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下山

接下來的日子裡郭樂風可算是放飛自我了, 跟著程大叔去捉魚捉鴨,幫著白氏給鴨子拔毛,教四娘打算盤。他是個沒架子的人, 店裡忙起來他還能幫著程材一起跑堂,黃寄北是拉也拉不住,想著接下來他們就要被關在書院三年,便也由他去了。

黃寄北也有自己的事要忙, 這次去書院要到過年才能回來一趟,他得把家裡安排好了。他陪著黃長植買了十畝水田, 租出去給佃農耕種,加上有的兩畝旱田一畝水田,他們家現在就有十三畝田地了,秀才名下可以有二十畝田免稅,山地是不用交稅的。這年頭要賣田地的人家少,還要挑靠家近些的, 是以就只買了十畝。

現在客棧每個月都有三十兩進賬, 黃長植夫婦平時自己開銷很少, 大多給了他讀書用, 這次就又攢下了一百兩塞給了他。黃寄北勸不動他們,便帶著四娘去縣裡給家人買了幾匹布做衣服,給黃長植買了他愛喝的茶葉,給白氏買了銀釵耳環,他們節約慣了, 自己根本不會主動花錢。

黃老爹和老王氏那邊面子上的關係還是要維護一下的, 黃寄北帶了兩匹適合老人做衣裳的布料, 又割了兩斤肉,買了些紅糖紅棗, 跟著黃長植去給老倆口問安。

出了這檔子事,黃老爹現在很是沒臉,對他們客氣了很多,老王氏卻仍是很瞧不上他們,一個勁的唸叨著失蹤的黃寄南,黃長棣倒是老了很多,沒媳婦的男人邋遢的很,明明只比黃長植大兩歲卻看起來像是大了十歲的樣子。

半個月的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分別的時候郭樂風表現的比黃寄北還要不捨。這傢伙怪會討人喜歡的,這些日子哄得黃長植和白氏對他疼愛得不行,就連四娘都改口喊他小風哥哥了,比對他這個親哥還要熱情,讓他很是吃味。

想到回去就要被關在山上,郭樂風一路都悶悶不樂的,黃寄北只說他身在福中不知福,當初自己倒是想住在山上還沒有那個資格呢,大冬天的天天上山下山。

三月二十,黃寄北和郭樂風正式進學,在郭樂風的運作下,兩人被分配到了同一間寢室。從此郭樂風就過上了生不如死的生活,直到清明節後,他才漸漸適應了過來。

青麓書院的確管理嚴格,學子們每天卯時就要起床,亥時才入睡,一天會有八位老師輪流給他們授課,每位老師還都喜歡佈置一大堆的課業,課堂提問更是家常便飯,書院事事都要親力親為,洗衣打掃都要自己做。

清明節後,紀鳴岐回來了,看到黃寄北他先是驚訝但又覺得情理之中,以黃寄北的天賦和努力,考進青麓書院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書院的生活雖說清苦,但也有愉快的時光,春日踏青郊遊,夏天聽雨打芭蕉,秋日登高望遠,冬天圍爐煮茶。他在這裡只需專心讀書,其他的都不用操心。

有了紀鳴岐的加入,郭樂風感覺壓力又大了起來,本來一個黃寄北已經夠卷的了,沒想到紀鳴岐來了後這兩個人你追我趕的更捲了,他真是太慘了。

“黃兄,郭兄,還有兩年半的時間便是鄉試了,不知二位可有下場的打算?”紀鳴岐問道。

“自是要試一試的,就算是測一測在書院的學習成果也是划算的。”黃寄北說道。

紀鳴岐對紀寧雨是憐愛的,這個妹妹才像是他親妹妹,雖然剛來的時候怯生生的不愛說話,但時間長了就可以感覺得到她的善良與聰慧,只可惜母親不知怎的就是偏疼之前的妹妹紀寧煙。這讓紀鳴岐更加憐惜這個身世坎坷的親生妹妹了,這次回書院前,他更是做了一番安排才離開的。

黃寄北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藏書閣了,到了第二年他已經有了自由出入藏書閣的資格,這時候課業已經不再那麼繁重了,更多是靠自學,老師們則負責幫學生解惑。

別看周山長平時不苟言笑,卻是個及其熱愛生活的人,閒暇時光,他會邀請學子們來到他的泠泉軒,聽泉煮茶,就連郭樂風提出的烤肉宴會他都准許了,當時黃寄北真是為這位好友狠狠地捏了把冷汗啊。

黃寄北經常是整日整日的待在藏書閣裡,這裡藏書之豐富令他如飢似渴,若是你有事情要找黃寄北,去藏書閣準沒錯。郭樂風都擔心他這麼下去要變成書呆子了,時不時的找理由拉他出去透透氣,黃寄北則是會反過來拉著郭樂風一起看書。

“黃兄不必憂心,小雨是我的親生妹妹,我臨走的時候把她託付給了府中的老夫人,有祖母照看著,小雨吃不了虧的,你說的謝婆婆和我祖母也算是舊相識了,她就和小雨住在一個院裡,家裡人對她是極為尊敬的。”紀鳴岐說道。

“我也要,萬一你們兩都考過了,只剩我一個人豈不是很沒面子,雖然我也不一定考得過,但不試一試又怎麼知道呢。”郭樂風說道。

“只要我們能過,將來一定會在京城再次相遇的。”黃寄北拍著兩位好友的肩膀說道。

“如此一來,我便放心了。”黃寄北這才稍稍安心,這下他可以寫信回去報平安了。

看著兩位好友都這麼刻苦,郭樂風也不好意思一個人瀟灑了,也就按下心性跟著看書。

青麓山的一草一木都見證了他們的喜怒哀樂。

這已經是紀鳴岐在書院的第二年了,三年期滿他便要回京了。

“不過我們都不在一處參加考試,我要回京城應考,寄北兄要回江寧省,樂風你要回河東省。”紀鳴岐遺憾地說道。

當黃寄北問起高葉雨,哦,不,現在是紀寧雨了,的情況的時候,紀鳴岐才知道他們居然還有這層淵源。

藏書閣建造的時候極為考究,就算是不讀書,在裡面待著也是極為舒適的。二樓有寬大的露臺,露臺外面種滿了竹子和芭蕉,椅著欄杆,閉上眼睛,聽風吹過竹林的沙沙聲,聽雨打在芭蕉上的滴答聲,那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

今年是他和郭樂風在書院的第二年,也是紀鳴岐的第三年。今年冬至,紀鳴岐就要下山了。

周山長年歲已大,近年來已經很少收徒了,紀鳴岐是他去年收入師門的,黃寄北則是他的關門弟子。

至於郭樂風,他是見到周山長就要嚇得跑掉的,周山長對他也是頭疼的不行。

又一年的時光過去了,他們都已經是大人的模樣,只是眼神依舊清澈。

身在書院,黃寄北依舊牽掛著家中親人,這兩年來他每個月一份家書,只有收到回信才能安心,信是黃四孃的字跡,四孃的字如今已是大有進步,從信中得知她現在已經是客棧的賬房先生了,只是小丫頭最喜歡的依舊是做菜做糕點。

山下的春紅山莊日子也越發紅火起來,莊裡蓋了新房,還在縣裡開了鋪子,莊子裡的姑娘們經過鍛鍊越發的能幹了,好幾個已經能獨當一面了,莊裡有個叫慧孃的更是發明了用不同顏色絲線織出圖案的技藝,讓莊子裡的生意更上一層樓,甚至被當地縣令推舉成了貢品。藉著進京上貢的機會,忠叔也終於能去京城探望謝玉了。

冬至這天,紀鳴岐畢業了,周山長叫上黃寄北一起給紀鳴岐踐行。

長亭送別,一盞清酒,離愁別緒湧上心頭。

周山長一改往日的寡言少語,對著自己即將下山的弟子關切地囑咐道:

“鳴岐呀,你火候已到,回家自行溫書便可,你家在京城,平時要多關注時事政治,有事多和你祖父還有父親商量,你還年輕,不可莽撞行事。還有,這科舉只是你的第一步罷了,你生在紀家,以後定然是要參政的,官場可比考場艱難多了,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切勿失了本心啊。”

紀鳴岐聽完後恭敬一拜,說道:

“謹遵恩師教誨,鳴岐自當時時勉勵,日日自省,不負恩師囑咐。”

“好了,起來吧。”

周山長囑咐完紀鳴岐後又對著黃寄北說道:

“你們倆都是我看好的學生,做事先做人,立業先立德,師兄弟們在外要互相扶持,切勿為爭一時高低傷了情分。”

“師父教誨,學生銘記在心!”黃寄北拜道。

周山長端起茶盞,說道:“今天我們為鳴岐你踐行,預祝你下山後大展宏圖!”

紀鳴岐已是熱淚盈眶,三年的師生情、同窗情,他對這座書院有著深深的不捨。

“師父,多謝您三年來的教誨,學生拜別!”

紀鳴岐拜了又拜,直到天色近黃昏,他才依依不捨的下了山。

山路寂靜,天高雲淡,草木蕭瑟,寒鴉哀鳴。

周山長帶著黃寄北往回走,看著西沉的太陽,停下腳步開口說道:

“寄北,你知道我為什麼收你為關門弟子嗎?”

說罷,不待黃寄北迴答,他自問自答道:

“你是我遇到的最像我的一個學生,看到你,我就想起了我年輕的時候,那時候我家境艱難,每一本書都是我自己親手抄的,我從兩年前的冬天你來聽堂的時候就注意到你了,你吃得起苦,放得下`身段,最難得的是你始終不忘本心,不計較一時的榮辱得失,爭先卻不好鬥。”

“師父如此誇讚寄北愧不敢當。”黃寄北惶恐的說道。

周山長擺擺手,繼續說道:

“你不必自謙,我還沒說完呢,你這人優點突出,弱點也很明顯,你這人太重感情了,這幾年你若不把時間浪費在給郭樂風補課上,想必課業還可以再進一步的。但這也恰恰是我欣賞那你的地方,學無止境,切勿因為學習忽略了朋友和家人,以後入仕為官也是同樣的道理。”

黃寄北這次發現自己的這位老師竟是如此的瞭解自己,便鄭重的回道:

“弟子謹遵教誨。”

紀鳴岐走後黃寄北感覺時間過得更快了,他珍惜在青麓書院的每一天,但時間卻不會停下腳步,終是來到了他下山的這天。

這年冬至的雪下的特別大,就像他第一天來青麓書院的那般。雨雪初霽,黃寄北拜別了周山長和老師同窗們,和郭樂風一起下山了,兩人走到岔路口也在擁抱後分別了。他們要回自己的省份參加鄉試,鄉試時間就定在來年的二月二,他們得提前回去準備了。

近鄉情怯,再次踏入蒼梧縣,他竟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州戰神

夜無聲

追夫火葬場,此生不渝

齊摸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