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汽車工業第三更,求訂閱

深夜,在辦公室裡,翻看著各個部門送上來的報告,李毅安的眉頭鎖成了一團兒。

從墾區回來之後,他就在考慮汽車問題。

眼下不僅僅只有墾務處需要車,各個部門同樣也都需要車。

雖然美國方面保障了軍方用車,但也就是保障軍方而已。其它各個部門的用車,不是從軍方用車中擠出來的,就是從歐洲戰場上撿的漏,但在戰爭結束後,這個漏也撿不成了,甚至花錢也買不到,汽車與坦克裝甲車不同,老百姓不需要坦克,但是汽車肯定是可以運貨的,戰後的重建,汽車正好能派上用場。

雖然菲亞特那邊“饋贈”了一座年產30000輛汽車的汽車製造廠,但是僅工廠基建就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再加上裝置安裝、人員培訓,沒有兩三年的時間,想都不用想。

但是婆羅洲的建設需要汽車,而且需要大量的汽車。汽車製造廠那邊是遠水,解決不了近渴。

問題是現在車從哪裡來?

靠租借法案嗎?

“美國是汽車大國不假,可他的車要供應全世界的,地主家的餘糧也不多啊,把人情用在這上面,就有點浪費了!”

人情不能天天用,用多了,人情就用薄了。不能為了這麼一點小事兒去浪費人情。

可是如果不能從美國那邊獲得汽車的話,眼下建設普羅州所需要的汽車從哪裡解決呢?

從歐洲?

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

歐洲的戰後重建同樣也需要大量的汽車。這也是為什麼搜尋隊沒有辦法從那裡弄到更多汽車的原因。

突然,李毅安的眉頭一挑,腦海中靈光一閃。

“農用三輪!對,沒錯,就是它”

但凡是去過農村的,都見過俗稱“三蹦子”的農用三輪車,從20世紀九十年代直到二十一世紀一零年代,它憑藉著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皮實耐用而風靡大江南北。它不僅可以載人還可以載貨,特別是農忙時節拉個糧食、秸稈非常實用。而且它非常適應當時的農村土路,能下地能越野,還有不錯的速度水平。

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三蹦子的結構簡單,市場上有相當一部分三蹦子都是在縣級農機廠甚至農機維修廠生產的,那些工廠的裝置水平、技術水平雖然參差不齊,可即便農機廠能造,自己肯定也能造了。

汽車不夠,三輪來湊。

製造汽車或許困難一些,但是製造三輪農用車應該沒有問題吧?

畢竟,婆羅洲現在還是有幾座大工廠的。

說幹就幹,隨後李毅安就開始繪製起了圖紙,靠著系統給予的汽車工程師的技能,回憶著農用三輪車的結構,畫一個簡單的圖紙,還是沒問題的。

整整忙活了一夜,才算繪出了十幾張圖紙。雖然靠這幾張圖紙肯定不能進行生產,但作為基礎圖紙已經夠了,剩下的就交給專業人士去完善吧。

次日上午,將圖紙往紙筒裡一裝,和莉莉她們打了個招呼,李毅安就乘火車直奔亞庇了。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婆羅洲已經先後建立起了多達數十家工廠,比如每個墾殖區都設有農具廠,農具廠的規模不大,但卻具備生產簡單農具和維修功能的,除此之外,在山打、亞庇以及古晉等地還建立了機械維修廠。

儘管這些工廠都是那種因簡陋就簡,利用現有廠房、倉庫建立起來的工廠。但是這些工廠卻是婆羅洲的工業基礎。

在這些工廠之中,規模最大、裝置最齊完的要數亞庇的機械維修廠,它是利用日本遺留的海軍維修廠擴建而成,廠房大都是現成的,是婆羅洲投產最早的工廠之一。

李毅安之所以來亞庇,就是因為這裡的裝置最齊全擁有上千部機械裝置和將近兩千名工人,在婆羅洲絕對稱得上大型企業,這樣的企業肯定比另一個世界的縣級農機廠規模要大。

到了工廠技術處,一見到工廠的技術主管米利安,李毅安就拿出了自己畫的圖紙。

“老米,過來看看!這就是我們要生產的新產品!”

李毅安直接開口說道。

老米?

米立安愣了好幾秒,才反應過來,李毅安是在叫自己。

作為一個德國人,米立安並不太習慣這樣的稱呼,在這裡別人都是稱呼他為“米先生”,猛然換成了“老米”,他的心中還很不適應的。

雖然不適應,但想想李毅安的身份,米立安也就釋懷了。

“李長官,這是什麼?看起應該是汽車吧。三輪車?”

米立安開口問道。

“對,這東西叫農用三輪車,接下來你們的任務,就是把這個研發出來。”

李毅安開口說道。

“農用三輪車?是做什麼用的?”

米利安開口問道。

“主要是拉貨,搞運輸!其實和卡車一樣,只不過它的結構更簡單。採用單缸的柴油發動機,風吹日曬雨淋、沙塵、涉水都沒問題。”

李毅安一邊說,一邊解釋著農用三輪車的構想。

“似乎和熱球拖拉機差不多,它用的也是單缸柴油發動機,只不過是熱球式柴油發動!”

米利安開口說道。

熱球拖拉機設計簡潔,操作起來也很方便。由於可以使用價格低廉的柴油和重油,價效比非常高,而深受市場歡迎,就是發動機啟動太困難。

“不一樣,這種單缸柴油發動機不需要用熱球啟動,而是靠手搖啟動,而且結構更簡單。”

李毅安接著解釋著他的設計,其實所謂的設計,就是憑著回憶,繪製的草圖,雖然在結構上可能有一些偏差,但是基本上還是大差不差的,畢竟,那玩意實在是在太過簡單。

簡單到汽車工程師都不屑於聊它,但農用三輪車,絕對稱得上是神器,不僅風靡大江南北,甚至還走向了國外,被國外農民驚呼“神器”,畢竟,它在農田裡的適應性,遠超過皮卡。

有了另一個世界,三蹦子衝出中國走向世界的成功經驗,李毅安相信,憑藉著三蹦子簡單的結構以及對各種環境的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它肯定會征服這個時代的各國農民,成為市場上的寵兒。

“原來如此!”

米利安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李長官,恕我直言,你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操作起來卻不實用。市面上本來就有三輪摩托車啊,據我所知農民並不喜歡那種東西,載貨實在是太小了!”

米利安說的是事實,這個時代確實已經有了三輪摩托車,其實這也是三蹦子的最早起源直接使用現有摩托車的前半部,然後新設計一個具有運載平臺的後半部分與之拼接,就成了三蹦子。

“你說的沒錯,那種三輪摩托車載重也就是四五百公斤,而且摩托車的結構複雜,導致其價格高,所以一點都不實用,農民這才不喜歡它。但我這個農用三輪車不同,它可以拉一噸貨,甚至兩噸貨!”

其實何止能拉兩噸貨啊,有的農用三輪車甚至都能五六噸貨,論裝載能力甚至都不比小卡車差多少。

“這絕對不可能吧!就算是發動機動力夠用,承重、剎車,這些都是問題。”

米利安覺得李毅安是個外行,他打算詳細的給他解釋一下。

李毅安卻沒有給他解釋的機會,他指了指圖紙,開口說道:

“伱說的這些我都知道,所以我們需要在加強後橋的同時,儘可能的簡化它的結構”

李毅安一邊解釋著他的構想,一邊向米利安強調著一個原則簡單,他可真的害怕這些德國工程師們把簡單的東西給複雜化了。

“這種農用三輪車的核心就是簡單耐操,儘可能的簡化結構,簡化的結構的重量,本身就是載重量!”

說罷,李毅安看著米利安說道。

“既然造汽車的難度太高,就先從造三輪車開始吧!”

懇求各位大佬繼續支援!求訂閱,求月票,求包養!拜謝!!!建了一個書友群:739209015歡迎大家加入,一起討論劇情。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和閨蜜竟然穿書了

晚溏

從禁文中逃出

悲哉行

只此山河夢

桂花引

萬古邪君

名偵探扣男

四合院,聽勸就變強

小仙庭的黑耀

時光流逝,愛還在

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