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逆練《商君書》和後世的智慧

回去路上徐凡對陳平道:“像這樣的竹樓可以用生產武器的流水化方式生產?”

陳平疑惑道:“將軍,這是給人住的房子,如何流水化?”

流水化生產他倒是懂,這個詞還是徐凡帶來的,在陳郡兵工廠當中,幾乎所有的武器都是用這樣的方式生產的。

徐凡道:“和生產武器一樣標準化施工,像竹片可以編成竹排,塗上黃泥曬乾,就成為了一面大的牆了,而後和版築城池一樣,兩個竹排空隙固定好,把黃泥倒進去,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座堅固的竹樓,當然不想這樣麻煩用黃泥糊上竹排成牆這樣建設的更加快。”

遷移到潁川郡的百姓為了快點住上自己的房屋,修建的都是竹樓,所以徐凡才有這個想法,竹排完全可以做出後世預製板一樣,這樣的效率也更高。徐凡解釋的非常仔細,陳平也聽的非常認真,很快就聽懂徐凡的意思了。

“屬下,這就安排一批竹樓用將軍的方法試一試。”陳平道。

接下來幾天徐凡一直視察移民的村裡,瞭解他們的需求,這些移民對現在的生活也很滿意,因為是士兵的家人,他們每家人都分到了100畝肥沃的土地,義軍還幫助他們修建房屋,這是立下功勞的百姓,義軍的官員更是敲鑼打鼓的讓所有人都知道,讓其他的村民向他們慶賀。

在義軍治下沒有徭役,賦稅也減低了,也沒有動不動抓人的秦吏了,他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他們唯一擔心的就是追隨義軍征戰的親人。

本來徐凡是打算去陳郡制定好攻伐南方策略,再出兵攻略南陽郡等地,所以就沒有解散大軍的想法,但在瞭解到百姓的這個需求之後,徐凡知道這個問題要解決,要不然軍心不穩。

潁陰縣,校場。

此刻真是彩旗飄飄,鑼鼓喧天,人山人海,鞭炮齊鳴,四萬從三川郡撤退回來計程車兵,此時都整齊排列在此。

而臺上則是徐凡等義軍高層,這個時代如何賞賜士兵徐凡不懂,但在後世軍中如何開表彰大會,他當兵的時候可見的太多了。

當士兵全部到場之後,徐凡大聲道:“三川郡之戰,我軍殲滅李由部5萬人,可謂是大獲全勝,今天這個會,就是表彰三川郡之戰立下功勞計程車兵。

首先表彰的是抓住秦軍前營校尉秦陽的功臣,前軍左營甲部左曲丁屯,屯長重,隊率小黑,隊率小懶上到擂臺接受表彰。”

臺下的重等三人還在小聲聊天道:“這次立下功勞的人,名字居然和我們一樣?”

重小聲道:“義軍有4萬人,可能有和我們重名的人,我們這樣的小兵還是降卒,怎麼可能會有大功會降臨在我們頭上。”

小懶不服氣道:“我們可是抓住了秦陽校尉,這不是大功一件。”

重無奈道:“那是都尉指揮得當,如此大的功勞不是我們這些小卒可以領的。”

但在這個時候曲長武道:“你們還愣著做什麼,將軍都叫你們的名字了,趕快上去。”

重三人這時候才意識到,上面叫的是自己。三人有點慌張的出列了,而後一步步走向高臺。

當他們上高臺的時候鼓聲更加熱烈了,嚇的三人差點都摔跤。

徐凡,英布,陳林三人分別和他們握手。

徐凡大聲對下面計程車兵道:“他們三人突破秦軍防線,抓住了秦軍前線指揮的校尉秦陽,為我義軍勝利立下汗馬功勞。重,小黑,小懶三人都是一等功臣,全軍要向他們學習。”

三個士兵端著一個小案臺過來。

徐凡,英布和陳林三人拿去案臺上刻著一等功臣的黃金印章,而後別在他們的胸口。

重三人此時覺得呼吸都急促了。

徐凡笑道:“讓全軍將士看一看你們的功勳章!”

三人轉向面對臺下計程車兵。

徐凡率先鼓掌,而後英布,陳林等義軍高層,底下計程車兵們也跟著鼓掌,頓時掌聲如雷。

此情此景讓重三人激動說不出話了,他們一輩子就沒有被這麼多人注視過,也沒有被這麼多人誇獎過,他們三人都飄飄然了。

而後葛嬰,鄧宗,吳盛三人牽著一頭牛車來到了擂臺上,牛車上面放著全套的鐵質農具,10匹麻布,5匹絲綢,這些獎勵的東西都擺在最顯眼的地方,讓全軍將士都看得到,葛嬰等人把牛車交給三人。

下面的掌聲更加激烈了,重三人都是普通計程車兵,而且還是降卒,重可以做到的事情,他們也可以做到,所以這個掌聲不但是給重他們的,也是給自己的。

徐凡也滿意的看到這一幕,想要士兵拼命奮戰,給他們的獎勵就要‘看得到,摸得著’總是弄一些日賺9000,三年百萬的事情這是想要糊弄誰。

而後徐凡繼續說道:“抓住秦陽的全屯士兵榮獲集體二等功,丁屯計程車兵上臺接受表彰。”

重的那屯士兵全部都來到擂臺,而後是一樣的流程,徐凡,英布,陳林,葛嬰等高層,義軍參謀等每人幫助他們別上一個刻著二等功臣的銀製印章。

最後徐凡更是拿出一面旗幟,旗幟上書寫的是陷陣兩個字,屯長重激動接過這面旗幟。

徐凡道:“以後丁屯就改名為陷陣屯。只要義軍還在,陷陣屯的編制就永遠不會撤銷,陷陣屯還要有屯史,要記錄重等人的功勞和事蹟,陷陣屯計程車兵以後永遠不會忘記重,小黑和小懶三人陷陣之功。”

徐凡此言一出,臺下的掌聲更加激烈了,很多士兵雙手都鼓的通紅,這是第一次有人告訴他們,要記住普通小兵的功勞,甚至還要專門記錄他們的事蹟,重他們居然可以名垂青史,士兵們羨慕不已,同時也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

而陷陣屯計程車兵更加激動,屯長重不斷揮舞旗幟,讓士兵們可以看清楚迎風飄揚的陷陣二字。

接下來長老帶著一屯士兵,推著上百輛獨輪車上來,上面有10匹麻布和一些鐵質農具擺放在上面,這些是陷陣屯士兵的獎勵。

接下來徐凡還唸了一批立下功勞士兵的獎勵,光二等功臣就有上千名,上千名士兵接受表彰之後,最後徐凡牽著馬讓重騎上一匹高頭大馬,後面英布等人也是一樣。

三名一等功臣,將軍牽馬走在最前面,馬匹的後面跟著的是拉著他們賞賜的牛車,上千名二等功臣則推著裝載自己賞賜的獨輪車,隊伍的最前面是軍中的鼓樂手,他們一路敲鑼打鼓,熱鬧非凡,圍著縣城誇功遊街。

整個潁陰縣的百姓都看到這一幕,將軍牽馬,功臣戴上紅花騎大馬,還有後面令人感到羨慕的賞賜,所有功臣都成為了百姓討論羨慕的物件了,而重三人更是熱點中心,四周的青年都有一種大丈夫當是如此之感。

而除了這上千功臣之外,所有經歷過三川郡之戰計程車兵,全部都得到了5石糧食的賞賜,而後徐凡解散全軍,讓士兵歸家,並且告訴他們假期只有一個月,一個月後,他們要歸營。

聽到此訊息,所有士兵都歡呼雀躍,畢竟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此時有上千士兵經歷了人生最光榮的時候,他們迫切需要富貴還鄉,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徐凡也用一種滿意的目光看著這些激動離開軍營的時候,現在這些義軍士兵已經有5分後世軍隊的影子了,最起碼他們開始珍惜義軍的榮譽了,而這是徐凡一直期望的。

秦朝用的是商君書統治百姓,日常做的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但徐凡來自後世,來自那支後世光榮傳統的軍隊,他明白這套是沒有前途的,徐凡乾脆根據《商君書》當中的內容,結合後世的先進經驗,來個逆練《商君書》。

他愚民,徐凡就開啟民智,在軍中進行掃盲運動,現在從義軍當中退役下來計程車兵,或多或少都認識一些常用字。

《商君書》要弱民,徐凡就想辦法強民,均田,冬訓減少賦稅,讓百姓富裕,《商君書》要侮民,徐凡就要讓士兵得到榮譽,徐凡越看《商君書》越是發現,後世完全是逆著商君書的統治方法來的。

賞賜完士兵之後,徐凡留陳平在潁川郡主持事務,而其他義軍高層全部跟徐凡回陳郡,準備義軍下一步的軍事部署。

張良在徐凡身後思考這段時間徐凡的所作所為。以前還有傳說徐凡是貴族出身,本來張良也是這樣認為的,畢竟這個時代像徐凡這樣精通軍事,政治乃至改革的,無一不是貴族出身。

但張良透過和徐凡接觸,發現徐凡更加精通和底層的百姓接觸,反而是對貴族禮儀不甚瞭解,張良發現義軍的政治制度和軍事制度都是徐凡一手建立的,反而像以變法聞名的吳起。

張良想了想,策馬來到徐凡身邊道:“將軍,您是否也想像始皇帝一樣稱帝,乃至獨霸天下?”

徐凡驚訝的看著張良道:“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張良微微笑道:“良聽說義軍將領幾次想要讓將軍稱王,但都被將軍拒絕了,張耳當年想要將軍您扶持六國宗親,增加秦國的敵人也被您拒絕了,良猜測您也想建立一個和始皇帝一樣的國家。”

徐凡並沒有反駁而是問道:“子房,你以為天下是像戰國一樣分成好幾塊,讓戰爭無止,還是像秦國一樣把整個天下統一在一個國家當中,這個兩個天下哪個好?”

張良這種千古謀聖,自然明白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家比分封國家更好,但他還是說道:“將軍不要忘記,現在令天下痛苦的根源就是秦國,就是始皇帝,天下百姓痛苦到願意和秦國同歸於盡了。”

徐凡道:“任何一種制度都是有其缺點也是有其優點的,中央集權國家的好處,就是天下不用像戰國一般連年征戰,但壞處就是上層人物他的缺陷會被這套制度放大,影響整個天下。

始皇帝南征百越,北伐匈奴,這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情,他修馳道,聯通天下,這也是大好事,但他做的太急了,始皇之心,日漸驕固,聽不了勸言,本來應該用幾十年做的事情,他卻想要在幾年內完成,給天下百姓都帶來了痛苦,而修築宮殿,皇陵更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為了他一個人就霸佔了上百萬百姓的勞動力,說他是獨夫是一點不為過。”

張良都沒有想到徐凡會對始皇帝評價如此高。

而後徐凡對張良道:“秦國的這套制度雖然不能說是好的,但卻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制度,只是沒有人限制始皇帝使用這份權利。才弄成現在的樣子。

“而且當秦國建立之後,中央集權的國家出現在這片天空下,一切就已經回不去了,分封制度註定了會被中央集權制度取代。”

張良帶著一絲苦澀道:“所以將軍才不允許韓國復國。”

徐凡笑道:“你忘記我說了,任何制度都有其好的一面,我並沒有不允許,要是韓國的豪強有本事可以在上黨郡建立韓國,我也是支援的,我只是不支援你們在我義軍的地盤上建立韓國,而且即便是中央集權也不意味著,不能分封,子房要是可以建立足夠大的功勞,你未必不能重建韓國。”

張良詫異的看著徐凡,他此時反而有點看不清徐凡了,到底是支援中央集權還是分封?

徐凡看出他疑惑笑道:“中央集權也是有其缺陷的,就是派遣流官不會安心經營地方,他們只會收刮錢財,我們打過來的時候,拼死抵抗的秦吏很少,大部分都是投靠我義軍的,因為這些城池都是秦國的,是始皇帝的,秦吏是不會為始皇帝的土地付出生命的。但要是這些土地是他們自己家族的,這些秦吏即便是拼光最後一滴血,只怕他們也要守住自己的封地。”

徐凡繼續道:“所以我打算建立的國家是結合這兩種制度優點的國家,中原富裕的土地則進行中央集權制度,而像百越之地,長城以北的土地,他們距離中原太遠,難以統治就分封給功臣。”

張良頓時有一種撥雲見日之感。

對呀,為什麼不用兩種制度同時施展。

求收藏,求訂閱,月票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瘋狂時代

哆啦美

墨韻醫情

歺筽

愛你於深海之中

藤原念音

隱孕出國,傅少他飢渴難耐

甘慄可可

晨曦救贖

開花牛肉丸

我為魔帝,誰敢不服?

戰地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