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散人歸,興盡而返。

黃昏時分,劉備留諸葛亮於宮中論事,在宮苑走廊間散步。

劉備負手背腰,問道:“令明是為義士,孔明何以故主胞兄之事疑之?”

諸葛亮持扇緩行,說道:“世間知人難,龐令明既能歸降大王,何不能歸降曹操?”

“龐德舊從馬騰,後隨馬超,加之胞兄龐柔在中原,豈能不防備一二?”

說著,諸葛亮目光微凝,說道:“或如大軍危急之際,賊人以舊情說龐德。亮恐龐德難受蠱惑,致使率軍降曹,從而崩壞戰事。今日我以舊情逼之,讓其立誓而奮戰,是為讓龐德顧慮名聲,而不敢降曹。”

龐德雖入漢數年,但與諸葛亮少有接觸。

縱然龐德被劉備盛讚為義士,但作為政治家的諸葛亮可不會因此而輕信龐德。尤其是在北伐襄樊這個特殊的時刻,諸葛亮自然要穩妥行事,確保龐德的可靠性。

且諸葛亮那番言語,既是對襄樊戰事的負責,也是對龐德個人的負責。

劉備捋著稀少的鬍鬚,感嘆說道:“孔明智慮周全,孤不如也!”

“不敢!”

諸葛亮持扇而笑,說道:“縱論識人,亮不及大王,亦不如仲邈。大王以誠待下,慧眼識才,所拔之人,多是為國之賢才,臣安能及也?”

在賞罰公平上,劉備或許因個人情誼,無法做到一視同仁。但劉備在識別人才的能力上,縱曹操亦或難及。英雄不問出處,賢才專委大任,此語在劉備身上得到貫徹。

“呵呵!”

聽著諸葛亮的盛讚,劉備嘴角微微揚起,說道:“如仲邈《馬說》所言,世間千里馬眾多,而少有伯樂,今欲發掘賢才,需持心待之,察其才略,提拔用之,試其才略,方可知其深淺也!”

見劉備情緒愉悅,諸葛亮趁機問道:“今漢室衰微,天下無主,大王何故遲疑,不願繼天子之位?”

聞言,劉備面露遲疑少許,如實說道:“孤以滅賊為己任,時常言除賊擁漢。今天子未亡,而孤卻因此而繼位,恐因此而他人非議。”

諸葛亮微微蹙眉,說道:“大王何不見張裕妄言之語,其聞曹氏篡漢,言‘天下當易代,劉氏祚盡矣!’之語。大王聞之而大怒,不顧臣之規勸,令人而捕殺之。”

“此事雖小,但卻可見曹氏篡漢,致使人心散亂。大王不繼帝位,又何以安天下人之心乎!”

益州盛行讖語,張裕是為蜀中士人,精通讖語。昔北伐壽春時,他與周群皆不看好劉備北伐壽春,周群告訴諸葛亮言北伐有危,小心北伐;張裕則是當面告訴劉備,不可爭壽春,軍必不利。

劉備因瘧疾而撤軍,大將魯肅病故於江淮。張裕就此事與益州舊臣談論,譏諷劉備用兵無能,宣揚自己讖語之靈驗。故而劉備心中記恨上張裕,但也忍了下來。

直到曹操篡漢,張裕利用他的身份,鼓譟漢室將亡之語。劉備氣得不行,直接讓人捕殺張裕。即便有諸葛亮的勸諫,劉備也非殺不可。

但不論怎麼樣,張裕的那番言論,實打實衝擊了部分愚昧之人的觀念。畢竟在凡夫俗子的眼中,皇帝屬於是神聖不可侵犯,今曹操篡漢,漢朝沒了皇帝,難免讓人為之議論。

劉備微嘆了口氣,說道:“然元直上疏言,曹操逼主而篡位,我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項羽約,先破秦者稱王。”

“及破咸陽,高祖獲子嬰,猶懷推讓,不居大位,得以舉人心,敗項羽。今時大敵當前,孤欲自立,此法是為不可取也!”

在勸劉備稱帝上,並非所有人都贊同劉備稱帝。徐庶屬於是少數派,他認為劉備以擁漢起家,今曹操未平,不能稱帝,當要兌現政治諾言。

徐庶這番話,雖讓劉備不開心,但劉備也有認真思考過了。這讓有稱帝之心的劉備,竟有了幾分的動搖。

“不然!”

諸葛亮搖著頭,說道:“此一時彼一時,昔秦時群雄並起,高祖無力威服天下;今之天下唯大王與曹操,曹操盤踞於中原,大王立基於吳楚。當下曹操篡漢,大王豈能不立國祚於武漢?”

說著,諸葛亮持扇拱手,說道:“昔吳漢、耿弇等初勸世祖即帝位,前後數次,世祖辭讓不受。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世祖為之以為然,遂然諾之。”

“今曹操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裔,效世祖之事,紹興而起,今即帝位,有何不可?”

“且大王莫忘昔繼漢王位時,仲邈以諸將久勤勞苦之語,勸大王繼登漢王位。今之形勢與彼時相同,當不可延遲而不決!”

劉備嚴肅著臉,說道:“孔明之語甚是關鍵,國王之位已無法尊榮諸將。今諸將數次規勸,可見眾人之心也!”

“陛下英明!”

諸葛亮持扇而笑,說道:“元直所疏之事,容亮書信一封寄入成都,以釋其疑。”

徐庶作為益州刺史,是為南漢的封疆大吏。今下劉備想要稱帝,必然要團結眾人,儘量保持集團的一致性。

“稱帝之事,勞煩孔明瞭!”

說話著,劉備似乎想起什麼,停了下來腳步,問道:“雲長、仲邈何以封賞之?”

“嗯?”

諸葛亮露出疑惑之色,問道:“大王是為何意?”

劉備走到亭內,背手望著湖水,說道:“孤起兵三十餘年,雲長自涿郡追隨,縱被曹操所擒,亦奔赴投孤。凡孤用武以來,破二孫,敗程普,平山越,守夏口,取江州……今下攜大勝而進逼襄樊。”

“其間小大功數十件,凡難盡數。昔因仲邈功盛,授以孤舊職,以示榮寵。今下若令其屈居仲邈之下,恐其有所不爽,且孤亦甚感刻薄待之。”

說著,劉備嘆息口氣,說道:“然無仲邈則無孤今下之日,博望獻二分之策,陰侍劉景升父子,助下江東。曹操兵臨江漢,仲邈力主抗敵,攜金口之勝,而下取荊州,使孤得有江左三郡之地。”

“伯瑋患病將亡之時,破劉磐用兵奪位之事,舉薦孤入主荊州,其功雖不能明,但卻不可無視。後仲邈換防於江淮,出讓南郡與孤,助孤整合吳楚。”

“尚不言謀取江淮,北援漢中之舊事。如此種種,孤豈能忘之?仲邈之予孤,是為蕭何之謂高祖,鄧禹之於世祖。凡若稱帝,即為功臣之首,絕不可輕待之。”

平天下之後,劉邦封賞諸將,蕭何為功臣之首;興復漢室,劉秀以鄧禹為雲臺二十八將之首。

蕭何功績多有人知,但鄧禹事蹟所知之人少。

鄧禹非首批追隨劉秀的將校,但卻是在劉秀北上河北後,追隨劉秀之人。

劉、鄧相逢,劉秀問鄧禹想要什麼官。鄧禹自言不願為官,僅望劉秀威加海內,己因功而名垂青史,並奉上策對。令劉秀大為讚賞,令其使任諸將。

霍峻在劉備最艱難之時,獻上博望對,奠定了南漢版圖,且戰功卓著,已非鄧禹所能比。劉備以霍峻比為己之鄧禹、蕭何並不為過,即便諸葛亮有北伐之略,且有治政之功,今下都需屈居其下。

“此事易爾!”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大王若是放心,可交由亮處置。”

“孤豈能不信!”劉備輕鬆大笑道。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黃泉客棧

橘貓減肥

穿越炮灰女配,帶飛重生病嬌反派

可愛的小萌物

欲修仙,先學習

秋毛筠竹

當狗血故事的配角覺醒會怎麼樣

我還能苟T

為你踐約

九夏微微涼

晶晶辰的新書

晶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