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多花錢的辦法。

甚至銀子不夠,還可以向五皇子申請更多的款項,他是做生意的,讓他投資,最後將高速過路費讓給他收,他必定不會拒絕。

再想多一點兒,他幫其他部門完成任務也有可能。

兵部需要鎧甲吧?讓兵部出錢,工部培養專門的工匠,生產更好的鎧甲。

什麼?

你擔心朱橚找藉口,說兵部工部合夥兒浪費他的銀子?

培養專屬兵部的工匠難道是浪費嗎?

整個國家全部的軍械軍備都由私人一掌握的工廠生產,

這難道就對國家好嗎?

禮部掏錢讓工部大量發展印刷術造紙術。全國多少間書院,一個書院整一個圖書館不過分吧?

儒家經典的四書五經整個數十萬份兒,考試需要通讀的儒家經典也有不少,剩下的大儒解讀,經學,史學,道學,典籍……

不說多,每間書院整一個藏書上萬冊的免費圖書館,隨隨便便花費上百萬兩銀子。

戶部也可以向工部多訂購需要的工具,小到筆墨紙硯,大到馬車,行頭……只要是合理的理由,又對大明發展好,不論朱元璋還是朱橚,都不會計較太多。

吏部……

刑部……

御史臺……

其實朱橚朱元璋讓他們花錢,真不是耍他們玩兒,而是想鍛鍊他們。

時代不同了,朝廷有錢了。

不是以往循規蹈矩,從史書中翻點舊例照著以前照抄就能解決的時候了。

朱橚這些年,帶給大明的就是創新這兩個字。

技術創新,改革創新,律法創新,他們這些當官的要是不會創新,勢必跟不上朱橚的步伐,將來以後,必定會被時代拋棄。

要麼變成時代前進滾滾車輪下的絆腳石,要麼成為改革創新,大膽改革的開拓者。

怎麼選,交給他們。

朱橚朱元璋絕對不會因為某些官員跟不上腳步,停下他們前進的步伐。

胡惟庸深入淺出的跟眾臣講解朱橚朱元璋的深意。

眾臣從反對,到不滿,再到迷茫,最後陷入沉思。

期間不是沒有人反對,不是沒有人不解,可大明的種種情況證明,他們走的是一條前無古人的工業發展之路。

他們這些循規蹈矩的守成思想,的的確確或多或少阻擋了大明的變化。

也就是朱橚混不吝,這些年碰上他的事兒,大家能躲就躲,能當看不見,就當看不見。

他們都怕朱橚哪一天拎著板磚堵他們大門揍他們。

而事實證明,他們不管朱橚,才是最好的結果,短短時間內朱橚憑藉自己的“創新”,一躍而成為大明不可忽視的龐然大物。

說一句富可敵國都不能證明朱橚的重要性,

大明發展得靠朱元璋賣屁股,時不時的坑朱橚。

才有足夠的銀子,在未來的發展浪潮裡,跟上朱橚的步伐。

胡惟庸笑著看著眼前的大臣,聲音裡帶著幾分佩服,也有幾分貪婪。

“所以說,陛下和五皇子不是再耍你們玩兒,而是逼著你們變。”

“聽五皇子一些計策,跟著五皇子的腳步走,你們就滿足了?”

“你們要走出獨屬於大明的創新路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靠網購物資:殺穿整個古代

壞蛋是怎樣煉成的

我在大明想統一

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