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昭武紀》:“十一月,群下上帝為漢昌王,表於漢帝曰:衛將軍臨淄侯臣劉溥、鎮西將軍閬中侯臣張魯、振武將軍竟陵侯臣劉璋、安遠將軍龍度亭侯臣士燮,平越將軍烏程侯臣孫紹、大司馬長史領鎮軍將軍臣張昭、鎮北將軍雲陽鄉侯臣霍峻、軍師將軍臣諸葛亮……”

漢昌王勸進表十一位領銜,霍峻、諸葛亮分別位居七、八,九到十一分別為關羽、張飛、王粲三人。

除以上十一人領銜外,名單上還有各級南方要職官吏,人數合計一百三十六人。

劉備進位漢昌王的排面不可謂不大,前十一人之中有五人曾是割據一方的諸侯或是諸侯子嗣,歷史上的許靖、龐羲、李嚴等人今時都排到後面去了。

眾臣在武漢上疏合推劉備進位國王,劉備推辭了兩次,礙於眾人的盛情,不得已於蛇、龜二山開壇設祭,受封漢昌王。

二十六日,良辰吉時已至。

劉備乘五駟之王駕,著九章玄衣纁裳,頭插玉簪,親至祭壇。

劉溥、張魯、劉璋、霍峻等文武官吏,身襲赤玄禮服,頭戴進賢冠,緊跟在劉備身後。

至祭壇,漢軍甲士神情嚴肅,手持長戟分列道路兩側,直達祭壇階梯。

眾臣止步,劉備獨自上臺。

在劉備上臺的瞬間,樂官於左右奏九韶樂,歌者高誦禮言。鼓樂大作,笙歌聒地,鼓聲如雷,禮歌高亢,響徹長空,迴盪祭壇四周。

隨著劉備行至祭壇頂端,王粲代眾人宣讀勸進表。

“……伏惟陛下誕姿聖德,統理萬邦,而遭厄運不造之艱。董卓首難,蕩覆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大司馬領司隸校尉豫、荊、益、揚四州牧鄴城侯備,……操外吞天下,內殘群寮,朝廷有蕭牆之危……。”

“臣等輒依舊典,封備漢昌王,董齊六軍,糾合義士,掃滅凶逆。以漢昌、江夏、長沙為國,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夫權宜之制,苟利社稷,專之可也。然後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

相較歷史上以五郡為漢中國,率先晉位漢昌王的劉備,則是不敢太明目張膽,僅以三郡為國土。然實際差別不大,過不了多久,待時機恰當,估摸劉備就會稱帝開國。

在王粲的禮唱下,劉備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作揖,向象徵天子的蒼天,行三拜九叩之禮,以謝劉協的恩典。

“大王!”

王粲低聲提醒。

劉備從蒲團上而起,拿過王粲遞過來的祭文。

吐了口濁氣,劉備高聲念道:“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董督三軍,奉辭於外,不得掃除寇難,靖難王室……。”

洋洋灑灑的幾百字,劉備高聲念讀。

待劉備唸完後,劉溥捧著象徵諸侯王的九旒冕冠上階,親自為劉備戴上。

旒珠在劉備眼前搖晃,他張開雙手,朝向階下群臣。

“拜見大王!”

此刻不論是祭壇上的劉溥、王粲,亦或是祭壇下的張魯、劉璋、霍峻等人,都在這一瞬間下跪,對劉備行王臣之禮。

“諸卿平身!”

劉備抬起雙手,示意眾人起身。

“謝大王!”

“仲宣,宣讀詔命!”劉備說道。

“諾!”

王粲從侍從手上取過巾帛,沉聲說道:“大王起於吳楚,得有今日之盛,皆賴諸卿之功。今開國立基,諸卿皆有封賞,聽候王詔。”

王粲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攤開詔書,朗聲起讀,先是冊封漢昌國內官吏,後是表各州刺史、郡守。

衛將軍臨淄侯劉溥,名下有六縣為食邑,增領二縣為食邑,合滿八縣。

劉溥雖官爵未變,但眾人卻皆知劉溥封王,屬於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就差劉備稱帝了。

鎮北將軍霍峻,假節,封前將軍,進枝江侯,食邑八千戶,江淮都督,領徐州刺史。賜金五百斤,銀千斤,鹽場一座。

鎮東將軍關羽,假節,封左將軍,進漢壽縣侯,領江陵都督。

鎮南將軍張飛,假節,封右將軍,進西鄉侯,領江州都督。

徵南將軍黃忠,封后將軍,封都亭侯。

張昭為太傅,劉先為太常,韓玄為光祿勳,王粲、馬良為侍中,龐羲為少府。

尚書令龐統,尚書僕射張松,尚書劉巴。

漢昌太守法正,江夏太守文聘,長沙太守廖立。

……

翊軍將軍趙雲,封徵東將軍,領中護軍。

江夏太守文聘,兼領徵南將軍;漢中都督陸遜,領徵西將軍;申耽仍為徵北將軍。

四鎮將軍,鎮西將軍張魯,鎮北將軍甘寧,鎮南、鎮東將軍空缺。

除以上之外,糜竺為安漢將軍,李嚴為興業將軍,吳懿為討逆將軍,伊籍為昭文將軍……

諸葛亮的話,仍是軍師將軍,主大司馬府事,除了錢財封賞外,別無另封。然別看諸葛亮無官職變動,但從實際來看,諸葛亮的實際權利又膨脹了。

至於為何?其中原因則與劉備幕府制度有關。

劉備身上的官職為大司馬,司隸校尉,領荊、揚、豫、益四州牧。也就是說這四州的軍政職務,需要上呈到大司馬府處理。諸葛亮主大司馬府事,則是具體負責四州政事。

漢昌國,治漢昌、江夏、長沙三郡。

漢昌國的尚書令龐統,能負責的政務也就這三郡的具體內容。且劉備如果吩咐讓諸葛亮負責,龐統手上一點權利都沒有。故而別看太常、少府、尚書令官爵名字高大上,實際權利遠不如大司馬府上的屬吏。

劉備晉位漢昌王,除了名義上與曹操競爭。實際上劉備利用漢昌開國,收了大批的實權。

韓玄、劉先、潘浚、文聘這些此前作為劉琦舊臣,劉備不是不能用,但是他們影響在哪,不利劉備治理荊州。

將韓玄、劉先調入漢昌國,用高官榮養;潘浚能力出眾,則是調到巴蜀出任梁州刺史;文聘可安江北,劉備則讓漢昌國直轄江夏。

豫章、長沙二郡空缺出來,荊楚中樞要員潘浚遠州巴地,劉琦舊部被打成散沙,此將大有利於劉備深入治理荊楚。

少頃,王粲將封賞名單,誦讀完畢。

壇下眾人各有神情,黃忠突得後將軍,欣喜不已,在那接受眾人的恭賀。

關羽則是眯起丹鳳眼,目光瞥向黃忠,神情露出憤懣之色。

前左右後四方將軍,雖從狹義上來說有站班順序之分,多以前將軍為先。然從武官職位來看,四方將軍則是處於平級。

他隨兄長從涿郡起兵,征戰近有三十載,立下無數功勳,方有今日之位。

那黃忠何德何能,能與自己平級?

功績不及霍峻,資歷不及他。所能稱到的戰功僅是近期初立,怎能與他同為四方將軍。

關羽忍著不滿,對霍峻抱怨說道:“大丈夫豈能與老兵同列!”

關羽的聲音不大,但卻能讓眾人聽見。這讓黃忠又羞又惱,卻也不敢說什麼。

當然不僅是關羽不滿,霍峻心裡也有不爽。他是靠實打實的功勞,一步一步走到這個位置。黃忠真就是在這幾年間,從雜號將軍升到四方將軍,很難讓人信服。

但霍峻非是關羽,不爽歸不爽,劉備需要黃忠出任後將軍就足夠了。

霍峻打著哈哈,示意眾人說道:“大王在上,我等當行禮謝恩!”

“對!”

眾人也反應過來,向祭壇上的劉備謝恩。

“謝大王恩賞!”

劉備站在祭壇上將眾人的神情盡收眼底,特別是關羽遲疑半響,見眾人皆行禮,方才隨躬腰行禮。

“免禮!”

劉備神情不變,抬手虛扶眾人,笑道:“今天氣寒冷,寒風凜冽,孤已命人在城中設宴,諸卿可隨孤前往,不醉不歸。”

“諾!”

劉備在侍從的攙扶下,徐徐從祭壇下階,招呼人群中的關羽,笑道:“雲長,隨孤同駕!”

“這~”

諸葛亮心領神會,勸道:“大王,關將軍與殿下雖關係莫逆,但殿下已貴為大王,今讓關將軍同乘,恐有違禮制。”

“正是!”

王粲也出聲應和,說道:“大王,今時不同往日,當需遵從禮法之制。”

見葛、王二人這般言語,關羽臉上的笑容,又沉了下來,心裡愈發不滿。

張飛也是不舒服,目光緊盯著劉備,似乎想看看大哥是否變了。

劉備神情不悅,怒甩袖子,說道:“我無雲長、翼德,縱晉位國王,又何以言貴!”

說著,劉備主動伸手拉向關羽、說道:“走,隨孤同乘歸城!”

在眾臣的羨慕的目光中,劉備拉著關羽、張飛上車,直徑回城。

諸葛亮望著遠離的車駕,撫扇而笑。

霍峻意味深長,說道:“事成也?”

“事成也!”

諸葛亮持扇而笑,說道:“不知仲邈可願與亮同乘?”

“峻之所願也!”

國王的車駕上,劉備握著關、張的手,深情說道:“我能有今日之盛,多賴雲長、翼德輔佐。你我兄弟三人,情義非常人能比,譬猶一體,禍福共之。”

“兄長!”

關羽、張飛感動應道。

劉備拍了拍關羽的手背,感慨說道:“昔曹參與高祖少小親暱,而陳平、韓信後至。論官職班列,韓信居上,我不聞曹參以此為怨。今我為匡扶漢室,用賢能良將以御曹,非輕二弟、三弟,而是因一時之功而論。”

關羽面露慚愧,拱手說道:“兄長,羽奔走亡命,幸得兄長賞識,方有今日。然弟卻計較班列先後,口出怨言,今時想來,多有羞愧,此非大丈夫之所為,亦不利兄長治國。”

“俺也一樣!”

“雲長!”

“翼德!”

“兄長!”

劉備抓住關羽、張飛的手臂,笑道:“今日之宴,不醉不歸!”

“不醉不歸!”

“哈哈!”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戀與說唱

雪Athena

消失的真兇

飛 翼

寂靜之名

求理

又是一個秋季

想做懶大王

懶得起名字可能是末日

往後餘生上上籤

年代遊記

匿名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