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諸葛亮分賓主而坐,各自端起一杯茶。

不知為何,他們雖是第一次見面,卻有一種極為熟悉的感覺,似乎天生就對對方有著極強的好感。

關羽、張飛二人此時就在外面等著。

張飛憨聲對關羽問道:

“二哥,你說這諸葛亮能同意投效陛下嗎?

他要是真有才,俺綁也要給他綁到洛陽去!”

“三弟,不可魯莽。”

關羽輕聲說道:

“連大哥都對孔明先生禮敬有加,吾等又豈能放肆。

這等大賢,心中明辨是非。

只要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相信孔明先生會被大哥說動。

就算他不同意出仕,也是人各有志,吾等也算盡力了。”

劉備淺飲一口茶,對諸葛亮問道:

“先生穿戴如此整齊,可是要出遠門?”

“確實如將軍所言,亮打算離開水鏡莊了。

不過晚走一兩日也不要緊,將軍有何事,儘可明言。

若是有亮能幫忙的地方,絕不推辭。”

劉備與諸葛亮一見如故,自能感受到諸葛亮的真誠。

他也不繞彎子了,對諸葛拜道:

“孔明先生高臥隆中,而之天下大勢,想必也知曉了陛下定都洛陽、改元建武之事。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多虧有陛下這樣的聖明天子力挽狂瀾。

如今陛下還於舊都,正是招攬天下人才,平定亂世之時。

備懇請先生,出山輔佐陛下,助陛下中興大漢!

若能如此,則陛下幸甚、百姓幸甚、天下幸甚!”

劉備說到激動處,竟直接跪了下來,給諸葛亮行叩拜大禮。

“劉將軍,快請起!

亮何德何能,受將軍如此大禮?”

諸葛亮連忙扶住劉備,對劉備道:

“將軍的真誠,亮能感受到。

只是有一件事,亮想問一問將軍。

自曹操稱魏王后,天下諸侯盡皆稱王。

劉將軍坐擁南陽,麾下也有數萬精兵,難道不想稱孤道寡,割據一方嗎?”

劉備正色道:

“先生,您把劉備當成什麼人了?

備乃漢室宗親,自涿郡起事時,便發誓上報國家、下安黎民,匡扶大漢!

若天子只是曹操的傀儡,復興大漢無望,備或許會親自扛起中興大漢的旗幟,與曹賊戰鬥到底。

然而現在天子乃是聖明之君,大漢中興有望!

備豈能去做亂臣賊子,為萬世所唾罵?

劉備一心為了大漢,一心效忠陛下,絕無半分私心!”

“好!好!好!

劉將軍,不愧為大漢皇叔也!”

諸葛亮一連說了三個好字,他終於知曉自已為什麼看劉備這麼順眼了。

因為劉備乃是與自已志同道合之士!

他們都是願意為了中興大漢付出一切的人。

既然知曉了劉備心中所想,再交流起來就簡單多了。

“既然將軍對陛下如此忠誠,亮便跟將軍直說吧。

吾這次出行,就是想前往洛陽,投效天子,助天子中興大漢!”

“孔明先生當真這麼想?

太好了!

若能如此,真是我大漢之福!”

劉備聞言大喜,對諸葛道:

“先生,吾二弟、三弟正在外面等候。

不如先生與吾等一起回府,而後一同前往洛陽,如何?”

諸葛亮搖著羽扇,對劉備道:

“去洛陽之事先不急。

將軍身為南陽太守,手下有兵有將。

亮想知道,將軍打算如何處置南陽?”

劉備如實說道:

“南陽乃荊襄門戶,陛下若得南陽,隨時可南下攻取荊襄。

備打算舉南陽之眾投效陛下,將南陽一郡和所有的兵馬全部獻給陛下。

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將軍這般處理南陽,倒是妥當。

不過在亮看來,這還不算是最好的方案。”

劉備對諸葛亮十分尊重,虛心求教道:

“如何處置南陽才是上策?

還請先生教我。”

諸葛亮說道:

“荊州之地,於陛下至關重要,陛下早晚是要收復荊州的。

將軍高調將南陽獻與陛下,確實可以壯陛下聲勢,卻也會引起劉表的戒備之心。

劉表如今欲進位楚王,絕非陛下純臣。

他得知南陽有失,便會在南郡和江夏布置重兵,防備陛下。

這樣一來,陛下再想收復荊襄就會變得阻力重重。”

“那備該怎麼辦?”

“將軍可向劉表獻上重禮,恭賀劉表繼承楚王之位,並表示願意效忠劉表,為劉表守好荊襄門戶。

劉表必然大喜,對將軍的戒備之心也會大大降低。

而後將軍再秘密前往洛陽,投效於陛下。

這樣一來,南陽雖掌握在陛下手中,天下諸侯卻不知。

如果陛下願意,隨時可以自南陽出兵奪取荊襄。

攻敵不備,劉表絕無可能抵擋!”

欺騙劉表,劉備還是有些心理負擔的。

他對諸葛亮道:

“孔明先生此計甚妙。

可是...”

諸葛亮看穿了劉備的心思,搖扇笑道:

“將軍是不是覺得背反劉表,有違心中道義?”

劉備點頭道:

“正是如此。

仁義乃備立身之本,若行此計,怕是有違仁義。”

“這件事,將軍無需介懷。”

諸葛亮朗聲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天下,是陛下的天下!

不論劉表還是曹操,都是陛下的臣子。

他們僭越稱王,不僅是有違道義,還犯了欺君罔上的大罪!

將軍以計破之,乃是以正討逆,為正義之舉!

又何來違背仁義之說?”

劉備先是一驚,而後對諸葛亮拜道:

“聽先生一言,如醍醐灌頂!

若非先生,備簡直是誤了陛下大事!”

“亮也只不過是為將軍提出一個建議罷了。”

諸葛亮微笑道:

“將軍認為亮的話有幾分道理,亮倍感榮幸。”

劉備誠摯的對諸葛亮邀請道:

“先生所言,實乃謀國良策。

吾回去便按先生之策行事。”

“孔明先生,你隨我一起回府吧。

待我給劉表送上賀禮,便與先生一起前往洛陽。”

“那亮,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劉備進入草廬的時候是一個人,出來的時候,是與諸葛亮攜手同出。

這可把關羽和張飛看愣了。

諸葛亮身高八尺,生得丰神俊朗。

自家大哥緊握著他的手不放,該不會是...呃...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帝薦

是俊宇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