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戚太后住在乾清宮後殿。

最初她是住在慈寧宮的, 考慮到皇上剛登基時還小,內閣便請戚太后移居乾清宮,方便照顧元祐帝起居。

先帝就兩個兒子, 一個當時已經就藩,宮裡就小皇帝一個, 金貴無比,當然由太后照料才能放心。

戚太后確實也將兒子照料的很好,這幾年元祐帝連風寒咳嗽都沒得過幾回。

離開御書房,元祐帝直接來了後殿。

戚太后在看佛經,只有兩個宮女靜靜候立在兩側, 室內一片安靜祥和。

“兒臣見過母后。”元祐帝走進來, 笑著行禮。

戚太后早已放下佛經, 看看眼前長身玉立的兒子, 既有先帝那般挺拔的身形,又繼承了她與先帝容貌的長處, 當真是翩翩美少年, 且雍容華貴。

“坐吧。”

元祐帝想到了陳廷鑑,對他如師如父的陳老頭,會嚴厲地管教他,也會煞費苦心地替他鋪路。

戚太后:“為了稅改的事?”

戚太后:……

戚太后默默轉動手腕上的檀木佛珠,看看年少輕狂意氣風發的兒子, 戚太后道:“如陳閣老所說, 這條路千難萬難, 你不怕, 母后很欣慰, 只是其中的風險,他們還是沒敢說得太明白。若各地都有造反起事者,若其中有人成了火候真的威脅到朝廷,若宗親、官紳、百姓、京官一起罵你,你會不會怕,會不會悔?”

元祐帝便坐在了戚太后一側, 母子對視一眼,元祐帝主動道:“母后, 方才朕在御書房召見了先生與何閣老。”

戚太后微微仰首,過了會兒才把這層告訴兒子,字字千鈞地道:“真跨出這一步,你其實還有退路,但陳廷鑑、何清賢便如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你退了,他們就必須死。”

元祐帝:“老祖宗不會罵朕,他會罵那些貪得無厭的藩王宗親,罵那些魚肉百姓的貪官士紳。”

元祐帝:“是, 朕更想用何閣老的法子,剛剛先生也同意了。”

元祐帝:“朕明白母后的顧慮,朕也知道自己年少才敢無畏,可皇位傳到如今,也只有朕敢試一試了,等先生與何閣老都不在了,還能指望誰再主張這麼一場改革?母后,朕不想像皇爺爺那樣被天下百姓唾罵,不想像父皇那般沉溺後宮碌碌無為,哪怕朕最後輸了,後人只會遺憾朕的輕狂,而不會批判朕錯了。”

兩個老頭為了朝廷百姓可以置自身於不顧,那麼,他也會堅定不移地站在他們身後。

她不知道兒子這股輕狂義氣能堅持多久,但她相信,陳廷鑑不會拿國事開玩笑,如果陳廷鑑同意了,他必然會用鐵血手腕替兒子穩住這江山。最艱難的兩年,將是兒子親政前的這兩年,所以這時候改革,罵名都將由陳廷鑑這個輔政首輔替兒子承擔。縱使將來改革輸了,兒子也可以將內閣推出來交給藩王官紳發洩,兒子只需要換屆內閣,就能繼續做一個雖然拿藩王官紳無可奈何,卻一輩子養尊處優的逍遙皇帝。

戚太后又想到了陳廷鑑。

但陳廷鑑還是答應了兒子。

他將陳廷鑑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母后。

他也想到了何清賢,忠君愛民鐵骨錚錚,卻被皇爺爺下獄被父皇輕視,一直到了他這朝才終於有機會施展滿腔抱負。

“朕不會退,朕寧為玉碎,也不為瓦全。”

戚太后:“你說的還真是輕鬆。”

元祐帝:“大概會怕,至於悔不悔,要看最終是他們贏,還是朕贏。朕贏了,前面再難後面都會痛快,朕輸了,大不了將這天下讓人,反正就算不改革,縱容宗親、官紳魚肉百姓,老祖宗的江山終究會變成別人的江山,古往今來,一朝一朝都是這麼更迭的。”

不得不說,老祖宗確實是這樣的脾氣,非但如此,老祖宗還會罵前面的那些敗壞了祖宗基業的不孝子孫。

她明白的道理,陳廷鑑只會更明白。

戚太后:“老祖宗會罵你,罵你弄丟了自家的江山。”

戚太后笑了笑:“那就大膽地去做吧,無論功過,我們母子共同承擔。”

.

過了小年,官員們又放假了。

華陽帶著陳敬宗回了一趟陳府。

陳廷鑑並不在。

孫氏:“不知道在忙什麼,每天天不亮就進宮了,天黑才回來,我看他連這個年都沒心思過了。”

華陽又怎麼可能相信公爹一點訊息都沒給婆母透露,明年新政的推行比考成法、全國清丈還要難千倍萬倍,別說內閣了,這陣子六部官員也都在起早貪黑地參與新規修訂。包括弟弟,上午華陽進宮,就只見到了母后,聽說弟弟也在內閣待著,一日三餐都要與內閣同用。

華陽注意到,羅玉燕的情緒有些低落。

今日陽光不錯,妯娌三個去花園裡閒逛時,羅玉燕終於有機會朝長公主訴說她的心事:“三爺說了,明年他要外放南直隸松江府。”

朝廷要推行新政,地方可能還沒得到訊息,京官圈裡已經有些風聲了,所以哪怕陳孝宗語焉不詳,羅玉燕也猜到了,推行新政太難,有的官員不敢去做,公爹就讓自己的兒子去,還是去那士紳盤根錯節的江南富庶之地。

貪官到了江南,自然會被底下的官員、士紳孝敬,吃得一肚子油。

陳孝宗卻是要跟這些地頭蛇對著幹,其中的風險……

羅玉燕都要哭出來了。

她想跟著陳孝宗一起去,陳孝宗在那裡說不正經的,承諾什麼他絕不會在外面拈花惹草,總之就是不肯同意。

俞秀拿出帕子,半抱著羅玉燕的肩膀,可她自己的眼淚也流了下來。

華陽記得,上輩子陳伯宗、陳孝宗都外放了,陳孝宗在松江府華亭縣做知縣,陳伯宗去廣東做了知府。

兄弟倆在外面遇到多少風險她無從知曉,只知道當年兩地的一條鞭法推行得都還算徹底,直到八月公爹病逝,兄弟倆不得不放下手頭的差事,回京帶孝。

公爹八月入土為安,十月首輔張磐帶領朝臣彈劾公爹,十一月陳伯宗死於牢獄,臘月陳家全族發配。

根本就不能想,更不能看身邊的兩個柔弱妯娌。

華陽走開了。

羅玉燕抽搭兩聲,有些擔心地問俞秀:“長公主是不是生氣了,嫌被咱們掃了興致?”

俞秀:“長公主不是那樣的人,但咱們也別這樣了,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咱們該體諒。”

華陽沒讓朝雲、朝月跟著,自己來到了陳府花園裡的蓮花池畔。

她坐在拱橋一側的石頭上,對著反射著陽光的冰面平復心緒。

不知過了多久,一塊兒小石頭突然從旁邊飛過,沿著冰面滑了很遠很遠。

華陽怔怔地盯著那塊兒慢慢停下來的小石頭。

陳敬宗的聲音從橋上傳來:“怎麼躲這來了,像個受了氣的小媳婦。”

華陽仰頭,看見他趴在欄杆上,背對著陽光,一張俊臉卻也明亮逼人,姿態吊兒郎當的,像個紈絝子弟。

華陽瞪了他一眼。

陳敬宗:“不會大嫂、三嫂欺負你了吧?”

完全不可能的事,華陽都懶得回答。

“嘭”的一聲,陳敬宗竟翻過橋欄直直地跳了下來,激得華陽全身打個顫,下一刻又怕他震碎冰層掉下去!

“上來!”她沒好氣地催道。

陳敬宗踩踩腳下的冰:“我們家這小池子,水還沒我腰深,掉下去也不怕。”

華陽只是瞪著他。

陳敬宗這才來到她面前,單膝半蹲,一手扶著她坐著的石頭,一手來抬她的下巴。

華陽打落他的手。

陳敬宗看著她的眼睛:“又掉金疙瘩了?”

華陽抿唇。

陳敬宗:“我看大嫂三嫂也哭了,為年後大哥三哥外放的事?”

華陽:“你不是陪大郎他們玩去了,怎麼偷窺我們女眷?”

陳敬宗:“我又不是故意的,回來路上瞧見了。”

華陽沉默。

陳敬宗:“大嫂三嫂捨不得自家夫君,人之常情天經地義,你一個弟妹有什麼不捨的?”

熟悉的陰陽怪氣,熟悉的胡亂拈酸。

華陽:“你再亂說一句試試?”

陳敬宗:“說正經的,老頭子給他們一人安排了十個侍衛,安全肯定無虞,就是要費些腦筋與嘴皮子,這都是文官擅長的,你們真不必擔心。”

華陽垂眸:“我沒擔心他們,我是敬佩父親,明明可以讓大哥、三哥都進六部歷練,卻派他們去做最難最得罪人的差事。”

陳敬宗:“你這人,明知道我最酸老頭子,還偏要這麼說。”

華陽使勁兒推了他一把。

陳敬宗便坐到了冰面上。

頭頂忽然傳來幾聲偷笑,夫妻倆同時抬頭,就見婉宜婉清大郎三兄弟不知何時偷偷溜過來了,五個大大小小的腦袋瓜並排湊在護欄上,像五隻胖嘟嘟的麻雀。

華陽:……

陳敬宗拍拍褲子站起來,抬手轟他們:“沒大沒小的,都一邊去!”

婉宜見長公主四嬸臉紅了,好像擔心被他們聽見了貼己話,笑著解釋道:“我們剛到呢,什麼也沒聽見,就看到四叔摔了個大跟頭。”

陳敬宗:……

四嬸的面子重要,他的面子就不用顧及了是吧?

“走啦走啦,不然今年四叔不給壓歲錢了!”

婉宜朝四叔眨眨眼睛,帶走了弟弟妹妹們。

陳敬宗看著侄子侄女們走遠,剛要重新蹲下,華陽站了起來,頤指氣使地對他道:“今年除夕,咱們去弘福寺過。”

陳敬宗:“為何?”

華陽:“我要上新年的第一柱香。”

元祐三年發生的事太多太多了,華陽要替弟弟求新政順利,也要替陳家求一個事事如意,闔家平安。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被分手,美女會長找我結情緣

青舟渡雲

讓你當舔狗,怎麼女神反來追你了

愚蠢的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