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黑科技第二更,求訂閱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一個文化想要發展起來,首先要倉廩實、要衣食足。要是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還談什麼文化立國。

文化振興五年計劃,不過只是勾勒出一個脈絡,而真正的核心是什麼?

是產業!

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不僅要讓人吃飽,還要讓人吃好。只有人吃好了才會想其他。

就像胡佛“美國人家家鍋裡有一隻雞,家家有一輛汽車”的美好許諾一樣。首先要實現的目標是要吃雞。也就是解決吃的問題。

由此可見,對於全世界各國政治家來說,吃,從來都是極其重要的課題。

這一點老祖宗看到就非常透徹“飽暖才能思淫慾”,連飯都吃不飽,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談。

其實,在南洋吃的問題並不嚴峻,作為一個熱帶國家,雖然因為雨林淋溶作用導致婆羅洲的土地貧瘠,但是得益於南洋的發達化肥產業,土地的貧瘠,並沒有影響到南洋的農業生產。

當年南洋不僅從德國拆回了幾座化肥廠,還從日本折回了一些化肥廠裝置,由此奠定了南洋的化肥產業。後來又透過從美德等國進口大型化肥裝置,南洋的化肥不僅滿足自用,而且還對東南亞各地大規模出口。

聽著哈爾施的回答,李毅安思索片刻後說道。

“現在我們公司已經完成了20萬噸合成氨工廠的基礎設計,因為砂撈越本地盛產天然氣,所以我們選擇了以天然氣為原料,相比於煤炭,它的產量更高”

“目前天然氣的用途僅僅侷限於居民生活,油田那邊的天然氣過剩,用它生產的合成氨倒也是再合適不過。”

洋豐化學工業是南洋最大的化肥企業,其管理層和技術人員大都來自德國,戰前德國就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的化肥產業。透過招募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南洋的化肥產業技術水平,一直處於世界前列。

儘管田豐化學公司的廠區內瀰漫著一股嗆人的臭雞蛋味,但是李毅安仍然興致勃勃的聽取著哈爾施的報告。

哈爾施特意強調了一下“世界最大”。原因無它,因為大家都喜歡的世界之最,這能夠激發起人們的自豪感。

“年產量是120萬噸,其中有45萬噸用的舊裝置,它們都是以煤炭為原料,生產效率低,而且成本高,我們計劃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將其完全淘汰。”

“現在公司的年產量是多少?有多少是舊裝置?”

“建成後它將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合成氨工廠,”

“二十萬噸的設裝置,雖然很大,但是從生產上來說,規模越大,成本也就越低,公司應該加大技術開發力度,爭取解決三十萬噸生產工藝和裝置的設計,至於老工廠”

瞧著那些從德國和日本拆回的工廠,李毅安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唐山,相比於南洋,唐山並沒有豐富的天然氣,以煤炭為原料的生產裝置無疑更適合當地的實際,而且那裡的農業生產也需要化肥生產裝置。

李毅安指著遠處的合成塔,問道。

“可以在香港設立一家公司,把那幾套舊裝置賣給唐山那邊,等到戰爭結束後,那邊肯定會進入戰後重建,舊裝置向他們出口,總好過直接淘汰嘛!”

想了想,李毅安又補充道。

“至於付款方式,可以靈活一些,不一定非要現匯或者黃金,可以用易貨貿易,稀有金屬礦石、農產品,都是南洋需要的,和他們談,相信這個市場應該還是非常廣闊的。”

甚至哪怕就是古董也可以,總之在那裡有很多南洋需要的商品。

李毅安之所以會想到唐山市場,並不僅僅是因為這幾套化肥生產裝置,是唐山急需的,甚至是可以活命的那種,更重要的是,在另一個世界,唐山和蘇俄決裂之後,就開始從日本引進石油等方面急需的技術裝置,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當年日本的石油等裝備製造業遠遠落後於歐美同行,但是並不妨礙唐山花高價引進日本裝置,而日本的石油化工等裝備製造業,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靠著唐山的訂單實現了崛起。

本著與其便宜別人,不如便宜自己,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想法,李毅安倒希望能夠在日本進入唐山市場之前,先和唐山那邊展開合作,爭取將來的市場空間。

“閣下所言甚是,那裡是個幾億人的市場,每年需要進口幾十萬噸化肥,如果我們能夠進入唐山市場的話,肯定可以獲得豐厚回報,我相信隨著和平的降臨,唐山每年至少需要進口200萬噸化肥用於農業生產。”

看著哈爾施的那副自信滿滿,一副肯定能夠開啟唐山市場的模樣,李毅安心道。

“你這傢伙想多了,長春和金陵是不一樣,往後向唐山賣賣生產裝置還是可以的,至於賣化肥暫時就別想了。”

為什麼別想了?

因為唐山那邊更看重的是引進裝置生產,而不是進口成品。

不過李毅安並沒有打消其積極性,甚至還適當的給予了一些鼓勵,誰知道呢,萬一要是真能開啟市場呢?

即便是打不開化肥市場,開啟化肥製造裝備的市場,還是非常必要的,沒準,可以把另一個時代引進13套大型裝置的時間大大提前,而這同樣也能夠促進南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還能夠極大的緩解了唐山對於化肥,尤其是氮肥的需求,使得糧食單產獲得了巨大的提高。從而從根本上改變唐山缺糧的現狀,讓更多人能夠吃飽飯。

在化工公司視察了一圈後,李毅安又到了公司研究所去考察了一番,田豐化學工業公司的生產並不僅僅侷限於化肥,公司還生產包括化學纖維在內的其它化工產品。

“目前我們在和英國帝國化工合作,引進聚酯生產技術,這是一種新型化纖原料,目前年產16000噸的聚酯生產廠正在建設中,考慮到國內服裝業的發展,我們正在結合帝國化工技術,研究新的生產技術,以實現技術上的完全自主化。”

聚酯是生產滌綸的基礎材料,與德國、法國以及義大利一樣,甚至美國的杜邦也是如此,而南洋當然也不能免俗,也是從英國的帝國化工引進的技術。

儘管一直以來,南洋的企業享盡了三德子的紅利,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現在的南洋在某些技術領域,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英美水平。這基本上都得益於三德子饋贈,但是在吸收三德子的技術的同時,還積極從英美等國引進技術,滌綸生產技術就是其中的一項。

聽完哈爾施的彙報後,李毅安說道。

“技術引進的路線,本身就是引進吸收再創新,現在許多技術領域上,我們和英美等國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抓住眼下的機遇,我們必定能開發出擁有自主獨立智慧財產權的技術,然後,我們才能夠把南洋的技術裝備輸出到其它國家!”

又一次,李毅安提到了“技術裝備”的輸出,之所以會在這個時代就提到了這個看似有些遙遠的技術和大型工業裝置的出口上,是因為這是南洋產業升級的必然。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產業升級必須從一開始就要有長遠的規劃,只有如此,才能在適當的時候,不斷淘汰落後產能,從而實際國家工業生產以及科學技術上的蛻變。

至於大型工業裝置的市場,其中肯定包括唐山了。而且將來南洋所能夠提供的生產裝置也是他們所需要的。

畢竟。化肥是吃飽,化纖是穿暖。在這個時代這兩者無疑就是黑科技,而且還是關係到億萬人生活的黑科技。

那邊肯定不會忽視的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和閨蜜竟然穿書了

晚溏

從禁文中逃出

悲哉行

只此山河夢

桂花引

萬古邪君

名偵探扣男

四合院,聽勸就變強

小仙庭的黑耀

時光流逝,愛還在

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