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佩服吳郡的智囊團,他們想必是對袁術進行過徹底的分析,再加上他們對袁術非常的瞭解。

所以這些事情早在他們的考慮之中,要勸袁術投降,不能動動嘴皮子,起碼得給他留下生路。

而袁術的生路不在孫策這裡,而是在袁紹那邊。

他們是親兄弟,總不能真的見死不救!

不管是為了名聲,還是為了利益。

袁紹鐵定會接納袁術的,那麼用什麼來消除他們的隔閡呢?

換位思考,袁紹也不傻,袁術是袁家嫡子,來投奔自己,自己該如何安置他呢?終究是個麻煩事。

一切問題還需要孫策等人來操心。

但是此事卻也簡單,或許上天早有安排,多年前的傳國玉璽或許會成為袁術的保命符。

呂範見袁術完全上鉤了,於是說道:“袁將軍,此事沒什麼好憂慮的,您忘記了身邊的傳國玉璽嗎?”

袁術用傳國玉璽稱帝,天下皆知!

那麼袁紹現在勢力龐大,需不需要玉璽來助陣呢?

袁紹拿下北方三州,如何讓中原地區的人認可自己呢?

單靠武力恐怕需要和曹操直接硬碰硬,如果有玉璽呢?是否可以用?

大機率是需要的!

袁術兩眼放光,盯著呂範,這玉璽對袁術來說意義真的不一樣。

孫策用玉璽換出了一條康莊大道,而自己則用玉璽把自己送上了絕路。

袁術帶著纏鬥的聲音問道:“你是說我把玉璽獻給袁紹?”

呂範輕輕的點點頭,說道:“將軍用玉璽換一條光明大道,有何不可?”

袁術木木的坐在椅子上,回想了自己的半生,又看了看外面的天空。緩緩的說道:“對啊!袁紹也是我袁家子弟,玉璽我拿不住,理應給他,至少玉璽還在我袁家手裡。”

呂範帶著興奮的語氣說道:“袁將軍大度啊!袁紹氣勢越盛,大有一統中原的趨勢,而曹操是他最直接的敵人,我相信兩人交鋒,勝利的必定是袁家,袁家一統中原,那時候袁將軍的身份必將變的尊貴。”

袁術聽聞也是大笑,說道:“孫策自小便是看得出來的大才,我重用他,他叛我,我恨他,他驅趕我出廬江,手段到是好手段。不愧是孫家的好兒子。”

呂範並不接話,知道袁術還在做最後的思想鬥爭。

他在考慮要不要這麼輕易的將廬江讓給孫策,他不甘心,但是卻毫無辦法,自己趁著曹鑠還未回來,或許可以逃走。

如果等曹鑠回來,那麼自己便不見得有這樣的機會了,很有可能成為曹鑠與孫策鬥爭的犧牲品。

於是嘆了口氣說道:“孫伯符有沒有說,該如何將我安全送去冀州呢?”

呂範說的:“徐州乃曹操的地盤,陸路是不通的,將軍放心,但是可以走海路。從吳郡坐海船出發,半月便能到青州!”

袁術捋捋鬍鬚思索了半天,如果答應孫策,自己的小命相當於交給了他。

走水路,那麼自己帶著水軍出發,也不是不能接受,只是這沿海而上,風浪太大,豈不是要殞命?但是走陸路,如何能突破徐州?

更關鍵的是曹鑠,曹鑠虎視眈眈!能輕易放自己離開?

更何況袁術想要把自己的嫡系部隊帶去,這樣好歹有了家底,不至於被袁紹所看不起。

所以水軍絕對是最佳的選擇。

呂範見袁術有顧慮,知道應該趁熱打鐵,於是說道:“袁將軍,聽說曹鑠馬上要回壽春了,此時不走,怕是難走啊!曹鑠打仗,喜歡出其不意,他要是怕廬江落入其他人手裡,不見得不會先下手為強!所以請袁將軍三思啊!”

呂範的說法高明,從進門後未半句提起過孫策等人,反而是處處為袁術考慮,袁術自然能聽得進去,而此時是時候做出抉擇了,那麼呂範要幫助袁術做出抉擇!

袁術又思索半天說道:“只能如此了,我從南陽至壽春,又從壽春至廬江,縱橫多年,一片基業,今日算是盡毀!”

呂範連忙拜下行禮道:“袁將軍高明啊,人生起伏,偶爾失落,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袁術說道:“你便去和孫策說吧!儘快把我送去去青州!”

呂範歡天喜地的出了廬江,此事已經穩妥了。

要打下廬江雖然費力,但是總是能打下,但是孫策怕被曹鑠給摘取了勝利果實。

其次也怕得罪袁紹,袁術好歹是袁家嫡子,地位很高!如果袁術死在自己手裡,豈不是和袁紹結仇?

平白無故的給自己新增一名強大的敵人,實在不是明智的選擇。

曹鑠在淮北只待了兩日便回了壽春,而呂布去了徐州接高順。

進城後,發現百姓夾道歡迎,眾人高聲呼喊曹鑠的名字,而且聚攏的人也越來越多,都是來瞧熱鬧的。

曹鑠完全沒想到自己啥時候變得這麼受歡迎了!

呂玲綺大大咧咧的看著外面,對著曹鑠說道:“夫君,這裡的人太熱情了些!你在壽春很有名氣嗎?“

曹鑠只是笑笑沒有說話,壽春自己待的時間並不長,但是乾的事情不算少。

特別在農業這一塊,基本上是照搬許昌,產量自然也就翻了幾倍!

讓百姓安居樂業自然是能獲得民心,只是沒想到自己在壽春的聲望已經如此高漲,不得不說很是意外。

待曹鑠回府後,不斷的有人前來求見,但是曹鑠最想見的張遼與軒轅均未來,這讓曹鑠頗為奇怪。

曹鑠找人來問,來人回應道:“回稟郡守大人,張將軍和軒轅將軍去走訪奇人,說是要建大船!”

曹鑠聽完哈哈大笑,張遼還真是閒不住啊!看來他也對孫策忌憚的很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諸國爭霸,我的腦裡有個三國世界

墨子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