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恩賞難為

“放!”

“轟轟轟——”

秋七月,在大明內部熱火朝天的推行蒸汽機與抽水機,不斷對西北和北方農業、礦業進行政策恢復的時候,距離大明數萬裡外的崑崙洲卻炮聲一片。

在平原上,數十門沉重的大炮正在對轟。

“有明朝鮮”與“有明日本”兩面旌旗隸屬兩方陣營,烏泱泱聚集了近萬兵馬。

除了他們,還有被他們簡易武裝起來的數萬崑崙奴隸。

石質炮彈在平原上飛躍,砸入敵軍陣營之中,充當僕從軍的崑崙奴們看著前方同伴血肉橫飛的畫面,不由得兩股戰戰,更有甚者試圖逃跑,可卻被比他們個子矮小許多的日本武士當場斬殺。

在第一輪的試探性炮擊過後,兩方大軍開始向著對方壓進。

赤膊上身,手持丈許長矛的崑崙奴在監督下開始衝鋒,他們的廝殺無疑是慘烈的。

由於沒有甲冑,但凡被長矛刺到,他們的性命便只能終結於此。

“收繳兵器,只有你們二位能入帳!”

“這些崑崙奴,果然只能作為礦工來使用,他們配不上足輕的稱號!”

馬背上,個頭略微高大的一名青年將領皺眉叱罵,而他就是當今日本天王,足利義嗣的異母弟梶井義承

一道青年身影走出,他年紀莫約二十上下,擔任的官職為崑崙宣慰司正六品主事。

一時間,雙方兩萬人保持軍陣開始碰撞,日軍火槍隊迅速撤回了本陣,朝鮮與日本騎兵開始在平原上糾纏,向南不斷纏鬥而去。

除了火器,他們也學習了明軍的戰術,所以他們持著火繩槍步步急逼,而朝鮮一方則是以弓箭對敵。

他們的膽氣,早就在常年的淘金生活中被消磨殆盡了。

一千名火槍手在短暫的火繩燃燒後,手中的火繩槍瞬間打出填裝好的彈藥。

他們的火槍只是仿冒品,除了多了一根火繩,以及槍管延長外,其餘功能仍舊是火門槍。

正面戰場上,雙方步卒發生碰撞,短兵相接打得血肉橫飛。

“我乃崑崙宣慰司主事孟冉,誰給你們的膽子在此地兵戎相見?!”

在足利義嗣上位後,日本與明軍常常貿易甲冑,故此他們的甲冑基本就是小號的明軍扎甲。

他們來到一頂大帳前作揖行禮:“下國臣子梶井義承(權向善),參見天使!”

也在營盤紮好的同時,日本的梶井義承與朝鮮的權向善共同身穿甲冑,帶著百餘名護衛出現在了明軍營盤前。

他成為了幕府在崑崙洲的徵奴將軍,節制關東與幕府所派的一萬兩千兵馬。

站在營門前的總旗官對梶井義承與權向善吩咐著,而他們也心甘情願的拿出了自己的武器上交,僅穿甲冑走入營盤內。

半個時辰後,明軍的營盤已經紮好,儘管只有百餘人,但面對這數萬軍隊他們根本不放在眼裡。

那些崑崙奴何曾看過這樣規模的戰爭,手裡拿著長矛站在後面畏畏縮縮,根本不敢上前搏殺。

原本在《洪熙劃線》後,雙方保持了好幾年的和平,但隨著朝鮮人在半個月前針對的一場襲擊下,日本一方損失了近六千兩黃金。

即便督戰隊殺了數百人,卻也根本無法讓這群崑崙奴上前。

槍聲作響,上百名朝鮮兵卒被擊中倒下,而這時朝鮮兩翼的數百名騎兵開始發起了衝鋒。

“衝鋒!!”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他一直在不斷的征討崑崙奴,並將崑崙奴抓捕來開採金礦,不過期間不免與朝鮮的摩擦越來越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麾下的崑崙奴不過交戰死了數百人,便已經各自潰逃回到本陣。

這可是六萬貫,幾乎等於幕府十分之一的收入,所以梶井義承自然不會嚥下這口氣。

夜間,雙方軍營充斥著哀嚎聲。

他們效仿明軍,使用厚重的扎甲越過了朝鮮人的箭雨,最後在距離朝鮮軍二十步的地方舉起了手中的火繩槍。

可即便如此,這樣近的距離下,他們還是打出了不俗的傷亡。

明軍就地紮營,並讓兩軍塘騎各自前去召自家主帥前來。

也在這種時刻,一支百餘人的隊伍乘騎高大戰馬從東方疾馳而來。

眼看無法決出勝負,雙方各自鳴金收兵,各自退兵五里紮營。

梶井義承拔出自己的武士刀,向前方空氣揮砍。

他們要趁日本射擊結束的時間突襲日本的軍隊,而對此,梶井義承早有準備。

他開始集結軍隊與崑崙奴,要在這裡給朝鮮人一個好看!

在他的指揮下,日軍的火槍隊開始上前,他們所使用的火槍是仿造明軍火繩槍的火槍,不過他們只學到了形,並沒有學到精髓。

從午後到黃昏,一場廝殺下來,日朝雙方各自死傷數百兵卒,崑崙奴卻死傷上千。

故此,他們手中火繩槍的威力與射程遠不如明軍曾經的火繩槍。

“殺!!”

梶井義承要一舉重創朝鮮,他相信除了天朝,沒有人能與勇敢的日本武士短兵相接!

雙方的塘騎都探查到了他們,原本有意呵斥的他們,眼見火光中走出“朙”字旌旗,紛紛下馬跪倒在地。

在他的號召下,數百名日本騎兵發起衝鋒,同時日本陣中足輕也開始發起衝鋒。

“啪啪啪——”

儘管只是天朝正六品官員,但對於二人來說,卻權比自家國主。

“迴天使……”

梶井義承連忙解釋他們交戰的原因,而權向善聞言也連忙為自己開脫:“天使,這都是他的汙衊之詞!”

“我准許你說話了嗎?”

孟冉皺眉瞪了一眼權向善,權向善連忙低下頭,而梶井義承則是臉上露出輕笑,隨後與孟冉解釋起來。

當他說完一切,孟冉這才詢問他:“現場可有找到朝鮮遺留的證據?”

“自然有,下臣已經帶來了,就在營盤外!”梶井義承連忙回應。

“帶上來.”

孟冉頷首示意他把東西帶上來,梶井義承見狀連忙轉身去取證據。

在他走後,孟冉這才皺眉看向權向善:“你老實交代,到底有沒有襲擊?”

“下臣……”權向善鬆了一口氣,眼見天使站在自己這邊,他連忙道:“確實襲擊了,但我們並沒有搶到他口中所說的六千兩黃金,僅拿到了三千兩,其中有一千兩是準備貢獻天朝.”

權向善將真實數目的六千兩說成了三千兩,並承諾貢獻一千兩給天朝,意思實際上就是孝敬孟冉。

孟冉聞言頷首:“如果證據充分,那我也幫不了你,你自己小心些.”

“臣領命……”權向善臉上露出笑臉,而後在聽到身後腳步聲時連忙恢復剛才忐忑的表情。

這時,梶井義承帶著兩名由明軍押解而來的赤膊男人走到帳前作揖:“天使大人,這就是我的證據,這是他們的軍籍牌!”

梶井義承將兩塊朝鮮的軍籍牌雙手呈上,這一幕讓權向善臉色難看,孟冉則是雖然有些無奈,但還是假裝威嚴的接過。

“嗯,確實是朝鮮的軍籍牌.”

他將目光投向了權向善,顯然要是權向善說不出什麼話來,那他也沒辦法了。

“天使,這次的襲擊是他們兩人私自下令,我並不知情,況且我們也並沒有搶奪什麼黃金!”

權向善就是咬死了沒搶到黃金,這把梶井義承氣得夠嗆。

孟冉見狀瞬間把軍籍牌摔在地面,佯裝暴怒:“人證物證確鑿,你還不認罪?”

“天使,臣冤枉啊!”權向善跪在地上哭訴道:“日本有兵一萬二,而我朝鮮不過九千,如何能搶掠實力比我們強大的他們.”

“胡說八道!”梶井義承的漢話說的很好,他對孟冉作揖道:“大人,他分明就是要貪墨黃金.”

“這筆黃金,是國主特意交代讓我運往天朝朝貢和貿易的黃金,他搶的不是黃金,是日本對天朝的貢物!”

“荒謬!”權向善一聽梶井義承把帽子扣的那麼大,頓時就停止哭泣反駁起來。

強搶貢物這種事情可大可小,萬一洪熙皇帝生氣,那朝鮮可是有滅國之危的,他自然不敢認下。

“天使如果不信,可以徹查朝鮮的賬目,他們絕對不可能多出六千兩黃金!”

梶井義承倒是聰明,知道讓孟冉查賬。

見狀,權向善也只能無奈低頭:“天使,下面人確實送來過一筆黃金,但只有三千兩,沒有六千兩.”

“天使,我這裡有賬本為證!”梶井義承連忙打斷,同時從懷裡掏出了一本賬本。

孟冉臉色不太好看,眼看一千兩黃金打了水漂,他心底也難受。

在他接過賬本後簡單翻閱,他這才皺眉道:“這賬本上怎麼只有五千六百七十二兩黃金?”

“迴天使,這是因為我們有一筆還沒有記錄在冊!”梶井義承感到了頭疼,孟冉聞言也皺眉道:

“你的賬本也只能證明有這筆黃金,至於剩下的三百多兩……”

“天使,我們願意交出這五千六百七十二兩黃金.”

權向善一聽還可以保留些,頓時承認了這筆賬。

他的話,讓孟冉知道剛才自己也被權向善騙了,瞬間他就冷著臉道:“伱答應那麼果決,看樣子是真的有六千兩了.”

“並未,臣只拿到了五千多兩,中途還掉了一些,被他們撿了回去.”

權向善知道孟冉不太高興,故此暗地裡使了眼色。

見狀,孟冉只能壓下脾氣,轉頭對梶井義承說道:

“我讓他們歸還他們搶走的,至於賬目上沒有的,我便沒辦法了.”

“這……”梶井義承臉色不好看,三百多兩黃金可不是小數目,都能養幾百個足輕了,更何況他們今日打仗死傷不少。

“就這樣定了.”

孟冉合上文冊,將文冊遞給了梶井義承。

梶井義承見狀,只能無奈吃下這口啞巴虧,用憤怒的目光死死盯著權向善。

權向善無視了他的目光,對孟冉作揖道:“天使,我們清晨將黃金送來.”

“速去速回!”

孟冉交代一聲便拂袖入帳,權向善見他走入帳內,當即挑釁的看了一眼梶井義承。

“狗仗人勢!”梶井義承朝著他低聲暗罵,權向善臉色一黑,轉身快速走出了營盤。

梶井義承見狀也對帳篷內的孟冉作揖,隨後轉身走出了營盤。

幾個時辰後,權向善帶著十餘名護衛將十一個小箱子扛到了營盤之中,並將其中一個放到了孟冉的面前。

“大人,這是送給天朝的禮物,請您收下.”

“好,你可以退下了.”

孟冉還是不滿意權向善盤算自己的事情,權向善見狀也不好說什麼,畢恭畢敬的作揖回禮後,轉身帶著眾人離去。

命人將箱子收下後,孟冉才通知梶井義承來領走其餘十箱黃金。

原本的六千兩,他只帶回了五千兩,而孟冉的箱子裡卻裝著五百兩的碎金。

梶井義承在得到黃金後便帶著軍隊趁清晨撤軍了,權向善見狀也拔營撤軍。

在他們走後,孟冉看著自己裝著黃金的箱子輕笑,旁邊的一名吏員也跟著笑道:“主事,這起碼得有五百兩吧?”

“差不多.”

孟冉輕輕頷首,笑道:“取出二百兩上交朝廷,留下三百兩等我三年任期到了回北京給我爹置辦壽禮.”

孟冉的父親,便是時任大寧都指揮使,後軍都督府左都督的遼國公孟章。

作為孟章的次子,孟冉出生在洪武三十三年,正值渤海軍挺進江淮的時候。

故此,在孟章幫助朱高煦安定天下再返回渤海的時候,孟冉已經四歲了。

即便如此,繁忙的政務和招撫工作也疏於對孟冉的管教,反倒是比他年長五歲的大哥孟懋時常被自家父親帶在身邊。

再過兩年就是自家父親五十歲大壽,自己在崑崙洲積攢的金銀,足夠置辦一件好的禮物了。

想到這裡,孟冉不免露出笑意,希望自家父親這件事後能高看自己一眼。

故此他不免對吏員補充道:“對了,交給朝廷的二百兩黃金裡,記得附上這件事的奏疏,知道了嗎?”

“下官明白,下官返回麻林地後便操辦.”

吏員應了一聲,隨後孟冉也開始吩咐拔營回麻林地。

幾日後,二百兩黃金與奏疏被送往了北京,而與此同時的北京城卻顯得格外忙碌。

朱高煦不想提前對寮國改土歸流,但架不住寮國的土司自尋死路。

六月初四,寮國宣慰使刀線歹率領土兵二萬襲擊車裡府,與駐紮車裡府的沐晟交戰。

刀線歹依仗車裡府地形複雜,趁著雨季驅使象兵與明軍交戰,明軍火器在雨季難以使用,故此給明軍造成了不小的死傷。

沐春得知前線情況,率五百輕騎南下,並傳令駐紮在鎮康的王兆馳援。

王兆率本部三衛兵馬南下,與沐春在普洱府匯合後南下車裡。

趕赴前線後,沐春接過沐晟手中兵權,節制王兆並開始反擊。

雖然雨季無法使用火器,但沐春拿手的也不僅是火器。

六月十七日,沐春趁大雨驟停發起奇襲,直搗寮國土司軍營,策馬突入軍營之中,瞿鬱瞿陶兩兄弟在亂軍之中搏殺,突斬刀線歹之子刀歹幹。

刀線歹驚懼後撤,沐春親率五百騎兵追擊,逐刀線歹至瀾滄江。

刀線歹見狀組織近萬潰兵反擊,沐春見狀絲毫不懼,率五百騎兵策馬突入陣中,仗四蹄踐踏其陣。

瞿鬱、瞿陶與王兆左右奮擊,何福之子,寧遠侯何絾斬刀線歹大纛,土兵見大纛倒下,紛紛跳入瀾滄江逃命,溺死甚多。

刀線歹命人劈砍樹木,抱浮木逃遁瀾滄江河南,往卯新逃竄而去。

此役沐春大破殺土兵二萬,斬首六千餘級,俘八千餘人,溺死三千餘人,僅有不到兩千人跟隨刀線歹僥倖逃回琅南塔城。

七日後,刀線歹遣使請降,獻上馴象十頭、象牙二十對、犀牛六頭、香料十箱、金銀器兩箱。

訊息傳到北京,朱高煦賞賜沐春銅礦一座,賜沐晟車裡侯,王兆鎮康伯,瞿鬱、瞿陶、何絾彩幣三百枚,正三品,初授昭勇將軍。

興許是年紀太大,王兆病逝在返回鎮康途中,享年六十四歲。

朱高煦得知訊息後,追贈王兆為鎮康侯,諡忠毅,賜祠於鎮康,其爵位由其長子王魁襲爵。

王兆病卒歸途的訊息傳到隴川的時候,王瑄正在圍剿孟養叛亂的土司,得知朝廷的恩賞,當即上疏朱高煦感激恩情,在勐定的王魁也同樣上疏替父謝恩。

似乎是老將逐漸退場,坐鎮西川,專門負責經略大雪山的瞿能也上疏致仕,朱高煦幾番挽留不得後,最終同意了他的致仕,並調瞿鬱節制四川行都司。

八月中旬,鎮守哈密的平安病卒,朱高煦聞言追贈他為海西侯,僅授了他兒子平毅正二品的散階。

興許是考慮到燕府諸將的情緒,朱高煦沒有給平安諡號,但即便如此,燕府諸將還是略有不滿,畢竟靖難之役中,平安沒少殺燕府的人。

只是對於這些不滿,朱高煦都壓下來了。

在壓下輿論後,朱高煦也得考慮平安死後的哈密該由誰接管了。

九月初五,朱高煦在哈密府設西域都司,令陳懋出鎮哈密,任西域都指揮使。

在陳懋出鎮哈密後不久,吳高病卒蘭州。

對於吳高的身後事,朱高煦顯得十分頭疼,畢竟相比較平安,吳高殺死的渤海弟兄可不少。

如他預料一般,吳高病卒後,許多渤海將領便紛紛上疏,不斷數落著吳高曾經阻擋渤海軍南下,給渤海軍造成麻煩的事情。

誠然朱高煦回想起來也十分厭惡吳高曾經的手段,但吳高畢竟是大明的有功之臣。

十月初一,歷經半個多月的扯皮,朱高煦最終敲定了吳高的事情。

“追贈吳高為江國公,賜葬紫金山,諡號武烈,其子吳昇襲爵!”

奉天殿上,朱高煦在常朝宣佈了這則事情,而這可比平安的追贈要讓人難以接受太多了。

“陛下,臣以為不妥!”

“陛下,臣亦以為不妥!”

“陛下,吳高雖有功,但不配獲此諡號!”

“陛下……”

朱高煦的旨意宣傳後,渤海一系的李失、李察等人便炸開了鍋,紛紛表示了反對。

吳高的戰術他們至今都能回想起來,甚至幾十年後都不能忘,因為太噁心了。

面對諸將的話,朱高煦摸了摸八字鬍沒有說話,只是掃視廟堂。

廟堂上,但凡年紀三十五朝上的武官都在彈劾吳高,就連部分年輕文官也跟著彈劾。

他們要麼被吳高害死了麾下弟兄,要麼被吳高害死了父兄,對吳高恨不得食其肉,毀其骨。

朱高煦本以為江南的那群傢伙會為吳高說兩句話,結果他們閉著嘴巴低著頭,好似鵪鶉般。

如此情況,朱高煦只能在心底嘆了一口氣。

其實以吳高的能力,朱高煦很是希望他能入朝擔任在京武官,可他跟錯了人,還害死了自己太多兄弟。

只是他的功績放在那,不管是洪武年間的練兵平叛,還是永樂年間的改土歸流,於大明來說,他都有功勞。

類似他這樣的人還有李景隆、徐凱、劉真,但他們都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得入朝,只能在外戍邊。

想到這裡,朱高煦不免嘆氣。

“唉……”

他一聲嘆氣,群臣紛紛閉上了嘴,而他見狀也開口道:

“吳高在永樂間改土歸流,累功多年而難以封賞,全因我照顧爾等情緒.”

“昔年清君側時我便說過,他與朕各為其主,故此並無過錯,反而對大明朝有功.”

“若真的有錯,有怨念,你們也當將怨念放到把我們逼得靖難的人身上.”

“如今來看,這些話你們是全然忘得一乾二淨.”

“吳高與爾等乃私怨,如今人走茶涼,何必還要苦苦相逼呢?”

“吳高的功績配得上這個待遇,爾等若是埋怨,便埋怨朕吧.”

朱高煦話音落下,起身便向奉天殿後走去。

鴻臚寺卿見狀,當即唱聲:“散朝!”

“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唱聲,朱高煦聽著卻搖了搖頭,他知道自己此舉或許會傷了一些人的心,但現在的他得顧全大局。

如果吳高這樣的功績都得不到追諡,那其餘的洪武遺臣武官會怎麼想呢。

走出奉天殿,朱高煦看了一眼陰沉的天空,輕嘆了一口氣……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雙生子的神奇之旅

貉杌

秦三世子嬰

煙雨行客

身為水系,概念河神搓丸子

衡大乘

我和女兒來自末世

雞騎貓

四合院:我街溜子,撿屬性逆襲!

降臨天使

蕭顏

伶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