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舊事

本朝重視農作, 每年的耕耤禮十分重要。

皇帝也會於吉亥之日前往先農壇進行祭祀以勸農勤耕。

帝王儀仗隊伍在天將亮未亮之際已從宮中出發,前往先農壇行祭禮。

婁昭儀站在閣樓頂層,看著遠處蜿蜒的隊伍漸漸消失在視線中,眸光隨即一點一點沉下去。

這一次耕耤禮, 陛下讓雲鶯隨行。

如是舉動, 很難不叫人多想,尋常情況下耕耤禮哪裡是會讓妃嬪隨行的?

往前先帝尚在時, 仍是皇后娘娘的太后娘娘也少有隨行的時候。

陛下對雲鶯的看重已然到得無以復加的地步。

今時今日, 眼見想要雲鶯失寵十分艱難。

便唯有讓後宮妃嬪分去她的聖寵這一條路或容易一些。

只見周太后目光平靜看著婁昭儀,溫聲道:“有什麼話,慢慢說。”

雲鶯上元節才小產過。

如今陛下連耕耤禮也讓雲鶯隨行。

是在她十四歲那年第一次見到皇帝的事。

今日起身的時辰與趙崇宿在月漪殿、要早起服侍他的時辰也差不離。

婁昭儀安靜吹得許久的冷風,她的大宮女不由低聲勸。

不過雲鶯習慣晨早睡個回籠覺,便習慣性般感到睏倦。

周太后反倒笑看她一眼:“又何必嘆氣?該來的總是會來,何況這事論起來陛下確實有責任。”

抬眸遙望天邊晨光熹微,婁昭儀抿一抿唇, 淡淡道:“走吧。”

半晌,顧蓁蓁眼瞧著婁昭儀離座與周太后深福,語聲哀慼:“請太后娘娘為臣妾們做主。”

將剪子收起來後,她便去殿外將一眾妃嬪們迎入正殿。

跟隨眾人入得永壽宮的正殿,顧蓁蓁也一併向周太后行禮請安。入座後,她一面慢慢喝茶,一面豎起耳朵一字不落認真聽良妃、婁昭儀同太后娘娘之間的談話。

另一邊。

雲鶯目光落在趙崇的下頜。

徐嬤嬤接過剪子,輕嘆一口氣應一聲“是”。

陛下再怎麼有心獨寵雲鶯, 也不得不為子嗣著想……而她們, 可以趁著這一次的事情,添柴讓火燒得旺一些。

周太后聽言沒有停下動作, 依然在修剪花枝。

“太后娘娘,良妃與婁昭儀特地帶妃嬪們來請安了,現下正候在殿外等著娘娘召見。”徐嬤嬤走到正拿著金剪子在修剪一盆山茶花的周太后身側,輕聲道。

看著這樣的趙崇,雲鶯忽而記起些稱得上久遠的事情。

起初是一些寒暄客套之言。

“再睡上一會。”

顧蓁蓁本是無意與良妃、婁昭儀來永壽宮的。

她迷迷糊糊睜開眼,入眼先是趙崇衣裳上的龍紋繡樣,繼而感覺到趙崇搭在她身上攏住她的手。

徐嬤嬤也不好接這話。

她詢問過太醫,這般情況不仔細將養個一年半載是不能有孕的。

雲鶯和趙崇在去往先農壇的馬車上。

太后娘娘沒有不滿麼?歸根結底雨露均霑才是皇帝陛下的本分。

哪怕在這種時候他也會抓緊時間忙正事。

倘若這期間雲鶯身體恢復得不好, 更難有孕。

馬車裡到底不如在床榻上睡得舒服,雲鶯一覺也沒有睡得太久。

以她現下這般看過去,其實看不見皇帝臉上表情,卻無礙感受他的認真。

先農壇距離皇宮有些距離,兼之有百官隨行,隊伍行進的速度快不起來。

她閉著眼,從善如流稍微動一動調整個更舒服的姿勢,便在馬車輕微的顛簸裡,枕在趙崇的腿上,安心休息。是以,當趙崇收回手來,多看雲鶯幾眼發現她當真睡著了,唇邊的笑愈深,又小心從暗格裡取出一張薄毯蓋在雲鶯身上,免得她不小心著涼。

但打聽知沈婕妤、孫寶林不在其中,為了探聽良妃與婁昭儀想要做什麼,她便跟著過來了。

他嘴角微翹,手掌覆上雲鶯的眼睛。

她忙去看周太后。

意識逐漸清醒,雲鶯回想起來自己在馬車上,她略抬一抬眼,又望見趙崇正專注在看奏摺。

趙崇讓雲鶯枕著自己的大腿在馬車裡躺下來。

“娘娘, 這兒風大,不如回去罷。”

她轉過身,離開閣樓後沒有回毓秀宮,而是去往碧霄宮,找良妃蔣繁秋。

將歪斜的枝葉剪去, 她才收起剪子, 遞給徐嬤嬤說:“早晚是會來的,讓她們都進來吧。”

念頭閃過,幾息時間,雲鶯強行掐斷腦海驟然浮現的那一點回憶,目光也從趙崇身上移開。

捕捉到她心聲的趙崇微微一怔。

她十四歲那年……

那一年他十七歲,也是在那一年他初登大寶。

他們那個時候見過面?

趙崇卻回想不起來他們幾時見過面、有過怎樣的交集。

想問,可貿貿然發問太過莽撞。

唯有先將疑慮放在心裡,待尋得更合適的機會,再把話問出口。

“可是睡得不舒服?”

收斂起思緒的趙崇低頭望向雲鶯,輕聲問道。

雲鶯聞言才重新去看趙崇,對上他一雙眸子,她坐起身道:“多謝陛下關心,臣妾睡得還好。”起身時,身上的薄毯滑落下去,她伸手將薄毯攏住,頓一頓,又說,“也多謝陛下幫臣妾蓋毯子。”

趙崇放下手中的奏摺,將雲鶯連帶薄毯攏在自己懷裡:“不多睡一會?”

雲鶯搖搖頭,趙崇便鬆開她,轉而執壺為她倒一杯茶。

於是,雲鶯靠著馬車車壁,慢慢喝起茶醒神,趙崇繼續看奏摺。

馬車裡很安靜,安靜中漸漸生出幾分帶著溫馨的靜謐,和趙崇的獨處,雲鶯並不會覺得不自在。

一杯茶喝罷。

雲鶯擱下茶杯又將薄毯仔細疊好,沒有打擾趙崇,自己尋摸著放回暗格。

趙崇眼角餘光卻一直在看她。

發現她在找放薄毯的地方,趙崇彎著唇,視線沒有從奏摺移開:“手邊的那個暗格便是,旁邊有個小機關。”

雲鶯看一眼趙崇,側過身子伸手摸索到他提及的機關。

略用力摁下去,暗格被開啟,薄毯也放進去。

做完這件事的雲鶯再看一眼趙崇,一聲不吭中繼續研究其他的暗格。

她在暗格裡發現幾本話本,也發現了裝著零嘴的攢盒。

攢盒裡有松子糖。

掂了一顆塞入口中後,見趙崇偏頭朝她看過來,她又大方地掂一顆松子糖送到趙崇的嘴邊。

兩個人便一起吃著糖。

最後在松子糖的香甜裡抵達先農壇。

先農壇北圓南方,攏共有內外兩道壇牆。

馬車穿過外壇牆後一路往裡去,雲鶯掀開簾子往外看一看,望見的是大片寬闊的樹林草地。

復過得一刻鐘,馬車停在先農壇的慶成宮外。

雲鶯和趙崇先後下得馬車,在慶成宮為一會兒的祭禮稍做準備,隨行的官員、宮人也立刻開始忙碌起來。

這樣嚴肅的場合、嚴肅的事情。

往前在宮中如何懶散懈怠的雲鶯也知其不可怠慢,將分內之事做得妥當。

而遲一些,趙崇率領百官進入內壇牆在先農神壇進行祭拜,行初獻禮,禮成後前往具服殿更換行親耕禮需要穿的衣物。待從具服殿出來,他在戶部尚書與順天府尹的跪請之下在觀耕臺前的親耕田中掌耒三推,便算禮畢,之後則是百官也陸續進行耕作。

趙崇在觀耕臺上觀看不遠處大臣們耕作。

雲鶯站在他身後側,看得一會兒大臣們耕作後,又去看他背影,便記起他曾說過今日可以陪她去別處逛一逛。

彼時話說得含糊曖昧也未曾提及“別處”究竟是何處。

但估摸……他心裡應有想法,而不會聽由她隨意指一個地方便帶著她去?

一聲一聲嘀咕叫趙崇嘴角揚起。

直到午後,大臣們耕種結束,一行人重又回到慶成宮行慶賀禮。

所謂慶賀禮亦即在慶成宮正殿內設下宴席,犒勞百官。

雲鶯坐在趙崇身側,安安靜靜適時為他添酒佈菜,做好一個妃嬪的本分。

然而酒過三巡,趙崇已藉口酒醉不適,命大臣們繼續享用宴席,又讓雲鶯扶他去偏殿休息。口稱醉酒之人被扶進偏殿後很快再無醉酒的跡象,原本扶著他的雲鶯也被他握住手,趙崇眼底蘊著笑意說:“我們換一身衣裳再出去。”

雲鶯問:“陛下要不要先喝碗醒酒湯?”

“朕沒有醉。”趙崇笑一笑,話說罷覺得這話聽來欲蓋彌彰便改口,“喝一碗也不打緊。”

醒酒湯是提前備著的。

趙崇用過宮人送來的醒酒湯又梳洗一番,淡了身上的酒氣,再換上便服。

雲鶯也換上趙崇為她提前準備好的銀紅春衫,卸下華貴的首飾,只戴著一支赤金雙蝶戀花步搖。她從屏風後走出來,趙崇兩步上前,幫她將銀紅面紗戴好。

“陛下要帶臣妾去哪兒?”

直到此時,想著左右要出發了,雲鶯才問上趙崇一句。

趙崇卻依舊賣著關子:“去了便知道。”

他們從偏殿出來,宮人提前備下一匹棗紅大馬——只有一匹馬,雲鶯以為,這實在司馬昭之心。

“我們要在天黑之前回宮,愛妃久不騎馬,還是與朕共乘一騎來得方便,免得耽誤時辰。”趙崇牽著雲鶯的手走向棗紅大馬,扶她在馬背上坐穩以後,自己才翻身上馬。不多時,他們策馬離開先農壇。

晴朗春日午後的風兒溫煦拂過面龐。

風中送來淡淡花香,周遭景色在他們的身側不斷後退。

雲鶯乖巧坐在趙崇的身前,感受著暖春的愜意,看他們一路往西,直至眼前出現一片村落。

棗紅大馬奔向那片村落,最後在村口停下來。

村口幾株桃花開得正燦爛。

趙崇翻身下馬,伸手去扶雲鶯從馬背上下來,方才將馬栓在桃樹下。

帶著面紗的雲鶯四下打量起這個村落,試圖發現一點特殊之處,以猜測趙崇專程帶她來這個地方的原因。當趙崇走回她身邊時,她尚未想出個所以然,只是隱隱直覺,會不會與今日的耕耤禮有關。

當趙崇敲開一家農戶的院門,那一戶主人家歡歡喜喜將他們迎進門,雲鶯便覺得自己沒有猜錯。

這戶人家的娘子稱呼趙崇為“周公子”,顯見不知他真實身份。

農戶家房屋樸素。

院牆是圍的素土矮牆,正屋好歹覆上瓦片,兩側的房屋卻是茅草屋。

而這般條件在尋常農戶當中也不算差了。

這家農戶主人是楊大,來給他們開門的是楊大的妻子。

一對夫妻皆已過不惑之年,鬢邊青絲染上霜白,無從保養的面龐流露一種飽經風霜的滄桑。

李大娘把趙崇和雲鶯讓進院子裡後,一面迎他們去堂屋裡坐一面含笑悄悄打量幾眼雲鶯:“頭一回見周公子的夫人,真真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似的。”又招呼楊大,“老頭子,快看誰來了。”

雲鶯沒有少聽過旁人誇她。

可此時叫李大娘一誇,大抵對方太過真誠,她莫名生出些臊得慌的感覺。

悄悄覷向趙崇,見他眉眼幾分自得,有若得意被誇“夫人”漂亮,雲鶯不由又是無奈又是好笑。若叫李大娘曉得此人後宮之中可稱為“夫人”的小娘子不知凡幾,怕是要瞠目結舌,想誇也無從誇起了。

“頭一回。”

趙崇也悄悄湊向雲鶯,壓低聲音,“除了夫人以外,從未帶旁人來過。”

他有意將“夫人”二字咬得很重。

雲鶯斜睨他一眼,見他頗有涎皮涎臉的樣子,所有的話便化作撲哧一笑,只同他拉開兩步距離。

趙崇並不為此感到失落,反而因雲鶯的笑靨嘴角揚起。

進到堂屋,楊大也放下手裡的事趕過來招呼他們,李大娘將乾淨的粗瓷碗又洗過一遍,特地泡了壺茶來。

除去茶水還端來幾樣自家做的小點。

李大娘始終笑容滿面,熱情對趙崇和雲鶯說:“家裡只有粗茶淡飯,不要客氣,隨便吃。我這便去生火做飯,公子和夫人今日務必留下一起吃。”

楊大叮囑李大娘殺只雞來燉湯。

李大娘連聲應下,趙崇連忙道:“還有事,略坐坐便得走,不必麻煩。”

如此再三勸說推辭一番,李大娘才坐下來同他們三人一道喝茶。

少頃,趙崇同他們閒話家常,問起楊大和李大娘往年的收成、今年的打算,以及平日裡的生活。

雲鶯在旁邊插不上嘴也沒有插嘴的想法。

趙崇同楊大、李大娘分明是舊相識,也看得出來,他們對趙崇頗有信任。

這些話倒是印證她之前的猜測。

來這裡見楊大和李大娘,確實與耕種有關係。

看著眉眼平和,認真聽楊大和李大娘說起自家生活的趙崇,雲鶯神思遊蕩,彷彿穿過舊日年歲,回到在邊關小城初見趙崇時的場景。那時她親眼看見他從馬背上下來,將一名受驚跌倒的老婦攙扶起來,並耐心詢問對方可有受傷。

想起這些,雲鶯愈覺無奈。

好端端的偏今日幾次三番記起這些舊事。

趙崇在同楊大、李大娘交談時,覺察得到雲鶯在看他,也聽得到她心聲。

卻只曉得她記起舊事,不知舊時情境,於是這些心聲將他之前壓下去的疑慮與好奇輕易勾起來,且愈演愈烈。

他便不想等待那個不知幾時到來的合適時機。

從前那麼長的時日,她在他面前從未記起過那些事,今日卻記起不止一次,可見今日便是那個“時機”。

打定主意,同楊大和李大娘喝過兩碗粗茶,趙崇帶著雲鶯辭別他們。

卻沒有著急帶她回先農壇或回宮。

“楊大和李大娘曾育有一女。”從農戶家出來,趙崇沒帶雲鶯騎馬沿著河堤慢慢走,終於主動說起一些事,“十六歲時,朕隨父皇前來先農壇祭祀,彼時不過好奇想到農戶家看看,趕巧在半道上遇上他們夫婦二人。朕記得當時楊大揹著他們的女兒,李大娘跟在旁邊,他們要帶女兒去求醫。”

方才在楊大和李大娘家中卻未見他們的女兒。

雖也可能是出嫁了,但聽趙崇說起,雲鶯心裡有些不好的感覺。

便聽趙崇道:“那個小娘子才七八歲年紀,病得趴在楊大背上意識不清,朕便送他們去醫館。後來那個小娘子在醫館裡,在朕的面前去世了。朕看著他們因失去女兒傷心欲絕,卻無能為力。”

雲鶯想到那樣的場景也是眸光黯淡。

她手掌不禁攀上趙崇的手臂,轉過臉抬眼去看他:“所以陛下年年在耕耤禮這日來探望他們?”

趙崇手臂攬住雲鶯,讓她後背貼得離自己更近一些,也拿下巴輕輕蹭一蹭她的發頂:“大燕有百姓萬萬,如他們夫婦的尋常百姓不知凡幾,朕也只望自己能盡力而為。這些事朕未同母後提起過,不知為何今日卻想要帶你前來。”

雲鶯垂下眼,沉默中道:“陛下勤勞國事,一直都做得很好。”

無論是從前、現下,抑或將來,都很好。

趙崇聽見雲鶯口中、心裡皆在誇讚他,卻得意不起來。

她真心實意認為他很好,可如今已不喜歡他……令她失望的是什麼?

“真的嗎?”

趙崇忍下嘆氣的衝動,小聲道,“鶯鶯,朕也自知不是完人,若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望能有人指出。”

“前朝之事是如此,後宮之事亦如此。”

“鶯鶯可明白?”

雲鶯眉頭微擰,後宮之事,若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她指出?

這倒的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陛下該雨露均霑。”

雲鶯平靜開口,語氣無波無瀾對趙崇說。

趙崇愣怔,不想會在雲鶯口中聽見這樣一句話,尤其是她語氣如此的平靜。他知她如今不在意他,但這樣全無糾結全無猶豫將他往旁人那裡推……他聲音沉了沉,問:“倘若朕不想呢?”

“陛下怎可說出如此任性之言?”

雲鶯淡淡一笑,“何況,陛下膝下無子,是該雨露均霑,以綿延子嗣。”

趙崇又問:“鶯鶯為何這樣想要將朕往旁人那裡推?”

旁人?

雲鶯扯了下嘴角:“陛下說笑了,她們不是旁人,是陛下的愛妃們,她們也都是為了服侍陛下才會進宮的。”

趙崇隱隱感覺觸及雲鶯的心思,又未立刻完全看明白。

“朕……”他想說什麼,偏偏不知從何說起。

那些人不是旁人,是他後宮的妃嬪。

那些人,是……在她眼裡理所當然會服侍他也應該服侍他的人。

趙崇默一默,聲音低了點:“若朕不要呢?”

“陛下不要什麼?”話問出口,雲鶯輕抿唇角,反應過來,只當笑話聽。

這樣的事哪有什麼要不要,今日不要,明日便可以要。

更不提,那也可謂是一份責任。“陛下若不要,將那樣多小娘子置於何地?”雲鶯不輕不重問。

她望向遠處花開正盛雲霧般的梨樹,“臣妾的身子,說不得輕易無法有孕,要辜負陛下期望。”

字字句句落在趙崇心上,叫他苦澀翻湧,也在苦澀中窺得一絲雲鶯心思的縫隙。他感覺到雲鶯不信他的話,在談及後宮妃嬪時,她言語之間的冷靜甚至透出冷漠,只因,在她眼中、在她心裡,他往後勢必會去寵幸後宮其他妃嬪。

而他也無法以言語說服她改變這種想法。

捫心自問,若非擁有讀心之術,大抵他根本不會去多想這些事。

身為帝王由來後宮有佳麗三千。

這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如吃飯喝水,連朝臣也會奏請選秀要他往後宮添人,勸他為子嗣著想。

儘管生出過遣散後宮的心思,趙崇也對雲鶯說不出口。

在事情沒有做成之前,對於她而言無非一句空話,是一句不可信的空話。

再則……

他那時考慮起遣散後宮是想著不該讓她們在宮中白白虛度,要說單純為了雲鶯便太過虛偽。

趙崇想著這些,一顆心又在悄然中變得安定。

起碼,今日窺知雲鶯的心思,他也該重新認真考慮這些事情,要想得明明白白,才能給出她內心期望的答案。

“鶯鶯不要說些喪氣話。”

趙崇手臂摟一摟雲鶯,低頭吻一吻她的耳朵,寬慰她,“我們日後再一起多努努力,多試試。”

雲鶯但笑不語。

趙崇想著她之前那些心聲,認真去回想他十七歲那一年他們遇見的可能。

那一年,蠻夷犯大燕邊境。

他曾帶兵去邊關支援,到邊關未出三日,接父皇病重的密信,又在匆忙奔波之中趕回京城。

趙崇回想起來,雲將軍在那一年又立下戰功。

雲鶯那個時候莫非也是在邊關?

他當初來去匆忙,更顧不上這些事,後來在大選中看見雲鶯的牌子,卻記起來雲將軍,便將她的牌子留下了。趙崇越想越收緊手臂,將雲鶯箍在自己的身前,憑著殘存理智,才沒有立時追問。

雲鶯被他勒得不舒服,只得覆上趙崇的手臂,低聲提醒:“陛下?”

趙崇回神,當即鬆一鬆手。

“朕在遇到楊大和李大娘的第二年,邊關有蠻夷來犯,父皇也駕鶴西去,那一年回想起來,當真多事之秋。”低聲對雲鶯說起這些,趙崇才道,“仔細回想,那時雲將軍應駐守邊關,率軍與蠻夷對抗,鶯鶯那年是否也在邊關?”

雲鶯卻不想趙崇會說起這些舊事。

不過,聽他問起來,她點點頭:“是。”

趙崇確認過這件事情後,更覺得自己推斷無誤,面上儘量語氣輕鬆。

“若那時同鶯鶯見過面便好了,可惜來去匆匆忙忙。”

見過的。

雲鶯在心裡回答,口中道:“那年臣妾才十四歲,尚未及笄。”

見過,果然在那個時候已經見過面。

然而他對此一無所知。

趙崇勒停他們身下的棗紅大馬,在雲鶯不解望過來時,兩條手臂扶住她,讓她在馬背上轉了個身,面對自己。

他目光灼灼看著雲鶯:“可朕後悔沒有早些遇見你。”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深淵成長

沒文化的小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