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鹽政

黃寄北恭敬的等候在殿外, 在這期間他把自己來到京城後所做的事反覆琢磨了好幾遍,確認並沒有不妥之處。這種等待是難熬的,從正午等到天黑, 黃寄北終於等到了傳召。

殿內安靜的可怕,只聽得到紙張翻動的聲音,黃寄北誠惶誠恐地行禮下跪,好一會兒才聽到了喊他起身的聲音。

“戶部郎中黃寄北, 這份奏摺可是你寫的?”永安帝抬起頭說動。

黃寄北雙手接過大監遞過來的奏摺,翻開。

“啟奏聖上, 這的確是我寫的,是由微臣在翻閱了進十來年來的檔案後匯總而成。”

“據此份奏摺所言,這十年來,官方所產的鹽量逐年遞減,鹽價逐年上升,百姓負擔愈發沉重, 官府收入卻並無增加, 你可知其中緣由?”

黃寄北聞言愈發把頭埋的更低了, 古往今來, 鹽政就是高風險區域,他不該過多參與,是以在接到尚書大人佈置的任務後也只是作客觀回覆。

“微臣只是據實以報,並不知其中道理。”

“是不知,還是不敢呀?你黃寄北可不是那些酒囊飯袋之徒, 這麼明顯的事你會看不出來?莫非是不想幫朕分憂?”

黃寄北撲通一聲雙膝下跪, 以額抵地。

黃寄北知道,此時已經由不得他置身事外了,他本只想做個資料統計,不摻雜任何感情色彩,沒想到還是沒能逃過。

“微臣惶恐!願為聖上效力, 臣萬死不辭!”

“嗯,今天你就先回去吧,想想後面該怎麼做,重新寫個摺子遞上來。”

黃寄北迴去後想了很久。

黃寄北戰戰兢兢地坐到了一旁。

黃寄北稍加思索,開口說道:

“鹽業官營自古有之,鹽業一直是國庫收入的重要來源,可發展至今,它的弊端也是越發明顯了。”

他建議永安帝放棄官方壟斷食鹽買賣的做法,改為“承包責任制”,即由官方向鹽業承包商收取稅收賺取利潤。

“由於官營一家獨大,多年以來鹽業司製鹽的方法沿用的還是幾百年前的老法子,出鹽率低、浪費大,加上貪汙腐敗等問題,才會導致鹽的產量逐年遞減,鹽價居高不下,導致民間私鹽氾濫,國庫空虛。”

永安帝點了點頭,對上述言論表示認可。

十日後,發薪日,不出意外,錢尚書沒有來。

具體做法就是,將全年所需的食鹽份額分為十份,編制十個冊子,一個冊子被稱為一綱,交由商人承包。

“說說吧。”

“愛卿言之有理,不知愛卿可願為我分憂。”永安帝一雙銳利的眼睛看向了黃寄北。

永安帝想動鹽政不是一天兩天了,那場打了三年的戰爭幾乎將國庫耗盡,如今已經到了官員們的俸祿都快發不出來的地步了,他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藏拙,恐怕會引起帝王的不滿,他家可沒有紀家那麼深的底蘊。

“微臣願為聖上效犬馬之力,肝腦塗地,萬死不辭!”黃寄北起身跪下磕頭道。

沒有人比他們戶部更清楚了,庫房裡根本發不出銀子來,這個攤子誰接誰倒黴。

想通這些後黃寄北便開始撰寫奏摺。

“哦,有何弊端?”永和帝饒有興味的問道。

奏摺寫好後黃寄北並沒有急著遞上去,他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

黃寄北接著說道:

“別動不動就跪,起來說話吧, 賜座。”

但不發也不行,大淵官員俸祿每季度發一次,大家已經盼了三個月了。

錢尚書雖然人沒有到,但他卻想出了一個法子,這個點子著實不太厚道,是以一向厚臉皮的他也不好意思出現了。

錢進益想到的辦法就是:胡椒蘇木折俸。

錢進益是這麼想的,國庫裡面雖然銀子不夠,但是卻有很多貴重的物品,而這些物品當中就有胡椒蘇木。

原本這兩件東西一個是佐料,一個是中藥,在庫房裡面放久了是要發黴的,正好可以提前發給官員折抵俸祿。錢進益想出這麼個辦法可以說是能夠暫時緩解國庫空虛的困境的。

前來領取俸祿的官員們看到一屋子的胡椒蘇木都傻眼了,這兩樣東西雖然說貴重,但也不能填飽肚子呀,但戶部官員也說了,要麼領走,要麼沒有,大家也只好認了。

還好,現在市面上這兩樣東西還能賣個好價錢,不至於過不下去。

發薪日後,黃寄北把自己寫好的奏章遞了上去,意料之中,並沒有迴音,事關重大,永安帝一時也下不了這個決心。

三個月後,發薪日又到了,這次發的還是胡椒蘇木。

在民間,胡椒蘇木都是非常珍貴緊俏的物品,很多有錢人想買都找不著地。但是朝廷一下子折抵出了數萬斤胡椒蘇木,價格馬上就給壓下來了。上次還沒這麼明顯,這次發薪後,市面上的胡椒蘇木太多,供給過剩,已經到了降價也沒人買的地步了。

高階官員還好點,即使賣不出去,也不靠那點錢過日子。中低階官員可就慘了,每月就靠那點俸祿過日子,變不了現,只能到處賒借。

悲劇還是發生了,工部主事尚大人是一名清貧的官員,日子本來就過得緊巴巴的,領了胡椒蘇木回來賣不出去,又拉不下臉面出去賒借,無法面對餓得奄奄一息的家人,找根布條懸樑自盡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站起來反對用胡椒蘇木折俸,一時間錢進益成了眾矢之的。這位歷經三朝的老尚書終於也要支撐不住了,遞了摺子請求致仕。

永安帝當然不會准許,他暫時還沒有換戶部尚書的想法,這個攤子還得讓錢進益繼續頂著。

散朝後,永安帝留下了錢進益和黃寄北。黃寄北猜想,永安帝這是要行動了。

永安三年,鹽政改革正式開始了。

在黃寄北的建議下,此次改革採用的是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鹽政事關國計民生,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動亂,是以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永安帝選擇在北地先行開始改革,那裡是他登基前的封地,對那,他有足夠的把控能力。北地官府先是讓出了十分之一的鹽引,再將其分為十份,由商人競標獲得。

經過一年的試驗,這個比例已經提高到了二分之一,永安帝決定開始向南方推廣。

為了配合改革的推進,永安帝設立了巡鹽御史這個職位,

巡鹽御史,說來簡單,主要是收繳鹽稅,監督鹽商的專賣,不過正五品而已,可卻是很多人搶破頭的存在。

只要沾上了鹽,那可是暴利的存在呀!

永和四年,永安帝任命郭樂風為兩江巡鹽御史,負責監督江寧省和江安省的鹽政。

雖然君臣之間存在疙瘩,但永安帝還是信得過郭樂風的,郭樂風不是眼皮子淺的人,兩江是全大淵最為富庶的地方,換個人去,還真抵不住這誘惑,而郭樂風,那是再大的富貴也見識過了。

太子親自為郭樂風送行,郭樂風出發在即,卻是感到無比輕鬆,他終於可以放下那些沉重的負擔重新開始了。

兩江雖是富庶之地,但未必風平浪靜,郭樂風和黃四娘出發前把八歲的郭小白寄放在了黃寄北家,這個小子目前正是人憎狗嫌的年紀,太難管教了,就讓黃寄北去頭疼吧!

放下郭小白後,夫妻倆頭也不回的就走了,真是絕情的很呀!

黃寄北頭都炸了,家裡已經有兩個小魔王了,寧雨肚子裡還懷著一個,他們家是要開幼兒園了嗎?

黃寄北決定,是時候給這些小傢伙立點規矩了,他們的好日子到頭了!

鹽務新政實施後,國庫日漸充裕起來,總算是能按時按量發放官員的俸祿了,北地駐軍的糧草也有保證了。

隨著改革的深入,黃寄北他們遇到的阻力也越發強大,縱觀歷史,改革者是沒有好下場的,黃寄北愈發覺得心驚膽戰,不敢走錯一步。

永和六年,黃寄北升任為戶部侍郎,從錢尚書手裡接過了大部分事務,如今錢尚書已經六十多歲了,早就該致仕了,可這個平時笑面虎般的人物確是最有責任心不過的,他為這個王朝承擔太多了。

如今鹽政改革尚未完成,他得在上面頂著呀,不然天雷批下來了,他手下的這些小崽子們該怎麼辦呀!他一個糟老頭子死不足惜,但他手下的這些,都是將來國家的棟樑呀!

永和八年,永安帝大赦天下,赦免了一大批前朝舊臣。

黃寄北今天要去接一個人,一個多年前的故人。

顧硯舟沒有想到,在這古老的城牆外,還有人等著自己。

夕陽下,黃寄北牽著馬,顧硯舟騎著驢,兩人四目相對,久久無言。

“這次回來,可有想法?”不聊往事,黃寄北問起了顧硯舟的打算。

“還能有什麼想法,不過是把家人的骨灰帶回故鄉罷了。”顧硯舟自嘲的說道。

黃寄北這才注意到顧硯舟那隻瘦弱的毛驢身上掛了七八個包袱。

“紀二小姐她?”

“都沒了,就剩我一個了。”顧硯舟轉過身抬起頭,不想讓黃寄北看到自己的脆弱,他顧硯舟,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失去的了。

“走吧,城門快關了。”黃寄北拍了拍顧硯舟的肩膀說道。

官場沉浮,從來不是隻有對錯的分別,若說十幾年前,黃寄北對顧硯舟是不服氣的,畢竟他佔據了太多的先天優勢,但現在,他佩服顧硯舟這個人,他佩服顧家為這個國家做的犧牲。

當年的顧太傅,未必不知道這條路的艱辛,但紀次輔他可以退,顧太傅卻不行。若是永和帝能多活幾年,若是太子沒有墜馬而亡,明德帝和顧家不會這麼辛苦。

永和帝既捨不得自己的孫子,也不想傷自己的兒子,他替顧家選了一條最為艱難的道路,顧家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走到如今,已經只剩顧硯舟一個人,孤苦伶仃。

可他顧硯舟,從來不是這麼容易就被打倒的人。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留守小神農

活在路上

我在荒島直播七仙女

蔚藍蜂鳥

重生都市修仙日常

鄉村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