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軍心就是民心

當然了,大明這邊也沒有要控制的意思也就是了。

今日大明要做的事情,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殺人,而是要借殺人來立威,來劃紅線。

如此的話,自然是圍觀看熱鬧的人越多越好。

看熱鬧的人越多,訊息才能傳的越廣,對清軍的震懾效果才能越明顯!

就在這萬眾矚目之中,朱靖垵帶著一隊騎兵,策馬賓士至行刑臺下。

然後,他便帶人大步登上了行刑臺。

目光環視一週,感受著四面八方頭來的矚目,朱靖垵開口朗聲說道。

“今天,在這黔江岸邊,在父老鄉親們的矚目何見證之下,本督要借這些韃子兵的人頭一用,給東安鎮死難於清虜屠刀之下的百姓一個交代.”

“要給花良村的戰場上,被清軍驅於陣前,慘死於戰場之上的百姓們一個交代!”

朱靖垵這邊喊話,他身邊的親衛便也跟著齊聲大喊。

將他喊話的內容傳遞的老遠,爭取讓四周圍觀看熱鬧的百姓都能聽到。

朱靖垵目光灼灼的環視一週,然後讓東安鎮慘案的那些倖存者登臺,當著所有人的面,講述他們悽慘遭遇。

楊晨和朱海濤等人按照朱靖垵的命令登臺,聲淚俱下的控訴著清軍的殘暴,傾訴著自己親人家眷的悽慘。

講述著發生在東安鎮的,那一場滿含血淚的慘案!

一時間,無數人為之落淚。

因為,金田鎮附近的百姓,對東安鎮的遭遇是能產生共情的。

東安鎮和大明沒什麼關係,只是清軍大軍討賊路過,都能有此悽慘的遭遇。

那他們呢?

要知道,如今的金田鎮和大明之間的關係是割捨不開的。

若大明事敗,清軍拿下金田鎮,那金田鎮的下場可想而知。

到時候,別說一個小小的金田鎮了,怕是整個武宣縣,以及周邊數縣,下場都要比東安鎮還慘吧?

共情之後,便是難免的群情激奮!

“殺!”

“殺!”

“報仇!報仇!還東安百姓一個公道.”

“明正典刑!一定要拿那些韃子兵明正典刑!”

“……”

一時間,黔江岸邊呼喊聲不絕。

朱靖垵也是隨即宣佈了十三抽殺的軍令。

當朱靖垵宣佈這次對清軍戰俘是十三抽殺,而不是全部殺之後,被俘的清軍戰俘中原本的騷動,瞬間便消失了。

原本,他們以為自己必死無疑,是故,準備要拼死反抗一下。

但是,當朱靖垵命令傳達,不是全部殺,而是十三抽殺之後,他們反抗的心思便沒了。

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會是那三分之二的幸運兒,而不是那三分之一的倒黴蛋。

既然有機率活下來,那清軍上下反抗的心思自然也就熄了。

真的是殺人比殺雞都容易!

……

這一日,黔江岸邊血流成河。

一具具無頭屍體被堆放在一起,場面觸目驚心。

伴隨著熊熊火光燃起,屍體焚燒的焦臭味傳遍整個黔江兩岸,甚至是處於下風口的武宣縣城都能聞到。

那些在十三抽殺令中僥倖存活下來的清軍士卒被全部編入了勞改營,被安排勞改贖罪。

兩日後,明軍在完成修整之後,便開始繼續四處出擊。

韓思古帶兵逆流而上,準備進攻來賓。

而張虎則是帶兵南下,直撲貴縣。

謝高領兵北上,向西北方向的象州進攻,企圖打掉象州的駐防清軍,減輕北面的壓力。

而朱靖垵則是親自率領明軍主力,沿江東下,向著安平方向而去。

時間飛速流逝,各部明軍均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乾隆四十二年,三月初一,謝高所部克象州,殲滅清軍七百餘,繳獲無算。

象州上下官吏拒不投降,皆自焚而死。

三月初三,張虎率部克潯州,殲滅清軍五百餘,潯州教諭蘇文歸降,其餘官吏皆死。

而蘇文在投降後,則是被大明被提拔任命為潯州知府,負責主持潯州事宜。

明軍主力繼續南下進逼貴縣。

三月初十,韓思古殺至來賓城下,來賓知府頑抗到底,投井自殺。

官員大多逃遁!

朱靖垵則是親自領兵東下,進逼平南。

而與此同時,武宣作為此時大明的大後方,則是在繼續加緊招兵買馬,製造軍械。

隨著明軍各部不斷的報捷,武宣周邊各府縣的百姓對大明也是開始有了些信心。

不少人相信大明或許真的能反清復明成功!

明軍的徵兵點外排起了長龍,新兵營內外幾乎每日裡都是人滿為患。

新兵們紛紛抓緊訓練,準備隨時投入戰場。

而與此同時,明軍的軍械作坊也是從紫荊山中遷出,遷入了金田鎮,正是改組為兵工廠。

規模得以擴大的同時,所需工人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

一座座鍊鐵的小高爐,鍊鋼的轉爐不斷的運轉。

不斷有通紅的鋼水被澆鑄為武器甲冑,然後交付給軍隊。

65式野戰炮的生產速度繼續飆升。

平均每日五到六門的產量,像是開了掛一般。

這些生產出來的火炮要麼被裝備給了軍隊,要麼被佈置到了朱靖垵所設定的各條防線上。

十分可惜的是,重型火炮的鑄造技術大明這邊依舊在摸索。

雖然砂模鑄炮勉強能鑄造出重炮來,但效率卻比不得鐵模鑄炮那麼快,產量終究有限。

……

平南城外!

朱靖垵站在明軍的大纛旗下,手中握著一隻望遠鏡,觀察著戰場上的戰況。

一隊隊明軍士卒,正在列陣向著平南城推進。

雲梯,盾車等攻城器械一應俱全。

轟隆隆!轟隆隆!

炮兵陣地上,兩門重炮交替開火。

炮陣上硝煙瀰漫的同時,黑乎乎的炮彈向著平南城的城牆打去。

轟的一聲,一發炮彈重重的砸在城牆上,夯土城牆的牆體肉眼可見的晃動,煙塵土石撲簌簌的掉落。

明軍手上現在共有七門重炮。

其中五門是在廣州那邊向洋人購買的,剩下的兩門則是明軍的軍械作坊用砂模鑄炮法自己鑄造出來的。

其中的三門被分配給了其他三路大軍使用,剩下的兩門被留在金田鎮,被用作城防炮。

是故,現在朱靖垵手上便只有兩門可用於攻城的重炮了。

但是就目前來看,兩門炮也夠用了。

平南畢竟只是一個小縣,而非是什麼堅城,幾輪炮擊,足夠拿下他了。

城牆被重炮轟擊,城頭的清軍守軍忍不住一陣慌亂。

影影綽綽間,可見一道道人影在城牆上跑動。

平南巡檢宋義站在城頭,想要指揮自己手底下的衙役民團進行反擊,準備抵抗明軍的攻城。

但是,聽著城外那轟隆隆的炮聲,平南城內的衙役民團早已喪膽,一個個的都在埋頭逃跑。

即使沒逃的,也是縮在牆角瑟瑟發抖,腿腳軟的站都站不起來。

壓根沒人聽從他的命令,去同明軍作戰。

明軍的攻城部隊一路推著盾車,來到了平南城下。

伴隨著一陣爆炸的轟鳴,平南的城門被明軍用炸藥包給炸開。

煙塵瀰漫,木屑飛濺,隱隱有火光閃爍。

但是,明軍的攻城部隊卻是沒有絲毫的猶豫,衝鋒號響起的瞬間,黑壓壓的明軍士卒爭先恐後從被炸開的城門處一擁而入。

所過之處,守城的清軍望風而降。

在城門被炸燬的瞬間,清軍的抵抗也是如同風吹雨打去,迅速消弭於無形。

平南巡檢宋義不肯投降,從城頭一躍而下,摔得腦漿迸裂,慘死當場。

明軍迅速實際控制了平南城!

朱靖垵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吐出一口濁氣道。

“傳令下去,大軍著手控制平南城的城防.”

“清繳城內的清軍殘兵,維持社會秩序,並張貼安民告示.”

“再傳令大軍注意軍紀,若有搶劫殺人,凌辱婦女,干犯軍法者,立斬不赦.”

眼下明軍既然號稱是王師,那自然要表現出些王師的氣象來。

不能和滿清的土匪兵一樣,走到哪裡,搶到哪裡。

大軍所過之處,對地方秋毫無犯,不取百姓的一針一線,就是最基本的要求。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朱靖垵是不介意拿幾顆人頭用來立威的。

現在大明軍功分田的事情已經被落實了下去,朱靖垵自然是有底氣去下狠手整肅軍紀的。

有軍功田作為錨定物,現在明軍的軍心穩得一批,整頓軍紀而已,不會出事的。

在大軍著手控制平南城之後,朱靖垵開口說道。

“傳令下去,向後方報捷吧!”

“就說我軍已然攻取了平南城,正準備繼續沿江東下,向安平城進發.”

“請監國速派人手接受地方政務!”

“……”

還有就是,明軍在攻佔地方的同時,也是在不斷的進行著抄家的工作。

至於說抄家的物件?

說白了,就是那些拒不投降,一意孤行堅持對抗大明的滿清官吏。

以及積極出錢出力,襄助清軍作戰,與大明為敵計程車紳豪商。

主要就是這兩批人!

造反,說白了就是一個利益再分配的過程。

朱靖垵要透過給明軍上下分田分地發老婆,進而拉起隊伍來反清復明。

可按照物理守恆定律,有人得到就肯定有人失去。

是故,話又說回來,那些分給明軍士卒的田地和女人該從哪裡來?

說白了,也只能是從那些堅定站隊滿清計程車紳豪商那裡來。

雖然朱靖垵有拉攏士紳之心,但沒奈何人家士紳現在不愛搭理他。

再然後,朱靖垵便想通了,自己現在最需要拉攏的是軍心。

只有穩住軍心,新生的大明政權才能站穩腳跟。

至於說士紳,可去你媽的吧!

既然你特麼不愛搭理老子,那就別怪老子拿你開刀殺豬了。

抄家所得,極大的緩解了當前大明所面臨的財政壓力。

他們的錢糧變成了大明的錢糧。

他們的土地變成了大明分給將士們的軍功田。

他們的妻女家眷,則是被按照軍功,賞賜給了明軍中的光棍們為妻。

隨著被兌現的軍功田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光棍用軍功換到了老婆。

明軍上下計程車氣非但沒有因為連續作戰而低落下來,反而是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越發高昂。

至於說因此而失去的“民心”?

那不重要,只要軍心在握,“民心”歸附也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嗯,簡單翻譯一下,只要伱的刀夠快,士紳們只會跪的更快。

對此,士紳老爺們可都是有先例的。

蒙元,滿清,兩次異族入主中原,士紳老爺們在利刃面前,跪的可是一個比一個利索。

還有就是,現在的大明其實還沒到需要拉攏“民心”的階段……

……

就在這明軍大刀闊斧的向外擴張,攻佔州府,擴充地盤的同時。

兩廣總督府也是接到了討賊大軍戰敗,明賊做大,橫掃地方的訊息。

楊景素端坐在總督府的大堂上,而在他的面前,則是擺著花良村一戰的具體戰敗。

當他看到廣西清軍主力一戰受到重創的訊息之後,整個人的臉色便直接沉了下來。

“總督大人,廣西那邊鬧出了這麼大的一個亂子,訊息怕是按不住了.”

“學生建議您還是儘快將訊息上報朝廷,請朝廷調集數省兵馬,圍剿廣西的賊匪吧.”

楊景素面前,他的師爺許崇印開口建議道。

楊景素深吸一口氣,開口說道。

“許先生所言不錯,此事確實是該上報朝廷,請朝廷發數省兵馬圍剿明賊.”

“但是,本官現在所憂心的事,這事情要是就這麼報上去,朝廷那邊會不會拿本官做法?”

兩廣總督這個缺兒向來是滿洲八旗的自留地。

他楊景素一個漢人,被皇上委以重任,擔任兩廣總督。

朝中不知道多少盯著他屁股底下的兩廣總督的位置,等著外放的八旗大員對他恨得牙癢癢呢。

廣西興起叛亂的事情要是就這麼報給朝廷,朝中怕是少不了要有八旗大員對他楊景素落井下石的。

許崇印聞言,沉思一陣開口說道。

“總督大人若想脫開此事的關係,將功折罪將會是您最好的選擇.”

“在朝廷調集數省兵力,發兵圍剿廣西明賊之前,您若是能先一步將叛亂平定,將賊酋押解入京,獻俘於太廟.”

“那此事或許就還有轉圜的餘地!”

“總督大人您應該是知道的,我大清首重軍功.”

……

ps:今天下午有點事需要出門一趟,沒辦法碼字,再加上昨天的三更把存稿乾沒了,所以只有一更了。

望諒解,明天恢復兩更八千字。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世界之外:新的副本

端佑

快穿:美魅嬌女主又生崽崽了

清清桃兒

凹凸之沙雕兄妹

淋音

重生之原來我是空氣

微煙

晚安小姐姐

金桃子

祁鈺抉

嬤嬤怎麼你了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