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攻佔成都之後,

諸葛亮被劉備任命為軍師將軍,

並接管左將軍府的一應事務。

從此之後,

每當劉備外出征戰,

諸葛亮便肩負起鎮守成都的重任,

確保後方的穩定,為前線提供充足的糧草和兵力。”

“在治理蜀地時,諸葛亮採取了較為嚴苛的法律制度。

一開始,諸葛亮的管理引起了不少人的怨言。

法正還以漢高祖進入關中後,

廢除苛法、實施簡約法制的例子來勸說諸葛亮,希望他能寬容治理。

但諸葛亮卻認為法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卻認為現在的形勢,

與秦末時期的嚴苛法政截然不同。

劉璋統治蜀地時期,

因為自已的昏聵無能,

使得蜀地缺乏有效法律和德政,

導致地方權貴肆意妄為,

君臣之道漸漸被大族的專擅所替代。

因此,實施嚴刑峻法正是為了糾正這一政治弊病。

後來事實也證明,

蜀地在諸葛亮的治理下煥然一新,

這也充分展現了他獨到的治國理念,以及恰如其分的治理策略。”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孫權以劉備已經佔據益州為由,要求蜀國歸還荊州。

對於吳國來說荊州應該是東吳的領地,

荊州不單單是蜀軍的發祥地,

更是諸葛亮‘隆中對三分天下’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備自然不肯輕易歸還,

於是含糊其詞的試圖搪塞過去。

劉備的回應,成功惹怒了孫權。

孫權因此意圖透過武力佔領長沙、零陵、桂陽三地。

劉備和諸葛亮,則率領五萬大軍進駐公安,以應對東吳的威脅。”

“就在孫、劉兩方緊張對峙,

衝突一觸即發之際,

局勢突然出現了轉機。

北邊的曹操,率兵打下了漢中,並開始對益州威脅虎視眈眈。

面對來自曹操的威脅,

劉備不得不作出妥協,

於是派遣諸葛亮與吳國的諸葛瑾進行談判,最終達成了和解。

荊州問題,因此得到了暫時的解決。”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

曹操在掃清關中軍閥的障礙後,揮師南下進攻漢中。

經過一番激戰,

漢中之戰,劉備取得最終的勝利。

不久後,劉備自稱漢中王。

至此,劉氏勢力已全面實現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跨有荊、益’的戰略構想。

此番勝利,

不僅使原本勢單力孤的劉備集團,一躍成為與曹魏旗鼓相當的強大勢力,

更為未來光復漢室的大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隆中對’提出至今,恰好相隔十年!

若無意外,

只要劉氏集團稍加休整,

積累足夠兵力和糧草後,便可與孫權聯手,

從益州、荊州、揚州三個方向共同北伐中原,

實現光復漢室的宏偉目標。

而這,也正是諸葛亮後十年的戰略目標。”

看到此處,許多觀眾心頭,頓時湧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如無意外……”

“如無意外,意外就來了……”

“唉……關二哥就是諸葛亮最擔心的那個意外啊!”

李世民忍不住嘆息道:“可惜啊!諸葛亮的戰略謀劃才剛剛奏效,關羽卻給他整了一出‘大意失荊州’。”

朱元璋也輕聲嘆息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沒了荊州,蜀漢北伐已經是比登天還難了!”

“確實遺憾。”諸葛亮本人也感慨道:“雖得其人,卻未得其時……老師以為我不知道,但我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

影片繼續直播,

“沒了劉備和諸葛亮的監督,

鎮守荊州的關二哥,直接嗨上天了。

他雖然來了一出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嚇得曹操差點兒遷都跑路。

但他卻因為得罪了孫權,

被呂蒙從背後捅了腰子,

不僅丟了荊州,還丟了自家性命。

關羽大意失荊州,讓蜀漢集團遭受重創。

這使得諸葛亮的戰略佈局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他的通關之路,又從極難再次飆升為了地獄。”

“而在關羽丟失荊州為東吳所殺之後,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曹操在洛陽逝世,其子曹丕繼位。

同年十月,

曹丕自立為帝,建立了魏朝,正式結束了漢王朝的統治。

次年四月,

劉備在眾臣的推舉下稱帝,重建漢王朝,意圖延續劉漢正統。

劉備延續統治,算是漢室正統,

加上劉備本人確實也有高祖七分風範,

這就成了後世文人‘尊劉貶曹’的根本原因所在。”

“劉備稱帝,

諸葛亮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開國丞相,

此時他,才年僅四十一歲。

諸葛亮身兼丞相和尚書事兩職,

被賦予‘假節’之權力,

這使他成為了劉氏集團政治上的核心人物。

在張飛去世後,

諸葛亮又兼任了司隸校尉,獲得了彈劾百官的權力。

可以說,

劉備稱帝后,

諸葛亮在朝廷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帝,

一人之下,

享有極高的權威。”

“然而,儘管諸葛亮手握無上權力,但他內心卻並不輕鬆。

荊州的失守,

使得他原本二路北伐的戰略,幾乎全盤落空。

為了儘可能修復‘三分天下’的戰略藍圖,

諸葛亮認為穩住孫氏是關鍵,

這樣或許能讓東吳填補荊州這一路的空缺。

可劉備已經與孫吳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如果只是丟了荊州,

劉備或許還不會如此憤怒、魯莽。

可偏偏關羽、張飛兩個異性兄弟,

直接或者間接的死在了孫吳手上,

這便令劉備下定了決心,要為二位兄弟報仇!”

觀眾們看到這兒,頓時開始嘆息起來,

“雖然劉備起兵伐吳,葬送了蜀漢,但也正是他們兄弟之間的情義,讓後世無數人為‘桃園三兄弟’憧憬不已。”

“就是可憐了諸葛亮啊!攤上他們三兄弟,讓自已的所有謀劃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如果我是諸葛亮,我一定會阻止劉備伐吳的,哪怕以死相逼!諸葛亮哪裡都好,就是太順著劉備了!”

“……”

蘇治繼續講解道:

“劉備稱帝后不久,

他不顧諸葛亮的勸阻,毅然決然出兵伐吳。

可天意弄人,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遭到了吳軍重創,

蜀軍多年的積蓄,被陸遜一把火燒個精光。

荊州的丟失,已讓‘三分天下’的戰略化為泡影;

夷陵之戰的失敗,

更是讓蜀國的國力急劇下滑,直接跌落至谷底。

也讓諸葛亮的通關難度,

從‘地獄’上升為了‘地獄普拉斯撲肉’。”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扮豬吃虎?不,我直接無敵

桃花間長眠

末世:我一隻喪屍成為傳奇怎麼了

兩個小壞蛋啊

我的客人來自諸天萬界

沉魚不落雁1

少年啊濱的諸天之旅

核裡的河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