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有自知之明和不均衡的發展

在《大漢月報》後面還有一些介紹縣令,薔夫,乃至於里長,亭長的事蹟,什麼讓一個戰亂的縣城快速恢復,沒有餓死一個百姓,什麼亭長為了家鄉富裕,帶領百姓挖掘了十幾裡的水渠,讓家鄉的土地全部變成水澆地了。

這些事蹟的介紹,看的扶蘇都有點震驚了,難道天下的賢人都到漢帝回麾下了。要不然當年他大秦怎麼就沒有這樣的秦吏。

好在後面還是解釋了一些違法亂紀的縣令,漢吏,什麼貪汙賑災糧食,剋扣僱傭民夫的俸祿和賞賜,看到這本月報上就記錄了幾十員違法亂紀的漢吏,扶蘇鬆口氣,世界終於回到他能理解的樣子了,要不然他還以為自己回到了三代時期了。

管弘笑道:“《大漢月報》好呀,像太守騰這樣為民做主的好官,就應該讓天下人知道,而那些貪贓枉法的漢吏就應該讓他遺臭萬年。”

扶蘇也點頭道:“這樣的好官的確應該讓天下人知道。”

他此時有的欽佩漢帝了,賞罰之道讓漢帝弄出了新的高度了。

他父親雖然雄才大略但卻過於霸道,和諸子百家的關係可謂是水火不容。

而漢帝卻可以收納百家為己用,再看看漢帝這一系列的舉動,真的是比他父親高明太多了。

而在他們討論葉騰的時候,坐在馬車當中的葉騰也在看著《大漢月刊》,看完了其中對他的介紹,他都不敢相信這個人是自己。

偏偏那些報道的事情又是他實實在在的做的,鹽田帶領百姓建設的,造船廠,捕撈隊也是他帶人組建的,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同樣是他帶領百姓建設的。

剛剛開始建設鹽田的時候,他也不相信曬鹽這種事情,千百年來不一直都是煮鹽,曬海水怎麼可能會有鹽。鹽怎麼可能出現在田裡,為了這事情他不知道暗中抱怨多少次,以為這會無功而返,結果曬海水之後,鹽田當中還真出現了雪白的鹽,天氣越炎熱,鹽田的出產就也高,這兩年在他的不斷擴張下,會稽郡鹽田達到100頃,日產鹽最高峰達到上萬斤。

大漢三年十月八日,長安城,北宮。

因為不用擔心腐化,市場又特別廣大,會稽郡的捕魚業快速發展,吸納了大量的百姓就業。鹽業,漁業這兩大產業的興盛,讓會稽郡稅金充裕。

手中有錢糧,他按照傳統,在會稽郡興修水利,帶領百姓開墾田地,也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情,結果會稽郡卻越來越富裕,越來越強大,最後成為了江東魚米之鄉。

整個大漢三十餘名兩千石郡守匯聚一堂,而這些郡守當中有二十餘位郡守都是從軍中轉業過去的,大家過去是戰友,現在匯聚一堂自然是熱鬧非凡了。

商農驚愕道:“現在的高爐鋼鐵廠花費可不小。”

但葉騰看著上面的介紹,他不由的苦笑道:“陛下,這是要拉我當火上烤啊。”

就是因為會稽郡鹽量大到幾乎不要錢,所以後面捕魚船,捕到的海魚可以醃成鹹魚幹,這形成了會稽郡最大的特產,會稽鹹魚幹,量大用料足(主要是鹽),暢銷整個天下,中原腹地,連南越國,甚至還打進鹽鐵大國齊國。

天下太平之後,大漢對鋼鐵的產能並沒有減少,反而因為各地要休養生息,對各種優質的農具需求量暴漲,尤其是秋收之後,百姓手中有錢了,他們也知道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整個大漢對優質農具需求暴漲。

有鹽漁兩大支柱產業,會稽郡並不缺少資金,而鋼鐵中心,整個大漢就陳郡和南陽郡兩個地方有,所以葉騰想要政績,就要想辦法從商農這裡多要一些鐵犁了。

不管是建設鹽田,擴建造船廠,進海捕魚,他只不過是按照陛下的規劃執行,換其他任何一個人來做,都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他很有自知之明,自己根本不是什麼天縱奇才。

而像葉騰,商農等文職郡守,在一眾武將面前顯得就有的異類了,尤其是《大漢月報》對他們一陣誇讚,更加讓這些轉業的武將太守不滿了。在他們看來,葉騰,商農的功勞大部分都是陛下做出來的,他們不過是摘果子,自然就排擠他們了。

你上面說的是管仲樂毅,某相信,但你要說這是葉騰,某自己也不相信。

葉騰都有的懷疑自己真是天縱奇才?

但葉騰有自知之明,他要真是天縱之才,在暴秦時期就應該崛起了,而不至於投靠了陛下才開始發跡。

而大漢的稅收制度是上繳七成,留下三成,對其他郡縣來說三成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對於有鹽,漁兩大產業的會稽郡來說,這就是一筆極其大的數字了。

而葉騰也是滿不在意,反正他在長安城待不久,到時候眼不見為淨,他找到商農道:“陳郡能不能多賣一些鐵犁給我們會稽郡,最好是那種重型鋼犁,會稽郡土地草木繁盛,沒有重型鋼犁開荒太艱難了。”

他自認為沒有多大功勞,但上面卻把他介紹的成為了千古奇才,這如何不讓葉騰頭疼。

葉騰也明白這點,但很快就說道:“要不就不要這樣麻煩,我們會稽郡有鐵山,你們陳郡鋼鐵廠支援一點鐵匠給我們會稽郡,我們自己建立一個鋼鐵廠。”

陳郡和南陽郡兩個鋼鐵中心已經很難滿足整個大漢的需求了,只能實行配額制度,每個郡都有一定的配合,像會稽郡這樣富裕的郡縣,定額之外的訂單隻能排在後面了。

商農苦笑道:“你們會稽郡,那是一整船,一整船的運輸鋼質重犁,我們陳郡一成鋼鐵產能都被你們拉走了,已經不能再增加了,要不然對其他郡縣不公平。”

葉騰自通道:“這點花費我們會稽郡還承擔的起,我們會稽郡用1000斤鹽換一個鐵匠。”

商農道:“這你要和陳磊商議,他才是鋼鐵廠的廠長。”

葉騰笑道:“只要你不反對就好。”

這個時候在一片聽到兩人交流的曹性忍不住冷嘲熱諷道:“不愧是天下聞名的會稽郡,為了一個鐵匠居然願意付出千斤食鹽。”

張強也冷嘲熱哄道:“當初陳郡建立鋼鐵廠,紡織廠那是整個大漢出力了的,怎麼現在享受的反而是你們自己的,霸佔整個大漢的成果,伱們也好意思。”

不怪這些太守對葉騰他們冷嘲熱諷,大家都是2000石的太守,陳郡,會稽郡,南陽郡,三郡各個富得流油,留下的三成稅金,可以讓他們想弄什麼基建就弄什麼基建,而他們這些關中,中原太守,能保住治下的百姓沒有餓死已經是最大的功勞了。

他們想要弄一點水利設施,開墾荒地,修理直道,做一些政績工程,就會遇到府庫沒有錢糧的窘境,想著讓百姓在本縣本土修一些水利設施,結果不但沒有受到讚賞,反而受到斥責,朝廷拿出錢糧交給那些服徭役的民夫。但這筆錢卻要地方的郡縣在明年償還。

這讓這些郡守縣令們非常鬱悶,手中沒錢沒糧,想要搞點政績太艱難了。

而現在兩個最富的郡守,還商議修建鋼鐵廠,這更加讓曹性他們不滿了,他們連修水利的錢糧都沒有,葉騰就要花大價錢去建設鋼鐵廠。而且還願付出1000斤食鹽的價格換一個鐵匠,這讓他們怎麼能忍受,同樣是郡守,起點都不一樣,這怎麼比。

曹性大聲道:“應該把陳郡的鋼鐵廠,紡織廠,會稽郡的鹽田,捕魚隊全部收歸朝廷,這些產業賺的錢,朝廷給我們每個郡分建置一個打工廠這樣才公平。”

“說的沒錯,這樣才是最公平的!”其他郡守紛紛起鬨。

葉騰,商農他們上《大漢月報》,讓天下人都清楚了兩人的政績,讓兩人名震天下,他們也想要成為名臣,也想要進步,但面對這種外掛選手,他們怎麼競爭?

而現在按照曹性的說法,大家的起點都一樣了,這樣才公平。

就在這個時候徐凡帶領丞相周章,假丞相,張良,陳平三人進入。

“怎麼這麼熱鬧!”徐凡笑道。

眾人大驚,場面頓時安靜下來了,所有人紛紛坐上自己的位置,但卻沒有說話。

很快有文吏把剛剛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徐凡。

徐凡看向眾人道:“各郡環境不同發展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陳郡,南陽郡身處我大漢腹地,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加上執政久,才有現在的成績,而會稽郡是因為地理優勢,人家靠海就是能捕魚曬鹽,這點你們想學業學不了。”

“千萬別看到其他人的成功,就想著建立一個相同的工廠就能成功,這是在刻舟求劍,失敗的可能性反而更大,發展產業要因地制宜,一個產業是不是適合當地的特點,我們還是要多多調查的。很多事情不要太急,只要著急就會出現問題,始皇帝的教訓極其深刻呀。

“諾!”徐凡這樣說,自然就沒有人敢反駁了。

丞相周章道:“上計現在開始,內史郡出列。”

內史令酈食其出列託著上計的賬本。

上面記錄了內史郡一年的田賦,工商稅金等明細。要具體到每戶,每個鄉里有多少人,每個縣有多少戶,多少人。

只有精確掌握了這些資料,一個政權才能調動一地的財富和人力物力去戰鬥,這個時代戰國剛剛過去,幾百年殘酷的戰爭,讓天下諸侯擠出自己最後一絲力氣用來戰鬥,所以這個時期戶籍上的資料,反而是整個封建史當中最完備和精確的。

這些資料就是一個國家的神經,極其重要,甚至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生死。後世朝廷組織度瓦解,帝國蛀蟲遍地,完全不能調動帝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幾億的人口,卻連一個幾十萬人的小部落都打不贏。

所以從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這些資料的重要性,當年始皇帝每年上計之時,每個郡都需要好幾輛輛馬車來拉送這些資料。

而現在大漢弄出白紙,加上徐凡帶來的阿拉伯數字,還有表格圖形等一系列後世常用的手段。

記錄資料的賬冊才被壓縮到一本書籍當中。

徐凡,周章,張良,陳平他們只是大概看一下,賬冊當中的總數,像內史郡人口有多少,田地有多少,田賦收了多少。

細則由丞相、少府以及御史大夫衙門,數以百計文吏來審查,以確保沒有官員欺上瞞下。當然大漢的這些郡守也不用欺上瞞下,這些郡縣大部分都是去年新佔的,他們今年的上計就是最原始的檔案。

徐凡幾乎每本上計策都要看一下最後的人口,稅賦和田產這三項,對一個國家來說這三項是最至關重要的。

而在大漢的三十餘個郡縣當中,陳郡是一枝獨秀,因為漢軍經營的最久,產業也是最多的,鋼鐵,紡織,白糖產業,都是利潤極其高的產業,每年都可以給陳郡帶領鉅額利潤。

同時陳郡是水利設施和水車,風車也是普及的最多的地區,這些灌溉工具能讓畝產一石的下田,變成畝產三石的沃土,加上農家子弟眾多,還有今年開始用的鳥糞石,導致了今年陳郡前所未有的豐收,今年糧食比上年增加了2成,這可是在陳郡本就很高的基礎上增加的,只能說鳥糞石真是增產的神器。

陳郡今年的田賦能頂得上大漢5個郡,稅金更是誇張,一郡可以抵得上除原本大漢六郡之外的所有郡縣。

看到這裡徐凡都不由得的苦笑了,發展的如此不平衡,難怪曹性他們不服氣了。

看完這些資料之後,徐凡看向眾人道:“現在天下不能說是完全和平,也是大體上穩定,朝廷接下來幾年要做的事情就是興修水利,普及鐵質農具,讓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飽飯,不至於餓死,所以我大漢的政策也是圍繞這點展開,當然具體問題,還是要具體分析的。”

“像隴西郡,北地郡,上郡,雲中郡等邊郡,還是以軍事備戰為主,你們四郡太守要嚴防胡人,做好戰備動員體系,能在胡人入侵之後快速反擊回去。武備軍力就是他們的考核標準。”

上郡太守曹性道:“陛下,前兩年暴秦放棄了九原郡,以至於胡人經常入侵我上郡,這一年匈奴人殺死大漢子民數百,末將請命,北伐匈奴人,奪回九原郡,把匈奴人趕回大漠。”

上郡千溝萬壑,土地貧瘠,甚至還有沙漠,曹性已經放棄在這種地方發展農業的想法了,他想著乾脆發揮出自己軍事的長處,以匈奴人作為自己的功勞。

但周章卻馬上否決道:“大漢目前還沒有這個糧食儲備,邊郡還是以防禦為主。”

當初始皇帝為了對付匈奴人發動了30萬大軍,甚至為了解決糧草運輸的問題還修建了一條直道,但顯然現在的大漢沒有這個國力對匈奴人發動30萬大軍,這和中原作戰完全是兩回事。

徐凡想了想道:“少府最近發明了一種叫水泥的粘合劑,可以快速修建城牆,你走的時候就帶工匠去上郡建造一個水泥工廠,在邊境修建大量的塢堡抵抗匈奴人,你們的田賦和稅金也全部用於武備。”

曹性等邊疆郡守大喜道:“多謝陛下。”

葉騰道:“陛下,我會稽郡發現一座鐵山,臣想以此在會稽郡建造一座鋼鐵廠,滿足會稽郡百姓對鐵器的需求。”

徐凡想了想,很快就想到了葉騰說的鐵山不就是後世很有名的馬鞍山,現在整個天下都缺乏鐵器,能多一座鋼鐵廠的確能解決很多的問題,發展不平衡的事情徐凡也要注意。

“少府會派遣鐵匠去會稽郡建設鋼鐵廠。”

葉騰有些無奈道:“臣領命。”

而後徐凡對其他郡太守說了,適後他們郡的產業規劃,像蜀郡,巴郡,南疆,衡山郡,九江郡等南方郡縣,徐凡讓他們以發展茶園,甘蔗園,還有絲綢紡織業為主,這些地方氣候相差不大,產業也可以相互相容。

但徐凡說完之後,又嚴肅對這些郡守說道:“再提醒你們,不要心急,想要建立一個賺錢的產業要一點點來,不要急功近利,釀成大錯。你們最根本的任務還是開墾,修繕水利設施。提升糧食的產能。”

幾名郡守道:“諾!”

相當而言,北方的郡縣卻是此時天下的中心,糧食就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財富,中原人口多,土地平坦,他們只要修建好水利設施,就可以讓地方快速繁榮,今年糧食的豐收就讓中原郡縣快速恢復元氣。

對這些中原郡守,徐凡允許他們用節流下來的錢糧用發展工廠,但不能超過總數的十分之一,大部分的資源還是要投入到興修水利設施上。

這些中原郡守也點頭稱諾。

上計完成,徐凡對周章苦笑道:“現在大漢發展的太不平衡,富的太富,窮的太窮。我打算讓少府接管陳郡的鋼鐵廠,紡織廠,會稽郡的鹽田和造船廠,這些核心產業都官營。”

周章道:“本該如此。”

周章特認為既然大漢定都在長安城,那麼就應該強幹弱枝。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美麗少年

蘆西安

阿尋的戀愛副本

嬌妻a

破滅樂園

閒著的在下

惜花芷花朵

姬妁

三千世界的流轉,只為遇到你

我的眼中只有你哦

小明感!人的人生體驗

尚凝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