子,賀莛芳表示愛莫能助。

除非,他自己下決心捨棄嫡枝的那三房人,跟著五房一起生活。

不然,賀莛芳是不會多管閒事的。

當然了,若是他日後遇上了大的困難,她還是會酌情搭把手的。

“莛芳,二伯謝謝你啊!”二伯知道實情,對她感激不盡。

“是的,咱們二房這是欠下了莛芳一個大恩情!你們都要記住了,不能忘恩,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加倍回報!”二伯母也滿心的感激,叮囑自己的兒女們。

“母親,我們會謹記在心。”二房的幾個堂兄弟姐妹,人品都不錯,也都是知恩圖報的人。

個別的,就算過去不太懂事,有點傲嬌,如今也沉穩多了,知道了生活的艱辛跟雪中送炭的不易。

五房跟二房的流放地,在一個距離小鎮一百里左右的小山村,這裡地廣人稀,方圓百里只有一個由流放犯人形成的村落,以及一個本土的村子。

這個村落叫藤梨溝,因附近的山溝溝裡,生長著大量的藤梨而得名。

藤梨,也即是獼猴桃。

這裡的地理環境,以及土質,很適合打窯洞。

不過,這個時空的當地人,還沒有發明窯洞這種建築形式。

賀莛芳召集兩家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窯洞是我在路上聽了一個路人關於西北的情況,琢磨出來的,簡單易修、省材省料,堅固耐用,冬暖夏涼。”

她根據自己的認知,跟大家細細的解釋了一番。

“嗯,也好,可比木屋強多了!”

賀父頭一個表示贊同,其餘的人也紛紛熱烈附和。

冬暖夏涼啊,又可以節省費用,何樂而不為呢?

稍微休息了一下,兩家人就開始忙碌了起來,不出三天,就挖好了一座窯洞。

中間一個大廳,兩邊各一個臥室,暫時把兩家人都安頓了下來。

雖然擠了一點,但是好歹不用露宿荒野,不用擔心半夜會被狼給襲擊。

一起被流放到這裡的,還有十來戶人家。

參觀過窯洞之後,其餘的人家,也紛紛跟著挖窯洞。

為了彼此可以關照一下,大家的窯洞都挖在了附近,緊緊的挨在了一塊,排成了一排。

這只是簡易版的窯洞,能住人、夠安全就行。

籬笆牆,大家也跟著賀莛芳家,用兩米高的灌木給圍了起來不說,在外圍還中上了一圈的荊棘,大大的提高了防禦能力。

挖窯洞這事上,賀家沒有半點保留的,指導其餘的人家。為此,收穫了一大波的好感跟感恩。

如此,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算是基本站穩了腳跟。

不出幾年,在賀莛芳的努力下,打造出了一片不太起眼的綠洲。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兩家人就都過上了很不錯的小日子;村裡其餘的人家,也幾乎都過上了可以吃飽穿暖的小日子。

十年過後,這兩家人之中,都各自出了一個五品的武將。至此,也算是在西北,徹底的站穩了腳跟。

又過了五年,遇上大赦天下,整個村子裡的人都成了自由的良民,不再被限制科舉考試了。

三年之後,兩家人都又各自出了兩個秀才。

又兩年過去,又各自出了兩個舉人。

然後,這四個舉人,就在當地聯合辦了一個書院,教書育人,添補家用。

進士卻不打算考了,不打算走仕途,只求安穩度日。

那兩個正五品的武官,如今都已經是三品的武將了,而且都急流勇退,解甲歸田了。

兩家人知足常樂,勤奮努力,過上了悠閒又充實、踏實的小日子。

兄弟二人(賀莛芳的父親跟二伯)這一支,成立了一個新的家族,修建了宗祠,譜寫了新的族譜。

漸漸的,就成了當地的世家大族,延續了上千年。

家風清正,人才輩出,一代強似一代。

千年之後,這個家族依然枝繁葉茂,充滿了勃勃的生機。

而賀莛芳,作為這個家族的首功之人,流芳千古,為後人所敬仰推崇。

反觀賀家其餘的人,尤其是滴長房的人,到達流放地之後,因為心態不平衡,也因為偷懶怕苦,日子過的十分潦倒。

又因為當家人心術不正,總是想著一步登天,免不得走歪門邪道。雖然,得益一時,卻也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不出三十年,原本人數眾多的家族,早已人口凋零。

不出百年,在這大西北,已然沒有了這些人的後代的蹤影跟訊息。

也不知道,離散去了什麼地方,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八零:糙漢的國寵小妖精

李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