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舉薦蔣濟繼任江淮副督,多是看重蔣濟的能力。

論三國中因名氣被低估的大才,除劉曄外,魏國之中還有滿寵、蔣濟二人。

滿寵作為曹家四代老臣,因身份與長期在邊區的問題,難以執掌大權。在暮年之前,滿寵不是為曹仁擦屁股,就是幫曹休擦屁股。在曹家將陸續離場後,進入暮年的滿寵得被重用,坐鎮江北,防備東吳。

至於蔣濟因卓越的才能,以及出眾的交際能力,早早地被調到中央,擔任要職。然即便如此,蔣濟在有限的軍事活動中,依舊展露出過人的軍事才能。

但蔣濟的能力歸能力,霍峻否認蔣濟出任副督,則是為了避嫌。

由於常年作戰,以及劉備繼承劉琦的勢力的關係,以至於在南漢國中,實際上形成了或大或小的黨派。

以霍峻為首的北府派,其之文武多在江淮任職。不管霍峻願不願意,霍峻已經成為他們的話事人。

劉備為了集權,又不傷及霍峻,則必須在江淮安插多重身份的副督。如果蔣濟上任江淮副督,劉備則是難以集權。究其原因,核心在於蔣濟自歸順以來,從始至終都不在劉備手下任過職。

蔣濟上位,則意味著江淮徹底成為北府黨所盤踞之地,這讓本就根基薄弱的劉備,愈發難以插手江淮。

故而這番深思之下,縱劉備想委任蔣濟出任副督,霍峻也不能明面表示。這既是對自我的保護,也是對劉備的負責。

果不其然,自霍峻否認蔣濟出任副督後,劉備則沒有多言。而是沉默下來,考慮合適人選。

負手踱步,劉備問道:“仲邈智慮深遠,多能識才,不知可有適宜人選?”

江淮作為北府派基本盤,霍峻的意見至關重要。作為君主的劉備,必須得到霍峻的支援。

霍峻深思良久,拱手說道:“啟稟大王,交州刺史步君子山,性寬深慮,廣得人心,治交州以來,漢夷無不肅然,或可出任江淮副督。”

接著,霍峻說道:“尚書令龐君士元,身懷軍略,雅氣和暉,拔賢能用,受人推崇。今出任江淮副督,或可勝任。”

思慮片刻,霍峻再次舉薦道:“吳郡太守呂範,正直嚴厲,以器才出眾。昔於孫策帳下時,多有戰功,兼文重武,深諳江淮地勢,出任江淮副督,或是可行。”

步騭、龐統、呂範三人,每個人背景各有不同,但皆有資格出任江淮副督。

如步騭來說,自他接替魯肅出任交州刺史以來,安撫漢夷,謀取南海郡,強化了南漢在交州的統治。

如早期因交州原先地方勢力的問題,劉備在交州僅掌握蒼梧郡。然步騭在繼任後,趁著南海太守士武的去世,搶在是士燮之前,表戴良為南海太守。

交州計程車氏家族雖有不滿,但畏懼於劉備強大的勢力,以及步騭給予的威脅,士氏捏著鼻子認下這個決議。

在步騭的努力下,劉備不動刀兵,合理的吞下了南海郡。今之交州,唯要交趾、合浦、鬱林、九真四郡尚在士氏家族手中,未被劉備徹底掌握。

在拿下南海郡後,步騭為了深治南海,將州治挪到番禺(今廣州)。見舊城破敗,在得到劉備的許可,步騭重建城池,任命地方官吏。繼而又率軍平定山蠻,征討匪寇。數年間,南海郡為之肅然。

步騭在交州的出色表現,已有資格出任副督。當然不僅於此,步騭與劉備、霍峻之間的關係,加之其江淮人士的身份,作為江淮副督的人選,頗是合適。

龐統雖寡有領軍作戰,但常年隨軍出征,論智謀軍略來說,在南漢國中,少有人可比肩。

之前雖因不識江淮地理出過失誤,但待熟悉江淮地理後,勝任副督之位綽綽有餘。且龐統與北府將校曾短暫的同事過,互相多有了解,配合起來並不困難。

至於呂範的話,作為孫氏降將,歸降以來殫精竭慮,功勳卓著。其作為汝南人,年輕時在江淮居住過。雖不如龐統、步騭有資格,但也是聊勝於無。畢竟江淮副督事宜的人選,實在太少了。

“子山、士元、子衡?”

劉備踱步良久,說道:“仲邈所薦三人,各有優劣,容孤深思幾日。”

“諾!”

停下腳步,劉備問道:“仲邈,今軍中患有瘧病將士,可有歸統數目?”

霍峻思慮少許,說道:“啟稟大王,據昨日上報,營中當有五千三百多人患得瘧病。近日人數雖有新增,但料半月之後,因各營隔離措施,新增病者當會稀少。”

不用打仗,漢軍上下得以專心處理瘧疾。在霍峻走馬上任後,命各營不得隱瞞病者,且讓醫師下營徹查具體患病人數。

經過兩三日的排查,初期瘧病人數得以具體下來。之後為了監控瘧病,則要求各營每日彙報。凡得有瘧病將士,則搬離大營,以免傳染他人。

考慮到瘧病存在潛伏期,真正的隔離效果要到隔離時日之後顯現。今下的患者多是之前作戰時期感染上的,如今集中大爆發出來。

用後世的話說,今下處於瘧病的高峰時期,接下來會因隔離措施的得當,患病人數將會下滑。熬過這段時期,將能看見曙光。

“五千三百多人!”

劉備微嘆口氣,說道:“加之子敬、文祥等文武,瘧病之害,遠勝曹操之虎狼。其不因戰事而亡,卻因瘧病而亡,或可謂天意也!”

言語間,劉備卻又有些慶幸,幸虧自己早採納霍峻的意見,否則等瘧疾于軍中爆發,大軍多半完蛋了。或如霍峻所言,不用曹操舉兵南征,北伐直接以失敗告終。

說著,劉備看向霍峻,說道:“治瘧之事,當多勞仲邈了。然一切當以小心為上,不可輕入瘧營。”

“諾!”

——

因霍峻的緣故,南漢的瘧疫得到有效控制。然缺少正確認知的北魏,身患瘧病的人數正在急劇上升。

五月二十日,就在南漢上下齊心協力隔離的同時,曹操經過十幾天的行軍,已從淮北迴到鄴城,連同回國的還有大批中軍將士。

初歸王宮,曹操便從司馬懿口中得聞噩耗。

堂內,曹操正在批覆文書,卻見司馬懿趨步入堂。

見到曹操,司馬懿神情悲痛,說道:“啟稟大王,臣兄身患瘧病,今後怕是難為大王效力了!”

“伯達身患瘧病?”

曹操頓感吃驚,繼而哀痛長嘆,惋惜道:“伯達清廉奉公,事必躬親,恩濟兗州。孤以其治瘧,竟不料得患瘧病,實乃孤之過也!”

嘆息間,曹操心中煩悶不已。自己本想著會因離開淮北,留下患軍士能不受瘟疫的影響,不料瘟疫絲毫沒有減少,反而在激增。

昔日已亡了陳琳、徐幹等人,今時司馬朗則身患瘧病,按照這趨勢,不知接下來會發展成什麼樣?

司馬懿眼含淚花,說道:“臣兄蓋或自知難逃劫數,恨言既不能上報大王治瘧,下不能保全自身,當辜負國恩。”

“唉!”

曹操將筆擱至筆架上,嘆氣說道:“伯達忠貞之士,其命應當不絕爾!”

“來人,命宮中醫師親自為伯達醫治。”曹操吩咐道。

“多謝大王仁德!”司馬懿感激地說道。

待司馬懿退下,曹操心緒難寧,問道:“今瘧病情況如何?”

孫權遲疑少許,說道:“啟稟大王,當有愈演愈烈之貌。自大王下令撤軍,軍士唯恐因患病被大王捨棄於淮北,多有隱瞞疫病。撤至鄴城後,因病情加重,軍士難以遮掩,城中多有軍士傷亡上報。”

曹操下令將行動不便的軍士留在淮北,由司馬朗就地處置。然軍士多有擔憂會被拋棄在淮北,沿途中即便有軍士患病,但也不敢上報,自身隱瞞下來。

這番操作下,雖有患病軍士被查出,但有部分病情較輕的軍士隨曹操回國。

缺乏對潛伏期的認知,回國的大軍直接將瘧疾帶到鄴城。蚊蟲叮咬患瘧疾計程車兵,攜帶瘧疾病毒,進而叮咬其他人,瘧疾在鄴城慢慢的傳播開。

今下因潛伏期的緣故,瘧疾不曾爆發出來。但可預見的是,缺乏合理的防控措施,鄴城未來必定會大面積爆發瘧疾。

曹操揉著太陽穴,心中苦惱不已。縱他威名赫赫,但今下他也不知該如何應對瘧病。

半響後,曹操問道:“今於城中設疫舍何如?讓患有瘧病者,置於疫舍當中,或可不讓疫病四散。”

深思無果下,曹操只得再次提出隔離措施。

劉曄皺著眉頭,說道:“大王,設立瘧舍雖好,但曄恐無人願往瘧舍。”

“為何?”曹操問道。

“瘧病無藥石可醫,今置病者於瘧舍中,何人照料?藥石又何而來?”劉曄說道。

曹操沉默少許,問道:“孤恐瘧病四散,害及鄴城百姓,今形勢當如何待之?”

劉曄捋著鬍鬚,說道:“今患瘧病者,多是隨軍將士。大王不如核查軍士,命其病者聚于軍營中。讓醫師施以湯藥,盡力救治。”

“且從子揚所言!”

曹操長吐濁氣,說道:“瘧病害人,孤唯望此疫早日退散。諸卿當多加小心,萬不可染上瘧病。”

“大王仁德!”孫權、劉曄等人應道。

曹操收斂煩悶的心情,拿起毛筆,重新批閱令文。

這份令文不是其他,正是司馬懿之前向曹操提議修建塢堡之文。

讓淮北各地修建塢堡,曹操本不願意。然在曹操返程的途中,他卻得見淮水沿邊計程車族,不動等他吩咐已有不少士族在重修塢堡。

塢堡非新奇之物,漢末亂世之時,中原士族多有修建塢堡,以避流寇賊匪。但在曹操統一河南後,中原長期陷入和平,不受匪徒襲擾,之前修建的塢堡長期沒有維護,多有破敗。

然隨著劉備北伐,戰火燒到淮水,豫州士族已是坐不住,陸續出現重修塢堡的現象。

見修築塢堡的形勢已不由控制,加上南漢擁有水軍優勢。曹操深思之後,決定下令,暫讓汝南、譙、彭城三郡士族重修塢堡。

汝南、譙、彭城三郡位於淮水北岸,南漢乘舟舸掠民,三郡首當其衝。若塢堡修築成功,南漢則難以輕進掠民。

重新批閱令文,曹操忽然想起了霍峻三渡泗水寄來的書信,繼而念起無法控制的瘧病。

縱橫天下幾十年,令世人所畏。然不知為何近來年發生的事件,愈發超出他的控制。

劉備盤踞南方,今時難制!

霍峻作亂淮南,圍剿不成!

瘧病肆虐軍民,無計可施!

在三者壓力下,曹操愈感胸悶。

“啪!”

曹操將毛筆扔在巾帛上,黑色的墨汁沾染潔白的文書。

“此令不成,讓陳群重新草擬!”

說完,曹操從榻上起身,頭也不回地出了宮殿。留下孫權、劉曄、賈詡等人,在那大眼瞪小眼。

賈詡默然無言,向眾人施禮告退。

孫權微皺眉頭,他感覺到曹操身上那股不耐煩,以及煩躁的心情。

劉曄尋上孫權,低聲問道:“大王這是怎麼了?”

孫權搖了搖頭,說道:“大王心神煩躁,蓋或是今歲不順!”

言語間,孫、劉二人已出宮殿,左右無人之下。

劉曄目光閃爍,問道:“仲謀之前詢問攻伐遼東之事,是為何意?”

孫權環顧周邊,說道:“今大王位極人臣,僅差最後一步。昔權勸大王繼位,大王則言及‘天命’二字。不知今日是否因此而惱,然恕某愚鈍,難曉大王深意。”

劉曄捋著鬍鬚,說道:“遼東遠在四千裡之外,有遼澤、大海之險,大王身系國家之重,今年歲漸長,豈能輕易出兵?”

“欲伐遼東,非擇宗親、良將不可為。然大王擇將出徵,若難克遼東,則恐大王無顏進天子之位?”

將打遼東作為曹操稱帝的功勳,實際上是不穩妥的。畢竟攻打遼東存在風險性,一旦打不好,豈不是稱不了帝,這讓曹操面子往哪裡放?

孫權面露沉思之色,說道:“子揚所言有理,欲以徵遼東進位,怕有不成之險。”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攻略值清零警告

林語詞

我轉職成趕屍人後,女神以屍相許

史殼郎姆

少年狂客

花空煙水流

靠化妝遊戲我在末世養崽崽

平頭哥兒

鬼滅之刃,魅惑之眼

涅爾夢斯

浮世清風錄

修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