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要人

說完, 小公主就怒氣衝衝轉身出了屋,往馬廄牽了自己的馬翻身上去。等胤禟匆匆安撫了有德兩句,再去追時, 人已經出了門一路往宮中飛馳了。

騎術精湛的嘿, 硬是讓九爺連個背影都沒抓著。

無奈間, 胤禟只能命人傳信給各位兄弟們與嫂子們、宮中幾位娘娘,儘可能多地,給好侄女拉幾個援軍。

而他自己則繼續往宮中方向疾馳。

想著儘可能地,把人攔在宮門之外。就,就算鬧騰到御前, 也得想好了對策, 別憑著一股怒火蠻幹啊!

可惜他不知道, 敏敏才剛出門,就碰到了自家阿瑪, 並當場給他表演了個嚎啕大哭。

胤禔既心疼愛女,又氣那起子倭寇果然見財起意。

直接把愛女抱上了自己的汗血寶馬, 接著一勒韁繩,父女倆就絕塵而去。汗血寶馬加上直親王精湛的騎術, 胤禟要是能追上才出了鬼呢。

而且除了速度外,兩人還有身份上的差異。

胤禔身為親王,救駕有功、戰功彪炳。早早就得了皇父特許,可以在紫禁城騎馬坐轎。

除了因避嫌故,不能自由出入後宮外,其餘地方皆可。只他牢記著福晉夢境, 不肯恃寵生嬌,等閒未用過罷了。

當然,前明那些個皇族、顯要的遺脈除外。

好侄女是受了多大委屈啊?

眼睛都哭紅了!

康熙震驚:“因為福敏你跟老九的商船被劫掠,你們父女倆快馬進宮,要朕發兵倭子國?”

“百姓們手頭寬裕了,就必然會建房、娶妻、生娃,送孩子們學文習武。如此,人口與人才都有了。最重要的是,百姓安居樂業,人心思安。誰還會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搞什麼反清復明呢?”

胤禟心裡一疼,趕緊雙膝跪地:“皇阿瑪,商隊此番損失巨大,敏敏也是心疼。若有什麼不當之語,還請皇阿瑪瞧著孩子小、驟然遇事兒的份上多多見諒。”

小公主侃侃而談,有理有據。

敏敏急衝衝過來捂嘴:“皇瑪法,您別聽九叔胡言亂語才是真的呢。商隊交易順利,滿載而歸,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規劃沒有錯!天津往高句麗、濟州島一帶最是方便快捷。而高句麗也一直仰慕中原文化,喜歡咱們的絲綢、陶瓷等。”

直親王諂笑:“您知道的,兒子就旱鴨子一個。空有雄心大志,卻對水軍訓練之法知之不詳,皇阿瑪給賞個好人兒唄?已故靖海侯施琅的六子,施世驃。他一直隨在靖海侯身側,有經驗亦有能力,上次隨徵策妄阿拉布坦也表現不俗。”

不過那些畢竟是少數。

這丫頭,這丫頭,也未免太過大膽了吧?

真以為皇阿瑪是那等被吹捧兩句就飄飄然,腦門一熱就輕啟戰端的無道君王麼?!

咳咳,誰知道呢。

“之前朕皆以實際尚未成熟給拒了,如今,時機倒像是成熟了。”

反正胤禟是懵了,接到他信兒趕來馳援的兄長弟弟們越來越多。連後宮都送了好幾波湯水,幾位嫂子們也都求見。每個人都為敏敏那個衝動丫頭揪心不已,偏她沒事人兒似的堅持給皇阿瑪畫餅。

從出兵剿匪比勞民傷財往木蘭圍場折騰,更能鍛鍊八旗兵馬戰鬥力開始。

生怕皇阿瑪不但不聽勸,還覺得前頭開海的舉動過於冒失,轉眼間又給嚴嚴實實地封了去。

二十稅一呢!

她們前前後後交了那麼許多錢,沒有收稅時積極迅猛,不落下哪怕一絲一毫。到商家遭受損失時,朝廷卻袖手旁觀的道理吧?

所以……

“錯!”敏敏小手輕晃:“是為保護咱們大清好商賈順利海貿,積極剿匪。當然,若那倭國全民皆匪。都藉著地利之便,欺辱咱們大清子民。那麼咱們作為□□上國,也不是不能教他們學個乖。”

如滄海一粟,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把人一頓誇後,胤禔就眼巴巴地看著自家皇阿瑪。

“都是兒子急功近利,小瞧了倭寇兇殘與膽量……”

“皇瑪法想要往木蘭建行宮、小湯山建行宮的,也不用瞧御史言官們的臉色。不用多用兩道膳食、多換幾件衣裳都怕引起奢靡之風。”

“如今那起子卑賤之人都舞到了您最最疼愛的乖孫女頭上,您還能忍住不幫孫女出氣麼?”

“遭遇倭寇之前,此次也確實收穫頗豐。我們不能因賊匪無恥,就自責反省,甚至因噎廢食,生生斷了已經開拓好的財路……”

“百姓只有拍手稱快,奔走相告,慶幸自己生在一個強大而又安全的國度。史官也都大書特書,只嘆紙短情長,寫不盡皇瑪法英明神武……”

否則天津與京城路遠迢迢,他們的生意肯定得受到毀滅性打擊。

鍛鍊兵力,揚我國威。用咱們大清剩餘的物資轉運到世界各地,賺取來源源不斷的錢財,豐富百姓腰包與大清國庫。

“對得起朝廷養兵千日,也對得住我等行商繳納的高額賦稅。”

“國庫充實了,各項利國利民卻因為過於耗財而無奈擱淺的舉措就能順利實施了。”

康熙:!!!

“你小子要人也就算了,拖家帶口是為何?朕是要你訓練水師,不是讓你們舉家遷徙到天津衛的。”還把他兩個乖孫女都帶去,呵呵。

聽得胤禟冷汗淋漓。

“就像當初,皇瑪法您御駕親征,領著阿瑪跟幾位叔叔狠狠教訓了策妄阿拉布坦那廝一樣。”

所以,等胤禟氣喘吁吁終於到達乾清宮時。就看著皇阿瑪跟太子臉色鐵青,大哥臉紅脖子粗的。好侄女……

兩相比較之下,可不又差了一大截?

見康熙還默然不語,敏敏還放出了大招兒:“皇瑪法,您說過的。倭子國,最是反覆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故而,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

哈哈哈!

康熙大樂:“出出出,咱們敏敏都這麼努力說服朕了。朕若再無動於衷,哪兒還堪配做乖孫女的好皇瑪法?保清啊,你不是早有就近在天津衛招募水師鍛鍊海軍之意,併為此幾度上書麼?”

逐樣列舉出兵好處。

胤禟不知道事情怎麼就進行到這兒了,但有一點很明確:敏敏不能走!

“嗯嗯嗯,阿瑪說得對極了。”敏敏認同點頭:“作為苦主,福敏就是來請求朝廷庇護的。還請聖明天子派兵肅清沿途倭寇,保證咱們商行之厄運不再在大清海貿上重演。”

倒是胤禔昂頭,一臉的與有榮焉:“好丫頭,不愧是本王的女兒,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膽識。不錯,倭寇無恥,出兵剿了就是。哪有因為起子匪類,放棄大好商途的道理?”

胤禟這個貝勒雖也有這殊榮,但必須遵守從東華門入宮必須從景運門下馬, 自西華門而來到隆宗門下馬的規矩,不得有任何逾越。

胤禔聞言大喜,立即跪地:“皇阿瑪英明,兒子這就回去收拾細軟帶著福晉跟兩個女兒往天津衛。不把水師訓練的所向披靡,兒子絕不回來!不過……”

誰都盼著越來越好,誰會想不開打破現有的美好,冒著生命危險回到朝不保夕的曾經啊!

那兩條船,他們都已經損失慘重了。還有後續的人員撫卹,重新整修、購買船隻等。想想就頭皮發麻,可不能讓大哥再雪上加霜了。

胤禔態度堅決:“此一去,少說一兩年,多說三年五載也未必能取得預想中的效果。兒子膝下只得這麼兩女,自然要帶在身邊仔細教養。”

“而且,再過幾年,她們姐妹倆的婚事也該提上日程了。兒子不在身邊,如何為她們把關?”

康熙原本就捨不得兩個孫女,現在胤禔這麼一說,好麼,立即在不捨之外又加了萬千不放心。於是長袖一揮:“此事再無前例,亦無可能。”

“兩個孩子留於宮中,由朕親自教養,你大可放心。時候不早,你跪安吧。”

胤禔:!!!

就很無奈地瞧著正午十分的日頭,久久不語。一步一步,特別沉重地往延禧宮方向。

看他這樣,惠妃心裡就一咯噔:“兒啊,老九派人傳信,只說是讓本宮想法子幫敏敏求情。卻不知那孩子究竟如何,你皇阿瑪又是怎麼個態度?該不會……”

眼見著自家額娘臉色都變了,胤禔趕緊出言安撫:“額娘莫急,敏敏沒事兒。是九弟膽小,唯恐她胡言亂語惹惱了皇阿瑪。所以才四處傳信,以防萬一。”

“真的?”

胤禔把當事人往過一拽:“喏,人就在這兒,您若不信,親自拷問便是。”

敏敏笑嘻嘻給惠妃拍背:“是是是,是九叔太仔細了些。惹得闔宮震動,好像孫女犯了什麼彌天大錯一樣。實際上,敏敏,敏敏是正義之舉為民請命。”

呵呵。

入宮之前就已經大體瞭解過事情起因的伊鳳屈指,一個爆栗子敲在她頭上:“還為民請命呢,你這小心眼兒,分明是咽不下這口氣,又捨不得好不容易開拓的市場,還恐倭寇再來。”

“索性釜底抽薪,試圖煽動你皇瑪法派人出兵,剿滅沿途倭寇海盜等,好讓你能安安心心掙大錢。”

敏敏嘿笑:“果然,生我者額娘,知我者也是額娘啊!”

“我可是大清福敏公主,撫遠大將軍的女兒。知難而退,因噎廢食可不是我的風格。我啊,非得把敵人打得魂飛膽喪,讓他們望風而逃。寧可餓死、凍死,也絕不敢對我的船隊再有任何覬覦之心……”

“而且,敏敏,敏敏成功地說服了皇瑪法喲~”

伊鳳一整個呆住,愣愣地看著胤禔:“她,她她她說的可是真的?”

“不假!”

“那你怎麼還……”

“還緊皺著頭,哭喪著臉,活像本宮要不治了似的?”惠妃皺眉,搶在兒媳婦前面問出心中所想。

呸呸呸呸!

一家四口齊齊呸了聲:“童言無忌,大風吹去。額娘/瑪嬤,可得有點子禁忌,不好什麼話都拿過來就說的。”

被批評的惠妃眉眼含笑:“好好好,聽你們的。胤禔啊,你倒是說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你何故板臉啊?”

胤禔點頭,細說了商船被劫,損失慘重。

自家小女兒怒不可遏,哭哭啼啼往宮中策馬飛奔。他恰逢其會,直接宮中縱馬以最快速度將人帶進昭仁殿。

九弟忐忑,唯恐小女兒年幼氣盛,公道沒討來,倒惹怒了皇阿瑪。心急之下,就著人將能託付的人,都給託付了個遍。

就怕好侄女兒有個什麼萬一,連幫忙說項的人都沒有。而且,進得宮中就主動跪地請罪,將所有責任都攬在了自己身上。所以……

胤禔頷首:“九弟笨是笨了點,但確實是個好叔叔。敏敏與他一道,爺倒還真沒有什麼放心不下的。”

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將他這話聽了個全乎的胤禟一臉複雜:“如此,弟弟還該感謝大哥嘍?”

胤禔連個白眼都懶得給他:“原本,爺是打量著一家四口齊往天津衛的。”

“別呀,弟弟和敏敏那麼大的攤子……貿然停手,得損失多少呢?”

“無妨,咱們一家四口個個都有俸祿。皇阿瑪皇恩浩蕩,還直接賜了爺親王雙俸。一年兩萬兩俸銀,兩萬斛祿米。雖不如你們那生意日進斗金,但勝在穩妥。”

“你大嫂那兒還有不少產業,也都是掙錢的好買賣。咱們家呀,還真不缺銀子使。”

實在不行,爺還能往乾清宮化緣。

胤禟雖不知道凡爾賽是怎麼回事,但確確實實被凡了一臉。

那感覺,跟空腹吃了幾斤山楂糕一樣。

酸到無以言表。

偏還得忍著噁心賠小心:“是是是,大哥說得是。您跟大嫂各有成就,固然用不著敏敏小小年紀辛勤養家。但難得敏敏有這樣的天賦與愛好不是麼孩子為了確保海運順利,都不惜求到皇阿瑪面前了。您就抬抬手,別阻礙她夢想唄。”

對此,敏敏很難不贊同。

氣得胤禔跺腳:“即便這代價是你這破丫頭必須留在京城,一年半載甚至三年五載都瞧不見阿瑪跟額娘?”

“怎麼可能?!”敏敏震驚:“祖制不許皇子皇孫擅自離京,可沒說公主吧?天津衛離京城不過兩百多里罷了,早起快馬出發順著那水泥官路跑,都不帶耽擱陪您跟額娘用午膳的。”

“女兒努力跟皇瑪法撒嬌,保證旬日之內至少與您跟額娘見兩次面好不好?”

“不好。”

□□脆利落拒絕的敏敏無奈,只能向自家額娘投去求助的目光。可惜這次直親王特別堅定,誰勸都不為所動。咬準兒了要帶妻女一道赴任,說如此才能不兩地懸心,專心投入水軍組建與訓練。

氣得康熙咬牙,直接釜底抽薪:“行啊!既然你這般戀家,就在府上好生待著。天津水師,朕派別個去就是。”

硬的不行,胤禔趕緊換成感情牌:“那,那誰不戀家呢?兒子什麼情況您又不是不知道,終這一生,也就這麼兩滴骨血。自然愛若生命,不願與她們分別,錯過她們成長。唯恐她們在兒子看不到的地方,受了哪怕絲毫委屈 ……”

他這傷,這子嗣問題是康熙心頭一道疤,提起來就隱隱作痛。

愧疚到無以復加。

讓一代帝王迅速緩和了臉色:“你啊,也未免太過小心了些。在宮中,朕跟你額孃的眼皮子底下,誰能給她們委屈?誰又敢給她們委屈?”

“可,可能兒子終究不捨吧。到底……”

“行行行,朕不與你說,只讓兩個孩子自己做決定。”在康熙眼裡,珠珠整日裡如飢似渴地學習,定然捨不得離開京城、離開她的師傅團們。

而敏敏呢,又滿腦子生意經,一心想當大清的女陶朱公。好容易磨著他開了海禁,又剛從海貿裡嘗著甜頭也吃了大虧。正摩拳擦掌著呢,肯定也不樂意去天津衛。

最後的結果啊,還得是伊爾根覺羅氏捨不得倆孩子留下來,好大兒自己往天津衛。

結果……

敏敏確實選擇留下,珠珠卻表示要追隨阿瑪額娘:“只要孫女有心,在哪兒都能勤學苦讀。但在阿瑪額娘面前盡孝的事兒,卻非要就近不可。皇瑪法您知道的,孫女的阿瑪您兒子雖然素日裡懶散,連上朝點卯都是能躲就躲,兵部那邊也時常告假。”

“但到了真章時,卻是個廢寢忘食的。還脾氣暴躁,身邊伺候的奴才們根本勸不住,連額娘都多次無功而返。也就孫女跟敏敏勸著,阿瑪才肯按時就寢與用膳。”

豆蔻少女眉眼含笑,真誠而又堅定。

情願放下曾萬千波折才拜來的師傅們,離開繁華京城,毅然決然地跟隨阿瑪額娘往天津衛。

只這份孝心,就讓康熙動容:“好孩子,你既如此選擇,瑪法也不攔著你。只是天津衛那邊到底不如京城,你若不適應,就隨時回京城來。喜歡住延禧宮住延禧宮,不喜歡就住公主所。皇瑪法親自指點你,保證你的生活只會比你阿瑪額娘在京的時候好。”

珠珠謝過他的厚愛,然後堅定自己的選擇。

於是,一家四口分做兩處。胤禔帶著愛妻與長女赴天津衛,次女留在京中代父母盡孝。

兵貴神速。

決定好一家子去留後,胤禔就想馬上往天津。

可惜被他皇帝老子強硬鎮壓。

說橫豎如今天寒地凍,天津港都結了冰。去了也不能即刻操持,不如留在京中好生過個年。也讓伊爾根覺羅氏好生安排下府中事物,手頭上的產業等。

然而 ……

胤禔前腳答應,後腳就開始要人、要錢、要武備。

雖說聖命是讓他組建天津水師營,以司保護大清商船,肅清海上航道之職。但也不能讓他真一窮二白,從頭做起吧?

施世驃得到位。

優秀兵卒也該早早著手挑選,還有上好的船隻、成熟的舵手。

適合在船上運載的,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的火炮等。

數來數去,直親王直接獅子大開口:“皇瑪法不如把戴梓跟他那幫人也給了兒子吧!兒子把人帶到天津去,讓他實地勘測、研究,做出更適合的武器來。”

康熙沒好氣地瞪他:“你是想搬空朕的養心殿造辦處?”

是的。

戴梓前頭雖然被攆去遼東撿松子兒,但再度回來後成果頻頻。早就用實力讓康熙忘了前頭那些個小不滿,一路重用、重用再重用,如今儼然是養心殿造辦處不可或缺的主力之一了。

“嘿嘿,為了肅清海貿航線,宣咱們大清國威。您那養心殿造辦處就算空個一年半載,也是物有所值啊!”

胤禔痞笑,四下瞧了瞧,見偌大昭仁殿裡只有他們父子與太子,果斷丟擲誘餌:“兒子沒率過水軍,但從徵噶爾丹,拜撫遠大將軍徵策妄阿拉布坦。這些大捷可都是兒子擅戰的明證,此去天津啊,兒子必然會以最快速度把水軍組建好。”

“那倭子國若識趣還則罷了,否則的話……兒子願為咱們大清再添一省!”

霎時,康熙的呼吸都重了。哪個帝王能抗拒開疆拓土之功呢?

至少,剛成功打下準噶爾汗國,為大清添一新疆。被朝野爭相稱頌,註定萬古流芳的他不能。不過好大兒已經貴為親王,聖寵不絕,再有軍權、掌握火器……

康熙倒是相信他,卻不得不考慮太子的感受。

結果胤礽比他還放心呢:“皇阿瑪,您就答應大哥吧。那戴梓本也是他極力主張調回來的啊,若不是大哥慧眼,戴家滿門都還在遼東撿松子呢……”

至於說懷疑,不放心……

“大哥忠心耿耿,天地可鑑,兒子可不敢起這等褻瀆的念頭。若,若萬一,大哥真有此念?”胤礽哈哈大樂,給出了個震驚康熙他們爺孫三代的答案:“若大哥真有這個念頭,且坦誠說出的話,兒子願意退位讓賢,先讓大哥為大清辛苦幾年。等大哥百年後,再來出兄終弟及或者伯終侄及。”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清醒的現實的生活

獨秀小陳陳

從普通喪屍開始升級

不規則稜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