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綿綿的話模稜兩可,也只說是自鎮國公是去查成西伯,關於什麼巡鹽道是隻字未提,然後就長長的嘆了口氣,“我家王爺沒有行走在朝廷都被人小瞧了,見到我們那是嬉皮笑臉,見到鎮國公那是畢恭畢敬。”

對她的話妯娌幾人沒怎麼懷疑,因為她說的十分真實,也合情合理,可越是這樣姜淑心裡越是擔憂,準備私下再找了文綿綿問一問。

話題很快又說到了東樞好物品鑑會上,“你離京之間可是一絲風都沒透露出來。”

文綿綿有些得意,將聞春城的事說了,“也就是臨時想到的,可見這行萬里路的重要性,若是不走這一趟我也是萬萬想不到的。”

想到這事已經有戶部插手,妯娌幾人也沒繼續說什麼,話鋒一轉就說起了林若璋的事,文綿綿很無奈,她這幾位嫂嫂只怕這幾個月是在家裡憋壞了,真的是什麼都想要知道。

無奈之下她又解釋了一遍,表示就是個誤會。

整個聚會都是妯娌幾人輪番發問,文綿綿一一作答,到了最後夏生歌自己就先笑了起來,“行啦,咱們也別問了,弄的是在審問六弟妹一般。”

幾人愣了一下也跟著笑了,姜淑打趣,“有什麼辦法,咱們幾個多久沒出門了,大門一關,耳聾眼瞎的,哪有六弟妹訊息來的多,來的有趣。”

何倩也附和,“六弟妹是整日忙的腳不停歇,我們是在家裡蹲的都要發黴了。”

“不說六弟妹吧,就是耘陽都整日忙的很,做的那鏢局聽說生意不錯,推出來冰棒兒也好,我都饞得慌,就是被盯著不能貪涼。”

說起這事幾人都覺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原來是六弟兩口子忙著賺錢,現在連耘陽也加入了進去,像是有什麼魔力一般,進去了就出不來了。

妯娌幾人說的熱鬧,兄弟幾人之間的談話多了兩分凝重,他們知道的自然比妯娌幾人多,華旌雲苦笑了一下,“幾位兄長是知道我的,對朝堂上的事沒興趣,知道也不是那麼清楚,那成西伯府在江南盤踞多年,不曉得和多少官員有過接觸,鎮國公這次是要鐵了心查他,最終能查出什麼來,誰也不知道。”

華旌勝眉頭輕蹙,他那連襟是江南的巡察使,平日裡他沒借到光,希望這次也別連累到他。

兄弟幾個說了半日的話,晚上繼續留在這裡喝,幾個月沒湊到一塊兒吃酒,幾人都是興致高昂,文綿綿很是擔憂的的開口,“都是些酒品不好的人,等下吃醉了可怎麼弄?”

夏生歌撫摸著自己的肚子,“一時半會兒是結束不了的,不如你們先回吧,一個個大著肚子,回去晚了我這也不放心。”

幾人也是這麼意思,有了孩子就是孩子重要,男人什麼的,吃醉了就在地上睡一晚得了,左右這個天也涼不了。

文綿綿也點頭,她也想回去睡了。

等著妯娌幾人一走,兄弟幾個更歡暢了,舉著酒杯大聲喊道:“弟妹們先回了也好,咱們兄弟幾個好好久沒這麼齊了,來來來,今晚不醉不歸,喝。”

他府上還養著美人,本想給弟弟們安排安排,現在想想,算啦。

別說其她幾個弟妹,就六弟妹一個他都招架不住。

一口辣嗓子的酒下肚,華旌勝很是感慨,“咱們幾個都沒六弟自在,六弟這日子啊,簡直羨煞旁人。”

華旌暉笑著打趣,“聽說六弟每日都是睡到日上三竿,怎麼一個美字了得,說起來咱們誰睡到過日上三竿?”

“哪日不是烏漆嘛黑就起了。”

眾人笑著搖頭,這一點真的是比不起的。

他們是給父皇當差,必須是要勤勉再勤勉才好,六弟是自己當老闆,想做就做什麼,全憑心意。

“真是讓人羨慕。”

華旌雲伸手給哥幾個滿上,“不敬兄長們一杯也是說不過去的,這回從江南帶回來一些當地美酒,下一次休沐日兄長們還請過府同飲。”

“哈哈哈哈,好好好。”

幾人都笑了起來,“六弟的府邸那可是寶地。”

這一晚華旌雲沒有回府,喝的爛醉的兄弟幾個抱成一團,說一些陳年老窖般的話,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夏生歌無奈,派了人給各家傳話,訊息傳到安南王府的時候,文綿綿早就睡著了。

隨著東樞好物品鑑會的臨近,從京郊到京都都是一副熱鬧盛世的模樣,每天都有帶著貨物的大船從遠處而來,無數的貨物在這裡靠岸,堆滿了碼頭的倉庫,各家拉生意的沒了,因為城中客棧現在已是一房難求。

城中有富裕房子的人全都有牙行找上門,空置的宅院也都短租了出去,面對如此局面,戶部出面,將京都的驛站和接待外國來使的行宮都給徵用了,好歹能勉強安置下這些商戶。

茶樓酒肆每家都是生意興隆,街頭巷尾貨郎恨不得不睡覺也想多走兩條街,賣冰的鋪子從早到晚都在出貨,有錢富商們無論怎麼在哪裡也是要享受的。

就在京都的百姓因為熱鬧就到如此的時候,新一期的報館宣佈了三日後在桂香園要舉辦京都青少年六藝大賽,選出京都小神童。

“這報紙有意思哈,青少年六藝大賽,怎麼個參加法?”

說這話的一聽就是外地客商,本地土著的腰桿子一下子就硬了,熱情的開口,“先生是外地來的吧,之前可有見過報紙?”

見有人主動解惑,這些外地人也是脾氣很好,不恥下問。

本地土著帶著炫耀的口氣說道:“這報紙啊,不得了啊,你們知道報紙後面的大東家是誰不?”

外地人配合的搖頭,土著開始他們滔滔不絕的介紹,聽的外地人一愣一愣。

事後他們就有一個問題,“京都的人都識字?”

京都,天子腳下,學子都彙集於此,多幾個識字的也正常。

本地土著更得意了,長長的一聲嘆息後說道:“從第一期報紙到現在,京都識字的人少說比之前多了一半啊,報紙便宜,一文錢就能買一張,窮苦人家的孩子拿著報紙慢慢的認上面的字,又有朝廷出了政令,城裡多了好些私塾,孩子們上學識個字也方便了,束脩也不貴。”

“就是那賣菜的老婦人報紙瞧的多了,也多認識了幾個字。”

“再說了,這上面的寫的東西有些你不知道還不行,為了自己不當個睜眼瞎,不多識幾個字行嗎?”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魂穿異世之我撿了個血魔王

嘉禾一

炮灰拿到劇本當然要走開啦

起州與靈

盜墓張安安歷險記

一覽眾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