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關隴、徐淮、荊商各有戰事爆發,天下為之劇變。

劉備自轉道西進關中,漢軍步騎疾行,僅三四日時間,路途則已過半。

大軍至武關時,劉備與武關諸將匯合,留吳班鎮守武關,防止後路被斷。繼而命張飛、龐德率兵萬人以為前驅,兵鋒直指長安。

大軍臨近出發前,神策將軍黃權上疏道:“商於六百里之地,坦隘錯落,山嶺夾道,易進難退。魏人驍勇善戰,陛下逆行大道,臣恐魏人抄道斷糧,今臣請為羽翼,入弘農界以當寇兵,以護陛下側道。”

武關道是由灞水河谷與秦嶺南側丹水河谷連線而成,自古為關中與江漢聯通的重要關隘。

不得不說劉備轉下關中,從戰略、戰術上都非常出奇,但卻別忘曹魏仍是統治中原的龐大帝國,在危難之下其所爆發出來的戰爭潛力,尤其驚人。

如果內容出錯稍後用瀏覽器嘗試!

商於六百里地,看似僅能聯通關中與江漢,實際上還能翻越山嶺能至弘農,弘農則與洛陽道路相通。

“君當安心!”

事實果如郭淮所言,劉備破長安心志之堅定,非尋常人可想。自他從武關出發後,分錢財與部下,並與部眾約‘如下長安,盡分城中府庫’,軍中將士士氣頓時昂揚。

留兵五千守武關,撥五千人與黃權。在確保後方無憂之後,劉備自率三萬精銳步騎,向上洛城逼近。

黃權出生巴地,深知天下無險峻,大多關隘都能翻山越嶺偷渡過去。今見劉備除了在武關布留重兵,對側翼山嶺峽谷,缺乏警惕戒備,則是主動請纓屯兵護衛。

待曹彰走後,司馬懿上前握住孫權的手,說道:“陛下委大任與你我,今關中家門有禍,唯竭盡全力。懿往關中,朝中事務唯賴君爾!”

眾人反應過來,向曹彰拱手施禮。

見費耀棄城而逃,劉備順勢入城,撫卹城中百姓。而商於百姓無不簞食壺漿,喜迎王師。

“今彰已合宗親及武勳各家部曲兩三千人,騎數百人,然老幼不齊,恐非水賊之敵手。”曹彰答道。

郭淮書信言,長安者,兩漢之舊都,劉備素以興漢為己任,今提兵而至,其部士氣必高,唯避其鋒芒而後御之。且藍田兵馬弱寡,縱有上洛城郭,恐亦非劉備勁旅之敵。藍田地形崎嶇,三面環山,修壘堅守,集關中之力,或能阻之……

司馬懿急忙將曹彰扶起,說道:“殿下為尊,懿豈敢將之。殿下如欲有心殺敵,可與懿合軍同往關中。試問殿下已合多少部曲?”

得聞劉備率精兵入關中,曹真縱有所備,但亦大為驚駭。但由於馬超兵入隴右,陸遜兵出儻駱威脅關中,讓他難以回師,唯有命費耀、郭淮竭力守住上洛、藍田。

殿內,曹丕派出的謁者,向司馬懿、孫權、陳群幾人細言戰事變化經過。

“殿下戎伍打扮,不知是何緣故?”陳群明知故問道。

“不敢!”

劉備兵至青泥,見郭、費合軍下營,唯有緣山而攻營。連攻數日,兩軍死傷慘重,亦不得克。

說著話,孫權再看向陳群,說道:“公發洛陽各大族部曲為兵,由遣一將隨後而至藍田。”

陳群儘量保持沉穩,問道:“今陛下來信,言劉備抄道直取關中,今大軍在南陽,兵力抽調不及,曹鎮西獨御陸遜,藍田、上洛唯郭淮、費耀二人,兵力有所不及,此將如何是好?”

郭淮不僅拒絕了費耀求援的訊息,還建議費耀率兵撤到藍田,與他一起固守,等候洛陽的兵馬救援。

司馬懿沉吟少許,說道:“懿與孫鎮國各有五千人馬,今可由殿下統率騎卒日夜兼程,先至關中藍田。懿率餘者步卒,舍輜重並進,隨殿下所部而後至。”

曹彰手按刀柄,沉聲說道:“眼下大敵當前,我曹家江山岌岌可危,今何需研討退敵之策,唯盡出司隸各族部曲,奔赴關中。本王為魏任城王,是有先帝血脈,當率兵爭效於沙場,豈能為婦孺引頸而待死乎!”

在劉備向長安用兵的同時,洛陽收到曹丕的快馬書信,得知劉備轉道親征長安,朝野高層頓時人心惶惶。

大軍在上洛不敢耽擱太久,劉備在法正速進的建議下,率精銳兵馬向關中進發。百餘里的路程,但因山道崎嶇難行,漢軍不得已走了兩日。

劉備從武關出發,蓋因目標長安,兵馬士氣高昂。張飛與龐德為前部,所到之處,攻無不克,連下數城,兵鋒直逼上洛城。

相比艱險的蜀道而言,武關道除了入關中藍田那段難行外,其道路整體上不難通行。且因是河谷地形,居住的百姓不少,是有上洛、商二縣建制。

話音剛落,殿外傳來渾厚的聲音,眾人尋聲望去,卻見是任城王曹彰,其身披黑色魚鱗重甲,腰佩環首長刀,手抱鐵面兜鍪,步伐矯健且又沉穩。

孫權與司馬懿本因主副掌事關係,尚有權利小糾紛。今大敵在前面,孫權與司馬懿二人矛盾盡數被擱下,專心解決外敵劉備。

郭淮的書信很長,為費耀分析了當下的戰況。其表示劉備謀圖長安已經很久了,此番進軍,劉備及其部下士氣必會高漲,今下關中兵少,不能與劉備硬碰硬。

二六零五:f七零零:四三:六零零零::七八一

郭淮不愧是有名將之資,其深知劉備所部士氣之高昂,非硬碰硬所能打得過。在劉備進軍間,郭淮特意將營寨挪到山上,居高而臨下,且加固營壘,多設陷阱,以迎劉備所部。

“請仲達放心!”

“善!”

曹彰尚知今下形勢關鍵,則是向司馬懿拱手道:“司馬撫軍,今陛下委大任與卿,本王願從君之軍令。”

幸劉備搭建浮橋,派出龐德渡河,方才擊退曹彰、郭淮二部,救下劉封及其所部。

郭淮早有防備,在費耀的不解中,直接放棄山營,撤至灞水西岸,擊敗了欲繞後偷襲的太史亨,將灞水以東主動讓與劉備。

曹彰與郭淮合軍後,曹彰欲臨河下營,退敵於灞水。

劉備都打到長安跟前,孫權哪裡還有什麼心情與陳群討論禦敵方略。一旦長安被劉備拿下,關中被收復,大魏直接可以宣告滅亡了。這已經不是邊境之禍,而是屬於腹心之災。

曹彰抬頭而笑,胸有成竹說道:“孤縱橫烏桓,兵破遼東,無人能擋。孤舉騎至灞水,如劉備渡河,以騎卒蹈之,必破其軍;若劉備畏而不進,則下營固守,以待君步卒。”

說著,曹彰按劍虎步而出,當即要領騎西進,趕往關中藍田。

孫權直接從榻上起身,情緒激動,奮然說道:“關中事關我大魏之門戶,今受水賊奔襲,唯發舉國之兵而御之,何有商量詢問之餘地?”

接著,司馬懿叮囑說道:“敵自江漢遠道而來,不識我軍底細。殿下率騎至藍田時,如敵兵已至灞上,則可虛張聲勢,以為故弄虛實,令劉備疑而不敢輕進。”

“拜見大王!”

休整一日,劉備命劉封率兵渡河,郭淮退兵示弱誘敵,劉封率兵半渡追之。曹彰所率騎卒殺出,兩千騎卒匯郭淮五千兵馬,擊敗劉封,漢軍淹死者近有千餘人。

“不必了!”

孫權平日縱有為己取利,舞弄權術的念頭,但今大敵當前,他豈敢再有徇私之念。他縱兵略不行,但亦知寒唇齒亡之故事。

及劉備所部的漢軍旗幟出現在藍田時,長安及諸邊城郭士吏震動不安。然由於郭淮守住藍田,劉備大軍被堵在青泥,不得入關中,京兆士族觀望形勢,尚不敢有所動作。

兩日下來,漢軍死傷不少,城中守軍死傷亦重。扛不住的費耀,率部舍城而走,投奔在藍田駐守的郭淮軍。

且在劉備指揮得當下,一路上所戰無所不克,無城不下。今大軍逼至上洛城下,劉備先派人入城勸降,見費耀不降。劉備直接選先登死士攻城,親臨戰場,連攻城郭兩日。

孫權語氣激動,保證說道:“權當發中國人力物力以應關中,唯望君舉策而退劉備。關中四塞險峻之地,臨近京師,其斷不可被劉備所趁。”

故而曹魏除了可以在藍田圍堵漢軍,實際上還能抄道路半路伏擊漢軍,截斷漢軍道路。

隨著劉備轉道武關,其戰爭焦點也切換到武關。

雖然偷襲長安的計策失敗,但劉備終究是擊敗了郭淮,得到了灞東之地。

緊接著,法正獻計建議劉備派部隊繞行山後,放棄圍攻郭淮,偷襲長安。劉備納法正之策,派太史亨率精兵三千,渡過灞水,直向長安。

劉備深以為然,採納黃權的建議。拜黃權為鎮北將軍,督商丹之眾萬人,屯兵東側弘農險要,以防魏師偏軍抄道伏擊。

費耀以三千人守上洛,張飛、龐德率軍血戰不克,唯下營等候後軍的劉備。趁著喘息之機,費耀當即派人寫信與郭淮,求其率兵部來援。

眾人越聽,臉色越差。曹丕率大軍南征,被劉備擺了一道,今大軍主力在南陽,而劉備已向關中挺進。

五月,洛陽,尚書檯。

孫權看向司馬懿,說道:“陛下授你我兵馬各五千人,此兵雖尚未歸心,但家門之禍在前,不可猶豫遲緩,宜當遣兵馬速速西進,圍堵劉備於藍田灞上。”

郭淮則是認為,今所小挫劉備,但仍是敵眾而我寡。今臨陣下營是為示弱與敵,不如遠水下營,行復舊策,半渡而後擊。劉備狡詐,今時見之,必為之疑,唯尋他策破我。

曹彰採納郭淮的建議,二人在灞水西岸的高丘上下營。劉備欲再渡河,但見二人這般佈置,懷疑其有伏兵,不敢輕進。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宗安寺

夢遊飽飽

【有幸】

佚牧

妹妹重生搶我婚事?讓給她!

富貴閒人兒

不被遺忘的青春

y魚兒水中游

快穿之圓夢腦洞大爆發

東山上的瘋驢子

快穿:瘋批大佬她嘎嘎亂殺

BT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