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捧起了瓜

雖然劉徹聽出來精衛是在和他開玩笑, 但是劉徹還是大為震撼。

劉徹不服,正好他今天事務已經處理完了,他決定挑燈夜戰!

漢武帝在神靈這裡,玩了整整一夜遊戲。得虧神仙洞府不會使人疲倦, 不然他能在朝會上睡著。不過, 讓他心滿意足的是, 在他玩了一整夜遊戲後, 他成功一統天下, 並且壽終正寢了!

怎麼這款遊戲裡還有壽終正寢, 而不是修道成仙呢?都有煉丹房了!

劉徹遺憾地想完, 腦海裡陡然閃過一個念頭,他越想越覺得可行,直接在朝堂上說:“朕要建一座高臺!”

大臣們正在爭論其他事情,被這突如其來的話直接閃了腰, “啊?”

劉徹興致勃勃:“建一座高臺,就叫柏梁臺好了,臺上有一承露盤,要高二十丈,雄偉, 華美,大小要七人合抱, 以銅所制,金光璀璨!以它來承接露水,再拌上玉石粉末!”

說不定可以長生不老!

大臣們:“……”

啊這……

陛下平時那麼英明,怎麼碰上仙神之事就犯渾呢!

好在, 現今有真神在長安, 能夠有效抑制住陛下某些念頭。

丞相莊青翟還在糾結自己是要繼續老實本分下去, 當個擺設,還是站出來說一說這事,拿個現成功勞,新上任的搜粟都尉趙過就因著心疼建造高臺的花費——這能多做多少農具啊,站出來,語速迅疾地說:“陛下何不問問真神?這其中也不知是否有忌諱,玉石粉末攪拌露水,究竟有用也無?”

三樓,守著書閣的官吏茫然,“奇怪,是地動了嗎?”

不論身份!不論背景!不論地位!

書閣?

眼淚從趙過眼尾滑出,他激動地望著劉徹,“謝陛下!”

這些人先是亂糟了一陣,很快便排成了長龍,按照規矩走進去。問他們是哪裡人,就七嘴八舌答了很多個地名。

劉徹不能保證這制度一定實施得完美無缺,但是,至少他讓這個制度出現了。

劉徹點頭,“朕曉得。所以朕特意讓人將之做成一式兩份,一份全是文字,一份全是圖畫,而若是有人實在連圖畫也看不懂,可以拿書去詢問看守書閣的官吏。”

而且,雖然不能將書籍拿出藏書閣,但是可以自備器具抄錄!謄抄版允許帶走!

有可能會有官吏翫忽職守,有可能會有官吏不耐煩,也有可能會有官吏貪婪成性,收入門錢,不給錢不許進,一個政策出現,會有很多蟻蟲在其中經營,不一定衝著毀壞制度去,然而,日復一日在其中鑽洞,到了某一日,制度便會轟然倒塌。

他將抄錄都捐給朝廷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讓它們能幫到更多黎民百姓!本以為之前那樣子,讓他來管農事,推行農法,命令各地官吏必須執行增產之策已經是最好的情況了,沒想到……沒想到陛下居然願意撥錢建書閣!

有了書籍,這才會成為在地方傳承千千萬萬年的良法!

丞相莊青翟之前沒吭聲,現在插嘴了:“陛下,百姓大多數不識字。”

他趴到窗邊看,只見到以書閣為圓心,四面八方奔來了不少人,他們從街巷裡冒出來,交錯混雜,如同織成一張巨大蜘蛛網,緊緊布向書閣。

劉徹轉念一想,也確實是這樣,如果不問精衛,萬一他這高臺是犯神仙忌諱,或者根本沒用呢?

“居然這麼多人?”

那些人聚集在書閣大門外,密密麻麻,從上往下看只能看到黑壓壓一片頭。書閣官吏心底發寒,連忙下樓開啟門,吞了吞口水,要求他們排隊。

陛下之前在長安城中建的那三層閣樓,之前不清楚要做什麼,現在知道用途了!它是一所藏書閣,裡面有著各種各樣的書籍,有經學,有農學,還有醫學,而陛下願意將這些書免費開放,只要有心學習的人,都可以進去觀看!

須臾,整個長安城震動。

大臣們有些摸不準陛下想要做什麼。

“如此,便先待再議。”劉徹腦子僅是偶爾一抽風,平常時候正常得很,跳過尋仙問道之事,他腦子重新靈光起來,“高臺不說,但是,朕還預備在各郡國坐落書閣。”

於是,在下午各官員還在皇城中辦公時,長安城中一個訊息不脛而走。

“朕從白玉京中獲得了一樣匠藝,名為雕版印刷術,配合紙張使用,能夠一日製百冊書,又幸得趙卿相助,捐出農書,朕欲將農書全印出來,發放至各地書閣中,供官吏與百姓任意檢視。”

這長安中,真神只有一位。

反正都是讀書人。

“我們從家鄉來到長安,是想看看有沒有機會被貴人賞識,一步登天。”

“住哪裡?有錢就住酒家,或者借住哪個百姓家,沒錢就找個橋底、牆根、出城找塊避雨的地方睡覺。”

還是一群長安漂。

談到書閣,他們眼角都不知何時紅了,“那可是書籍啊!”

“我其實也與白玉京有緣,然而那時候實在無法前去江南,路太遠了,我也太餓了,聽聞白玉京裡書籍無數,我卻無緣得見。”

“聽聞書閣裡的書大多數是來自白玉京,感謝神靈,允許凡人將之抄錄出去!”

“是啊,要是精衛不允許抄錄,那些書也只能存在少數人腦海裡,還有可能記錯!”

“我之前去求某一家人,求他們允許我抄錄他們家那捲《禮》,我可以給他們家放牛一個月,養馬、種地都可以,求了整整三天,他們也不願意。”

這群讀書人目光灼灼注視著書閣,好像在注視著一輪耀眼的太陽。

書籍啊!裡面都是書籍啊!

“我們能抄多久?”他們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詢問:“是一卷書只允許抄一個時辰,不管有沒有抄完,以後都不允許抄錄嗎?還是每五日只能抄一日,平時為朝廷做活?”

“不用不用,只要自備的筆墨充足,白日裡書閣開門,你們就可以一直抄下去。”

聽到書閣官吏如此說,這些人便爆發出排山倒海般的歡呼——

“多謝精衛!我要在家中拜祭精衛!”

“多謝陛下!陛下聖明!”

書閣中除了經學,還有其他書籍,農學、醫學、工匠之藝、冶金之術……應有盡有。很快,農人、巫醫、鐵匠也加入了抄書行列。

他們中間有不識字的人,是這麼抄錄的:○○□☆☆……

書閣官吏負責念和解釋,他們負責用自己能看懂的圖案抄錄,圓圈代表什麼東西,匡匡代表什麼東西,除了他們自己,誰也看不懂。

劉徹還使了個心眼,先建好長安書閣,至於其他郡國的書閣慢慢輪著建,如此,便會吸引更多人來長安。他還在離書閣稍微遠的地方搭建了一座臺子,供學子們在臺上辯論。

思想有碰撞才會有火花誕生。

董仲舒天天坐在臺下,自發去記錄這些火花——儒家發展到現在,早就開始集納百家之長了,私底下,董仲舒還很驕傲:“哼,道家守舊,法家孤傲,墨家隱沒,兵家只顧著打仗,他們還想爭過儒家?再往後,大漢國學也依然是儒!”

精衛也天天坐在臺下,聽得津津有味。尤其在名家這些辯者入場後,更是思維炸裂。

墨家:“平就是等同高度。”

名家:“我在高處看山川河流,它們是平等高度,我在低處看塔頂與天空,它們是平等高度。但是它們並非等高,只是我站的位置不同。”

墨家:“……”

道家:“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一體,我們應該和其他生命和諧相處。”

名家:“在生命出生的那一刻,它已經開始死亡了,沒有生命,怎麼能叫和其他生命和諧相處呢?”

道家:“……”

儒家:“孝悌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如果不孝不悌,那他就不能被稱之為人。”

名家:“‘孝悌’出於人的描述,人認為這樣是孝悌,才有孝悌,人本身並不存在孝悌。”

儒家:“……”

墨家摸向了腰間的尺,道家壓緊了膝蓋下的蒲團,儒家捏住了案几上的硯……

青霓捧起了瓜。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重生了,談個戀愛怎麼了?

一袋小熊餅乾

偷走月亮的人

泡泡味的口香糖

開局系統覺醒通體紋身

南朝齊

紅旗招展的歲月

角兒18

我化身閻羅保大夏無憂

長安見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