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川軍的防區,劉鈞的車隊繼續往前走,在路上,劉鈞想辦法又補了五車67式手榴彈。

在路上,劉鈞想到60、70年代,中國全民生產67式手榴彈的情景,當年從上到下都在製造67式手榴彈,黑龍江省民兵設計出一個“七人背”的手榴彈土法制造裝置,就是7個人就能揹著走,放下就可以製造地雷、手榴彈的那種。

劉鈞還記得當年在蘭州附近的山裡就有一個三線兵工廠,專門生產67式手榴彈的。

5天后,車隊進入陝甘寧邊區。

不得不說,陝甘寧邊區的地理位置確實很理想,有黃河作為屏障,日軍翻越巍巍太行之後已經是強弩之末,就算勉強渡過黃河也是筋疲力盡,打不動了;至於日軍轟炸機,這麼遠的距離,已經接近日軍現有的轟炸機的極限航程,一進來可能就回不去了,而且邊區沒有什麼值得炸的,其實炸了挺好,省得翻土了。

張部長早早就等在路口,看到遠處長長的車隊過來,笑眯眯的,連眼睛都看不見了。

劉鈞的車隊有40輛大卡車運送的是菸廠和壓縮餅乾廠的原材料,剩下10輛大卡車就直接開到了後勤部。

“劉同志,你辛苦了!”張部長高興地說,王澤連忙與劉鈞握手。

“劉同志,你看王團長急的樣子,在大早就帶隊過來了,不停地問你什麼時候到,煩死了!”

“你不也一樣,一會說出去看看,一會又說出去看看……”

“哈哈……”

劉鈞十分理解他們倆的。

“前面5輛車裝載的是手榴彈,一共2000箱6萬枚,剩下的是口徑和口徑的步槍彈,一共200萬發。”

“這麼多?”張部長和王澤差點嚇壞了,知道這次數目不少,但沒想到具體的數字,一聽這數量,再次給了他們大驚喜!

“同志們,趕緊卸車!”這次王澤帶來兩個營的戰士過來。

“哎,劉同志,這手榴彈與上次的不同,67式?”張部長從開啟的手榴彈箱取出一枚手榴彈,上次劉鈞送給他們的是國府鞏式手榴彈,這次明顯的從重量到質量與上次不同。

“這67式雖然比鞏造的手榴彈要輕一點,但炸藥比鞏造要好,威力也大許多。”

“67式手榴彈,重量600克,裝38克tnt炸藥,爆炸時間5到37秒,殺傷半徑7米,破片70到110塊。”

劉鈞拿了一枚試給他們看,爆炸效果讓他們很滿意。

“咦,這包裝箱上‘110-74-582’是什麼編號?”張部長問劉鈞,劉鈞當然不能照說,其中的“74”是生產年份,1974年,怎麼解釋?

“工廠為了保密起見,用了這個編號,只有他們知道。”劉鈞編了個藉口胡過去了。

張部長和王澤的心不在這,看著堆成小山的裝備,心裡樂開了花。

張部長在政委的辦公室。

“劉同志要求再劃一塊地給他生產手榴彈?”

“是的,他說造槍的技術沒問題,但是裝置和原材料難解決,而木柄手榴彈比較容易,我們提供場地和人員,其他的由他負責,可以月產手榴彈10萬枚。”

1938年3月,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為感謝八路軍的救命之恩,一次性就送給八路軍100萬子彈和25萬枚手榴彈,大大緩解了八路軍的軍需壓力。

八路軍在抗戰時期,不僅僅是裝備不好,更為嚴重的是彈藥嚴重不足,一線部隊的戰士只有3到5發子彈,八路軍只能把敵人放到100米近處,方才射擊。但是這樣一來,距離太近,又很容易被日軍衝上來。於是,八路軍大多是靠30米近距離的手榴彈雨,來阻止日軍的衝鋒的。

紅軍和八路軍時代,林x曾回憶過對付國軍和日寇的伏擊戰術:

八路軍以兵力優勢,埋伏在敵人200米甚至50米內,等待日寇進入伏擊圈。等到敵人大部分進入近距離,八路軍突然進行一輪機槍和步槍的火力急襲,最大程度殺傷敵人有生力量。隨後八路軍就不再較遠距離對射,因為日寇輕重機槍太多,還裝備步兵炮、山炮等重武器,我們火力上吃虧太大。

此時的八路軍果斷挺起刺刀衝鋒,進入50米內會投擲很多手榴彈,一是大量殺傷敵人兵力,二是打亂敵人的防禦戰術。等到手榴彈的硝煙還沒散盡,八路軍已經衝到日軍身邊,展開慘烈的肉搏戰。八路軍伏擊有人數優勢,一般是幾個人拼一個日本兵,這種肉搏戰是佔上風的。

早在1938年徐州會戰的滕縣保衛戰,裝備低劣、連刺刀都嚴重不足的川軍,就是依靠一火車皮的手榴彈,抵抗了武裝到牙齒的日軍第十師團第33旅團整整3個晝夜。

日軍進攻部隊只要靠近城牆陣地,就會遭到川軍手榴彈的猛砸,被迫撤退下去。

這樣激戰到第三天,川軍的手榴彈耗盡了,無法阻擋日軍猛烈衝擊,縣城才被攻陷。

邊區也有各種小型兵工廠,其實也只能叫做小作坊,當時八路軍兵工廠只能用鑄鐵作為彈殼,厚薄不一,質量不穩定,而且只有黑火藥。生產出來的手榴彈質量參差不齊,炸藥威力不夠,包鐵質量差,往往一炸只能把包鐵炸成兩塊,雖然屬於粗製濫造,但聊勝於無,雖然炸不死,炸傷也有用,即便炸不傷,嚇你一跳,也比沒有強。

“張部長,劉鈞總是會給我們大驚喜,他說月產10萬枚就肯定不止;他要地,給!要人也給!”政委對張部長說。

他聽張部長說,劉鈞這次送來的手榴彈,質量要比鞏造和晉造的好,重量輕,質量好,殺傷力不弱。如果八路軍的戰士每人背5顆這樣的手榴彈的話,殺敵的信心更強。

“劉同志提出,他們造出來的手榴彈,除了滿足一線部隊的作戰需求外,還像香菸、壓縮 餅乾一樣,建議拿出一部分出售,賺的錢用來購買原材料。不過,這方面由我們來掌握。”

“劉同志處處為我們著想.....可以!”

劉鈞之所以決定先製造手榴彈,是因為他在與梁國權聊天時,梁國權說到川軍向當時的晉軍購買手榴彈,居然開出了一枚7兩煙土或17塊光洋的價格。劉鈞這才知道送出的這6萬枚手榴彈的價值。但他不後悔,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幾乎都是用人命填,川軍一直都是在抗戰最前線的,是中國的國防力量,一枚手榴彈說不定可以殺死一個小鬼子或者挽救一個戰士的生命。

其實劉鈞的想法是仿製德造4手榴彈,4手榴彈是用衝壓製成的薄鋼殼,裝藥量大,恐怖的165克tnt,威力巨大;使用長柄,經過訓練的老兵可以投得又遠又準,臂力強的可以達到50米。4手榴彈是二戰期間最好的手榴彈。

當時4手榴彈為了增加裝藥量,用了薄鋼殼,造成碎片太多太小,當時德軍設計師認為4不單純靠破片殺傷敵人,而主要是靠衝擊波殺傷敵人的。1942年,德軍設計師發明了在手榴彈外套上一個有破片槽的鋼套。解決了破片不足的缺陷。

在張部長協助下,劉鈞的兵工廠從邊區裡找到了20名有生產經驗的技術人員、工程師,劉鈞還讓張部長從挑選了50名傷殘的戰士作為裝配線的工人。

高強,原漢陽兵廠x分廠廠長兼工程師,參加過仿製4手榴彈的工作。當張部長找他,讓他擔任邊區新建兵工廠的廠長,專門生產手榴彈時,他心裡不太以為然,邊區所有的小型兵工廠他都看過,裝置簡陋、原材料不足,根本製作不出真正意義的手榴彈,用後世的眼光看,頂多是一枚威力大一點的爆竹而已。

當來到劉鈞這個新工廠時,他的眼睛亮了起來。

光亮寬敞的廠房,衝壓機、各式機床一應俱全,甚至一些裝置比起漢陽兵工廠的還要先進,唯一不明白的就是生產廠家的銘牌都沒有。

“張廠長,這裡的裝置有兩條生產線,一條是仿製德造4手榴彈,一條生產67式手榴彈。你看還需要增加什麼裝置?”

高強試過劉鈞給他的67式手榴彈,覺得比他們以前生產的鞏式手榴彈要好,600克的重量最適合中國人的體型。雖然裝藥量比鞏式要少,但威力並不弱,這是因為使用了效能更好的tnt炸藥,而且生產工序並不複雜,反而更簡單。

“4手榴彈威力大,但由於使用了薄鋼殼,爆炸時產生的破殺傷力不足,所以這臺衝壓裝置做了小改進,鋼殼加厚並帶刻槽,裝藥量減少至100克.”劉鈞一邊介紹一邊講述自己的想法,這讓高強意識到這個叫劉老闆的人也是一個行家。

半個月後,劉鈞和高強到了張部長的辦公室。

“報告張部長,手榴彈已經試製成功!”

一枚仿67式和仿4手榴彈擺在張部長面前,另外還有一枚原裝的德造4手榴彈。

“試驗效果如何?”張部長問劉鈞。

“高廠長,你來說吧,你是行家。”

“與原裝的相比。我們仿的67式手榴彈各項效能差異不大,而且製作簡單,可以大規模生產;而4則工藝複雜許多,產量會受影響,但效能不會差。而且彈殼經過改進後,破片率增加了,面殺傷率會比原裝的要強。”

“太好了!”張部長心裡樂開了花。

他連忙叫來王澤,王澤一進來就看到張部長桌子上的3枚不同規格的手榴彈,興奮得眼睛發亮,他知道劉鈞在搞兵工廠,專門生產手榴彈,沒想到半個月就弄出樣品了。

“王團長,這是邊區新的兵工廠生產的手榴彈,你來試一試。”

後勤部專門有一個手榴彈試驗區,因為邊區手榴彈送來的樣品都要經過他們的檢驗。

“轟”的一聲,首先試的是仿67式手榴彈,高強他們的技術人員在落彈區立了十幾個穿著衣服的稻草人;爆炸後,大家前往著彈區,那些稻草人身上都有彈洞,證明了仿67式手榴彈的威力。

而仿4手榴彈因為裝藥量大,將落彈區的稻草人全部炸飛,巨大的響聲將周邊的人員都引來了。

“王團長,你馬上派兵24小時保衛兵工廠!”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不悔遇你

澤哲

重生之異界天道代理人的日常

鄧爾瞻

春意海棠

孟西歡

俗世百轉

第一次寫短篇

酒醉不夜城

踏青雪

無上至尊記

無上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