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媽媽是說者無心,那涵卻是聽者有意。

是啊,孫姨娘為何要提出帶髮修行?如果真的看淡了紅塵,尋求心靈的安靜,做一個真正的出家人豈不是更心誠?

想到這裡,那涵問吳媽媽:“吳媽媽,離咱們最近的尼姑庵有多遠?”

吳媽媽想了想,道:“離咱們最近的,大概要屬往百花山方向的那座了,離城裡大慨有五十里的樣子,那座尼姑庵好像叫做靜心庵......”

吳媽媽邊思考邊說。

“那咱們附近還有別的尼姑庵嗎?”那涵又問。

吳媽媽想了想,搖搖頭說:

“夫人,我知道的這些都是其它常常出府採買的婆子說的,我日日在府裡陪著夫人,所知也有限......”

那涵自然知道吳媽媽說的是實情,想了想,便說道:

“吳媽媽,您留夏荷在我身邊服侍就行,這會兒你去看常媽媽在不在府裡,若是在,您請她到我這兒來一趟,就說我有日子沒見她了,想跟她嘮嘮家常......”

吳媽媽自然知道那涵找專門負責外出採買的常婆子是何事,便趕緊應下:

“是,夫人,那您先去廳裡喝茶等著,我這就去叫她,平日她都是上午出府辦差,這會兒多半在府裡......”

那涵輕輕“嗯”了一聲,並沒有多言。

隨後,夏荷扶著那涵在蘭香院的正廳裡坐下,吳媽媽腳不沾地的趕緊一路小跑去找常媽媽。

不多時,吳媽媽果然和常媽媽一同來到了那涵跟前。

“屬下給夫人請安,夫人最近可還安好?”

常媽媽跪在地下給那涵行了大禮。

她日常多半在忙些採買之類的粗活,並不會日日都見到那涵,所以,此時見了那涵,她很是激動,不由自主地就行了大禮。

“常媽媽不必行如此大禮,吳媽媽,快幫我將常媽媽扶起來......”

那涵趕緊伸手虛扶。

吳媽媽便衝常媽媽擺擺手,示意她站起來說話。

“常媽媽,我知道您慣常在外面採買,接觸的人和事較多,我今日想向您打聽一件事,不知道您知還是不知?”

吳媽媽和常媽媽都是當年陪著她從王府到夷陵城的老人兒,所以那涵說話並不避諱。

“夫人,屬下常年在外面走動,這幾年以來,對咱們住的這個城市及周邊的城鎮也算有所解,不知夫人想知道哪方面的事情,您且說給屬下聽聽,看看屬下是否知道?”常媽媽恭敬地道。

“說起來也算不得什麼大事,最近咱們府上的孫姨娘想找個尼姑庵帶髮修行,我想打聽一下咱們附近有幾座尼姑庵,看看讓孫姨娘去哪個庵裡最合適?”

面對自已的人,那涵自是實話實說了。

常媽媽猛然聽說孫姨娘要帶髮修行,也是十分驚詫,她脫口而出問道:

“不知孫姨娘準備去的是哪家?”

那涵看了一眼常媽媽,貝齒微露,道:

“聽老爺的意思,她想去的該是靜心庵,我剛才問了問吳媽媽,她告訴我,這個尼姑庵和百花山在同一個方向,離城五十里,不知道是否屬實?”

那涵也不是不相信吳媽媽,主要是吳媽媽跟她一樣,日日都陪她待在府裡,她知道的這些都是聽別人轉述的,所以那涵只想再次跟常媽媽確認一下。

常媽媽聽了便趕緊道:“夫人,吳媽媽說的沒錯,她知道的這些都是我平日無事跟她閒磨牙說的。”

那涵得到了肯定地答案,再次問道:

“那除了這座靜心庵,咱們這附近可還有別的尼姑庵,不論遠近,只看還有沒有?”

常媽媽想了想,說:“夫人這樣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和百花山完全相反的方向的確還有一個尼姑庵,只不過有些遠......”

那涵問道:“有多遠?”

常媽媽道:“據說有上百里,而且那個尼姑庵建造在山頂上,那山還極陡,上山不易......”

那涵略一沉思,便問道:“那座庵叫什麼名字?”

常媽媽又想了好一會兒,這才道:

“應該是叫清遠庵,好像那個地方屬一個叫做清遠縣治下,同屬夷陵城地界......”

“孫姨娘既然一心向佛,那我這個做主母的,自然得給她尋找一處與世隔絕,最有利於她修行的地方,我看這座清遠庵就很好,遠離塵世,獨立於山頂,若能在此地修行,必能參破禪機,受用終生......”那涵道。

其實那涵也不想對孫姨娘太嚴苛,可她剛才聽說那靜心庵和百花山在同一個方向,她心裡就大概明白了孫燕的想法。

“夫人,我也覺得這清遠庵遠比靜心庵好。”吳媽媽也道。

常媽媽也連連點頭:“夫人的主意極好......”

“左右這會兒你們都有時間,這樣吧,吳媽媽、常媽媽,你們陪我去書房走一趟......”

那涵說著便站起了身。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燒的紙錢成為了陰間唯一的貨幣

日暮途遠

思如

姜姜姜冉

逃荒:病秧子靠拼夕夕發家致富了

金祿根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