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郡,禺番。

禺番,後世之廣州城,因位於南端之故,較武漢地區,早已是春意盎然之貌。

臨海港,近水田,禺番得有農、商之利。蓋因地理資源優渥,步騭入主南海郡後,打擊割山而叛的賊寇,整修禺番城郭,編戶齊民。

幾年間,在步騭的政治下,禺番逐漸恢復往昔之富庶,成為交嶺地區少有的富庶之地。

今因征討交嶺四郡,奉劉備之命的漢將霍範、陳時陸續乘舟舸抵達禺番。

在廣州刺史府中,卻見碩大的交嶺地圖掛在州府中,各郡山川形勢醒目瞭然。

步騭腰佩漢劍,在輿圖前踱步,似乎為什麼而煩惱。

步騭在思慮間,霍範趨步入堂,拱手說道:“平交中郎將拜見使君。”

霍範在獻上《淮南論》之後,多受劉備褒獎贊揚。在正旦之後,霍峻履行他的承諾,讓霍範率兵南下,參與平定交州之亂。

“士載!”

得見外甥的到來,步騭那嚴肅的面容,露出溫和的笑容,說道:“今非公事之時,你我以舅甥相稱即可。”

雖說霍範這個外甥不是自己妹妹生的,但因霍範的身份及他所展露的能力,步騭都有必要親密待之。

“舅父。”

“善!”

步騭親切摟住霍範的手臂,問道:“你父近歲何如?淮南王一事雖過,但似乎風波未散。”

霍範謹記霍峻的叮囑,說道:“大王待大人寵信不減,南行讓某告訴舅父不必過分擔憂。”

“這般嗎?”

步騭若有所思,問道:“可是武漢另有謀劃?”

霍範斟酌幾許,說道:“關君侯欲舉兵北伐襄樊,今武漢城中多正在為此而謀劃。今大人獻計佯取交嶺,實取襄樊,以為迷惑曹操。然話雖如此,但不可讓交嶺陷入焦灼當中。”

步騭捋著鬍鬚,說道:“大王書信而來,信中實有說明此事。然如此用兵,著實不易把握。”

“士燮治交嶺,深得漢夷之心,為一州之所附。若用兵不速,據城固守,交嶺百蠻,雲合響應。縱大將親征,亦是難圖!”

按照霍峻的建議,為了迷惑曹操,顯示南漢的戰略轉向交嶺,那麼打交嶺不能太快。

但交嶺本身就不好打,如果打得慢,讓士燮坐大,聚集眾兵作亂,那就搞笑了。加之萬一襄樊沒打下來,交嶺作亂難平,劉備徹底是陷入兩頭堵。

霍範沉吟少許,說道:“舅父之前欲剪除士燮羽翼,進而平之,不知今時有何平賊思量?”

步騭指著輿圖上的鬱林、合浦二郡,說道:“士燮以兄弟為羽翼,坐鎮鬱林、合浦二郡,自據交趾而不順。我平交州之策,是為趁士燮不備,讓呂定公下鬱林,我率軍士據合浦。”

“二郡蕩平,士燮羽翼被剪,所擁有之地,唯交趾、九真二郡。然交趾、九真二郡,有山林為阻,道路險峻,瘴氣叢生。若久克不下,必生動盪,故我以此為憂!”

按建制而言,交州南端有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但由於蠻夷的襲擾入侵,日南已非交州所有。故而士燮手上,就交趾、九真二郡。

望著碩大的輿圖,霍範漸有思緒,說道:“舅父之策平交是為上策,然範以為鬱林、合浦一失,士燮不過苟延殘喘而已,輕易可平,時難成舅父之患。”

“哦?”

步騭露出好奇之色,說道:“士載有何計策?”

霍範挺直胸背,露出自信之色,指著輿圖,說道:“今士燮雖懷逆心,但難料我卒南征。舅父可與呂交州,分兵合取鬱林、合浦二郡,斷士燮羽翼。”

“時士燮聞我大軍兵至,必發兵士北上,或支援二郡,或擋我軍於險要。及舅父與呂交州與士燮對峙時,範率軍輕潛出海,乘舟舸浮海而疾行,掩其無備,越過山嶺之險,兵破交趾。”

“及範與舅父裡表呼應,交趾傾覆,賊軍驚恐,士燮唯有肉袒而降。按此正奇用兵,可如大王之意,快則亡其師,慢則耗其力。”

“彩!”

步騭鼓掌喝彩,笑道:“士載所言正師誘敵,奇軍浮海潛出,襲取交趾,是為良策。交嶺寡有水師,其不足以力敵我軍。大軍在北牽制,奇兵襲之,必能亂其賊人之心。時遣使勸慰之下,士燮必然歸降。”

說著,步騭露出好奇之色,笑道:“士載之策可是你父所教?”

聞言,霍範頓時有了反應,不滿說道:“大人遠在武漢,怎知交嶺之事?今奇襲之策,為範一人所思。若舅父不信,可書信詢問大人。”

霍範獨自領兵,獻上破敵之策,不就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故而他可不想被人冠上得到是得到霍峻的指點,方有浮海奇襲交趾的計策。

步騭拍著霍範的肩膀,笑道:“果是虎父無犬子,蓋舅父之錯!”

“今平交嶺當用士載之策。”

“諾!”

在步騭與呂岱磋商多次之後,得伐交詳細策略。

三月,步騭向士燮出示詔書,言劉備表他為揚州刺史,勒令其立即起程趕赴揚州。

士燮自是不願,以身體年邁,腿腳不便為由,婉辭揚州刺史,今為交趾太守得是足矣!

步騭大怒,訓斥士燮使者,並言士燮忤逆王命,是為叛逆。

次日,不待士氏反應過來,步騭親率陳時、戴良等漢將,奔襲了合浦郡,欲擒合浦太守士壹。

步騭率軍親至,士壹無備之下,來不及聚集士兵,只得選擇投降步騭。與此同時,呂岱從蒼梧出兵,擊敗鬱林郡守軍,佔據鬱林郡。

隨著合浦、鬱林二郡被劉備納入統治當中,坐鎮交趾計程車燮反應過來,憑藉自己的威信,發漢夷之兵北上,試圖抵禦步騭的進攻。

四月,步騭、呂岱二人於安廣縣合兵,未與賊兵交手,就向武漢發去‘求援信’,表示交嶺叛亂難安,需調大軍南下。之後步騭、呂岱二軍南下至臨塵,與反叛計程車燮大軍對峙。

交嶺爆發戰事,根據之前的謀劃,劉封、孟達率精銳數千人,兵入東三郡。

劉封向申氏兄弟頒佈劉備的詔書,令二人入楚為官,各有官職表封,或京官,或郡守官。後拜劉封為上庸太守,孟達為房陵太守,舊房陵太守文布為西城太守。

申氏兄弟中,兄長申耽因家人早被遷往武漢,且見自己的官職有所升遷,選擇了接受君令。

弟弟申儀心懷不滿,多有不情願之感,勸兄長申耽起兵反叛。然申耽不願反叛,勸申儀接受君令。

申儀自然不願,率部曲叛亂,書信聯絡曹仁,欲將劉、孟二人驅除出東三郡,劉封命孟達率軍擊申儀。

兩軍交戰,孟達大破之。申儀率殘兵敗將,南逃曹仁。

戰場上,孟達所部大獲全勝,軍士在那打掃戰場,軍鼓手用鼓吹為孟達慶賀戰功。

主簿郤揖向孟達拱手,笑道:“恭賀將軍,大勝叛軍申儀。”

“正是!”

孟達帳下將校,伱一口,我一嘴,在恭賀孟達平定叛亂。

聽著眾人吹捧之語,孟達嘴角難以合攏,笑道:“今日大破申儀,當有諸君奮戰之功,非我一人之所有。達將如實上報戰報,不敢有所偏私。”

“多謝將軍!”

在眾人和氣團團中,不知何時,遠處響起噠噠的馬蹄聲,原是劉封率領百餘名騎兵而來。

孟達及帳下將校臉色沉了下來,自同行開始,劉封就隔三差五來找茬。眾人雖對劉封不滿,但念在他是劉備之子的身份上,眾人多有忍讓。

“籲!”

戰馬賓士而來,劉封挽著韁繩,於眾人前勒停馬蹄。

孟達趨步上前,勉強擠出笑容,問道:“有勞公子遠道而來,達初敗申儀,尚未來得及稟告。”

劉封微抬起脖子,神情多有高傲,問道:“今申儀何在?”

“被我軍所敗,率殘兵逃往襄陽。”孟達說道。

劉封看著不遠處的鼓樂手,臉色不悅,質問說道:“今未獲大將,怎敢讓樂手鼓吹功績,將軍莫不以為恥?”

“這~”

孟達神色不滿,但礙於劉封是主將,他不敢多說什麼。

“來人!”

劉封揮鞭指向樂手,說道:“將鼓吹送至大營之中,還有連那鼓樂手!”

“諾!”

十餘名騎兵賓士向鼓樂手,強迫他們停下奏樂,要將他們帶往大營。鼓樂手無孟達的軍令,不知該如何是好,陷入混亂中,在那不斷高聲呼喊。

“公子!”

見狀,郤揖向劉封作揖行禮,說道:“鼓吹是為大王所賞賜,今公子欲奪將軍鼓吹,怕是無禮!”

劉封臉色頓沉,呵斥說道:“你是何人,敢教我行事?”

說著,劉封看向孟達,問道:“我取鼓吹欲為將士慶賀,不知將軍可有異議?”

孟達臉色十分難看,然似乎畏懼劉封的身份,強忍著怒火,說道:“公子既需鼓吹,那便拿去即可。”

“好!”

劉封仰頭而笑,對孟達這種既屈辱,但又不敢反對的神情,顯得十分滿意。

“當多謝孟將軍鼓吹了!”

說完,劉封策馬而走,留下孟達與諸將。

“將軍!”

郤揖臉色不忿,說道:“公子無故奪將軍鼓吹,今下還折辱將軍。今將軍豈能忍之,當向大王上疏,彈劾公子。”

眾人的目光聚集過來,孟達似乎有被手下人嘲諷之感。

孟達又羞又惱,說道:“公子是為大王之子,身受重任,都督三郡。我本為降將,今因鼓吹之事,便與公子心生間隙,且還向大王彈劾,當多有不妥!”

聞言,眾人嘆氣不已。

孟達是降將,他們自然也是。因鼓吹之事,上奏劉備,引起劉封的仇視,壞了自身的仕途,當多有不值。

話是這樣說,但孟達有氣難出。在醞釀幾日情緒後,孟達書信一封送至襄陽,表示願意投降曹仁。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鬼莫言

斷腿的馬兒

弓皇傳奇

誠瓷

皇嫂

荊條月

晨曦亦或暮光

此業欽以

backrooms:後室探險

鶴熙hx

靈氣復甦:新世紀十一傑

春不遊