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編組的工作後,魏政委劉鈞立即組織戰士們訓練。

訓練主要內容有:

第一階段:進行佇列練習,整理內務,以培養軍人的榮譽感;時間為一週。

第二階段:提高體能和技術水平,磨練意志,培養團隊精神。這裡麵包括前15天負重20公斤跑完2公里,第二個15天負重20公斤跑完5公里,時間為一個月。

第三階段:無論軍官或士兵,要養成協同作戰的習慣,如四個人抬木頭的訓練,提高團隊的榮譽感。同時,步兵、衝鋒槍手、機槍兵、炮兵的協同作戰。

劉鈞講完後,戰士們以為馬上進行訓練,但劉鈞卻要求大家以班為單位,列隊前往宿舍區。

戰士莫名其妙地跟著,不知道劉鈞和魏政委葫蘆裡賣的是啥藥。

到了一間宿舍,大家眼前一亮,差一點驚呆了:

宿舍寬敞明亮,每張被子像豆腐塊一樣整齊地疊放在床頭正中央,每張床下面有兩個格,分別放著作訓服、軍服;每個人的鞋子擺在床邊,鞋頭一律向外; 靠門口的一排櫃子有兩層,上面一層,12條毛巾整齊地掛在一條竹杆上,毛巾下面對應擺著12個搪瓷牙缸,牙缸裡有牙膏牙刷,如果注意看的話,牙膏口統一朝下;牙刷頭一律在上面,方向一致……12支步槍擺在槍架上,槍口向上。

劉鈞十分懷念自己在新兵連的時光,剛到新兵連,第一件事就是班長手把手教大家“疊豆腐塊”,只見班長拿起兩塊內務板,在地面上整起了新兵的被子,先擀,後疊,邊折被子邊給戰士們說步驟,最後用內務板夾出被子上的細小稜線,用手捏出一條條邊線。

開始劉鈞也跟其他戰士一樣不理解,當兵學的是軍事技能,保家衛國;天天內務疊被子,搞衛生幹啥?後來才明白,內務的高標準嚴要求,也是戰士們做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細微之處的體驗;就是要與懶散拖沓說再見。

如今世界上,中國軍人的內務整理是最好的,這也是戰鬥力的體現。

看著乾淨整潔整齊的宿舍,戰士們都明白了內務的重要性。

劉鈞安排了五名戰士演示疊被子,當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疊豆腐塊畢竟要求過高,所以只要求疊成四方就行了,畢竟只有一週的時間。

這五名戰士還演示如何睡覺,起床及穿鞋子的動作。

劉鈞“同志們,剛才這五位同志演示了睡覺和穿鞋的動作,你們看出什麼門道沒有?”

許多戰士還真的不明白,畢竟這個年代戰士們不像現在能夠接觸到海量的知識,所以想了半天看不出什麼。

“李安舉,你說一說裡面的門道。”劉鈞點了五名戰士中的一個。

“開始我也不理解劉同志為什麼要這麼做,後來我才明白,我們經常要行軍打仗,生命安全是第一的,所以睡覺時,班長副班長要睡兩頭,大家的頭部一定要靠牆,腳朝外,這樣的好處是睡著時,敵人偷襲的難度加大了;大家再看一看,鞋子的擺放也要是有要求的,要求鞋跟靠裡,鞋頭朝外,這樣一起床就能迅速地穿好鞋子。槍的擺放是按照每個戰士睡覺的方向,睡在前面的,他的槍也是放在在第一位,這樣就不會搞錯……”李安舉的話實際上是劉鈞的話,只是透過身邊戰士說出來更有說服力。

“沒想到有這麼多的門道,這樣一講都明白了……”

通俗易懂的教學讓戰士們迅速領會了。

士兵們看完後,由班長帶回到相應的宿舍,戰士們看到床上的物品擺得亂七八糟,像個垃圾窩一樣,才明白部隊內務整理的重要性。

戰士們迅速行動起來,很快,宿舍面貌煥然一新。

聽到訊息後,郭嶽師長、黃振鐸帶著幾位還走得動的幾個營長、團長過來參觀;每間宿舍井井有條,被子鞋帽揹包統一擺放,床上地上牆上沒有任何無關的東西,乾淨整潔。

在一旁的戰士負責解答郭師長他們的提問。

聽到回答,郭師長他們連連點頭,包括上過軍校的黃振鐸都非常驚歎,因為他看出這裡的門道,他也知道,這肯定是劉鈞的安排。

這麼多年來,紅軍一直行軍打仗,風餐露宿,居無定所,哪裡有那麼講究?

“魏政委他們不把自己當成游擊隊,而是按正規軍的要求打造一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部隊,志向遠大呀……”郭師長心裡感慨道。

其實劉鈞這樣做,目的不上如此,史料記載:這個時期的日本士兵入伍後至少經過一年以上的軍事訓練,訓練的內容五花八門,包括佇列、刺殺、射擊等,步槍兵每月有150發子彈訓練,機槍兵每月可以打300發子彈,這樣一來,早期每一位侵華日軍在訓練中已經打出1800發子彈,還不包括日常的其他專案的訓練,包括刺殺術。所以,早期在中國戰場上,三個中國士兵打不過一個日本士兵,甚至出現4萬人對陣1千日本兵,結果還是慘敗的情況;

1941年5月份,中條山戰役,中方20萬,日方10萬,中方陣亡44000人,日方陣亡1200人,如此大的差距,在其他戰場上屢屢見到。其實在兩次世界大戰相隔的20年間,日本是全世界軍事訓練最嚴格的國家,訓練量也是最大的。

再過兩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國共再次合作,南方游擊隊將編為新編第四軍奔赴抗日最前線,給他們準備的時間已經很短了,如果不迅速地將部隊訓練出來,將來在戰場上會吃大虧的。

現在的游擊隊,除去傷病員,能夠拿起槍的只有450人,如果現在把他們投入到抗日戰場,可能就如一粒沙子一樣掉進大海,純粹是炮灰!

跟著,劉鈞帶領部隊進行負重行軍,從20公斤2公里到20公斤5公里,循序漸進,開始有相當部分戰士不適應,但劉鈞不想讓步,跟不上的慢慢跑,不能掉隊,這樣,經過一個月的訓練,絕大部分的戰士達到要求,加上營養還暫時跟得上,戰士們由原來的滿臉菜色變得健壯起來,臉色也紅潤了許多。

在劉鈞的反覆勸說下,魏政委才同意每個士兵每月要有20發子彈進行訓練,就這樣,包括郭師長在內的幹部都心疼不已,每個月將近10000發子彈呀,這在紅軍主力部隊都可以打一場小型戰鬥了。

劉鈞給他們打包票,訓練消耗的子彈由他負責補充。

劉鈞的大型倉庫儲存著1千萬發各式子彈,還有100萬枚的67式木柄手榴彈,供應暫時不缺。

劉鈞非常懷念當年剛進特種部隊時,教官要求他們每人每天要打完兩箱子彈才能回去吃飯,那可是3000發呀。開始兩天,他們興奮不已,結果到了第三天,打到要吐,耳朵差點震聾了,才紛紛罵教官變態!

當然,目前的情況與現在祖國的強大沒得比,所以戰士們平時的端槍瞄準,槍支保養等訓練是不能缺少的。

再有就是刺殺訓練,紅軍的刺殺訓練起源於第二次反圍剿戰爭,當時毛澤東釋出了紅一方面軍紅字第一號訓令,要求部隊全面練兵,要求每一名戰士必須牢固掌握射擊、刺殺、翻越障礙和夜行軍的本領。特別是紅軍簡陋的裝備,少量的彈藥供給,決定了紅軍許多時候要憑刺殺解決戰鬥。

紅軍根據外軍的經驗,專門編寫了《步兵教程》、《坑道教程》、《防敵進攻戰鬥要領》、《劈刺教範》等,一直到第五次反圍剿前,主力紅軍官兵經過嚴格訓練,練就了一身可硬的本領。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損失巨大,最後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剩下的紅軍部隊及大量的傷病員不得不轉入游擊戰,加上大量招募沒經過訓練的青年農民加入隊伍,沒時間進行正規化訓練,紅軍的整體戰鬥力越來越弱。

劉鈞給他們設計了一套簡單實用的訓練方法,這可不是一套簡單的刺殺動作。

劉鈞用的是著名的“解放刺”刺殺戰術,這是1948年解放軍東北軍政大學教學組根據紅軍、八路軍、日軍、蘇軍的實戰刺殺動作,進一步融入中國傳統的武術動作,結合我軍歷年來的經驗和特長,整理而成,命名為“解放刺”的刺殺技術,全軍推廣。

主要和戰術要領為:突刺、墊步刺、防左刺防右刺,防下刺,防左側擊,防右側擊, 防左下擊等戰術動作,簡單易學有效。

紅軍訓練刺殺不是新鮮事,但劉鈞這套“解放刺”戰術動作簡單易學,招招實用,戰鬥力強悍!

劉鈞以身示範,不斷地給戰士講解,經過不斷的練習,戰士們很快就領會了,練刺殺的情緒十分高漲。營區不斷地有“防左刺”、“防右刺”的聲音傳來,訓練場上熱火朝天。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被讀心後,反派一家轉正了!

悠寶唯一

我穿越到了絕世唐門

愛吃肉絲炒餅的鵬飛

穿書炮灰女配,我選抱緊反派大腿

陌莫

再遇系統

螃蟹吃魚糧

朝白成憶

南柯yh

星學院:月江

棠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