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大蔥蘸蒜泥

朱襄詳細詢問了兩個山寨的械鬥情況。

兩個山寨的蠻夷都是“板楯蠻”,即被秦國所滅的巴國人。

巴人最初以漁獵為生,到秦滅巴時,平原上的巴人已經是農耕文明,山中耕地稀少,所以兼併漁獵和農耕。

秦國擴張後,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嚴格遵循秦律,而是因地制宜。

比如對巴人就延續其原本的奴隸制,用獎賞的方式對其進行逐步同化。

秦惠王時要求巴人首領每代必須娶秦女,以同化其後代;如今的秦昭王承諾每戶巴人都有一頃田的免稅額度,娶再多妻妾,妻妾也不需要多交稅。

兩個政策相互配合,不僅鼓勵巴人下山耕種,也讓貧寒巴人女子更願意入富貴的巴人貴族家為妾,導致大部分巴人平民男子娶不到本族女子。不需要秦王賜秦女,他們就會主動與遷徙來的秦女結合,進一步被同化。

古時的底層民眾沒什麼愛不愛專一不專一的思想,結婚就是為了活著和繁衍。何況巴人還是奴隸制。

因常與秦人通婚,再加上石門地處出入蜀交通樞紐,他們的訊息並不太閉塞。

戰國後期的六國名將,除了李牧之外,都是能抵擋秦國進攻一兩次,就算入了名將的門檻,基本沒有攻城略地的機會。

朱襄所說的草藥,是大蒜汁。

託人買土豆的山寨叫青片寨,隔著一個山溝的山寨叫紅片寨,取名原因是一邊山崖是青石,一邊山崖是紅土。

客觀來說,這場大勝其實也不是他的功勞,而是昌平君的功勞。

朱襄苦笑道:“我是不是該慶幸,爭奪土豆的都是秦人。如果是秦人和楚人,李牧你還沒適應西南的氣候,就要匆匆披甲上陣了。”

燻到什麼的是小事,他不在乎這點味道,只是有一種對不起後世秦始皇迷妹迷弟的錯覺。

抽到大蒜後,朱襄就開始推廣這個“神藥”。

李牧道:“我沒聽過楚國有什麼姓項的良將。他有什麼戰功?”

李牧點頭:“好。”

山上整塊田地稀少,耕種不易。他們聽說土豆只要給一塊旮旯角落裡的土地就能長出一大串,攢了許多山貨託商隊購買土豆。

入蜀後,氣候比關東溼熱,嬴小政悶得慌,就剝了大蔥皮,蘸著醬油大蒜泥咔滋咔滋把蔥白當水果啃,吃完一截蔥,出完一身汗,身體立刻舒坦。

青片寨的人買來土豆,正琢磨要怎麼吃怎麼種,紅片寨的人來青片寨交換東西,覺得土豆很稀奇,順手摸了幾個走。

朱襄仔細一想,現在還真沒有。

雖然兵卒沒條件全喝燒開後的水,但他們選擇水源地的時候也會小心謹慎,取水時選擇營地上游,以有動物飲用處為最佳。

李牧皺眉:“政兒去,會不會有危險?”

年輕氣盛的李牧滿不在乎道:“楚國無良將,我匆匆披甲上陣也能贏。”

他把自家娃養得過分接地氣了。

朱襄道:“聽說楚國有個姓項的家族世代為將,挺厲害。”

雖然他們的訊息會比外界遲個一年半載,朱襄聞名天下也已經超過一年半載,所以在他們耳中真是最具新鮮感的時候。

朱襄聽完整件事後,想說紅片寨的人理虧,但這種事,已經不能用道理來解釋了。

後世聞名的項燕出名的那場戰役是與反叛秦國的昌平君裡應外合,首尾夾攻,打了秦將李信一個措手不及。除此之外,項燕之前之後都沒有戰績。

大蒜泥加上醬油,對吃得習慣蒜味的人而言是非常美味的蘸醬。朱襄還抽中了能直接生吃的大蔥品種,在車廂裡堆了許多,給嬴小政當保健品。

朱襄不製備大蒜素,就用大蒜碾碎塗抹裸露的面板,就足以預防蚊蟲和血吸蟲叮咬。

“好。”朱襄道,“跟緊我,別亂走,別亂摸。”

李牧疑惑:“他們難道還會向我們下毒?”

經常帶兵作戰的人都會關心水源汙染問題,否則仗還沒打起來,士兵就因為瘟疫滅掉大半。

“舅父,我也想去!”無聊的嬴小政舉起了手中啃了一半的大蔥。

“暫時還沒有戰功。不過既然世代為將,肯定還是有幾分本事。”朱襄道,“你點一百騎兵隨我上山,我配些草藥給你們。你們帶好水和乾糧,不要喝他們送來的水。”

在與來往商隊交換物資時,他們不僅學會了秦話,也能得知中原和秦國的大事。他們中一些有志氣的年輕人還會隨商隊出外做生意,增長見識。

朱襄所在的農科所,就有專門的研究大蒜製品對血吸蟲的預防和治療效果的課題。現代雖然有血吸蟲的特效藥,但會逐漸積累抗藥性。大蒜素不容易累積抗藥性,研究人員希望從大蒜中提取更加廉價便利的抗蟲藥物。

這麼一想,“名將”的名聲確實有點水。李牧看不上也正常。

商隊挺實誠,沒有坑他們。土豆雖然廉價,但要把土豆千里迢迢運到石門不黴爛,商隊也花了許多心思,值得這麼多珍貴山貨。

大蒜,特別是紫皮獨蒜碾碎後就會產生大蒜素。就算不用酒精提取,蒜泥蒜汁也有很強的抗菌效果,對寄生蟲也有奇效。

嬴小政點頭,繼續啃大蔥。

青片寨的人自然不肯。雙方從口角發展成互毆,然後就變成了兩個村子的人械鬥。

但大蒜素不好儲存,現在還沒研究出更廉價的藥物。

他們從婦女對罵,到拉來雙方父兄互毆,再到兩個村子械鬥,最後不知道怎麼就發展成了城鎮守軍下場,兩國國君下場。

就像是吳國和楚國打得雙方國力都崩了的戰爭,起源是邊境的兩個婦女爭一棵樹的桑葉。

青片寨的人討要土豆的時候,紅片寨的人從商隊人口中得知了土豆的神奇,願意用獸皮換土豆。

朱襄看著嬴小政啃大蔥的模樣,總是忍不住扶額捂臉。

朱襄搖頭:“不是下毒。山寨人飲水處都在生活地點附近,容易遭遇糞便汙染。他們又常喝生水,容易滋生寄生蟲。小心為上。”

朱襄道:“有你保護,不會危險。巴人也是秦的子民,他出來一趟,遇到械鬥也算難得,多增長一點見識,就當上課了。”

李牧嘆氣:“好吧。政兒,跟緊我。”

嬴小政一邊啃大蔥一邊點頭,小腦袋裡琢磨是跟緊舅父,還是跟緊老師。

李牧看著饞,也摸了一根大蔥啃。

啃了一口,他就皺眉。每次看著政兒啃大蔥啃得十分香甜,他都忍不住想試試,結果每次仍舊無法習慣生大蔥的味道。

朱襄笑話了李牧一頓,生了一堆火,把李牧啃了一口的大蔥烤熟後撒了一點鹽,才沒有浪費了這一顆好蔥。

朱襄做好決定,李冰也一同跟去看熱鬧。

都墨帶著五十人跟上,烏壓壓的秦軍把正在對峙的兩個山寨的人嚇得半死。

都墨前去解釋時,朱襄好奇地抱著嬴小政去參觀他們對峙的堡壘。

兩個山寨的人有模有樣地挖了堡壘,豎起旗杆,手持木盾和青銅長槍,看上去至少有個某島國戰國爭雄的水準。

怪不得械鬥會引來國家軍隊下場了。

都墨很快領來兩個山寨的寨主前來拜見朱襄。朱襄視線剛投過去,兩個寨主就撲通跪下,跪得之迅猛,讓朱襄再次嚇了一跳。

“兩位老人請起。”朱襄的秦話說得很慢,不知道板楯蠻能不能聽懂。

還好兩位寨主都經常與秦人打交道,秦話很流利。

他們爭先恐後地磕頭,希望朱襄能保佑他們有個好收成。

朱襄一頭霧水。

都墨道:“民間說朱襄公是仙人。”

朱襄哭笑不得:“我剛駁斥了一群用仙術招搖撞騙的人,怎麼我也變成了仙人?老人家快起來,我不是什麼仙人,我是秦國長平君,一個很會種地的普通人。”

朱襄把懷中嬴小政放在地上,將兩位老人扶起來。

他渾身的蒜味,衝得兩位老人都皺起了臉。

朱襄心裡很尷尬。但沒辦法,他沒有比大蒜更萬能更有用的藥了。

還好他名聲在那裡,即便聞到不習慣的味道,兩位老人也只當這是貴族身上的香料,習慣之後,還不住吸氣,想多聞幾口。

朱襄更加尷尬,連忙轉移話題。

他將自己駁斥方士的事告訴兩位老人,再次重申自己不是仙神,不要將自己當做仙神後,表示自己能教導他們種土豆,青片寨可否賣一點土豆給紅片寨。而此事是紅片寨理虧在先,紅片寨要多出些東西賠禮。

聽到朱襄說自己如何拆穿方士的神仙伎倆,兩位老人不但沒有把朱襄當做他口中的普通人,反而更加敬畏朱襄。

若遇到仙神,他們自己也將信將疑,如果那些仙神不能給他們好處,他們大機率是會把仙神驅逐或者殺掉。

但朱襄是做出了實績的能人異士,那可不是虛無縹緲的仙神能比的。若是惹怒了朱襄,朱襄是真的能搓出火焰和冰霜毀了他們的山寨。

朱襄見他們惶恐不安的模樣,十分無奈。自己的勸慰好像起的作用不大?

但還好,惶恐也能讓人聽話。兩個山寨的人在郡守李冰的見證和主持下,結束了械鬥,交換了土豆和獸皮。

還好這次械鬥沒見血就結束了,否則還真不好調解。

李冰有多年官吏經歷,對調解械鬥十分熟練。他沒想到,朱襄比他還熟練。

朱襄苦笑。上輩子在鄉村中搞試驗田的時候,農學教授的工作可不是隻有種田啊。在農民眼裡,農學教授是高階知識分子,有什麼大小事都愛來找他,他會身兼半個“村官”。

朱襄瞬間安撫住寨民,被寨民奉為貴客。

嬴小政沒亮出自己秦公子的名號,就跟著朱襄坐上了主位——朱襄坐主位,他坐朱襄懷裡。

朱襄接受了寨民贈予的珍貴物品,取出了一些大蒜回贈,告訴他們大蒜的功效。

“土豆雖然產量高,但很耗費地力,至少需要隔一年種下一次。土豆和菽、谷、蒜輪種效果最好。”

朱襄本來想贈予他們辣椒。巴蜀人怎麼能不種辣椒?不過辣椒與土豆有同樣的病害,不能輪種,大蒜更適合和土豆輪種,還能防治血吸蟲病,更適合半漁獵的寨民。

朱襄教導他們如何土豆脫毒,如何育芽切塊,發青發芽的土豆不能吃等種植知識,又巡視了他們現在的田地,教導他們如何堆肥壟地,保養水土。

山區耕種不易,到了現代仍舊脫貧困難,朱襄能做的事不多。

與其費盡心思教導他們怎麼在狹窄的山間耕種,朱襄更傾向於勸說他們搬家,搬到山崖下的平地上建立村莊。

現在巴蜀地廣人疏,此刻不搬家,之後就沒地給他們搬了。

巴人卻很猶豫。

秦人還叫他們“蠻夷”,他們便自己也沒把自己當秦人。離開山林的遮掩,他們擔心秦人會害他們。

朱襄聽完他們的顧慮之後,輕輕拍了拍嬴小政的腦袋,道:“政兒,記住寨民的煩惱,這是你需要解決的事。”

嬴小政仰著頭對寨主道:“我會寫信給君上,讓他發詔令宣佈你們都是秦人,不是蠻夷。你們給秦國交稅,就是秦人,不準秦國官吏歧視你們。李郡守,我說得對不對?”

李冰道:“公子所言極是。老翁,你放心下山,我就是蜀郡郡守,相信我。”

寨民仍舊很猶豫。

朱襄笑道:“不用這麼急著搬,明年、明年的明年,你們什麼時候想辦下來都可以。只是巴蜀沒有戰亂後,外面很多人都想進入川蜀。途徑石門的人多,你們儘量早點搬,不然好地被人佔了,可就不美了。”

寨主一聽,趕緊問道:“真的有很多人要入蜀?蜀地又不是什麼好地方!”

朱襄指著李冰:“你可能不認識他,李郡守是出了名的能吏,有他在,蜀地肯定會變得非常富饒。民眾都因為他的名聲願意入蜀。”

李冰哭笑不得:“我有什麼名聲?難道不是庶民一聽朱襄公在蜀地,都趕緊過來投奔你嗎?”

在一旁當護衛的李牧插嘴:“沒錯,一旦你在蜀地的事傳出去,恐怕會有很多人來蜀地投奔你。”

嬴小政也使勁點頭。舅父對自己的名聲心裡一點數都沒有嗎?過分謙虛了。

朱襄摸了摸鼻子:“也有可能。總之,老人家,趁著現在還來得及在山下種地,早點搬家,免得被人搶了好地方。”

寨主這才頻頻點頭,說和寨里人商量,最遲今年收了糧食就搬家。

都墨滿臉驚奇。

因為山寨不好收稅,前一任郡守多次釋出政令,希望寨民能下山耕種。青片寨和紅片寨都很頑固,說得多了,還會躲進山裡。

怎麼朱襄公和新郡守三言兩語,就讓他們同意搬遷了。

之後都墨好奇詢問,兩個寨主的說法都很一致。

朱襄公肯定能吸引很多人來和他們搶地,他們要早點去佔塊好地方。

而且,“以前來的官吏都叫我們蠻夷,朱襄公不僅說我們是秦人,還對我們笑!”。他們說到這的時候,臉上都十分得意。

朱襄公對我們笑呢!

都墨撓撓自己的絡腮鬍子,就笑一笑,你們便同意了?

朱襄不知道他離開以後的事。他短暫停留了幾天,教導了寨民一些種地技巧,又將自己的種地心得交予兩個寨主,讓他們尋識得秦國文字的人繼續教授他們種田知識後,繼續啟程。

朱襄等人雖有車馬,但因為為了穩妥安全,行進速度不快。

所以當他們到達下一個大山寨的時候,山寨的人已經得知朱襄公的傳聞與入蜀,跪在路邊等候多時。

嬴小政叼著大蔥從車窗探頭。

他倒要看看,這一路會遇到多少攔路跪拜的人。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恐怖復甦:當我提燈,諸邪避退

愛吃甜食的小劉

炙吻

弱水千流

裂錦.

匪我思存..

本宮身邊趣多多

雷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