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辮子稅(12)

雖然方坤正很想追究李縣丞平賊戰敗的責任,但縣丞是朝廷命官,是在吏部都有備案的佐貳官,而不是縣裡的胥吏,任免升降都需要朝廷經手方可。

方坤正如果貿然下令懲處李縣丞的話,那事情必然就會鬧大。

到時候,朝廷追究下來,他自己的官帽子怕是也要不保。

他方坤正沒必要為了懲處李縣丞,而拿自己的官帽子去冒險。

即使能嚴懲李縣丞又能如何?

對他又有什麼好處呢?

不值得!

等所有人都離去之後,方坤正這才揉著眉心,詢問一旁恭敬站著的羅師爺道。

“師爺,如果本官沒記錯的話,那隻賊軍打的是反清復明的旗號,甚至還建制稱王,這樣的賊人非是一般的蟊賊.”

“若是因為縣裡的安撫而使得其壯大,本縣又該如何應對朝廷的責問?”

羅師爺捋著下頜的鬍鬚,開口說道。

“大人不必憂心的.”

“今年廣西的年景不好,到處都是鬧事的流民,以及抗糧抗稅的賊子,其中不乏打出反清復明旗號的.”

“那只是一面旗子而已.”

“沒人會真的把一面旗號當回事的!”

“真要是隻要有人打出反清復明旗號,朝廷就要過問,那皇上不得累死啊!”

“再說了,東家大概明年就要轉任了,只要能把今天冬天給湊合過去也就是了.”

雖然滿清的防漢心理是根植於骨髓裡的,反清復明的旗幟更是被滿清統治者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但是,滿清在處理這種事情的時候,手段屬於典型的“民不舉官不糾”。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大清地方上,哪年能不冒出千八百起叛亂起義?

這些叛亂起義中,一大半都要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

滿清皇帝要是真的事事過問,那他也就不用做別的事情了。

一天從早到晚光琢磨怎麼平叛吧!

一般而言,這種事情底下人就給解決了。

只有事情鬧大了,底下人搞不定了,才會被報到朝中。

方坤正聞言,點頭道。

“師爺所言有理啊.”

很顯然,他聽明白了羅師爺話中的意思。

說白了,也就是隻要事情鬧不大,那就放心捂蓋子。

再說了,他方坤正馬上就要轉任了,在武宣縣最多幹半年,只要這半年時間內,明軍不把事情鬧大。

等半年後他轉任,武宣縣的事情也就不關他什麼事了。

讓接任者自己頭疼去就是。

這就是我大清官場上的潛規則。

……

金田鎮!

自旁窩嶺之戰結束後,朱靖垵便帶兵返回了金田鎮。

而他剛返回金田鎮沒多長時間,朱簡灼便也帶人出了紫荊山,回到了金田鎮。

明軍上下都開始為了旁窩嶺一戰的勝利而慶賀,並論功行賞。

朱簡灼在慶功宴上,宣佈了對諸將的賞賜,向眾人賞賜了官職和爵位。

而朱靖垵則是親自負責對明軍上下的賜田,以及賜婚的事宜。

隨著隔著賞賜的不斷落實,一時間,明軍上無不為之振奮。

監國行轅,御書房!

朱簡灼端坐在書桌後,頭戴烏紗翼善冠,身上穿著一身得體的交領龍袍。

雖然他身上的這一身龍袍的做工和用料都不算太好,但形制最起碼是對的。

而朱靖垵,王順,李沐,韓思古,張虎等人則是各自落座,分別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朱簡灼目光環視一週,開口說道。

“今日,孤王喚諸位卿家前來,是有一件事想要同諸位卿家商議.”

眾人聞言,紛紛開口說道。

“監國請講!”

“我等洗耳恭聽!”

“……”

朱簡灼點點頭,開口說道。

“在旁窩嶺之戰後,我大明在武宣縣境內算是站穩了腳跟,武宣縣衙方面,暫且是無力來圍剿我大明的.”

“按照太子的話來說也就是,我大明獲得了一段寶貴的戰略發展期.”

“這段寶貴的戰略發展期對我大明來說極其重要,絕不能白白浪費,我大明接下來該如何發展,諸位若有建議,可以暢所欲言.”

朱簡灼話音落下,眾人都將目光看向了朱靖垵。

事情很明顯,他們都想要等朱靖垵表態之後再行表態。

朱靖垵也不猶豫,徑直開口說道。

“回稟父王,在兒臣看來,我大明接下來最應該做的事情主要有三點.”

“一為擴軍,二為開疆,三為增加歲入.”

“這其中,擴軍是最重要的.”

“我明軍現在兵不過一千五百之數,這麼點兵力想要完成反清復明,再創太祖高皇帝“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偉業是萬萬不能的.”

“甚至,就連能不能頂住清軍下一次進剿,都是一個未知數.”

“擴軍迫在眉睫!”

“至少,短時間內我軍要擴充至三千人.”

說完第一點,朱靖垵停頓了一下,給了眾人一個消化的時間,隨機接著說道。

“其次,便是開疆,簡單點說也就是擴大勢力範圍.”

“因為,唯有擴大地盤,我們才能擁有更多的人口,更多的錢糧,用於支援我大明完成擴軍計劃.”

“我的計劃是,我大明不要去進攻清廷的州府縣城,而是擴大我們在鄉野中的影響力.”

“對武宣縣,乃至周邊各縣的鄉鎮地區完成實際控制,收其人力物力為我所用……”

“簡單點來說,也就是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只要我大明不主動去進攻縣城,那我們所要面對的敵人,最多也就是州府裡的兵勇縣裡的衙役團練,這些敵人對我大明的威脅是有限的.”

“可一但我大明攻下哪座州府縣城,那我們接下來所要面對的,就是滿清朝廷調集全省,乃至數省兵力的全力鎮壓與反撲了.”

“這兩者之間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現在的大明,是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直面滿清的全力反撲的.”

“是故,我們在開疆擴土的同時,也要儘量避免這種局面的發生.”

眾人聞言點頭表示明瞭。

在說罷第二點之後,朱靖垵再次停頓了一下,然後接著說道。

“第三點,便是想辦法增加歲入了.”

“現在我大明不管是為了擴軍,還是為了治理地方,簡直是花錢如流水,就按照目前的花錢速度來看,或許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大明的府庫就將見底.”

“而沒錢,是什麼都做不成的.”

“是故,我們大明必須得想辦法擴充府庫收入才行.”

“這點,我暫時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還是請大家暢所欲言吧.”

朱簡灼聞言,頷首道。

“太子所言有理,諸位卿家可還有什麼別的想說的嗎?”

眾人聞言,開始交換眼神,不多時,王順站出來說道。

“啟稟監國殿下,老臣還有話要講.”

朱簡灼點頭道。

“首輔請講!”

王順清清嗓子,開口說道。

“回稟監國,對於太子所言擴充府庫收入之事,老臣有話要講.”

“老臣認為,我大明在實控地方之後,可以推行剪辮,恢復我大明衣冠的政策.”

“但不必使用不從者斬這般酷烈的手段,而是要對堅持留辮者,加收一筆辮子稅.”

“如此的話,一是可以保證我大明剪辮的政策不受到地方上的強烈反對,能夠順利推行.”

“二則是辮子稅的收入能夠極大的充盈我大明的府庫,滿足我大明當前的財政所需,實在是一舉多得的美事.”

朱靖垵聞言,也是讚許的點頭,他沒想到,王順竟然能提出一個如此實用的方法。

王順今日也算是讓他刮目相看了。

朱簡灼沉吟一陣之後,也是點頭說道。

“如此也可!”

現在大明雖然復國了,但畢竟國勢尚弱,滿清依舊佔據著全天下九成九的份額。

地方的百姓對大明能否真的反清成功,恢復大明江山,大多依舊是心存疑慮的。

如果朱簡灼在這時候下達剪辮令,那地方上怕是少不得要鬧出一些亂子。

到時候,相信絕對會有不少人為了保護自己的辮子,而和大明死磕到底的。

這對大明想要實控地方,完成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可並非什麼利好。

可大明如果能對剪辮之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們花點錢就能不用剪辮子。

那大明控制地方時,或許依舊會有人反抗,但他們反抗的力度,和強令剪辮的情況下的反抗力度,絕不可同日而語。

更重要的是,這招還能為大明增加歲入,簡直是一舉兩得。

朱靖垵站出來說道。

“啟稟父王,兒臣附議首輔所言!”

眾人聞言,也是紛紛站出來附議。

王順見此,得意的捋著鬍鬚。

一旁素來沉默的郭大山站出來開口說道。

“啟稟監國,紫荊山中的兵器作坊已經搭建了差不多了,但是光憑微臣以及微臣的那些學徒,怕死無法承擔起為大軍打造兵器軍械的重任.”

“還請監國殿下向工部調撥一些會造槍造炮的工匠,用於滿足兵器作坊所需的人手……”

饒是郭大山最近卯足了力氣教學徒,現在他的手底下一共也就只有十來人。

並且,這十來人還都是那種半桶水晃盪的貨色。

指望這麼點人手就想要撐起大明的軍械生產和製造來,無疑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朱簡灼深吸一口氣,蹙眉詢問道。

“這人手該去哪裡找?”

朱靖垵站出來說道。

“父王,兒臣的意見是,我大明可以想辦法從武宣縣治下,以及周邊各府縣治下的鄉鎮村寨獲得工匠.”

“舉個例子,我大明若是對武宣縣城,對各鄉鎮村寨大兵壓境,只是要他們幾個工匠,想來他們是不會拒絕的.”

朱簡灼聞言,讚許的點頭道。

“吾兒所言不錯!”

“那此事便還是交由吾兒負責吧.”

朱靖垵聞言,點頭道。

“兒臣遵旨!”

一旁的李沐站出來說道。

“啟稟監國殿下,微臣覺得我們還可以花重金從廣州佛山鎮方面僱傭工匠,前來為我大明做事.”

如果說朱靖垵的意見是直接搶人的話,把李沐的意見就是花錢解決了。

兩廣地方上其實並不缺乏會造槍造炮的工匠。

兩廣這邊土客矛盾尖銳,時常爆發大規模械鬥。

在械鬥時,土客雙方手上都有著數量相當可觀的土槍土炮。

這些土槍土炮是哪裡來的?

總不能是找我大清官府買的吧?

那也得我大清官府肯賣才行啊!

我大清官府怎麼可能作出一邊禁絕火器,一邊賣給士紳大戶們槍炮的事情?!

說白了,這些械鬥用的火器,其實大部分都是他們自造的。

雖然不一定每個村寨都有會造槍造炮的工匠,可一個縣裡肯定會有不少。

尤其是那些大戶人家手底下。

而廣東佛山鎮更不必說,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天下四大名鎮之一,是整個南方的手工業中心。

最不缺的就是技術精湛的工匠!

早在前明時期,廣東佛山生產的火器就曾經遠銷過歐洲,手藝比同時期的西方人可強多了。

哪怕是現在,廣東佛山的火器在整個東亞範圍內,那都是有口皆碑的上品。

武宣縣離現在大明統治區較近的,動用武力直接搶人最省事。

而廣東佛山那邊離得遠的,花點錢把人請過來自然最合適不過。

雖然這個時代的中國人有著相當濃厚的鄉土情結,輕易不願意背井離鄉。

但那其實是因為工錢不到位,只要工錢到位了,哪裡都能是家鄉。

……

何家村,天不亮何壽便起床了。

他穿好衣服,頂著深秋的寒風,來到了村子中心的打穀場。

早早的,打穀場上便又何家村的青壯族人匯聚,不少人都在揮舞石鎖,打熬身體。

村寨中的鐵器作坊那邊更是叮叮噹噹響個不停,村子裡的鐵匠們正在日夜不歇的趕製著刀矛兵器。

伴隨著一陣陣的呼喝,不少人頭頂都是冒起了白氣。

何壽看著族人們打熬身體,臉上的表情依舊是相當的凝重。

原因很簡單,因為旁窩嶺一戰的最終結局傳開了。

明軍大勝清廷官府的平賊兵馬,幾乎將其全殲,兵勢鼎盛。

再然後,清廷官府便將勢力收縮回了武宣縣城內。

明軍則是開始著手實際控制武宣縣下的各鄉鎮。

別說何家村這樣的金田鎮下轄的村寨了,甚至就連縣城周邊的那些村寨也都被官府給徹徹底底的拋棄給了明軍。

明軍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來到何家村,要求何家村剪辮臣服。

可萬一以後大清再打回來他們怎麼辦?

到時候,他們連辮子都沒有,大清天兵能饒恕他們的從賊之罪嗎?

到時候,何家怕不是要被族滅吧?

這叫何壽如何能不為之憂心?

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何壽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臉上滿是愁容。

就在這時候,他的兒子何晉大步走了過來,來到了何壽的面前,滿臉急色的開口說道。

“父親,出事了!”

“明賊的兵馬來到了我何家村外,要求我何家村解除武裝,向其歸降.”

“領兵的賊將還說,給我何家半個時辰的時間考慮,半個時候之後,若我何家村不降,那等村破之時,便要將我何家滿門抄斬.”

明軍最近在不斷的對外用兵,打破各村寨,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在這個過程中,對於那些頑抗到底的村寨,朱靖垵並沒有下令屠城,而只是將村寨中的族長宗老等人全部滿門抄斬。

他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因為現在大明各處都急缺勞動力。

是故,他不想亂殺人。

第二則是為了起到一個震懾作用,免得以後再有人還敢對抗明軍。

面對明軍時,那些選擇頑抗到底的村寨,真的是村民們自己作出的選擇嗎?

恐怕不盡然吧?

真正作出抉擇的,其實還是村子裡的那些士紳大戶,族長宗老。

普通人大多都只是被裹挾著盲從而已。

不管在哪個時代,人數最多的普通人,其實都是話語權最輕的……

殺一個士紳大戶,族長宗老所能起到的震懾作用,可要比殺一百個普通人,對其餘村寨所能起到的震懾作用大多了。

何壽聞言,一張老臉上滿是複雜之色。

沉思了良久,也沉默了良久,許久之後,何壽聲音嘶啞的開口說道。

“召集村寨的各位族老議事,商議一下如何應對吧?”

……

朱靖垵騎在馬背上,眺望著面前的那座圍樓,緩緩吐出一口濁氣道。

“如果本督沒記錯的話,這何家族長應該是金田鎮的客家人的話事人吧?”

朱靖垵話音落下,一旁的田文常開口說道。

“大都督所言不錯,這何家確實是客家人中的話事人.”

“我大明若能拿下何家,則金田鎮的客家人大半便能為我大明所用了.”

朱靖垵聞言,摸著下巴說道。

“希望如此吧!”

“若何家肯歸降我大明,本督自當不吝重賞.”

朱靖垵現在已經琢磨起了自己該怎麼拉攏一下客家人。

現在的大明的朝堂上主要有兩夥兒勢力。

一是朱簡灼和朱靖垵兩父子身邊,從剛起兵時便跟隨的元從派。

另一派是明軍在金田鎮的作戰中俘虜,然後又提拔起來的,類似田文常這樣的土家人。

五千字大章,先更一章,待會兒晚上還有一章。

作者爭取日萬……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與卿相識不識君

抱清秋摟魏嬰靠謝憐

救愛行

志得藍

社群做志願者的我卻被官方收容了

我的腿毛長

長玉扶聲

青平果

時間之重啟

你的媣媣

修文成仙

作者筆名已存在不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