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蒙古部族有異動這種事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只不過一直未鬧起來罷了。

這些年,從三藩開始後打仗這種事情,就一直沒停下來,平定三藩後,拿臺灣,與此同時,沙俄那邊就起了些爭執,甚至於大打出手,臺灣那邊一定下來,就開始著手沙俄那邊的事情,蒙古那邊沒動靜,就一直沒太管,這種事情歸根結底還是拖得時間越長越好,如此休養生息,緩和一番。

而眼下,胤褆竟然上了個摺子後,就從軍去了。

甚至還不等批覆,人都跑了。

彷彿是生怕被人留下,或者被人探聽到什麼,洩露了訊息似的。

就這種行為,胤礽甚至於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

的確,他知道胤褆在軍功上有所造詣,而這輩子鑑於之前所做的事情,八成也沒有什麼能夠出手的希望了,但是也不至於幹這種事情吧?

這種東西的確談不上什麼先斬後奏的地步,事情太小,甚至胤褆想要白手起家,號稱平定蒙古部族,但是實際上沒有皇阿瑪的支援,沒有朝中的任命,自己偷偷過去,那就真的是從底下一點點往上爬了。

往好了說,能誇誇勵志,有耐心,另闢蹊徑,報效家國。

“殿下,是否派人跟著?”

眼見康熙如此,胤礽好像是一驚,“皇阿瑪,二弟可是做了什麼事?”

“皇阿瑪,二弟進來好像不在府中,昨日兒臣欲見二弟,就聽他府中人道,三天前,天還未亮的時候,就已經離開京師了,這兩天仍舊未歸。”胤礽提醒道。

但是即便如此,這事情還是看著離譜,特別得離譜。

往不好了說,這就是平白無故來了個奇思妙想,腦子裡面裝了不知道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

“或許可以再派人過去看看,說不定這個時候已經回來了。”胤礽連忙改口道。

康熙看著這玩意,也不由得眉頭緊皺,深吸了一口氣道,“把二阿哥給朕叫過來!”

哦,也不對,這種是建立在胤褆有職在身,無人壓制的情況下。

“既然走都走了,還看什麼?這麼喜歡在外面,那就別回來京師了,朕就當沒有這個兒子。”康熙厲聲道。

此話一出,康熙更是手指一頓,隨即直接把摺子“啪”的一聲,扔到了桌子上。

不管怎麼說,那摺子到底還是在幾天之後,呈到了康熙面前。

不外乎是請命以及把準備的身份之流和皇阿瑪好生提及一番,為日後征戰準格爾部,給自己攢下一些厚重的資本。

不過有這麼一出,日後大抵徹底一眼都不用看胤褆了,別的不說,清靜是真的清靜了。

而胤褆這摺子,八成也就是為了這個。

雖然他具體不知道上面寫著什麼,但是也大抵能夠猜個十之八九。

而眼下,鐵了心要自己一步一步爬上去,倒是真不用太擔心這個。

天上輕薄如紗的白雲緩緩移動,點點連線之處,好像匯聚成了一片天河流淌。

小太監當即領命。

至於真說是越爬越高,任命這種東西,可是要靠朝廷的,看皇阿瑪的。

“不必,放他去。”胤礽深吸了一口氣道,“那摺子……也不必管了。”

唯一的問題,反倒是擔心一下胤褆提前把蒙古那邊惹毛了。

“皇阿瑪息怒,兒臣雖不知二弟到底做了什麼,但是想必既然能夠遞摺子過來,也是有一些苦衷的。”

“保成你不必替胤褆說好話。”康熙目光示意那奏摺道,“你看看胤褆乾的好事,樁樁件件,哪是個皇子能夠幹得出來的?!”

聞言,胤礽方才拿起奏摺,雖然早就已經知道這個事情了,但是眼下臉上也盡是驚詫,盯了這東西,好一會兒,方才道,“皇阿瑪,既然二弟有心,想要多加歷練一番,真說是受不住了,他自己也就回來了,若是能夠做出來一番大事,也算是大清之福了。”

“回來?”

“這麼喜歡,就在外面好好練,還回來幹什麼!”

“這麼有志氣,怎麼能半途而廢,就此折腰?怎麼對得起這一腔毅力?”康熙冷聲道,“梁九功,吩咐下去,命石褐吉多看著胤褆,好好練練,萬萬不能愧對了他這一腔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

梁九功頓時會意,這分明就是隻要不死,就隨便練的意思。

二阿哥胤褆日後的日子,可是要不好過了。

不過到底是皇上的意思,他只需要好好轉告一番就足夠了。

二阿哥胤褆還是自求多福吧。

而胤礽也沒有再火上澆油了,只是躬身垂眸,一副謙遜的樣子。

康熙原本借明史所想的,皇子無旨不得出京的事情,也不由得因胤褆而耽擱了下來,不過轉念一想,康熙就把這件事情重新翻了出來。

隔天的早朝上,康熙當即提起了當年,明朝諸藩,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通通諷刺了一遍。

群臣對於康熙的這種有些突兀提起這個,都有些不知道皇上到底為什麼提起這個,而且就衝著這個樣子,明顯還帶著怒氣,怎麼聽著怎麼像是借古諷今,但是眼下能夠站在朝堂上的也就是太子和在禮部領了個職的三阿哥而已,眼瞧著三阿哥那邊聽著一點感覺都沒有,就不由得就更加懷疑,難不成皇上就是閒來無事削弱一下前朝的不正當性?

這麼想想的話,倒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胤礽那邊倒是明白,康熙這每字每句都是衝著胤褆去的。

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太子,胤礽也不曾多言,就這麼聽著康熙說著,儼然就是怎麼說都是好的,斷然沒有半點意義。

而三阿哥更是沒什麼想法,倒不是別的,反正不管在哪,他都差不多。

況且作為唯一一個領了職位的阿哥,三阿哥還是聽清楚的,他能夠成為唯一的那個,主要是原因他頭頂上的那位,不受待見。

要不然他也不是唯一那個。

再過兩年胤禛歲數也大了,大抵也要入朝堂的。

眼下聽著這個,更多的是左耳聽右耳冒,毫無感覺。

而就在此時康熙已經說完了利害關係,直接落到了重點之上,“有道是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朱明有此,絕非取勝之道,我大清,絕對不可在此事上遵循舊明舊制,使後人而復哀後人。”

“皇室中人,自當內襄政本,外領師幹,封而無藩,無旨不得離京。”康熙道。

此話一出,眾人方才明白,原來是為了這個。

如今其他皇子逐漸長大,羽翼未豐,若是有所想改,大抵也就是這個時候了。

此事對於皇子來說,倒是也談不上什麼好事,但是也不見得是一件太壞的事情,按照道理來說,眼下更多的目光應該會落在三阿哥身上,不過眼下鑑於三阿哥胤祉實在沒什麼存在感,故而不少人的目光,不由得落在太子身上。

若是真的內襄政本,外領師幹,皇子是不用有封地了,也不用就藩了,但是全都把人放到京師之內,對於太子來說,就不見得好到哪裡去了。

兄弟這種東西,尋常家產都能夠分崩離析,更何況是皇室。

胤礽對於這隱晦的目光,卻是身子仍舊筆直,如松似柏,伴隨著康熙話音落下,當即道,“皇阿瑪聖明。”

其他人的聲音更是緊隨其後。

康熙見狀也點了點頭,並且放出了第二個重磅炸彈道,“太子作為眾兄弟之長,東宮之最,也自當有看顧諸兄弟是非之責,故也當為太子所轄,定奪之後,再呈於朕過目。”

聞言,胤礽心神大震,原本低垂的目光,也不由得在那一瞬間抬眼直視聖顏,即便是很快就收回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也可見失態。

群臣也對於康熙這後續,也是有些沒想到。

都知道太子在皇上心中地位尊崇,無一其他皇子能夠比擬,但是把其他兒子都提前給出去,那也是古今未有的事情,可見聖心之重。

再加上太子的能耐,以及多年經營,以及皇后和皇上從少時一同走過來的情分,真的會有其他皇子能夠比擬嗎?

“兒臣定不負皇阿瑪重託!”胤礽迴歸神來定聲。

康熙倒是也沒有計較胤礽這一時失態,反倒是有些無奈,與此同時,定下了太皇太后的尊諡。

而伴隨著倚羅的身子逐漸大好,明年南巡之事,也定了下來。

太子監國,已然不必多說。

與此同時,胤褆那邊也已經得到了訊息,至於來‘看顧’他的人,自然也被胤褆發現。

這些東西加在一起,自然不用多說,分明就是皇阿瑪對於他的期許,否則怎麼會拍人看顧他?

雖然日子有些難,但是到底是前世就有軍旅的經驗,也不是那麼難捱,雖然……

由於位置的緣故,這各種感覺著實有些天差地別。

不過回過頭看看石褐吉,胤褆就感覺這事情還是很不錯的,他這邊越努力,那邊皇阿瑪就會越關注幾分。

而就這樣時間長了,胤褆倒是真的做出了點成果。

尤其是伴隨著官職的一點點提升,胤褆不由得感覺這日子過得越發有盼頭了。

就是等到噶爾丹叛亂,自己左等右等,雖然沒等來副將的調令,但是也因為兵馬調動參與了其中,一切看起來都在復刻舊日的局面,除了地位有那麼億點點懸殊之外,倒是也沒有任何的問題。

這麼想想,胤褆就感覺一切越發朝著好的方向而去了。

而在京中的胤祉,也是這麼想的。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靈氣復甦,從精神病院開始

東莨菪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